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战争txt全集下载(第一部,第二部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货币战争txt全集下载(第一部,第二部全)- 第68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调整。”宋鸿兵认为。

 

问及如何评价我国对金融海啸的应对措施时,宋鸿兵承认,全球金融海啸对我国会产生不利影响,但他认为我国的金融体系仍是安全的。对于中国政府的4万亿救市方案,他表示很有帮助,但至于力度和效果如何,还有待实际情况验证。

 

一旦关于第二波海啸袭来的预言不幸被验证,中国将如何应对?宋鸿兵坦言,目前国家出台的救市政策对稳定经济发展能产生有利的影响,但届时我国金融市场将遭遇一系列更新的问题,大家应提前有心理预期,着手思考新的应对之策。

 
9月、10月警惕第二波金融海啸
表面来看,全球股市似乎出现见底信号,但我个人认为,全球经济尚未见底。”

 “这场危机的暴风眼,已经从美国13万亿美元的按揭抵押贷款市场,移向了27万亿美元规模的企业债、金融债、地方政府债及其他资产支持债券。”

 “大家要密切关注今年9、10月份的时间点,关注可能引爆危机的几个关键信号。”

经济未见底 建议股民关注9、10月

4月26日,《货币战争》作者、环球财经研究院院长宋鸿兵应邀来蓉讲座。娇子国际会议中心内,来自学界、企业界的近千位听众齐集一堂。

宋鸿兵一上来就给大家泼了一盆冷水。他说:“表面来看,全球股市似乎出现见底信号,但我个人认为,全球经济尚未见底。”宋鸿兵认为,目前这场危机的暴风眼,已经从美国13万亿美元的按揭抵押贷款市场,移向了27万亿美元规模的企业债、金融债、地方政府债及其他资产支持债券。

 “美国经济一旦陷入经济衰退,如1991年、2001年衰退期,都出现了垃圾债违约率的急速上升。”宋鸿兵指出,目前美国企业债中的垃圾债违约率,已从2008年10月的2。68%攀升到了4。5%,而他预计今年9、10月份违约率将再上涨3 ~5倍左右,欧美的大型商业银行体系将首当其冲,“有理由判断,其冲击力不会亚于次贷的冲击。”

在宋鸿兵看来,东欧目前的情况与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前期非常接近,这些危险征兆显示,第二波金融海啸可能在今年第四季度袭来。

宋鸿兵还提醒投资者和广大股民:“现在在中国玩股票,一定要有全球视野。”2007年股市“2。28”、“5。30”前夕,都是美国次贷违约的高峰期,目前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密切关系,股市投资不能再对全球经济视而不见。

宋鸿兵建议大家要密切关注今年9、10月份的时间点,“关注可能引爆危机的几个关键信号。”

 

  企业“现金为王” 静待并购良机

 

假设第二波金融海啸来袭,将对中国经济有何影响?四川企业该做何准备呢?宋鸿兵指出,如果真的发生了更进一步的危机,会对美国、欧洲带来更大打击,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依然主要表现在出口方面,东部沿海地区出口可能会进一步弱化。

由于中国地区之间有相互的联动效应,一旦东部沿海地区受到影响,对西部消费和生产的拉动效应也将下降,间接影响西部的企业。不过宋鸿兵相对乐观地认为:“影响程度不会很大,对四川影响有限。”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宋鸿兵非常赞同温总理的观点,认为目前关键是要把经济动力转移到内部消费上来。宋鸿兵提出,经济周期与人口消费高峰期有密切关系,数据显示,人在48岁前处于消费攀升期,在48岁达到顶峰后消费能力开始下降。美国1961年出现婴儿潮,照此计算,从2009年后将步入长达14年的消费能力下降期;而中国正处于消费的攀升期,预计将在2015年进入一个更大的上升期。

宋鸿兵认为,这对中国其实是一个机遇。“中国要在经济结构上做重大调整,并解决部分人消费能力不足的问题。如果抓好了机遇,中国可能最先走出经济衰退;而谁先走出经济衰退,谁就很可能成为未来全世界人流、物流、资金流的聚集地。”

而在危机尚未结束的情况下,宋鸿兵认为企业应遵循“现金为王”的策略,即保证足够的现金流,“危机中谁有足够的现金流能够撑得住,谁就是最后的赢家。”宋鸿兵指出,从历史上来看,越是出现重大危机,优秀企业对其他企业的兼并就越突出,“中小企业要准备好现金流过冬,大企业则要准备现金流‘抄底’,抓住并购良机。”

 

  改变理财观念 货币≠财富

 

 “钞票并非财富,而是钞票能交换的物质。”宋鸿兵指出,目前大多数人对金钱的理解就是“货币”,他呼吁大家改变理财观念,“你首先要弄明白什么是财富,什么是货币,才能谈理财。”

如果把国家看作一个公司来研究其资产负债表,那么国家的财富本质是资产项下的商品和服务,而负债项下就是货币。“从这个角度来说,货币永远不是财富本身,货币实质是对商品和服务的追索权。当我们说挣到很多财富,绝不意味着存很多钞票,对应的实体才是财富。”

宋鸿兵举例说,上世纪70年代初,一个中国人获得7000元人民币,如果他把钱存在银行吃利息,30年后他将由当时最有钱的人变成最穷的人,“假设他当时把钱全部换成黄金,7000元到现在已经变成了480万。”

 “货币目前处于剧烈贬值的趋势。”宋鸿兵说,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50元人民币,要乘以10,到90年代中期才能相当于10年前的购买力;要乘以100,才能相当于2005年对20年前的购买力,“当你不理解钱意味着什么,如果现在手上有100万,你以为按目前的生活水平可以退休,但实际上再过10年,你的100万可能只有一、二十万的购买力;再过20年,可能只有几万元钱的购买力。”

