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气读完二战史中文txt》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口气读完二战史中文txt- 第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希特勒有一个相当深刻的看法,认为斯大林的原动力来自“俄罗斯民族主义”的比来自共产主义的为多。里宾特洛甫也认为斯大林是现代的伊凡雷帝。《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之后,苏联又与德国达成了《附属秘密议定书》,这笔秘密交易充分地暴露了苏联的民族利己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    
    根据苏德之间的秘密协议,在德国进攻波兰的同时,1939年9月17日,苏联也从东线进攻波兰,派出60万红军占领了共约20万平方公里的波兰领土。同年11月,苏联又出兵芬兰,抢占了4万多平方公里芬兰领土。随后,又迫使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申请加入”苏联,并吞了17多万平方公里的疆土。此外,苏联派兵攻占了罗马尼亚的一部分国土。通过这一系列军事行动,为苏联夺取了40余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掠获2400万人口,建立起从芬兰湾到黑海海岸的“东方战线”。    
    精彩旁白:“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订立之后的整个形势,大大地打击了日本,援助了中国,加强了中国抗战派的地位,打击了投降派。中国人民,对于这个协定表示欢迎,是很正确的。”    
    ——《毛泽东选集•;苏联利益和人类利益的一致》    
    “在斯大林的眼里,西方的自由资本主义和希特勒的资本主义之间没有本质上的区别。这就是为什么斯大林能从与西方亲近的政策一下子走向与希特勒联盟的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秘史》


第一部分闪击波兰,大战爆发

    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之一,波兰曾经从战败的德国手中夺取了但泽地区。希特勒对此一直怀恨在心,在《我的奋斗》中他曾恶狠狠地写道:一个竟然敢于割去并吞并了德国领土的波兰是不可饶恕地冒犯了德意志民族。因此,早在1939年4月,他就下定决心要粉碎波兰。而《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署等于是对波兰下达的死刑判决书。    
    为了制造进攻波兰的借口,希特勒煞费苦心地导演了“波兰人”袭击德国电台的丑剧。1939年8月31日深夜,数十名被化装成“波兰军人”的德国囚徒,在纳粹党卫军指挥下,向地处德波边境的德国格雷威茨电台发起突然袭击。随即遭到事先埋伏在电台四周的党卫军的机枪扫射,几分钟之内全部毙命。一名纳粹摄影师立即对战斗现场进行了拍照。翌日的德国各大报纸,全都刊登了“波兰人”入侵德国的新闻照片。    
    1939年9月1日凌晨4点45分,德国160万大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东北和西南两个方向实施向心突破,“闪击”波兰,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在波兰的天空上,突然间铺天盖地出现了1500多架德国新式飞机,对波兰的机场、交通枢纽、铁路、经济与行政中心进行狂轰滥炸。波军猝不及防,500架第一线飞机没来得及起飞就被炸毁在机场,无数火炮、汽车及其它辎重被原地摧毁,交通枢纽、通讯系统和指挥中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波兰部队陷入一片混乱。    
    在陆地上,德国在波美拉尼亚和东普鲁士集结了由21个师编成的“北方”集团军群,在西里西亚和捷克斯洛伐克境内展开了由33个师编成的“南方”集团军群。这两个集群分别由第1航空队和第4航空队配合。德军共44个师(其中7个装甲师、4个轻装甲师、4个摩托化师),在1939架飞机、2800辆坦克、6000门火炮的掩护下,以装甲部队和摩托化部队为前导,成扇形攻势,闪电般地向波兰腹地长驱直入,很快就突破了波兰防线,将慌恐的波军打得七零八落。    
    当天上午10时,希特勒兴奋地向国会宣布,帝国军队已攻入波兰,德国进入战争状态。9月3日,作为波兰的军事同盟国,英国和法国迫不得已先后对德国宣战。    
    波兰政府对于战争的危险,当然也早有感觉,只是一味担心刺激德国,不敢积极备战。直到8月29日,德军在波兰边境大举集结,并发生军事冲突,波兰政府才于当天下午决定实行全民总动员。但是,英法两国大使却认为此举会让人以为波兰好战,于是波兰政府又把动员令推迟到8月30日下午才公布,31日凌晨才正式开始动员。    
    而此时距离德军发动进攻只剩一天的时间了,拥有39个师、100多万人的波兰军队根本来不及摆兵布阵,只能仓皇应战、孤立无援地在各自的防区里独自抵抗德军的进攻。而且,波军装备落后,不得不用轻武器与德军的坦克部队展开可怕的大厮杀。战斗在一片混乱中进行。波兰各级政府已经陷入了瘫痪状态,官员们放弃了自己的职守,老百姓慌乱地四处逃命。    
    战火中的波兰政府再三哀求盟国立刻给予支援。根据军事协定,英法本应以航空兵对德国实施突击,并对德国西部边境实施进攻。但是,英法形式上虽然对德国宣战了,实际上却按兵不动,仍然幻想把德国的侵略向东引向苏联。    
    而波兰总统则在战争爆发的当天就逃离了首都华沙,波军总司令则逢人就散布波军必败的论调。9月4日,波兰政府机关、政府机密文件和黄金储备也都撤离了华沙。试想,这样的政府怎么可能保护老百姓呢?    
    9月8日,进展最快的德国第10军已经兵临华沙郊区,随即与中央区德军会合,对华沙形成南北夹击之势。9月9日,波兰政府又撤到克列梅涅茨,9月13日逃到接近罗马尼亚边境的扎列希基。9月14日华沙与波兰各地的联系完全断绝了。9月16日,波兰政府越过边界,逃到了罗马尼亚。    
    9月17日,早已同德国商量好瓜分波兰的苏联,借口波兰政府已经不复存在,出兵波兰。苏联白俄罗斯方面军和乌克兰方面军共60万人,越过波兰东部边界向西进攻。9月18日,苏军在布列斯特—利托夫斯克与德军会师。9月19日,波军19万人向苏军投降。    
    9月25日,德军开始向华沙发起攻击。9月26日,德国空军开始轰炸华沙。9月27日,华沙的波兰守军停止抵抗。9月28日,华沙守军向德军投降。一个3500万人口的欧洲国家就这样被消灭了。    
    在历时四周的波兰战役中,波兰军人战死66300人,伤残133700人,被德军俘虏69。4万人,被苏军俘虏21。7万人,逃至邻国10万人,波兰居民遭受了巨大的牺牲,仅华沙就死亡近25万人。而德军也战死10600人,伤残30300人,失踪3400人。    
    在这次战争中,德军首次实施“闪击战”,显示了坦克兵团在航空兵配合下实施大纵深、快速突击的巨大威力。为了冲破敌方防线和扩大战果,德军还首次使用了重兵快速兵团——坦克师、坦克军和摩托化军,与航空兵密切协同作战,扩大了进攻战役的纵深,提高了进攻战役的速度。    
    精彩旁白:希特勒在德军统帅部会议上说:“我将提出发动战争的理由,不管讲得通讲不通。事后没有人会问胜利者当初讲的是不是真话。是非问题无关紧要,要紧的是胜利。”    
    ——(法)亨利•;米歇尔著《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一部分奇怪的战争

