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4-本草乘雅半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014-本草乘雅半偈- 第15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心以除寒热,汗乃心液故也。 

第三帙
橘柚
内容:(本经上品) 
【气味】辛温平,无毒。 
【主治】主胸中瘕热逆气,利水谷。久服去臭,下气,通神。 
【核】曰∶橘柚生江南,及山南山谷,今以广中者称胜。素华丹实,皮既馨香,又有善 
味,尤生于洞庭之包山。过江北则无,故曰江南种橘,江北为枳函。考工记云∶逾淮而北为 
枳,则有异同矣。橘颂云∶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屈原比之夷齐,愿 
置以为像,取其贞介似有志也。春秋运斗枢云∶璇星散为橘,弓人以橘为干也。柚似橘而大, 
其味尤酸。孔安国云∶小曰橘,大曰柚。郭璞云∶柚似橙而大于橘,禹贡扬州,厥包橘柚锡 
贡。橘柚,皆不耐寒,故包裹而致之也。锡贡者,须锡命而献之,言不尝来也。列子云∶吴 
楚之国,有大木焉,其名为 ,碧木而冬生,实丹而味酸,食其皮汁,已愤厥之疾,齐州珍 
之,渡淮而北,化为枳焉,则是其类矣。子虚赋云∶橘柚芬芳。蜀都赋云∶家有盐井之泉, 
户有橘柚之园。广志云∶成都有柚,大如斗。吕氏春秋云∶果之美者,江浦之橘,云梦之柚。 
然则橘柚,类虽同而种则异。本经合称之,功力无优劣矣。考古方书,用橘不用柚,今遵本 
经橘柚并用为正。修事橘柚,各去白膜锉细,鲤鱼皮裹一宿,至明取用。 
先人云∶橘柚通呼,以本经命名为正。类有橙柑 枳之异;树有高下小大,有刺无刺, 
有刻、无刻之别;实有圆扁长锐,大小光累之殊。大都色象深绿,凌冬不雕则一也。实皮布 
窍,色深于皮,皮里有膜,囊上有脉,囊中裹瓤,瓤内裹汁以养核也。种类虽多,但以皮肉 
气味,互为分析。橘皮苦不可食,肉甘可食。橙皮甘可食,肉酸不可食。柑皮肉酸甘皆可食。 
枳皮肉皆不可食。柚则形长,皮肉与橘同味矣。大段橘之美者皆接生,子种者不结实;纵 
结实,亦形长而味不美。今人指此为柚子,此则橘柚合称之本义。柚子不用接生,亦取本有 
色味,不从人力为也。广中柚子极大可食,永嘉呼之为苞,此又似 ,名虽同柚,种则异矣。 
韩彦直有橘谱,列十有四种,以温州者称上品。近衢州航埠,沿溪三十里,夹岸树橘,花朝 
香雪弥空,果熟金星缀碧,种有巨细,色有红赭,约二十余种。唯 橘最美,武林栖水出蜜 
橘,凡数十品,名金钱穿心者,虽秀色可观,又不如佛肚脐,形小皮癞,甘美可口也。霜降 
采取,气足味足;密藏至春,剖皮抽脉,破囊吮汁,亦可振精醒神。为得句破疑之助,若欲 
择皮,用充药饵,不若广中者,皮薄而香,愈陈则愈善也。 
又云∶橘从 。 者,锥有所穿,满有所出,兼已出未出义。 云二色,黄赤郁纷,从 
取象者以此。专胜在皮,虽年深日久,不但芳辛不改,转更清烈,他果万不能及。此以木 
实之皮,秋成得辛,禀从革作金之用,故可存可久。诚肝藏之用分气分药也。盖人水谷入胃, 
具升出降入之妙,而游溢精气,先及皮毛,转输五脏,此正水谷变现春夏秋冬耳。合 之已 
出未出,如穿如满之象,真不待言语形容矣。经云∶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 
若雾露之溉,橘皮有焉。再读本经,及诸家法,乃知橘义真实不虚。客曰∶陈皮留白补肾和 
中;去白消痰泄气。从古所称,奉为律令,今以 义合之,似觉未当。曰∶此正证明八字义 
耳。果能达 义而用之,的是橘皮四法。不知此义而用之,宁不溷他药之四法乎。若果可混, 
性便移易,必非本有之真性矣。 
(水谷入胃,具升出降入之妙。即东垣得悟法门,从此纵横应变,莫不繇此贯通。可见 
读书不贵博,只要实悟得古人一言一字,便终身受用无穷。) 
【 】曰∶木命在皮,各有专精。以具全木之体,橘柚专精者实;实复专精者皮;皮布 
细窍,宛如人肤,即脉络肉理,筋膜子核,各有属焉。橘谐 ,与 同。云间五色曰庆,三 
色曰 。橘间青黄丹色之如 也。 者锥有所穿,取象肤间窍也;及满有所出,取象气中机 
也。柚谐由,与由同。书云∶若颠木之有由 。徐云∶已到之木,更生孙枝,象枝条华菡之 
形也。经云∶垂枝布叶,皆下曲如钩。又云∶夏日在肤,泛泛乎万物之有余也,故橘柚力能 
转入为升,转升为出,即转阖为开也。种种形证,悉从人从阖,致胸中瘕热,水谷失宣,神 
明不通,气逆及气臭耳。下气者,出已而降,玉衡机转之妙用也。经云∶秋日下肤,蛰虫将 
去,其斯之谓欤。 
(夏日在肤,泛泛乎万物之有余;秋日下肤,蛰虫将去,即转入为升,转升为出,转 
出为降之气中机也。) 

