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偏方大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民间偏方大全- 第72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药物组成' 枸杞根一百斤 菖蒲五斤
'功能主治' 治缓中风,四肢不随,行步不正,口急及四肢不得屈伸。
'用法用量' 少量饮服。
'制备方法' 上二味细剉,以水四石,煮取一石六斗,去药渣,酿二斛米酒。
'资料来源' 唐·《千金要方》肢体麻木—茵芋狗脊酒 药酒 茵芋狗脊酒——原名“茵芋酒”
'药物组成' 茵芋 狗脊 踯躅花(生用) 乌头(生用)附子(生用)各三两 天雄(生用)一两
'功能主治' 疗新久风,肢体麻木,活动不利,或拘急肿,或枯焦。
'用法用量' 初次服半合,不知增之,以知为度。
'制备方法' 上药切细,以酒一斗,绢囊盛药浸酒,冬浸八九日,夏五六日。
'注意事项' 忌猪肉、冷水。
'资料来源' 唐·《千金翼方》风虚—南藤酒 药酒 南藤酒
'药物组成' 石楠藤
'功能主治' 治风虚,逐冷气,除痹痛,强腰脚。
'用法用量' 适量饮服。
'制备方法' 石楠藤煎汁,同曲,米酿酒。
'资料来源' 明·《本草纲目》疮疡脚气—苍术酒 药酒 苍术酒
'药物组成' 苍术三十斛
'功能主治' 诸般风湿,疮疡脚气下重。
'用法用量' 不拘时,适量饮服。
'制备方法' 苍术洗净打碎,以东流水三石,浸二十日,去药渣,以汁浸曲,如家造酒法。
'注意事项' 忌桃李。
'资料来源' 清·《寿世青编》祛风散寒—马钱子酒 药酒 马钱子酒
'药物组成' 制马钱子 当归 川牛膝 红花 乌梢蛇 蚕沙各60g 蜈蚣60g 白花蛇2条
'功能主治' 祛风散寒,通经活络,强筋壮骨。治疗多发性神经炎。
'用法用量' 一日三次,每次10ml。
'制备方法' 上八味共研粗末,水煎三次,合并滤液,浓缩至1500ml,兑入白酒1500ml,装瓶备用。
'资料来源' 《浙江中医杂志》1989,(6):256
按:根据患者体质、年龄、病情轻重的不同,用量可以增减,但一日用量;得超过60m1。马钱子有毒,每个人对马钱子的耐受量也有一定的差异,所以应注意掌握服用剂量。如服后出现轻度头晕、肌肉紧张,或关节一时性强直现象,即说明为最佳治疗量,可继续服用。随着肌力的逐步增强,症状明显好转后,可逐渐减少用量,直至终止治疗通经活络—花蛇三七酒 
药酒 花蛇三七酒
'药物组成' 金钱白花蛇l条 滇三七 大红参 木瓜各10g 羌活 独活各8g 嫩桂枝3g 北枸杞12g
'功能主治' 通经活络,强筋壮骨可透达关节。治疗多发性神经炎。
'用法用量' 每日服三次,每次一小酒杯,可酌量加减。
'制备方法' 先将白花蛇用米酒浸软,取下竹支架,然后与方中诸药一起放人干净玻璃瓶内,再倒人米酒1L,将瓶口盖严,泡十日即可服用。
'资料来源' 《浙江中医杂志》1989,(6):256 卵巢囊肿 其他 中医方剂 卵巢囊肿
(一)
【辨证】血瘀凝滞。
【治法】破血软坚,理气行滞。
【方名】加味化坚汤。
【组成】桃仁9克,杏仁9克,橘皮9克,丹皮9克,桂枝9克,甘草6克,醋30克,大黄10克,蜜(冲服)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丰明德方。
(二)
【辨证】热犯血分,热与血结,凝聚少腹。
【治法】破瘀,调气,逐积。
【方名】加味核桃承气汤。
【组成】桃仁3克,桂枝10克,大黄16克,芒硝10克,甘草6克,水蛭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吕兰凯方。淋巴管瘤 其他 中医方剂 淋巴管瘤
(一)
【辨证】脾经湿盛,水湿外溢。
【治法】健脾理湿。
【方名】复方健脾术苓汤。
【组成】苍术9克,白术9克,赤芍9克,猪苓9克,泽泻9克,陈皮9克,淮山药9克,扁豆衣9克,炒薏仁9克,
匾蓄9克,萆9克,六一散(包)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朱仁康方。
(二)
【辨证】脾经湿盛,水湿外溢。
【治法】健脾利湿。
【方名】复方健脾术苓汤。
【组成】苍术9克,白术9克,赤芍9克,猪苓9克,泽泻9克,陈皮9克,淮山药9克,扁豆衣9克,炒薏仁9克,匾蓄9克,萆9克,六一散9克(包)。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朱仁康方。喉癌 其他 中医方剂 喉癌
(一)
【辨证】热毒壅盛。
【治法】清热解毒。
【方名】白英清喉汤。
【组成】白英30克,龙葵30克,蛇莓24克,半枝莲24克,猕猴桃根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裘渊英方。
(二)
【辨证】热毒壅盛。
【治法】清热解毒。
【方名】漏芦升麻汤。
【组成】漏芦10克,大青叶10克,升麻8克,黄芩5克,生甘草5克,玄参5克,牛蒡子5克(炒),苦桔梗5克,连翘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景岳全书》。唇癌 其他 中医方剂 唇癌
(一)
【辨证】肝肾阴虚。
【治法】益肝肾,补气血,通经络。
【方名】加减八味丸。