    从1939年9月3日英法对德国宣战到1940年5月10日德国进攻法国,长达8个多月的时间里,英法两国一直按兵不动,宣而不战,西线的欧洲异常平静。英国人称这段时间为“假战”,法国人称之为“奇怪的战争”,德国人则称之为“静坐战争”。    
    波兰战役爆发之后,英法两国在西线部署了115个师,而德国只有23个师,希特勒正在东线集中兵力进攻波兰,西部边境“只是一道纸屏”。如果英法真诚援助波兰,立即从西线进攻德国,那么德军将陷于腹背受敌的不利境地。但是,死抱着“绥靖政策”不放的英法却只求西线无战事。    
    对此,希特勒早已算定。在闪击波兰的前夕,德国陆军参谋总长哈尔德就在日记中写道:“元首很放心……他估计法国人和英国人不会进犯德国本土。”同时,希特勒也指示西线德军要极其慎重行事,“第一枪只能由敌人先放。”    
    而英法两国也根本就无意主动进攻。为了保证不出事,德法的士兵都用高音喇叭相互宣传,请对方放心自己绝对不会先开第一枪。有些地方的军队甚至大摇大摆地到河里洗澡,若无其事的士兵还用法国葡萄酒交换德国啤酒。英法飞机每晚都要在敌境内丢下许多东西,但不是炸弹,而是给熟睡中的德国人扔下成吨成吨的和平传单。    
    对于这种奇怪的战争场面,当时在战地采访的法国记者多热莱斯写道:“那里的宁静气氛令人惊讶。驻守在莱茵河畔的炮兵悠闲地观望着德国运送弹药的列车在河对岸来往行驶,我们的飞行员从萨尔区工厂冒烟的烟囱上空飞过也不投掷炸弹。很显然,最高统帅部最关心的是不要打扰敌人。”    
    为了帮助无所事事的前线士兵摆脱无聊和空虚,法国政府于1939年11月21日在军队中设立了“娱乐服务处”,负责组织前线军人的娱乐活动。11月30日,法国议会讨论了给士兵们增加酒类供应的问题。1940年2月29日,达拉第总理签署了一项“供作战部队用”的扑克牌免税法令。随后,又为军队送去了一万个足球。    
    军队的娱乐有政府的照顾,而法国老百姓的又有谁管呢?经过了1939年严酷的冬天,许多法国家庭都因为有人被征兵而发生了经济困难,只有公务员和军火工厂的工人还能照常拿到薪水,勉强度日。空袭的警报往往平白无故地把城市居民从睡梦中惊醒。地下室已经改成了防空掩蔽所,纪念碑用沙袋加以保护,人们背着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用的防毒面具四处游荡,内心了充满了恐惧与空虚。    
    公众渴望听到爆炸性的新闻,因此各种荒唐的谣言满天飞。由于政府严厉管制新闻,人们转而收听外国广播,尤其是“德国电台的那个法奸”费尔多纳的广播,此人宣称:法国被背信弃义的英国拖进了战争,英国人不打到法国人都死光是不会罢手的。    
    实际上,英国人也不想打仗。张伯伦首相就多次表示,英国不是在对德国人民作战,“我所希望的并不是军事胜利——我对这种可能性也深感怀疑——我希望的是德国内部的崩溃。”。    
    遗憾的是,“德国内部的崩溃”等来等去一直也没有出现。相反,获得一连串的侵略成功之后,希特勒在德国的威望越发如日中天,一呼百应了。    
    与英法两国的莫名其妙和无所作为相反,希特勒对自己的战争目标和现实形势都有非常清楚的认识。早在波兰战争结束之前,1939年9月27日,他就对德军下达了准备在西线发动进攻的命令。他明确指出:“战争的目的是击溃法国,并迫使英国投降,”从而在欧洲确立德国的霸权地位。同时,他也明白:“时间总的来说将不利于我们。敌方的经济潜力比我们大……因此要向西方进攻,越快越好。”    
    1939年10月9日,希特勒又向德军下达了《西线作战的备忘录和方针性指示》。指示德军应在西线进攻,而不必考虑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的中立问题。10月19日,德军各军种总司令正式接到了在西线作战集中和展开兵力的训令,即闪击法国的“黄色方案”。    
    然而,在刚刚结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