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国际金融学- 第66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也有可能影响其他国家(地区)。一国(地区)的经济金融实力越强大,由政策引致的市场溢出效应就越大,而受外部经济(溢出效应)的影响相对较小。比如,美国的GDP占世界总量的三分之一,其经济金融政策形成的市场溢出效应会对整个世界经济造成很大影响,而其本身受到他国(地区)市场溢出效应的影响很小;欧盟和日本也因经济和资本输出规模仅次于美国,其市场溢出效应也会对世界经济及他国(地区)产生一定影响。而其他中小经济体则受到市场溢出的外部效应影响大,本身经济金融环境变化所形成的溢出效应对他国(地区)影响很小。因此,为减少市场溢出的负效应就需要稳定主要货币及其金融资产价格,这意味着大国之间的货币金融合作极其重要。
  1985年美国的“广场协议”,美国、德国、日本、英国、法国(五国集团,后来加入意大利、加拿大形成七国集团)共同干预外汇市场联合扭转美元汇率的走势,开创了“寡头协调”的国际货币合作的里程碑,在此之后又三次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为稳定国际金融环境作出积极的贡献58'19'。由此可以预期,金融全球化环境中,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国际货币合作将对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二)国际金融创新对中央银行政策的影响
  尽管国际金融创新的结果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积极影响,但是一浪高过一浪的创新活动使各国(地区)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明显削弱,各国(地区)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日趋复杂化。除回避型创新活动对中央银行政策的冲击外(见本章回避法规的金融创新分析),创新活动对中央银行政策的负面影响还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创新使货币结构管理的难度加大了。传统的货币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是建立在资金流量可测性的基础上的,货币的流动性和投机性的界限比较分明,以利于货币政策的操作。但是大量创新活动的结果使金融资产的替代性明显增强,作为货币的货币和作为资本的货币难以区分,交易账户和投资账户之间,广义货币与狭义货币之间,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之间的界限变得越发模糊甚至消失。比如,英国的三种支票账户: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股金汇票账户和自动转账服务占狭义货币M1的比重从1980年的6。65%上升到1986年的31。8%,同期活期存款占M1的比例由62。4%下降到42。2%。这使中央银行观测本国货币流量结构失去了稳定的基础,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再贴现和准备金制度)受到很大冲击。其次是货币流通速度更难检测。大量创新活动改变和降低了资产之间的转换成本,一旦经济环境发生变化,就会引发各种资产的大规模替代,必然使货币流通的速度发生紊乱而难以检测和控制;尤其是电子货币的大量使用和网络金融的迅速发展,必然推动电子货币支付结算的比重迅速增加,这对货币政策有效性带来的隐患更为明显,因为如果电子货币使支付脱离银行账目,意味着对中央银行货币的需求将会减少,而这种需求恰恰是货币政策的关键因素。
  2、中央银行金融监管的难度大大增加了。美国、英国等十国中央银行于1985年成立了专门研究国际金融创新的进展及影响的小组,该小组的研究报告中涉及创新对中央银行影响的几点结论应予以足够的重视:(1)创新的结果使较大部分的信用通过资本市场流动而不是银行(公司直接通过证券市场融资),因此这部分信用所受监督管理较弱;同时,由于借贷双方的关系一般比较疏远,这使融资计划的重新安排更趋复杂化。为此,中央银行必须要求商业银行有足够的资本,以求财务结构的安全和健全。(2)创新的结果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促使金融机构进一步扩展业务,因此,通过支付系统清算的交易快速增长,一旦系统出现超负荷现象,就有可能爆发系统性风险。(3)表外业务的迅速增长使中央银行对银行财务报表的分析更趋复杂化:一是如何检查及管理银行的风险问题亟待解决;二是缺乏一套与表外业务项目有关,而且能为各国共同接受的会计准则,因而诱使银行承担更多的风险;三是表外业务的复杂性,使各国中央银行利用国际风险情报的可靠性降低,为此中央银行必须取得更为广泛的资料信息才能制定正确的政策;四是与传统的银行贷款相比较,证券化资产具有良好的流动性,但如果许多证券持有人同时或几乎同时向某一债务人要求将所持有的证券兑换为现金时,则这些资产在最需要流动性的时候,其流动消失的风险却往往是最大的。这时由于银行对许多证券化资产给予承诺,因而可能暴露流动性压力,故中央银行必须创新某些官方手段以处理流动性问题或促使金融市场的稳定。
  为减少国际银行业因大量创新活动所产生的潜在风险,各国中央银行必须和国内、国际金融市场管理当局密切合作,以提高管理效能为中心进行审慎积极的金融改革,努力改善其监管体系的功能,提高管理质量,只有这样,才能对国际金融市场的新形势作出快速有效地反应。
  (三)国际金融创新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先进的金融技术、互联网技术和电子商务等在金融业的广泛应用,改善了整个国际金融市场的效率,也使商业银行从中受益。但是创新活动既能防范风险和增加收益,又会增加风险和降低收益。国际金融创新对商业银行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流动性风险。创新活动中证券融资的规模不断扩大,资信较高的借款人积极转向证券市场筹资的结果使银行放款的平均品质逐渐下降,这意味着商业银行可能对突如其来的流动性需求或其它方面的冲击难以适应,并将促使商业银行谋求分配这类风险的创新。比如,与证券融资融合的辛迪加贷款;增大发行短期票据包销承诺(Note Issuance Facilities…NIFs)59'20'等。可以预期,今后银行在国际证券市场的角色会进一步加强。
  2、利率风险。金融自由化降低了对利率的管制,利率的频繁波动使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发生很大变化,固定利率负债的比率不断下降,浮动利率负债的比例逐渐上升,从而市场利率的变化对银行经营的盈亏水平的影响大大增加了,银行的成本和收益变得难以准确控制,使银行置身于利率多变的风险之中,即使有许多避险工具可以利用,但仍无法消除这种风险。
  3、表外业务带来的风险。商业银行为回避资本比率限制,使表外业务迅速扩展,虽然表外业务能减轻商业银行资本需要量的压力,但也存在着风险。商业银行在表外业务中提供各种担保和承诺以及备用信用证等业务时,稍有疏忽便会从中介人变为债务人而承受风险,从而降低商业银行的信誉,危及商业银行的经营。
  4、清偿力风险。国际金融创新推动的金融一体化和自由化趋势使商业银行间的竞争日益激烈,竞争的结果导致平均收益率下降的趋势使银行的生存和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诱使商业银行加速金融创新寻求新的利润机会,商业银行因内部监管不严而诱发过度的高风险投资,最终引发清偿力危机的事件时有发生。如1995年2月,有着223年悠久历史的英国巴林银行因年轻交易员利森炒卖期货造成近12亿美元损失而倒闭;1995年9月,日本大和银行交易员井口俊英经营国债衍生工具交易亏损11亿美元等。清偿力风险直接影响银行体系的稳定,因此加强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内部管理和监管的力度已被视为未来各国(地区)金融管理当局重中之重的任务。
  ?
  ?
  ?
本章小结
     金融创新是金融业各种金融要素重新组合的过程。也可进一步表述为:金融创新是指金融机构或金融管理当局为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出于对宏观效益和微观利益的考虑而对金融产品、金融技术、金融市场、金融制度等所进行的创造性变革和开发活动的过程。如果金融创新活动发生在国际金融领域,就是国际金融创新。金融创新可以分为四种类型:金融产品创新、金融技术创新、金融市场创新和金融制度创新。
  阐述国际金融创新的理论主要有四种:技术进步诱发金融创新、约束诱发金融创新、需求诱发金融创新和管制诱发金融创新。技术诱发金融创新的理论侧重分析技术进步对金融业成长的作用;约束诱发金融创新的理论重点分析金融业经营成本的影响因素;需求诱发金融创新的理论侧重对影响金融市场需求变化的各种因素分析;管制诱发金融创新的理论主要针对影响金融当局立法改革的诸因素分析。应把这些理论综合考察理解,以获得对金融创新的客观全面的认识。
  本章在技术进步、防范风险、回避法规和金融自由化四个方面的国际金融创新从经济角度就其特征、利弊、效应等进行全面的分析。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际金融创新呈现证券化、一体化和表外业务迅速发展的三大趋势,并对世界经济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
复习思考题
1、正确理解金融创新和国际金融创新的概念以及国际金融创新的主要类型。试阐述分析国2、际金融创新诱因的主要理论。
3、试阐述金融互换的概念及用途。
4、新浮息票据的特点有哪些?
5、为什么说欧洲美元是回避法规的金融创新?
6、为什么说回避型创新有可能加大金融体系的风险?
7、国际金融创新有哪些发展趋势?
8、阐述国际金融创新的影响。






