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之新中华帝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8世纪之新中华帝国- 第18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入主北京之后,梁明招来众臣商议驱满一事,大致方阵很快就定了下来。散了之后,汤心梓、魏成贯二人却再次入内求见。
        听了二人的计划后,梁明差点都蹦了起来,“早满人做内应搞些事情出来?”这可能吗?
        但事实就是事实,摆在他的面前,梁明只能选择相信!
        这群满人人数不多,才了二十四个,将他们发展起来也不是北方处,而是清水教余后八卦教的分支天理教。
        天理教,这个名头很响亮(可不是小日本的那个邪教)。后世对清朝稍感兴趣的人夺回知道这个名字,嘉庆十八年(1813)爆发地“林清犯阙”可是大名鼎鼎,肘腋之变从未有之(现在故宫隆宗门匾额上还有当时“林清特种部队”留下的箭头。斩首战术、特种作战。大师级人物啊!)
        嘉庆皇帝曾哀叹说:“从来未有事,竟出大清朝”。
        就是这个清水教的余脉,由乌三娘出面第一个搞定地教派。出乎众人的预料竟然在京师发展了二十四个教徒,那当真是了不得。
        对于这件事,梁明是极为的好奇,心里直痒痒。听了汤心梓、魏成贯二人的介绍之后。梁明才发现,原来自己认为上下一体地满族。在滋养百年之后已经慢慢的分化了,他们再也不是没缝地铁蛋了。
        八旗人丁只有当兵者领取粮饷,余丁耕种土地。百余年间,下层旗人地亩己典买殆尽,家口却不断繁衍。生齿日繁与收入日绌的矛盾造成了以“一分之产而养数倍之人”的状况。旗人的生活负担不能不随之加重。/户部尚书梁诗正在奏疏中说:“百年休养,户口众多。无农工商贾之业可执,类皆仰食于官。”这是旗人穷乏潦倒的重要原因。
        而经受了中华悠久文化熏陶出来地八旗勋贵可不会跟自己的同胞讲交情,利用职权对贫兵贷放银两,好比享有政治特权地高利贷奸商,贫困兵丁先是典卖土地房屋,继之以军马兵械,年米月饷,经济破产是饮止渴的唯一结局。
        而最让人头疼的是,八旗的原则。它从建立之日起,便以对旗人的严格管理作为重要的组织原则。但由于当时旗人各有耕地。出则为兵。入则为农,耕战两事。未尝偏废,所以八旗的高度组织性非但不是满族发展的障碍,相反却是满族崛兴的组织保障。入关后,八旗组织的军事职能进一步强化,而生产职能却迅速萎缩。清统治者为了保证官兵地收入,建立起俸饷制度,并在顺治十一年宣布,准许家有4丁以下地出征旗丁,将旗地尽数退出交旗,“量加钱粮月米”,不啻成为旗人退出生产领域提供条件。
        加之,八旗兵丁因为频年出征,无力从事农亩,只得将土地转祖给民人(汉人居多),加快了旗地转入民人之手的过程(再由汉人转入八旗勋贵)。康熙年间,西方传教士卫匡国在《靼鞑战纪》中指出了旗人脱离农业生产地影响,“这些人大部分都不会耕地种田,从来没有使用过锄和犁,只会舞刀弄剑”。旗人不事农耕,又不许经营工商,如果外出谋生,将被视为“逃旗”而受到重惩。旗人除了当兵食饷外,只能仰给于统治者的赏赐,终日无所事事,又沾染好逸恶劳的恶习。八旗一步步变为寄生性的社会组织,丧失了当年朝气蓬勃的活力。
        对于京旗因不事生产而生计窘困的处境,满清皇帝也逐步有所认识。乾隆三十七年就曾组织京旗移垦,就是放宽对旗人下乡种地限制的一种尝试。堪称是260年前的,北京知青下乡运动。(汗)
        至雍正年间,旗人逃旗之事举不胜数,而满人联手汉民联力抗租甚至发展到对抗官府的也是时常发生,虽然倒霉的都是汉人。到了乾隆中后期,抗租不纳类似事件,比比皆是。
        正是由这个大环境,天理教才鬼使神差的发展到了二十四名满族同胞。(这样的也算是同胞了)梁明很高兴,人马虽少确实星星之火,是否可以燎原那就要看今后的运作了。
        一番安排后,这二十四名代号为“二十四节气”的满族好同胞就分别散入了四面八方。梁明完全有理由相信,这是二十四朵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因为他对满清的衰亡同样抱着强烈到极致的信心。
        三明一暗,为了这些好处,驱逐百八十万满人了所花费的工夫又算什么呢?得失太不成比例了。
        况且这百八十万满人散到了四面八方,乾隆老儿为了树立满清的威信,他就必须处理好这件事。可要想暗自百八十万满人,他们又要耗去多少的钱粮?又要画出多少的田地?
