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学全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成功学全集- 第27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位老太太就是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的母亲,她也就是这位年轻店员在几个月前很有礼貌地护送到街上的那位老太太。

 

在这封信中,卡耐基母亲特别指定这名年轻人代表公司去接受这项工作。这项工作的交易金额数目巨大。这名年轻人如果不是曾好心地招待了这位不想买东西的老太太,那么,他将永远不会获得这个极佳晋升的机会了。

 

四 你付出的终会回到你身上 

 

在你能够培养出完美的自制习惯之前,你一定要了解“报复”的法则。

 

我们在这儿使用“报复”一词,其意思是指“回报”。而不是复仇,或是寻求复仇。

 

如果我伤害了你,你一有机会就会对我报复。如果我对你说了不公平的话,你将会以同样不公平的话来报复我,甚至比我所说的还要更恶劣。

 

在另一方面,如果我帮了你的忙,可能的话,你将帮我更大的忙。

 

只要能够正确使用这项法则,我可以要你做出我希望你去做的任何事情。如果我希望获得你的尊敬,你的友谊,以及你的合作,我可以向你提供我的友谊及合作,然后获得你的这一切。

 

有一次,拿破仑·希尔带着两个儿子——小拿破仑和詹姆斯前往公园,去喂园里的小鸟和麻雀。小拿破仑买了一袋花生,詹姆斯买了一包“乖乖”。

 

詹姆斯突然想到要拿点花生看看。他没有得到小拿破仑的允许,就自己凑过去抓住那一小袋花生。他没有抓到,小拿破仑立刻施予“报复”,左拳打出去,重重地打在詹姆斯的下巴上。

 

这时候,拿破仑·希尔想到了关于“报复法则”的实验,于是对詹姆斯说:“儿子,你拿花生的态度不对。打开你的‘乖乖’,拿一些‘乖乖’给你的弟弟,看看有什么结果。”拿破仑·希尔费了一番唇舌说服他答应这样做。接着,发生了一件很不平常的事。小拿破仑尚未伸手接过“乖乖”,就坚持把他的一些花生倒进詹姆斯的外衣口袋中。

 

这就是“报复”法则。小孩子们通过学习和运用这种“报复”法则,使他们避免了许多次的打架。

 

如果你能研究、了解及聪明地运用“报复”法则,你将会成为一个效率高而且成功的推销员。

 

要想精通并有效地运用这项法则,第一步,而且可能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培养自制。你必须学会忍受各种惩罚及取笑,却不能想要采取同样的报复。这种自制力,是你想要精通“报复”法则所必须付出的代价。

 

当一名愤怒的人开始辱骂及嘲笑你时,不管是不是公正,你必须记住:

 

如果你也以相同的态度报复,那么,你的心理程度将被拉到与那个人相同,因此,那个人实际上已经控制了你。

 

在另一方面,如果你拒绝生气,维持你对自己的控制,保持冷静与沉着,那么,你等于已维持了你所有的正常情绪,因而可经由它们获得理智。你会让对方大吃一惊。你所用来报复的武器是他所不熟悉的,因此,你很轻易地就能控制他。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是不容否认的。

 

确切地说,你所接触到的每一个人都是一面心灵的镜子,你可以从这面镜子里清楚地看出你完整的心理态度。

 

五 培养自制的七步骤 

 

要想与众不同,是否有某种特别的步骤?不错,是有一个特别的方法。

 

拿破仑·希尔把它叫做:“自制的七个C”:

 

1、控制自己的时间(Clock)。

 

时间虽不断流逝,但也可以任人支配。你可以选择时间来工作、游戏、休息、烦恼。。虽然客观的环境不一定能任人掌握,但人却可以自己制定长期的计划。当我们能控制时间时,就能改变自己的一切。让自己每天的生活过得充实无隙,今日事今日毕。时间就是生命,把握时间,就是掌握生命。

 

2、控制思想(Concept)。

 

我们可以控制自己的思想与想象性的创造。必须记住:幻想在经过刺激之后,将会实现。

 

3、控制接触的对象(Contacts)。

 

我们无法选择共同工作或一起相处的全部对象;但是我们可以选择共度最多时间的同伴,也可以认识新朋友,找出成功的楷模,向他们学习。

 

4、控制沟通的方式(munication)。

 

我们可以控制说话的内容和方式。记住,我们谈话的时候,是学不到任何东西的,因此,沟通方式最主要的就是聆听、观察以及吸收。当我们(你和我)沟通时,我们要用信息来使聆听者获得一些价值,并彼此了解。

 

5、控制承诺(mitments)。

 

我们选择最有效果的思想、交往对象与沟通方式。我们有责任使它们成为一种契约式的承诺,定下次序与期限。我们按部就班,平稳地实现自己的承诺。

 

6、控制目标(Causes)。

 

有了自己的思想、交往对象以及承诺之后,就可以定下生活中的长期目标,而这个目标也就成为我们的理想。你和我都有极高的理想,以及生活的一项计划,这就给了我们信心与勇气。

 

7、控制忧虑(Concern)。

 

一般人最关心的莫过于如何创造一个喜悦的人生。多数人对于会威胁自己价值观的事,都会有情感上的反应。

 

大家都知道,在人的一生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人们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我们必须面对各种困难,而从事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自我的满足感,是在不断的努力中获得。人生的真正报酬,决定于贡献的质与量。不论长期或短期,我们因自己所播的种子,而得到收获。

 

如同我们的职业,必须先提出劳务,才能谈论薪金和各种福利事项。

 

 
第二节 自我意识 

 

一切的成就,一切的财富,都始于一个意念,即自我意识。

 

一自我意识——寻找自身的成就定位拿破仑·希尔曾经说过:“一切的成就,一切的财富,都始于一个意念,即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评价和期望,也就是对自己的心理体验。即“我属于哪种人”的自我观念,具体来讲,自我意识包括个人对如下问题的回答:“我是个什么样的人?我有什么样的个性?有什么样的优缺点?