宋鸿兵提醒市民一定要深刻理解货币、金钱的概念,这是每个人理财的起点,“如果不理解,不拼命去挣钱,不去想怎么保住自己的财富,在30年或者更长的时间之后,你会发现财富不够,因为通胀对你的财富所有权悄悄发生了转移。”

 

  抵御通胀 看好石油、黄金、房产等

 

全球救市和美国3月19日回购国债,是否会导致全球通胀重演?宋鸿兵认为这是肯定的,他指出从2008年11月以来,美联储创造了历史上令人惊恐的货币发行量。

1913年到2008年长达95年时间里,美国基础货币发行量7000亿;而2008年10月后的两个月时间内,增发了同等数量的基础货币,创造了人类有史以来最快的印钞纪录,“这将对全球通货膨胀形成越来越大的预期和压力。”

 “目前的通缩只是暂时现象。”宋鸿兵指出,市民应该找到抵御通胀的工具,他个人看好石油、白银、黄金及部分地段的房地产,“石油可以考虑买一些,很有可能价格再次突破100美元。”

宋鸿兵分析指出,美国要摆脱经济衰退,一定会找一个新的经济发动机,目前看来应该是低碳经济,“石油价格一定会上涨,因为石油价格低于75美元,低碳经济的企业一家都活不下来,因此大家可以关注原油相关类的投资产品。 ”

此外宋鸿兵认为,由于白银是低碳经济能源装置中最核心的材料之一,因此投资者可以考虑投资白银,“白银用量很小,价格弹跳力很大。”另外美元地位日益素衰落,黄金作为避险工具,在通胀下将有较大上升空间。

而对于房地产,宋鸿兵说,成都的房地产已经有一些回落,“我看了一下,确实已经到了比较诱人的价位,尤其在稀缺资源的地段,可能机会更大一些。”

 
货币战争2 第三章:第二波金融危机何其猛烈? 中

2008全球资本流向,一场决战即将开始
 

华尔街,年终奖金是一年中金融人最重要的收入。但这次悬了。来自当地的消息说,除了高盛集团的3万员工,2007年度的奖金将比上年增长外,其它包括美林、摩根·士丹利、花旗银行、美国银行等一批“金融巨无霸”,其员工的年终奖金或将大幅缩水。

不仅是华尔街,从卢森堡到伦敦城、乃至东京、香港、新加坡,全球的金融市场似乎都少了许多圣诞节的兴奋,取而代之是一种似曾相识的惶恐。而且这种惶恐正与日俱增,并在渐渐地演化为恐慌。幸亏圣诞节延缓了它的发展速度。

这样的恐慌源自“次按危机”。而高盛之所以“高枕无忧”,也得益于“次按债”投资的胜利大逃亡。

严峻的数据已经“染绿”了许多金融大佬的脸。贝尔斯登、瑞士银行、美林公司、摩根·士丹利,都分别公布了几十亿至上百亿美元不等的投资损失。

高盛2007年末发表的报告称,主要抵押贷款机构的次按业务损失,“粗略”估计将达到4000亿美元之巨。如果其中2000亿美元的损失,由银行、对冲基金等杠杆投资者承担,那么他们将被迫削减2万亿美元放贷额度。“这将对宏观经济构成非常巨大的影响”。

瑞银证券甚至认为,“次按危机”所导致的“流动性危机”,其强度已经远远超过了抵押债券市场本身,一点也不亚于当年的美国储贷银行危机、亚洲金融危机以及墨西哥比索危机。

 

  美国“衰退”

 

那么,美国经济会不会出现衰退?2007年12月13日,格林斯潘在接受CNBC电视台采访时,把他所估计的美国经济的衰退概率,由原先的30%上调到了50%。

 

这位前美联储主席此前曾对媒体说,美国经济增长已接近停滞,在如此低速增长状态下,经济变得更加脆弱。就像一个免疫系统欠佳的人容易感染各种疾病一样,如此低速增长的经济也容易受到各种冲击。

 

  支持格老判断的,是一连串的经济数据。

 

由于房地产价格的不断下跌,导致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放弃已经购买的住房,或者干脆拒绝偿还贷款。有报道称,退房人数将在2008年达到202万。购买住房造成的损失,已经让更多的美国人紧缩了消费支出——拉动美国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动力。

另外,从2007年11月中旬开始,美国初次申请失业救济金的人数不断攀升,达到了2年来的最高值。

几乎所有权威机构都调低了美国经济增长的预期。有悲观者甚至认为,美国经济增长率会在1%以下持续一个时期。而与此同时,在高油价、美元贬值的前提下,美国的通胀率(输入型)却逐级攀升。

这会不会导致美国经济出现“滞胀”(低增长高通胀)?会不会使美联储陷入加息或减息的两难?会不会使美国、乃至全球的经济形势变得更加复杂?

其实,“次按危机”仅仅是个表象,机理是美国经济出了问题。其长期的低利率政策,导致了长期的信用过度膨胀。其结果是,联邦基准利率仅仅上升到5。5%,以“次级按揭贷款抵押债券”为首的信用泡沫就破灭了。

由于货币乘数骤降,市场面临“流动性危机”。而这可能导致恶性循环:实体经济由于失去金融的支撑而走向疲弱,金融市场又因实体经济疲弱而失去基本面支持,变得更加低迷。整个经济都有可能陷入萧条。

正是为了避免这种结果,2007年12月中旬,全球五大央行联手向金融机构输入现金。不久后,担忧通胀加剧而不敢轻易减息的欧洲央行,也赌博般一举向市场注入了约合5000亿美元的资金。

没有人希望美国经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