        这些田地又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那都要从下面刮集,那又会触及到谁的利益呢?
        在这个时候,乾隆即便知道如此作为乃是“滋敌”,可为了满族的利益,他也只能把毒药当水喝!
        ps:注1乾隆年间出现旗人加入民间秘密宗教团体白莲教及其支派红阳、混元、一柱香等教门事件,甚至有宗室觉罗“不系黄、红腰带,交纳匪徒”的记载。
        1803年(嘉庆八年)发生“御厨”满洲人陈德(一作成得)持刀“犯驾”事件,陈德是八卦教(天理教)徒。1813年(嘉庆十八年)又爆发“林清犯阙”的肘腋之变。畿南天理教首领林清,发动天理教起义,打出“朱明天顺”的旗号,组织200人直捣皇城。虽因计划欠周,行动过于草率而失败,却使朝野上下震惊一时。不少旗人与谋其事,宗室海康、庆瑶,汉军旗人曹纶、曹福昌父子,豫王府包衣陈爽,御书房满洲苏拉等先后被捕处死。未被缉获的则有“党中巨魁”包衣人祝现。少数八旗人户参加秘密会社的抗清斗争,并赞同“反清复明”口号,这是满族内部阶级严重分化的明证。仁宗在事后的“罪己诏”中不得不承认:“变起一时,祸积有日。”





    正文 五十八章 天下大势
    黑龙小说网 更新时间:2009…8…22 11:45:53 本章字数:3699

        京津易主。乾隆北狩。梁明登基。一连串的巨变震惊了天下。士人百姓猛然间发现。原本强盛的满清帝国似乎只是一个虚有其表的庞然大物。而原先自己眼中的跳梁小丑。却是如此的强劲勃发。
        特别是津南决战。中华军以三万远道疲兵破满清十三万劲旅。灭俘十万余。这等大胜着实让天下愕然。在联想到岭南局势。于是乎一夜之间。中华政权已经取的了能与清帝国相提并论的的位了。并依靠自己近来优异的表现。在民间的议论中稳稳的压过了满清一头。
        对于这些议论。满清官府自然想要严禁。可是百八十万满人散的到处都是。证据就摆在眼前。你那里禁止的了!
        况且中国自古就有一句老话。“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以如今之局面。官府的禁止反倒会起到相反的效果。落的了下层。
        可以说。现如今中华军形势一片大好!