第三帙
杜仲
内容:(本经上品) 
【气味】辛平,无毒。 
【主治】主腰膝痛,补中,益精气,坚筋骨,强志,除阴下痒湿,小便余沥。久服轻身, 
耐老。 
【核】曰∶出上虞山谷,及上党、汉中。上虞在豫州,虞、虢之虞,非会稽上虞县也。 
今出建平、宜都,及商州、成州、峡州,诸山大谷中亦有之。树高数丈,叶似辛夷,又类柘 
叶。初生嫩叶可食,谓之棉芽。木皮状似浓朴,拆之白丝相连,江南单呼曰棉。花、实皆苦 
涩,亦堪入药。木可作履,以益脚也。修治,削去粗皮。每十六两,用酥一两,蜜三两,和 
涂火炙,以尽为度。锉细用。 
先人云∶杜仲,从土从中,其色褐,为土克水象,肾之用药也。腰本肾府,湿土为害, 
必侵肾水,而腰先受之,据名据色,可以疗也。若象形,能使筋骨相着,又一义矣。 
【 】曰∶杜,牝。仲,次,合阴,合耦,合象太阴之始生。自上而下,从外而内者也 
。皮络如绵,皮理如革,合至阳沦肤始尽,至阴容平始平也。平则转出为降,降则中实;中 
实,遂成入令矣。入则精志益,筋骨强,藏精而起亟矣。何患老之将至,余沥之有;又何患 
藏阴之形未充,致奉生者少,转为痿厥,及木用不及之有。既容且平,又何患长夏之土化未 
攘,与秋金骤敛,中含润湿之有。 
(至阳沦肤始尽,所谓夏三月,此谓蕃莠,至阴容平始平;所谓秋三月,此谓容平。至 
阳,即太阳;至阴,即太阴。) 

第三帙
酸枣仁
内容:(本经上品) 
【气味】酸平,无毒。 
【主治】主心腹寒热,邪结气聚,四肢酸痛,湿痹。久服安五脏,轻身,延年。 
【核】曰∶出汴雒,及西北州郡,处处虽有,但分土产之宜与不宜耳。多野生,在坡 , 
及城垒间。似枣而皮细,木心赤色,茎叶俱青,花似枣。八月结实,红紫色,似枣而圆小, 
味极酸;当月采实,取核中仁。 曰∶嵩阳子言,酸枣木高硕,货者皆棘子,此说未尽。盖 
不知小则为棘,大则为酸枣。平地则易长,崖堑则难生。故棘多生崖堑上,经久不樵则成干, 
人方呼为酸枣,更不言棘,实一本也。此物才及三尺,便开花结子。但科小者,气味俱薄; 
科大者,气味俱浓。今陕西临潼山野所出亦好,此亦土地所宜也。修治,酸枣用仁,以叶拌 
蒸半日,去皮尖。 
先人云∶味酸入肝,色赤入心,心之肝药也。有开义、出义、魂神义,欲魂来归,欲阖 
转入者,非所宜也。又云∶棘刺外出,无邪服此,反伤其内。又云∶别录主烦心不得眠者, 
心腹邪结气聚使然耳。服之结散聚消,心定烦息,故得睡眠。又云∶未有散邪结气聚之物, 
能使卫气入脏而就安寝者。世人见不得睡眠,便用枣仁,思之真堪绝倒。 
【 】曰∶枣为脾果,味酸属木,脾之肝药也。色赤属火,脾之心药也。具春升夏出之 
机,脾之阳分药也。盖心腹居中,即脾土之宫位,为寒热邪气,结聚于中,不能主持四末, 
致成湿痹酸痛,而为凝闭之阴象者,枣能营运脾用,鼓舞脾阳,转凝闭为升出,结聚自散, 
痹闭自通矣。五脏居中,禀气于脾,亦仗以轻安也。 
(从来作不寐家枕中秘,但欲寐人,形藏中结聚乎,空洞乎。) 

