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代后期政治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近代后期政治史- 第3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一机构的设立,使清朝政府早已存在的内阁形同虚设,进而分割了军机处 

的权力。 

     关于总税务司署,它是确立协定关税制度以后外国侵略者攫取和控制中 

国海关的产物。1853年9月,上海道道台吴健彰因小刀会起义逃往“租界”, 

致使原有的海关无法征税。英、美、法三国领事便乘机以“协助中国征收关 

税”为名,开始行使中国海关职权,不久又提出外国人参与中国海关管理的 

主张。清政府为了得到外国侵略者对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支持和多得一些税 

款,接受了这个无理要求。1854年成立了英、法、美三国组成的“关税管理 

委员会”,正式行使中国海关的行政权。1859年,清政府在上海设立总税务 

司署,英国人李泰国为总税务司,各税务司和海关高级职员均由外国人担任。 

1865年在北京设立总税务司署,英国人赫德任总税务司。他占据这个职位直 

到1909年。此人奸狡权大,他控制的总税务司署成为各侵略国控制中国的联 

合代理机构。 

      (4)魏源等人强国御侮的政治思想 

     鸦片战争不仅对中国政治和经济发生了重大影响,也深刻影响到中国的 

思想界。战争中中国的失败,在统治阶级内部引起了强烈的震动,分化出一 

批敢于正视社会现实、反对投降、主张向西方学习、倡言改革的进步思想家, 

如林则徐、魏源、姚莹和包世臣等人。 

     魏源 (1794—1857年),湖南邵阳人。早在鸦片战争前,他就对英国的 

鸦片贸易对中国的危害有深刻认识,认为鸦片贸易是使中国民穷财尽的重要 

原因。鸦片战争期间,他协助两江总督裕谦办理浙江军务,亲自参加了抵抗 

英国侵略者的斗争。他目睹侵略者的骄横残暴和清朝统治者的腐败无能,坚 

定了为国复仇雪耻的思想。1842年,他完成了《海国图志》一书,对强国御 

侮的道路进行了深入的探索。此书在于“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书中叙 

述了世界各国的历史地理,尤其是对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开拓殖民地、传教 


… Page 94…

活动,以及一些国家的政治制度、生产状况、风土人情都有详细的介绍和评 

论。他从抵抗外国侵略,维护民族利益出发,提出了发展民族工业的主张。 

他是近代中国第一个明确提出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家。他认为西方国家所以强 

大,除了拥有一支装备精良的军队外,更重要的是建立了近代化的工业。中 

国要强盛也必须走这条路。他对当时在思想界占统治地位的宋学(理学)和 

汉学 (考据学)进行了批判,对清朝统治者复古守旧的反动思想进行了猛烈 

抨击。他重视生活实践,反对专从书本中讨知识的治学方法。 

     姚莹 (1785—1853年),安徽桐城人。道光初年,他与林则徐、魏源等 

人相识;鸦片战争期间,任台湾道员,严禁鸦片入口,积极组织抗英斗争。 

他多年致力于研究世界各国情况及中国国情,所著《康輶纪行》一书,不仅 

对西藏的地理、历史、政治、宗教、风俗习惯作了深入考察,而且分析了英、 

俄等国的情况,揭露了他们侵略中国的野心。他为中国的地大物博和人口众 

多而自豪。为了抵御外国侵略者,他强调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 

     包世臣(1775—1855年),安徽泾县人。早在鸦片战争前,他就十分愤 

恨英国烟贩偷运鸦片,主张严禁鸦片输入。鸦片战争期间曾建议林则徐和杨 

芳在广东沿海招募渔民和壮勇,阻止英军进犯,极为赞赏三元里人民的抗英 

斗争,主张选用三元里义民充任水师弁兵,乘胜收复香港。《南京条约》签 

订前夕,他赶写了《歼夷议》一文,建议发动南京城内的一部分清军,对英 

侵略者突袭,表达了他强烈的反侵略思想。他对社会问题有广泛深入的研究, 

并提出一些改革方案,对漕运、盐政、河工和法律等问题都有积极的建议。 

在学术思想方面,他赞赏明末清初顾炎武一派学者所倡导的经世致用的学 

风,他的主张在当时的一代知识分子中颇具影响。 



                                4。戊戌变法 



      (1)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19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封建经济的解体 

和民族工业的产生,中国社会处于大动荡、大变革之中,资产阶级改良主义 

思潮应运而生。早期具有改良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有:王韬、薛福成、 

马建忠、郑观应等人。他们原是一批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曾随李鸿章办洋务。 

他们的主要主张是: 

