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国际金融学- 第58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直鸫釉吹腶′、b′、c′降低为a″、b″、c″,从而进一步扩大了接受投资国在这些商品上的比较优势。这样,双方就能实现利益更大、数量更多的贸易。这种直接投资的作用是使贸易得到互补和扩大。

如果投资国是以自己的比较优势产业对外国进行投资,可以降低接受投资国这些商品的商品成本(从Ⅱ-Ⅱ线到Ⅱ-Ⅱ*线),X、Y、Z这三类商品的生产成本分别从原来的 、 、 降低为 、 、 。但是,与投资国的商品成本相比,接受投资国在这些商品的生产上仍旧处于比较劣势。这种投资不但没有节约成本,反而造成资本的浪费。投资的结果只不过是以国外的生产替代了投资国的出口贸易。

另外,投资国与接受投资国两国货币汇率发生变化,对投资国的对外投资亦有影响。下面以图6—5来说明汇率变化对对外投资的影响。


假定日元对美元升值,如从1美元兑换100日元变为1美元兑换90日元。由于美元贬值,美国的商品成本线向右下方平移,变为Ⅱ′—Ⅱ′。这时,日本的边际产业从原来的m点左侧变为n点左侧,即投资国日本的边际产业增加了。比较Ⅱ—Ⅱ线上的n′点与Ⅱ′—Ⅱ′线上的n点,可以发现,随着美元的贬值,在第N种产品上,原来美国的生产成本大于1美元(n′点高于m点),贬值后美国第N种产品的生产成本等于1美元。换言之,美元贬值降低了美国商品的成本,扩大了其比较优势产业,日本的边际产业也随之增加。反之,若日元对美元贬值,则美国商品成本线向左上方平移,表示日本的边际产业减少,可对外投资的产业相应减少,现时可出口的产业相应增多。

小岛清从国际分工论角度研究国际直接投资,这对过去从企业发展论和产业组织论角度研究国际直接投资的主流,无疑是一个重大冲击。与其它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相比,比较优势论具有这样几个特点:①它主张对外投资企业与东道国企业的技术差距越小越好,因为这更容易使本国企业在海外“创造出新的比较成本优势”从而有利于扩大国际贸易。②它认为对外直接投资要适应东道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需要,有助于增加就业、提高劳动生产率、普及生产技术和经营技能,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教师的作用”。而在这方面,中小企业在制造业投资比大企业更具有优势。③它强调在国际直接投资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企业的比较优势,而不是企业的垄断优势。因为比较优势论的独到之处,许多专家学者对“小岛主张”进行了认真讨论。支持和赞同“小岛主张”的人为数不少,但也有许多人用“感到不谐调”,“感到性质不同”来抨击“小岛主张”。这可能是因为比较优势论没有把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和跨国公司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且不能对欧美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做出令人信服的解释。

(六)产业内双向投资理论

产业内双向投资理论是针对60年代以后的20多年里,国际资本流向发生重大变化,大量资本在发达国家之间流动,并集中投在相同产业内部的现象提出来的。一些专家学者对产业内双向投资现象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试图从不同的方面对此作出正确的解释。

格雷姆(E。M。Gram)1975年对187家美国跨国公司及其在欧洲子公司和88家欧洲跨国公司及其在美国子公司的产业分布进行了研究,其结论是:之所以出现产业内部双向投资,是因为跨国公司产业分布的相似性,相似的东西更容易接近。

海默认为,仅从资本优势、企业优势、技术优势和国外利润高等方面解释技术密集型产业内的双向资本流动是不够的,还必须利用“寡占反应行为”来加以解释。寡占反应行为是指各国垄断组织通过挤占竞争对手的地盘来加强自己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产业内交叉直接投资正是寡占反应行为的主要方式。

金德尔伯格指出,在寡头控制的工业中,对外直接投资往往是交叉进行的,其目的主要是防止少数竞争对手占领潜在市场而削弱自己的竞争地位。

邓宁认为,双向投资发生在发达国家的同一产业内部,主要有这样几个原因:①发达国家之间科学技术水平接近,在产业内没有一个企业拥有独占的“所有权特定优势”,而是几个企业拥有几乎相近或相同的所有权优势。②从事多阶段生产活动的企业为获得垂直联合的优势,以扩大经济规模、降低生产成本,有必要进行产业内双向投资。③发达国家之间的国民收入水平相近,需求结构也基本相似,这样就会扩大对异质产品的需求,从而引起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国际贸易倾向。一旦产业内国际贸易受阻,产业内的双向投资就会替代产业内的国际贸易。

还有人用“安全港”理论解释产业内的双向投资行为。该理论认为,在发展中国家投资的收益虽然比在发达国家的要高,但在发展中国家投资的安全性小,面临的政治经济风险大。因此,企业情愿把资本投向发达国家,特别是投向发达国家的产业内,以获得稳定而不低的投资收益。

产业内双向投资理论是新近产生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用它来解释产业内双向资本流动的现象有合理之处。但该理论还需进一步充实和系统化,使之趋于成熟。

