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代后期政治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近代后期政治史- 第35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降。 

     德里陷落后,起义中心转到勒克瑙和詹西。勒克瑙起义军民浴血抗战, 

多次击退英军进攻,但由于寡不敌众,1858年3月下旬被迫退出勒克瑙。 

     接着,英军进攻詹西。在詹西女王拉克什米·巴伊的领导下,当地军民 

与英军激战8天,重创敌军,但最后还是失败了,只好退守瓜辽尔。6月18 

日,在瓜辽尔城外的遭遇战中,詹西女王不幸阵亡。 

     詹西、瓜辽尔失守后,起义军采取了游击战术进行反抗。游击队不断袭 

击敌人,使英军疲于奔命。最后英国殖民者采取镇压和分化收买封建王公的 

两手策略,一些王公同他们订立同盟,共同镇压起义。到1859年底,反英战 

争就完全结束了。 


… Page 106…

    这次起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掌握起义领导权的封建王公的投敌叛变。 

1858年11月,英国女王维多利亚颁布诏书,允诺尊重各邦王公的权利,大 

部分封建王公叛变投降。缺乏统一的强有力的领导核心,也是这次起义失败 

的重要原因之一。印度社会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种族,种姓和语言的矛盾,很 

难形成统一的强有力的领导核心。英国殖民者的军事优势及分化瓦解政策, 

使起义军最终被各个击破。 

     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是印度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它沉重 

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鼓舞了印度人民的反英斗志和信心,推动了印度民 

族独立运动的发展。 

      (3)罗易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 

     兰姆·莫罕·罗易(1772—1833年),出身于婆罗门种姓的地主家庭, 

其父是莫卧儿王朝的大臣。罗易毕业于巴特纳高等伊斯兰教学院,在东印度 

公司任过职,1844年辞职后,致力于著述和社会改良活动。他幻想依靠英国 

殖民者的支持进行社会改革。他反对种姓制度和寡妇殉夫的习俗,主张对欧 

洲人实行同样的裁判权,立法要和印度人民协商,要吸收印度人参加殖民机 

关。他反对中世纪的印度教思想体系,形成了一元化宗教哲学。他于 1828 

年创立了梵教派。 

     罗易逝世后,梵教派逐渐抛弃宗教形式。梵教派领导人凯舍夫在 1870 

年创立印度改革协会。后来梵教派分裂,激进派创立了印度协会,这是印度 

第一个代表资产阶级知识阶层的民族主义团体,到 1878年,全国各地都设有 

它的分支。 

    在19世纪后半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的代表还有戈文德·拉那德和 

达达巴伊·纳奥罗哲。他们主张非暴力主义,反对农民斗争,要求在英帝国 

范围内的殖民自治和实现自上而下的社会改革,普及欧式教育,发展民族工 

业。 

    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在反对中世纪的习俗、要求发展民族工业、争取民族 

平等方面是有积极意义的,促进了资产阶级民族运动的兴起。在这个意义上, 

罗易被称为印度民族主义之父。但是这次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有很大的局 

限性,它惧怕和排斥农民斗争,与封建地主阶级联系密切,对英国殖民者抱 

有幻想和依赖。因此,这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没有在印度社会政治生活中产 

生重大影响和效果。 

      (4)国大党的成立和提拉克的民族独立思想 

     19世纪中后期,印度出现了资产阶级民族运动和工农运动日益高涨的形 

势。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纷纷建立各种组织,除了梵教会(1828年)和印度 

改革协会(1870年)外,还有印度协会 (1875年)、雅利安人协会 (1875 

年)。他们提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实行社会改革的一系列主张。1883年,加 

尔各答的印度人协会召开第一次全印度代表大会,孟加拉、马德拉斯、孟买 

和联合省都有代表参加。这表明一个民族主义政党正在孕育之中。这一时期, 

印度工人阶级也逐渐成熟起来。在孟买、加尔各答、马德拉斯等沿海城市, 

产业工人总数已达50万人以上。他们深受殖民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剥削,较早 

地开始了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多次举行罢工。农民的处境更悲惨。19世纪 

后半期,印度发生24次饥荒,死于饥馑者达2850万人。所以,各地农民起 

义连绵不断。 

    在这种形势下,英国殖民者采取了高压和分化瓦解相结合的政策。殖民 


… Page 107…

当局坚决镇压一切反英暴乱,颁布《武器条例》,禁止人民拥有武器,取消 

出版自由。为了防止资产阶级民族运动同工农运动结合,竭力笼络印度地主 

资产阶级上层人士和知识分子,力图将资产阶级运动纳入合法的轨道。当时 

印度总督杜富林和老殖民官吏休谟对印度局势的严重性都有清醒的估计。休 

谟在备忘录中写道:“在当时和现在,我没有丝毫怀疑,我们当时确实是处 

于一个最可怕的极度危险之中。” 

     在总督杜富林的同意和支持下,休谟同印度地主资产阶级头面人物在幕 

后多次谈判和策划,决定成立印度国民大会党 (简称国大党)。1885年 12 

月28日,在孟买召开了全印国民代表大会,国大党正式宣告成立。出席大会 

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占50%,商人和高利贷者占25%,地主占25%。其中 

多数是印度教徒和拜火教徒,伊斯兰教徒人数甚少。大会主席是印度协会的 

创始人巴纳吉。 

     会议通过9项决议,中心议题是要求民族平等,给印度以自治,希望“用 

立宪和平方法”来达到目的。大会还提出实行保护关税政策,以加速印度民 

族工业的发展。 

     国大党是个改良主义政党,主要代表地主和上层资产阶级的利益。它一 

成立就表现出对宗主国的忠诚和温顺态度。大会主席在开幕词中说:“英国 

对印度造福无穷,全国都为此对英国表示感激。英国给了我们铁路,而最重 

要的是给了我们欧洲教育的无价之宝!” 