 

我有什么价值?有无巨大的潜能?我期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自我意识就是“我属于哪种人”的自我观念,它建立在我们对自身的认知和评价基础上。一般而言,一个人的自我观念都是根据自己过去的成功或失败,他人对自己的反应,自己根据自己与环境中他人的比较意识,特别是童年经历等四个主要方面不自觉地形成的。根据这些,人们心里便形成了“自我意识”。就我们自身而言,一旦某种与自身有关的思想或信念进入这幅“自我肖像”,它就会变成“真实的”。在此之后,我们很少去怀疑其可靠性,只会根据它去活动,就像它的确是真实的一样。

 

心理学家马尔慈说,人的潜意识就是一部“服务机制”——一个有目标的电脑系统。而人的自我意识,就有如电脑程序,直接影响这一机制运作的结果。如果你的自我意识是一个失败的人,你就会不断地在自己内心那“荧光屏”上看到一个垂头丧气、难当大任的自我,听到“我是没出息、没有长进”之类负面的信息;然后感受到沮丧、自卑、无奈与无能——而你在现实生活中便会“注定”失败。

 

另一方面,如果你的自我意识是一个成功人士,你会不断地在你内心的“荧光屏”上见到一个踌躇满志、不断进取、敢于经受挫折和承受强大压力的自我;听到“我做得很好,而我以后还会做得更好”之类的鼓舞讯息;然后感受到喜悦、自尊、快慰与卓越——而你在现实生活中便会“注定”成功。

 

自我意识的确立是十分重要的,其正或负倾向是我们的生命走向成功或失败的方向盘、指南针。自我意识的形成有以下特点:

 

1。人的所有行为、感情、举止,甚至才能始终与自我意识一致。

 

每个人把自己想象成什么人,就会按那种人的方式行事;而且,即使他做了一切有意识的努力,即使他有意志力,也很难扭转这种行为。

 

自我意识是一个“前提”,一个根据。人的全部个性、行为,甚至环境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如果一个人从心理上逃避成功,害怕成功,面对机会或挑战,他就可能畏畏缩缩,这样,即使不是一个失败者,也是一个平庸之辈。因为,在其自我意识里已经有了失败的自我意识。其实,只要改变一个人的自我意识,不管是企业家,商人或是学生、教师,其工作绩效都会发生奇迹般的变化。

 

2。自我意识可以改变。

 

一个人难于改变某种习惯、个性或者生活方式,似乎有这样一个原因:

 

几乎所有试图改变的努力都集中在所谓自我的行为模式上而不是意识结构上。很多人对心理咨询或指导感到意义不大,是因为他们想要改变的是特定的外在环境或者特定的习惯和性格缺陷,而从来没有想到改变造成这些状况的自我认识。

 

普莱斯科特·雷奇是自我意识心理学的先驱之一,他在这个问题上做了最早的也是最有说服力的实验。雷奇认为个性是“一套思想体系”,思想与思想之间必须一致。同这个体系不一致的思想受到排斥和不被相信,因而也不能引导人的行为;相反,与这个体系一致的思想则被采纳。这套思想的中心就是个人的“自我理想”,即自我意识,或者他的自我观念。雷奇是一位教师,他用几千个学生来验证了“自我意识”的理论。

 

雷奇的理论认为:如果某学生学习某科有困难,可能是因为(从学生的眼光看)他不适于学习这门学科。然而雷奇相信,如果改变学生这种观点体现的自我观念,那么他对这门学科的态度也就会相应改变。如果在几千名学生因改变了自我意识进而改变了成绩的实验中引导学生改变他的自我定义,他的学习能力也会改变。这种理论得到了验证。一个学生在100 个单词中拼错了55 个,而且很多课程都不及格,以致丧失了一年的学分;但第二年各科成绩平均91 分,成了全校拼写最优秀的学生。另一个男孩因成绩太差而被迫退学,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后却成了全优生。一个姑娘拉丁文考试4 次不及格,同学校的辅导员谈了3 次话后,就以84 分的成绩通过了。一位男生被一个考核机构断定为“英语能力欠缺”者,却在第二年荣获学校文学奖的提名。

 

这些学生的问题不在于他们智力迟钝或基本能力的缺乏,而在于他们的自我意识不恰当。他们“确认”自己的错误和失败,不是说“我考试失败了”,而是认为“我是个失败者”;不是说“我这门不及格”,而是说“我是个不及格的学生”。

 

要想有所成就,并全面地完善自己的意识,就必须有一个适当而又现实的自我意识伴随着自己;就必须能接受自己,并有健全的自尊心。必须信任自己,必须不断地强化和肯定自我价值,必须随心所欲地、有创造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