《剑桥中国秦汉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剑桥中国秦汉史- 第45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政治方面,以朱博为代表的时新派态度在短时期脱颖而出。朱博出身 
  寒微,没有当时许多担任公职的人受过学术薰陶的有利条件。他具有一个习 
  武者的而不是一个致力于文艺修养的文官的观点。当他升任公职时,他设法 
  把现实主义的精神输入行政实践之中,他认为施政受到约束,既已过时,又 
  误入了歧途。他觉察到,治理中国不必着眼于传统,而必须注意当前天下的 
  需要。 
       与此同时还有许多具有改造派心态的人,他们也具有董仲舒的信仰,即 
  灾象是上天警告的表示。主要的政治家利用这些现象作为批评皇帝的手段。 
  例如,从诸如水灾或一次日月蚀的现象可以觉察阴盛的状态,并且把它们解 
  释为妇女在宫中或在议政会上为非作歹的呼应。一个突出的例子是对公元前 
  29年发生的灾象的注意,当时 (1月5日)的一次日蚀与当晚宫中感到的地 
  动恰好巧合。这方面的专家,如杜钦和谷永,很快利用这些事件作为批评当 
  时政策的手段。① 

                                                         ② 
       朱博在地方和中央的政府中担任过各种职务,并且因他对其下属坚持严 
  格的纪律和保证他所辖部门的效率而赢得了名声。他升任御史大夫,然后在 
  公元前5年阴历四月担任丞相;但到阴历八月,他被控谋反,被迫自杀。他 
  的垮台部分地是由于时势,部分地是由于他自己的性格。他对流行的生活观 
  点不屑一顾,他反对其对手的方式似乎是愚蠢和轻率的。但对其他人想从意 
  识形态方面搞一次王朝复兴的企图来说,他担任高官的短暂时期是引人注目 
  的。 

① 《汉书》卷九三,第3738 页。 
② 见鲁惟一:《通向仙境之路》,第98—101 页。 
③ 见鲁惟一:《汉代中国的危机和冲突》,第260 页以下。 
① 《汉书》卷六十,第2671 页;卷八五,第3444 页。 
② 鲁惟一:《汉代中国的危机和冲突》,第260 页以下。 

… Page 145…

        在成帝时,象甘忠可和夏贺良等历法家和巫术家声称他们有预知改朝换 
                                                                 ③ 
  代的能力。按照他们的说法,刘皇室的气数将尽。王朝需要振兴的建议得到 
   了近期的一些征兆的支持,如成帝未能生子,许多凶兆上报和皇帝的健康不 
           ④ 
  佳等。许多人无疑地感到沮丧,这种思想在高层中深信不疑,于是公元前5 
                                                                ① 
  年阴历六月的一道诏令宣布立刻采用新的年号。为此而选用了“太初元将” 
   四字,新年号有几个含意。它不但指新时代的降临,而且还用了过去的年号 
    “太初”二字,这是在时新派政府取得高度成就的公元前104年为同一目的 
  而采用的。但是公元前5年王朝振兴的希望是短命的。不到两个月,诏令中 
   的一切规定除大赦令外全被撤销,倡导者夏贺良被判死罪。采用新年号将会 
  恢复帝国力量和繁荣的希望未能实现。皇帝仍受病魔的折磨,丞相朱博自尽 
  而死。这些事件可以作为象征,说明前汉王朝为振兴帝国实力而作的最后努 
  力失败了。 

③ 张朝孙 (音):《白虎通》第1 卷,第124 页以下;鲁惟一:《汉代中国的危机和冲突》,第278 页。 
④ 《汉书》卷七五,第3192 页。 
① 《汉书》卷十一,第340 页 (德效骞:《〈汉书〉译注》第3 卷,第29 页)。 

… Page 146…

                       第3章 王莽,汉之中兴,后汉 

        在汉代的国家祭典中,天是至高无上的神,它被认为直接支配着人世的 
  命运。皇帝,即天子,是天的代表,在它的庇护下进行统治。王朝的创建者 
  因他个人的功业,比其他人优先被选为第一个受命于天的人。末代皇帝则丧 
  失了这种天命,因为他和他的皇室不宜再进行统治。吉兆预示着天命的出现, 
  而凶兆则宣布上天庇护的消失。① 
        受命于天的信仰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的历史编纂学。古代的历史学家引 
  用、隐瞒、歪曲甚至伪造证据,以证明为什么王朝的创建者值得上天的赐福, 
  对于这种尊贵的资格,他个人是毫不怀疑的。他重视正统性。那些反对天命 
  的人是明显的小人。他们之缺乏道德资质可以从他们的下场中得到证明。古 
  代历史学家在这方面持否定的态度:他给最重要的造反者和皇位觊觎者撰写 
  有偏见的传记,这些人由于他们的行动,已把自己置于有秩序的社会以外。 
  此外,古代的历史学家就没有进一步行动了;对那些反正统王朝的人的主要 
  助手概不写传。 
        这就是历史编纂学的状况,它对公正地评价象推翻前汉皇室而试图另立 
   自己王朝的王莽这样的人来说是一个主要障碍。如果他能如愿以偿,他就会 
  说是沐受了上天的恩泽,古代历史学家就会把他比作以往伟大的王朝创建 
  者。但是随着他政府的垮台和汉朝的复兴,王莽自然而然地成了历史编纂学 
  的受害者,从天子之尊贬为篡位者。甚至他的相貌也变了。 
        汉代的中国人都深信相面术。他们认为面貌反映了性格,并试图根据一 
  个人的相貌来推断他的未来。这就引出了一种假设,即王朝创建者必定有某 
  些共同的外表,于是历史家们就杜撰他们多须、高鼻和有突出的前额。相反, 
  这种伪科学的相面术还需要把皇位觊觎者或篡位者道德的堕落表现在他们的 
  外貌上。因此,王莽被描述为一个巨口短颔、露眼赤睛和声音大而嘶哑的人。 
  ① 