第九章 国家风险与金融危机。。。。 1

第一节 国家风险。。。 1

一、国家风险及其分类。。。 1

二、国家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4

第二节 国家风险评估。。。 5

一、评估要素。。。 5

二、评估方法。。。 10

第三节  国家风险的防范。。。 13

一、确定贷款的限额。。。 13

二、风险性债权的归属。。。 14

三、国家风险的监测。。。 15

四、减少风险损失的主要措施。。。 15

第四节 金融危机。。。 17

一、金融风险与金融危机。。。 17

二、金融危机的成因分析。。。 19

三、金融危机的防范。。。 23

本章小结。。。 24

复习思考题。。。 24

 
第九章 国家风险与金融危机
随着金融全球化步伐加快和金融创新层出不穷,国际资本流动的规模越来越大,其在推动各国经济、区域经济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巨大的风险和损失。国家风险,特别是金融危机就是产生于国际资本流动的消极结果,对其进行研究和防范,已成为国际金融理论与实务中的重要内容。

第一节 国家风险
国家风险的内涵比较广泛,有时甚至是混淆不清的,它与主权风险(sovereign risk)或政治风险(political risk)常被当作同义词来交互使用。实际上,这些风险各有其特定的含义与分类,不可混为一谈。因此,有必要对国家风险的内涵进行辨析。

一、国家风险及其分类
国家风险(country risk)是伴随着国际贷款活动的出现而产生的,其历史渊源可追溯到早期殖民扩张时期。如今,国家风险已成为金融理论界和实务部门高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