     在经济上,“振兴商务”,发展民间工商业,中国自己开矿、设厂、修 

铁路、办银行和邮电事业,强烈抨击帝国主义控制中国海关和掠夺中国财富 

的罪行。 

     在政治上,兴资产阶级民主,建立资产阶级议会制度。 

     在思想上,宣扬“穷则变、变则通”的主张,为革新寻找理论根据。其 

中一些思想更激进者对“孔孟之道”提出怀疑,甚至加以抨击。 

     中日甲午战争以后,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民族资产阶 

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在政治舞台上显示作用,并在思想界施展其影响。 

80年代后期,一些知识分子提出了反映资产阶级要求的“变法”主张,并逐 

渐形成一股新的社会思潮。这是一股反封建的思想潮流。一些资产阶级思想 

家从救亡图存的爱国思想和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出发,猛烈抨击“恪守祖 

训”的封建顽固派。他们也不满意只主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技艺而不学习西 

方政治制度的洋务派,举起了“变法”、“维新”的旗帜,主张全面学习西 


… Page 95…

方,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道路,并发动了以康有为为主要领导人的戊戍变 

法运动。 

    康有为 (1858—1927年),广东南海县人,出身于封建官僚地主家庭, 

少时受过严格的儒家传统教育。但是民族危亡和国弱民穷的现实以及清政府 

的腐败,使他对封建传统文化越来越感到失望,萌生了改革的思想。1879年 

以后,他有机会到上海、香港等地游览和考察,接触到西方资本主义事物, 

并开始阅读介绍西方的书刊,他意识到当时资本主义制度的先进性,赞赏魏 

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爱国思想,主张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学习,抵抗 

侵略,使中国变成一个独立自主的资本主义强国。中法战争之后,面对国家 

的内忧外患,他强烈要求变革图强。1888年,他写了五千言的上皇帝书,陈 

述变法图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由于顽固派的阻挠,这一奏书没有到达皇帝 

之手。1891年,他回到广州,设立学堂,宣传他的主张。康有为撰写的《新 

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系统阐述了变法维新的理论根据。康有为宣 

传变法的重要著作还有 《大同书》。 

    严复、谭嗣同、梁启超等人也是这一时期思想界有重要影响的人物,并 

在戊戍变法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严复(1854—1921年),福建侯官人。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后,在《直 

报》发表一系列主张变法维新的论文。1897年在天津创办《国闻报》,协办 

通艺学堂,1898年向清帝上万言书,陈述变法纲领。1896至1906年间,先 

后翻译了《天演论》、《原富》、《群学肄言》、《法意》等著作,传播西 

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思想和逻辑学,并加按语,阐发自己的思想。严复堪称 

中国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和翻译家。 

     谭嗣同 (1865—1898年),湖南浏阳人,父亲为湖北巡抚。他自 1885 

年起,漫游10年,足迹遍西北、西南、东南十几省,对中国社会和民情有深 

入的了解。甲午战争后,他在浏阳创立算学会,集合维新志士,讲求变法救 

亡之道。以后创办并捐助《时务报》,试办过农学会。他所写的《仁学》, 

猛烈地抨击了封建伦理道德,系统阐述了他的哲学观点和社会政治思想。他 

对广大人民反抗封建统治的斗争表示一定程度的同情和理解。他积极宣传变 

法维新、救亡图存的主张。他提出“革去故,鼎取新”,认为“上权太重, 

民权尽失”,具有冲决封建罗网的斗争精神。他对戊戍变法的舆论准备起了 

推波助澜的作用。1898年9月,戊戍变法运动失败,他与林旭、杨锐、刘光 

第、杨深秀、康广仁等同时被害,史称戊戌六君子。 

     梁启超(1873—1929年),广东新会人,举人出身,从师康有为。他主 

编过《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编辑《西政丛书》,积极鼓吹和推进 

维新运动,提倡“民权”学说。他所介绍的西方社会政治、经济学说,对当 

时思想界有很大影响。 

      (2)维新运动的高涨 

     1895年4月,中日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出后,康有为发起“公车 

上书”,要求“拒和”、“迁都”、“练兵”、“变法”。维新派认为,要 

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他们以西方新学为武器,和封建顽 

固派展开了激烈论战,批判了反对变法、反对民权、反对西学的守旧思想, 

广泛传播了反抗外敌和改革现状的维新变法思想。 

     “公车上书”是一次爱国知识分子的上书请愿,标志着酝酿多年的资产 

阶级维新变法思潮已发展为爱国救亡的政治活动,从此变法的呼声更为高 


… Page 96…

涨,康有为维新运动领袖的地位也已基本确立。同年5月和6月,康有为又 

两次上书,反复强调变法的紧迫性,并提出“设议院以通下情”的主张,并 

说明设议院对皇帝有利无害。第三封上书递到了光绪手中。光绪认为康有为 

的主张有利于挽救清朝危机,非常重视。从此维新派得到了光绪的支持。 

     为了发动更多的知识分子和士大夫参与和支持变法,康有为等人在北 

京、上海、湖南、广东和天津等地创办报刊,组织学会,开办学堂,大造变 

法图强舆论,变法维新运动逐渐高涨起来。据不完全统计,1895—1898年, 

全国各地所设学会、学堂、书局、报馆达300多所,并大多是维新派创办的。 

      (3)百日维新及其失败 

     1898年春夏之交,变法与反变法斗争非常激烈,在这一斗争的幕后是“帝 

党”和“后党”争夺统治权的激烈斗争。光绪赏识康有为等人的主张,决定 

利用不断高涨的维新运动来推行新政。6月11日,颁布了“明定国是”的诏 

书,宣布变法。新政从这一天开始,到9月21日慈禧发动政变,历时103 

天,史称“百日维新”。 

     6月16日,光绪召见康有为询问变法事宜,商讨和确定变法的步骤和措 

施,任命康有为为总理衙门章京,许其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