     国大党成立后不久就分裂成两派,一派为守旧派或温和派,以巴纳吉为 

首,掌握领导权,坚持与英国妥协合作的路线,代表地主和上层资产阶级的 

利益;另一派为激进派,也称极端派,领导人是巴尔·甘格达尔·提拉克, 

主张用暴力推翻英国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这一派代表小资产阶级、富 

农、小地主和自由职业者的利益。 

     提拉克 (1856—1920年),出身于马拉特族婆罗门种姓的小地主家庭, 

学过法律,1869年在孟买立法院供职。1880年创办《狮子报》,宣传民族主 

义思想。他认为印度贫穷落后的根源是英国的殖民奴役,因而坚决反对国大 

党温和派的妥协投降路线,主张在反殖民斗争中使用暴力。由于他的号召, 

孟买各地区农民在1896—1897年间的灾荒时期,拒绝向殖民者缴纳田赋。英 

国殖民当局于1897年借口一起刺杀英籍官吏的案件,判处提拉克18个月徒 

刑。 

     提拉克崇尚本民族的悠久历史和文化,但他不能区别民族文化的糟泊与 

精华,他始终佩带“再生者”的圣带,还竭力维护种姓制度,这不利于民族 

运动的健康发展。 

     提拉克的民族独立思想在印度人民群众中有很大的影响。在创办《狮子 

报》期间,他积极进行社会活动,揭露殖民当局的暴行,给马拉特青年以民 

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熏陶。随着民族运动的发展,提拉克的影响日益增强, 

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成为印度民族运动的代表人物。 



                           4。朝鲜甲午农民战争 



      (1)日本的入侵和《江华条约》 

     19世纪中叶,朝鲜处于封建社会。李朝封建统治面临日益严重的危机, 

农民暴动的浪潮席卷全国,封建统治受到严重打击。这时,在封建统治者内 


… Page 108…

部出现了以争夺土地和权力为主要目标的党派斗争。为了挽救封建制度的危 

机,出现了以丁若庸(1762—1836年)为代表的实学派运动。他们主张防止 

土地兼并,平分土地,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奖励发展工商业,发展对外贸易, 

派遣留学生到国外学习等等。这次封建改良主义运动虽然不可能触动封建制 

度的基础,但是对人们的思想是有启蒙作用的。 

     正当朝鲜国内危机加深之时,欧美列强接踵而至,不断扣击朝鲜的大门。 

19世纪前期,英、法、美等国屡派军舰骚扰朝鲜,企图强迫朝鲜缔约通商, 

但都被朝鲜人民所击退。1875年5—6月,在英、美怂恿和支持下,日本以 

航海演习为名,出动了云扬号等三艘军舰,在朝鲜东南沿海一带进行挑畔活 

动,朝鲜政府提出严正抗议。而日本侵略者无视朝鲜政府的抗议,于同年9 

月再次出动云扬号到朝鲜西南沿海活动,并非法驶入江华海峡,海军陆战队 

小舰艇逼近江华岛草芝镇炮台。朝鲜海防炮兵击退了入侵之敌。以后日本多 

次出动舰只袭击江华岛、釜山等朝鲜重要军事战略基地。这次日本入侵事件 

称为云扬号事件。 

     1876年1月,日本政府以追究云扬号事件责任为由,将7艘军舰和千余 

人的陆战队开赴朝鲜,强迫朝鲜政府派出全权代表,按日本的要求进行缔结 

条约的谈判。面对日本的侵略行径,朝鲜政府分成主战派和主和派。最后按 

主和派的意见,完全承认日本提出的条约草案,2月在江华府签订了《朝日 

友好条约》,即江华条约。条约规定:朝鲜除开放釜山外,另开仁川、元山 

两个港口;日本有权自由测量朝鲜沿海岛屿和暗礁,有权绘制海图;日本有 

权在汉城设立使馆,在各港口设领事馆,日本人享有治外法权;日本人有权 

在朝鲜自由贸易,日货免纳关税,日币可以在朝鲜市场流通。 

     江华条约是个屈辱性条约,也是朝鲜政府同外国列强签订的第一个不平 

等条约,它严重地破坏了朝鲜的主权,使朝鲜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国家。 

      (2)壬午兵变和甲申政变 

     江华条约签订以后,人民群众不断掀起反对闵妃政权卖国求荣的斗争。 

这种反抗情绪也影响到士兵。1882年 (壬午)6月,汉城发生士兵起义,反 

对闵妃集团的兵曹判书闵谦镐聘请日本军事教官、按日本方案改编军队和扣 

发军饷,史称壬午兵变。士兵起义迅速转化为反对闵妃集团和日本侵略者的 

人民起义。起义者焚烧日本使馆,杀死日本人,冲进王宫,打死民愤极大的 

闵谦镐和几名大臣。闵妃出逃。 

     闵妃逃走后,大院君入宫掌权。在大院君的欺骗之下,起义暂时平息。7 

月闵妃引清军进汉城,大院君被捕,闵妃重新上台。 

     在朝鲜民族危机深重的关头,统治阶级内部出现了要求改革的开化派。 

1884年(甲申)12月4日,开化派借庆祝邮政局落成宴会的机会,与日本公 

使竹添进一郎密谋策划发动政变。美国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