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总比问题多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方法总比问题多ⅱ- 第16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平民,可以自由地回到家乡,不予追究,不受歧视。

    格兰特将军一共为南方将士签署了近3万份的证明书,保证了他们重新获得平静平民生活的权力。

    就这样,在南北双方领导者的共同努力下,历时4年的内战,就这样和平地解决了。

    这样的做法,其实就是“全胜策”。

    不难想象,如果当初双方的将领抱着非得拼个你死我活的态度,那么战争还将延续多久、美国能不能有今天的发展,都只是一个未知数。

《方法总比问题多Ⅱ》 第二单元 培养建设性思维(3)

    不要以为只有在战争中需要运用“全胜策”,其实任何工作,都需要有“全胜策”的思维。一个真正智慧的员工,在运用“全胜策”的智慧时,会做到以下几点:

    (1)不以图一时之痛快,而以“最小成本获最大成效”为指导方针。

    (2)不会把目光局限于眼前的成功,还会看到成功背后存在的隐患。

    (3)目光远大,并时刻关心事情的发展趋势。

    (4)考虑问题全面,能够彻底地将问题解决掉。

    当方方面面都圆满、各种利益都兼顾的时候,问题自然就会迎刃而解,而机会也会不期而至。

    “三思而后行”

    许多员工工作很有热情。热情是重要的,但光凭热情一个劲地往前冲,往往很难解决问题,甚至会引起一些不应有的新问题出来。

    这时候该怎么办呢?就应该三思而后行。这也是建设性思维的一种高度体现。

    曾经看过这样一则新闻:

    某煤矿的一处山洞正要进行爆破,一切准备就绪后,却发生了意外:一只受惊的小鹿慌不择路地跑进了装满炸药的山洞。

    这让爆破人员大惊失色,一方面,他们担心小鹿趴在炸药上,影响爆破的精准度,另一方面,也担心小鹿将雷管的引线踩断。爆破的任务非常紧迫,必须尽快将小鹿弄出山洞。

    大家纷纷出主意,有的说进去把小鹿捉出来,有的说干脆将小鹿杀死算了……

    很显然,这些都不是最好的方法。

    这时候,一位工程师冷静地分析了小鹿跑进去的原因:洞里比较温暖。“那么,如果外面比山洞里还要温暖;小鹿是不是就会出来呢?”

    的确有道理,于是大家赶紧搬来一个暖风机,开始向洞里吹送暖风。十几分钟后,小鹿出现在了洞口外。大家迅速将洞口堵上,小鹿得救了,爆破也非常成功。

    在这个故事中,这位工程师是格外值得称道的。因为没有盲从大家的想法,而是经过了冷静的“三思”找到最好的方法,将问题以最理想的方式解决了。

    在工作中,我们很容易凭感觉办事,甚至凭冲动办事,但是一个有建设性思维的人,一定会抑制自己的盲目冲动,对情况和问题进行耐心细致的分析,直到找到最好的方法,让问题得到最好的解决。

    在工作中,我们如何才能做到“三思而后行”呢?

    (1)遇到问题一定要冷静,方法往往在冷静中产生。

    (2)凡事多想几种方法。

    (3)选择其中最好的方法。

《方法总比问题多Ⅱ》 第二单元 培养建设性思维(4)

    要志气用事,不要意气用事

    建设性思维是针对破坏性思维而言的。要让你的工作和言行更少破坏性,更多建设性,就千万要“志气用事”,而不能“意气用事”。

    “志气用事”,就是一切言行和工作被“志气”所引导。因为心中念念不忘自己的志向,所以做起事来,总能以“我一定要将事情做到最好”、“我一定要用最好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的认识和决心,最终以理想的方法解决问题。

    而“意气用事”,则是一切被“意气”所引导。所谓意气,往往是冲动式的情感。人一冲动,干事就容易不认真考虑后果,而是逞一时痛快,很容易栽跟斗或者落到自造的陷阱而不自知。

    人是情感的动物,容易冲动,即使很优秀的人,在特定的时期也难免意气用事。

    我一直非常佩服和赞赏刘伯承元帅,但他也曾经有过意气用事、险些坏了大事的时候。

    在红军长征时期,张国焘见到中央率领的红一方面军人少,他所指挥的红四方面军人多,野心急剧膨胀,成立了第二中央,拒绝北上和中央会师,并对随红四方面军活动的那部分红一方面军的将士们处处压制。

    当时朱德总司令与刘伯承没有能和中央同上,只能和将士一起在张国焘的淫威之下经受煎熬。张国焘的做法,因此激起了红一方面军将士的激愤。经过一番秘密准备之后,刘伯承向朱德总司令提出以武力捉拿张国焘、逼其北上的想法。

    朱德一听,立即表示反对,说道:“伯承,告诉队伍,万万不可感情行事。”“任何事情都不能操之过急,做事还要看时机成不成熟。眼下四方面军还有不少人听信张国焘的,换句话说张国焘目前在红四方面军中威信最高。我们要多做他的思想工作,善于讲究策略,把四方面军将士的思想认识统一到北上路线方面来,这才是上策。”

    朱德还告诉刘伯承,贺龙、任弼时领导的红二、六军团,目前正在翻越雪山向甘孜阿坝方向开来,待与二、六军团会师后,再谋北上寻找党中央毛主席。

    刘伯承一番思索,觉得朱司令说得有道理,于是决定先忍为妙,以利团结。于是,他当场烧毁了捉拿张国焘的计划方案。

    此后,刘伯承带领红军加强与二、六军团会师,并鼓舞众将士张国焘迟早会服从中央的建议。

    就这样,到了1936年7月,红二方面军将领对张国焘的分裂错误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最终张国焘自知理亏,不得不撤销他的“第二中央”,被迫北上。

    假如刘伯承将军当初意气用事,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幸好在朱德司令的开导下,他没有因为意气用事而做出错误的决定。

    做任何事情都一样,“志气用事”和“意气用事”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结果往往大相径庭。是“意气用事”还是“志气用事”,这是检验一个人成熟度的重要标志。一个人越成熟,就越会变“意气用事”为“志气用事”。

    智慧的员工,不会任凭情感主宰自己,哪怕在遭遇冷落、不公平待遇时,首先想到并不是如何逞一时的意气,而是如何激起自己的雄心与斗志,把意气转化为志气,想出更好的方法,最终让问题得以解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