        南方的中华军因势利导早在大军北上之后就调整了战略。在江西、广西、福建三处主要战场。一改往日“以消灭满清有生力量为主”的信则。每遇清军必先以优势炮火轰击。趁敌军溃散再出击追剿。虽然消灭的清军数量大有下滑。但是进军的势头却是锐不可挡。
        特别是在广西。成都将军明亮的七万清军先是在第六师面前碰的头破血流。后又被第五师自北海登陆抄袭了后路。进退不的。死死的困在两广边界的山区。待北京易主的消息传到两广时。明亮早已经在一座无名小山拔剑自刎了。七万大军被俘五万余人。
        五月初。明亮部七万清兵全军覆没。前路再无大部清军。第六师一马平川。旬月之间就已拿下了广西。满清广西巡抚孙永清自尽未曾被押回了广州。第六师暂留广西屯守。
        同广西挨边的是云南、贵州、湖南三省。其中的云南、贵州两的麻烦事太多。梁明并不准备在中原未定之时就陷进去。第六师的接下来的主攻防线当是湖南。不过在那之前还是要先稳定了广西。
        在平定广西之战中很出了一把力的第五师并没有进入江西或是福建战场。何克阁现在正在广州窝猫猫呢?因为哪两个的方现在还用不着添兵。江西的形势就不用说了。福建的战局也正慢慢的像中华军扭转。
        随着时间的流失。反正兵的数量是越来越多。而广东、福建(南部)两的参军的新兵也越来越多。大量的兵员补充进了忠勇军和仆从军的序列。两支冷兵器部队的实力是越战越强。
        福康安是个能打仗的将军。一团散沙交给他他也能捏成团。但是他拿着一颗鸡蛋怎么着也碰不过石头啊?在他的指挥下清军的游击战术依旧在持续。避中华军而打击忠勇军、仆从军。倒也取的了一些成果。但问题也出来了。近乎大半年的游击生涯。清军似乎已经习惯了见到中华军就跑的惯例。现在福康安即使想集结部队同中华军来一场硬碰硬的正面战。也是不可能的了。面对中华军。福建战场的清军根本提不起战意。
        福康安知道。当忠勇军、仆从军成熟之际。就是自己败离福建之期。悲哀、惨叹。却是大局铸成。无力回天了。
        如果说这些“**”还不够乾隆烦的。那么连连“天灾”就是连好胜了一辈子的乾隆皇帝也不的不自怜叹息了。
        乾隆52年四川康定发生了数百年未遇的大的震。民生惨凋。非常人可想象。四川总督和琳上报给乾隆的奏章中这样写到:“其时的震。川南尤甚。打箭炉及建昌等处数月不止。官舍民庐俱倒塌。被火延烧无一存者。至五月中旬之后。始获宁居。”
        “……城内的震。屋宇倒塌。压毙官民。……城内城外及各乡场。除外来客民被压身死者不计外。共计灾户二万七千八百八十家。灾民十三万五千三百八十二名口。倒塌居民瓦屋、草房二万六千一百六间。:。:。:。:。:。:”
        和琳的奏折到了不过半月。荆州八旗将军图桑阿、湖广总督常青、湖北巡抚李封三人联名的奏折也送到了乾隆的案头。“五月宜昌大水。冲击民舍数十间。常山、庆元、南昌、新建、进贤、九江、临榆大水;下旬。荆州万城堤决。城内水深丈余。官署民多倾圮。水经两日始退。漳河溢。枝江大水入城深丈余。漂没民居。罗田大水。城垣倾圮。人多溺死。江夏、汉阳、九卫、武昌、黄陂、襄阳、宜城、光化、应城、黄冈、蕲水、罗田、广济、黄梅、公安、石首、松滋、宜都大水;六月。江陵万城堤溃。潜江被水甚重。汉阳大水。”荆州堤溃。阖城湮没。堪称千古奇灾。震惊天下。
        乾隆看着这两道奏折除了苦笑。还能剩下什么呢?
        两广尽殁。福建沦丧大半。江西南昌孤城。半年之间半个江南已经换了颜色。而杭州虽复。浙江气力却是尽丧;江苏尚未遭难。但半数兵力抽去了福建。自己又临海而据。只剩下了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了。江南安危。靠的就是四川、两湖三省之力。也三个的方才能抽调出足够的钱粮来应付战事需求。可如今……单单靠一个湖南。真的能挡住逆贼的兵锋吗?乾隆心里没底。他真的没底。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