        于是,近代的历史学家面临着明显的偏见的问题。当班固编《汉书》, 
  即《前汉书》时,他是以兴复汉室的斗士的观点来写书的。虽然王莽当了15 
  年皇帝,却没有他应有的历史。他占有的篇幅只是《汉书》之末(卷九九上、 
  中、下)的一篇传记,文中对他的为人和他的统治进行了连续的批判。《汉 
                                                                  ② 
  书》的其他地方很少提到他和他的支持者;《后汉书》对他的垮台的细节补 

① 关于前汉这种迷信的发展,见鲁惟一:《汉代中国的危机和冲突》(伦敦,1974)第5 章、第13 章第 

733 页。关于凶兆,见毕汉斯:《〈前汉书〉各种凶兆的解释》,载《远东古文物博物馆通报》,22  (1950), 
第127—143 页。 
① 关于王莽的外貌,见《汉书》卷九九中,第4124 页 (德效骞:《〈汉书〉译注》第3 卷,第312 页)。 

 《汉书》卷一上,第2 页(德效骞:《〈汉书〉译注》第1 卷,第29 页)描述了高帝的相貌;关于承认这 
种相貌是适合当皇帝进行统治的标志,见 《汉书》卷一百上,第4211 页;和毕汉斯:《汉代的中兴》第1 
卷, 《远东古文物博物馆通报》,26 (1954),第99 页。 
②  《后汉书》在档案材料不再存在之时由范晔(公元398—446 年)编成(毕汉斯:《汉代的中兴》第1 卷, 

第9 页以下)。他不得不根据约20 种以前的历史编写,其中以《东观汉记》最为重要。此书得名于大部分 
著作在那里写成的洛阳南宫的秘阁。第一部分于公元72 年由明帝命班固等人共撰。(关于班固在编撰时的 
困难,见毕汉斯:《汉代的中兴》第4 卷, 《远东古文物博物馆通报》,51  〔1979〕,第121 页)第二部 
分受命于公元120 年,第三部分受命于151 或152 年,第四部分受命于172 至177 年期间。最后的第五部 

… Page 147…

  充得很少。对王莽只能在这样贫困的材料基础上进行评价。 

分在220 至225 年东汉亡后由私人所写。作为一部连贯汇编,《东观汉记》给范晔提供了大量当时多方面 
的材料。今天,此书只有部分残存。关于《汉书》卷九九的译文,除德效骞的《〈汉书〉译注》第3 卷外, 
还有汉斯·施坦格的 《〈前汉书〉卷九九王莽传译注》(莱比锡,1939);克莱德·萨金特:《〈前汉书〉 
王莽传译文》 (上海,1947)。 

… Page 148…

                                      王莽的崛起 

        王氏家族原是在地方上有权势但在全国并不重要的小绅士氏族。后来伪 
  造的一份家谱声称王莽是通过田家的齐公传下的舜和黄帝 (两位在神话中受 
  尊敬的君主)的后裔。但是从齐公传下的后裔之说不可信,而舜和黄帝不过 
  是传说中的人物。当然,伪造家谱在中国是司空见惯的,值得注意的是,在 
                                                       ① 
  此之前已为前汉的创建者伪造过类似的家谱。这些家谱不过是宣传,目的是 
  使新王朝合法化。 
        王莽可靠的家谱始于他的高祖父,后者未当过官,显然在今山东北部过 
                 ② 
  乡绅的生活。王莽的曾祖父从那里搬到黄河正北的大平原中部某地,短期地 
  在中央政府的一个小官署中任过职。王莽的祖父在京都的廷尉府中任低级官 
  员,如果不是因为他的一个女儿,他恐怕永无出头之日。他名王贺,字翁孺, 
  有八子四女,正是他的次女王政君,才使她的家族处于全国举足轻重的地位。 
  她生于公元前71年,于前54年被选进宣帝 (公元前74—前49年在位)的 
  后宫。不久,她被转移到太子——即未来的元帝——(公元前49—前33年) 
  的后宫。公元前51年,政君生下未来的成帝 (公元前33—前7年在位), 
                                             ③ 
  于公元前48年4月12日成为皇后。她父亲同时被封为侯。在元帝朝时,王 
  氏家族没有行使特殊的权力;如果政君的寿命与汉代普通人一样长,她的侄 
  子王莽可能永远不会登上皇位。她死于公元13年2月3日,由于她的长寿, 
  才使她的家族的控制和王莽的崛起成为可能。 
        元帝死于公元前33年7月8日;成帝在8月4日继位,王政君就成了太 
  后。新君约年18岁,大概受了他母亲的影响,立刻任命她的兄长为大司马和 
                          ① 
  大将军 (即摄政)。此人即王凤,他于公元前42年已袭了他父亲的侯位。 
  此后不久,王凤的几个在世的弟兄被封为侯。成帝证明是一个讨人喜欢和爱 
  好玩乐的人,易受女人的支配。他不喜好政事,满足于让他的几个舅舅为他 
  统治国家。王凤在公元前22年在职时死去,由他和太后的堂兄弟王音接任大 
  将军。王音于公元前 16年在职时死去,于是已故的王凤之弟王商成了大将 
  军。王商死于公元前11年。他的兄弟王根接任,在公元前8年11月16日辞 
  职。同年11月28日,王莽在37岁时被任命为大将军。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