第三帙
决明子
内容:(本经上品) 
【气味】咸平,无毒。 
【主治】主青盲,目淫肤赤白膜,眼赤,泪出。久服益精光,轻身。 
【核】曰∶生龙门川泽者良。今处处有之。为园圃所莳。四月生苗,高三四尺。本小末 
大,叶似苜蓿,昼开夜合,两两相贴。七月开花,淡黄五出,结角如初生豇豆,长二三寸, 
角内列青碧子数十粒,参差相连,状如马蹄,下大上锐。一种本小末尖,叶不夜合者,茳芒 
也。蓍实为之使。恶大麻子。 
绍隆王先生云∶决明禀阴精之体,具青阳之用;宜入肝肾,肝开窍于目,瞳子精光,肾 
所司也。 
先人题药云∶决明叶昼开夜合,两两相贴。其叶夜不合者,茳芒也。人之眼夜合,故治 
眼疾,因名决明。味咸走血,气寒待热,故治青盲肤膜泪出,热伤血分者相宜;倘属气分, 
及 
【 】曰∶夏仲生苗,秋仲结实,独得呼出之机,俨具合张之相。味咸走血,故治目中 
诸眚 
(仲夏半夏生,盖当夏之半,夏仲决明生,亦当夏之半。秋仲结实,又当秋之半矣。然 
则夏之能张,秋之能合,枢机使然耳。) 

第三帙
蒺藜
内容:(本经上品) 
【气味】苦温,无毒。 
【主治】主恶血,破症积聚,喉痹,乳难。久服长肌肉,明目,轻身。 
【核】曰∶出冯翌平泽,所在亦有,长安最饶。喜生道旁,春时布地,蔓生细叶;入夏 
作碎小黄花;秋深结实,状似菱米,三角四刺,实有仁也。同州沙苑一种,生牧马草地上, 
亦作蔓生,茎间密布细刺,叶如初生皂荚叶,整齐可爱,开花作荚,长寸许,内子如麻,碧 
绿色,状似羊肾,嚼之若新茶香,顷则转作豆腥气。隔纸焙炒,色香胜茗;微火煎煮,津液 
不竭者乃真也。修事,刺蒺藜,拣净蒸之,从午至酉,日干,木臼舂令刺尽,再用酒拌蒸, 
从午至酉,日干。用沙蒺藜,或熬膏,或酥炙,发香,研作末用;刺蒺藜、乌头为之使。 
先人云∶刺蒺藜,成熟于秋,而外刺坚劲,得金之坚固气,为肝之用药明矣。然肝虽有 
藏血之体,而血非可留之物。留则不虚灵而污恶,斯致疾矣。蒺疾也,梨利也。其性宣行 
快便,故治积聚乳难诸证。沙苑者茎有密刺,结实成荚,嚼之作新茶香,不无分别。取象补 
肾,功力不相近也。 
【 】曰∶蒺之言疾,梨之言利。不唯具从革之金用,亦秉炎上之火用矣。何也?锐利 
者金之用,迅疾者火之用。故兼火之气与味,金之色与形,为七方之奇之急,十剂之通之宣 
也。是主喉痹乳难,与症坚积聚;以及恶血之急闭,皆以柔乘刚,非所据而据之。匪此破敌, 
不易开通,以刚乘柔,有所据而据之矣。所谓急因急用,通因塞用者是也。更藉疾威,敷及 
下士,开发上焦,宣水谷味,熏肤充身泽毛,则肌肉长,百骸轻。其角锐利,用开盲瞽,特 
易易耳。李蕲阳以沙苑一种,附列本经之后,主治补肾之神藏,及肾之形藏,名虽同而形实 
异,功能亦迥别也。观其茎布密刺,而亦成熟于秋,秉坚金之体与用者。但刺蒺藜锐利显著, 
宣扬形藏之非所欲留;沙蒺藜锐利敛藏,宣摄藏形之应所欲守为别异耳。 
(急闭两字要着眼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