本章小结
国际资本流动是指资本从一个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国家和地区。按资本使用期限的长短不同,国际资本流动可分为长期资本流动和短期资本流动。长期资本流动又可分为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国际贷款三种类型;而短期资本流动也可分为贸易性资本流动、金融性资本流动、保值性资本流动和投机性资本流动。国际资本流动无论是对资本输出国,资本输入国,乃至整个世界的经济发展都有重大影响。因此,对国际资本流动进行管理和控制是必要的。长期以来,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国际资本流动现象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不尽相同的理论观点。其中影响较大的理论有:国际资本流动的一般模型、古典国际证券投资理论、资产组合理论、垄断优势论、产品生命周期论、市场内部化理论、国际生产折衷论、比较优势论和产业内双向投资理论。

复习思考题
1。根据投资者的动机不同,国际直接投资可分为哪些类型?

2。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3。试述长期国际资本流动对资本输入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4。试述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5。图示并说明国际资本流动的一般模型。

6。市场内部化理论的主要内涵是什么?

7。试述产业内双向投资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285页。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279页。

'3'麦克杜格尔:“外国私人投资的收益与成本”、“一种理论分析”,见《国际经济论文集》1968年。



第八章  国际金融创新 1
第一节  国际金融创新的概念 2
一、金融产品创新 2
二、金融技术创新 3
三、金融市场创新 3
四、金融制度创新 4
第二节  国际金融创新的诱因 4
一、技术进步诱发金融创新 4
二、约束诱发金融创新 5
三、需求诱发金融创新 6
四、管制诱发金融创新 7
五、其他理论及综述 8
第三节  国际金融创新的经济分析 9
一、技术进步与国际金融创新 9
二、防范风险的国际金融创新 12
三、回避法规的国际金融创新 21
四、金融自由化与国际金融创新 22
第四节  国际金融创新的发展趋势及其影响 24
一、国际金融创新的发展趋势 25
二、国际金融创新的影响 26
本章小结 29
复习思考题 30

第八章  国际金融创新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短短20多年时间里,国际金融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是远程通讯和互联网技术在金融业的广泛应用,大大提升了金融交易的效率和管理水平;二是各国金融当局程度不同的持续推进金融自由化政策,不断提高市场开放度,国内外金融同业的竞争日益强化;三是在开放的市场、资本流动全球化和金融资产价格频繁波动并存的环境中,金融风险迅速集聚和放大,带动了对避险型的金融产品的旺盛需求;等等。这些变化既是国际金融创新的结果,又是促进新的国际金融创新的动力。同时表明,国际金融创新已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以及各国金融管理当局的金融政策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在理论、政策和实践上全面认识国际金融创新是十分必要的。
  ?
第一节  国际金融创新的概念
     “创新”(Innovation)的概念最初由著名经济学家约瑟夫·阿罗斯·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于1912年提出,用以解释企业家精神引起的创新对商业周期波动的影响。创新理论认为,在某种刺激因素驱使下,比如在市场出现新的需求时,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将会通过对生产要素进行重新组合,开发出新的产品,形成新的生产能力,以满足客户的需要。“创新”及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包括以下五种情况:(1)创造新产品;(2)采用新的技术或新的生产方法;(3)开辟新市场;(4)开发和使用新的原材料;(5)实行新的生产组织。
  金融业同其他行业一样,通过出售(提供)其金融产品(服务)来获取利润,当金融市场出现对某种新的金融产品的需求时,金融业将会通过对各种金融要素重新组合,开发出适销对路的产品去满足客户的需要,以期获取更多的利润,这就是金融创新。
  应该指出,金融创新的含义不仅仅是创造出新的金融产品或融资技术,而是泛指金融领域出现的一系列新事物(即是市场需求发生变化乃至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有金融机构从事的微观领域的金融创新,又有金融管理当局从事的宏观领域的金融创新。从资金营运的方式和营运体系上看,它包括新的金融产品,新的融资技术、新的金融交易过程和交易方式,新的组织机构和管理方法以及新的金融市场等;而金融创新的推动者是金融机构和金融管理当局。
  概言之,金融创新是各种金融要素重新组合的过程。也可进一步表述为:金融创新是指金融机构或金融管理当局为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出于对宏观效益和微观利益的考虑而对金融产品、金融技术、金融市场、金融制度等所进行的创造性变革和开发活动的过程。
一、金融产品创新
金融产品创新指金融业在社会经济和经济体制的发展与变革中适时地创造新的多样化的金融品工具。比如推出在支付方式、期限性、安全性、流动性、利率、收益等方面具有新的特征的有价证券、汇票、金融期货等交易对象。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市场上金融产品创新最为活跃,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一些新的金融衍生产品的出现和发展。比如像前面第六章国际金融市场中介绍的金融期货和期权,就是一种防范融资风险创新;还有金融互换,其特点是能够分散风险,降低融资成本;还有远期利率合约(Forward Rate Agreements,FRAs),是银行和某些分银行机构用来专为利率风险保值的产品。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