【组成】茯苓120克,山药120克,丹皮120克,泽泻(蒸)90克,五味子(炒)90克,肉桂18克,熟地(捣膏酒煮)240克,山萸肉150克。
【用法】炼密为丸,每服6克,空心盐汤送下。
【出处】《外科正宗》。
(二)
【辨证】热毒上蒸。
【治法】清心解毒。
【方名】清凉甘露饮。
【组成】茵陈3克,银柴胡3克,石斛3克,枳壳3克,麦冬3克,甘草3克,生地3克,黄芩3克,知母3克,枇杷叶3克,淡竹叶20片,灯心草20片。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食后服。
【出处】《外科正宗》。
(三)
【辨证】脾经湿热。
【治法】清热除湿,解毒散结。
【方名】清热除湿祛风膏。
【组成】黄连6克,黄柏9克,小生地9克,浮萍草9克,白芷9克,防风9克,当归尾9克,白藓皮6克,白芨6克,僵蚕6克(炒),梅花冰片0。9克(另研,后对)。
【用法】共研粗末,水煎,滤去滓,再熬浓汁,搽之。
【出处】《慈禧光绪医方选议》。垂体肿瘤 其他 中医方剂 垂体肿瘤
【辨证】血虚火旺,气阴受损。
【治法】益气养阴,泻火散结。
【方名】加味温清饮。
【组成】黄连6克,川芎6克,黄芩10克,黄柏10克,栀子10克,当归10克,苍术10克,僵蚕10克,白蒺藜10克,生地15克,黄芪15克,山药15克,玄参15克,荷叶15克,白芍2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张民庆方。多发性疖肿 其他 中医方剂 多发性疖肿
【辨证】汗出遇冷,暑湿乘虚而入,停聚肌腠,气血运行被阻,郁瘀成疖。
【治法】祛暑化湿解毒。
【方名】藿佩六一散加味。
【组成】藿香6克,佩兰5克,银花10克,连翘10克,天葵6克,野菊花10克,蒲公英10克,六一散1包(滑石18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吕敬江方。新生儿硬皮症 其他 中医方剂 新生儿硬皮症
【辨证】阳气未充,阴血未长,禀赋薄弱,血气不和。
【治法】调补气血。
【方名】复方生脉散方。
【组成】人参6克(另炖服),黄芪4。5克,五味子1。5克,麦冬4。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区少章方。新生儿黄疸 其他 中医方剂 新生儿黄疸
【辨证】湿热熏蒸,胆汁外溢。
【治法】清热化郁,健脾和肝。
【方名】和肝散。
【组成】全瓜蒌60克,广郁金15克,片姜黄15克,神曲15克,生甘草15克。
【用法】共研细粉,3岁每次2克(可随年龄大小的而增减),每日3…4次,白糖水冲服。
【出处】马荫笃方。小儿中毒性消化不良 其他 中医方剂 小儿中毒性消化不良
【辨证】脾胃阴伤,肝木横逆。
【治法】以甘理胃,以酸制肝。
【方名】加味脾胃健运汤。
【组成】西洋参2。1克(药液煎服),麦冬9克,北五味肉3克,干葛5克,川莲3克,白芍3克,乌梅3克,茯苓12克,南豆12克,木瓜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次,日服2次。
【出处】谢其彦方。小儿营养性贫血 其他 中医方剂 小儿营养性贫血
【辨证】喂养不当,脾胃虚弱,受纳运化失司,生化气血不足。
【治法】补气生血,健脾和胃。
【方名】补血灵糖浆。
【组成】制首乌30克,鸡血藤30克,熟地30克,当归30克,炒白术27克,炒谷芽30克,炒麦芽30克,陈皮18克,五味子18克,大枣15枚。
【用法】浓煎成500毫升,加白糖及防腐剂适量,装瓶。1岁以内每次10…15毫升,1…3岁20…30毫升,4…6岁30…40毫升,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出处】郭锦章方。小儿营养不良 其他 中医方剂 小儿营养不良
(一)
【辨证】脾胃气虚,运化无力。
【治法】补脾益气,消积杀虫,理气升清。
【方名】消积汤。
【组成】槟榔炭10克,鸡内金15克,水红子15克,党参25克,白术10克,山药20克,木香7。5克,贯众10克,芜荑7。5克,荷叶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孙允中方。
(二)
【辨证】疳积脾虚,肝阴不足,肝阳上亢。
【治法】补肝消积,佐以杀虫。
【方名】猪肝散。
【组成】煅牡蛎3克,大白3克,文蛤3克,夜明砂3克,去壳使君子3克,炒莱菔子3克,鲜猪肝125克(切碎)。
【用法】将上药研成细末,和匀后,再将猪肝切碎与之混合蒸熟,酌情适量,日食3次。
【出处】李少林方。小儿遗尿症 其他 中医方剂 小儿遗尿症
(一)
【辨证】脾肾阳虚。
【治法】温肾益脾,固涩止遗。
【方名】补肾缩泉汤。
【组成】韭子15克,破故纸15克,益智仁15克,白术15克,覆盆子40克,煅龙骨40克,菟丝子20克,熟地20克,山药30克,桑螵蛸30克,党参25克,附子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闫洪臣方。
(二)
【辨证】肾气虚弱,膀胱失其约束。
【治法】补益肾气,固涩小便。
【方名】缩泉丸加味。
【组成】台乌药9克,山药18克,益智仁9克,五味子6克,桑螵蛸12克,熟地9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彭宪彰方。
(三)
【辨证】肾气不固,下元虚寒。
【治法】补益肾气,温暖下元。
【方名】缩泉丸加味方(散)。
【组成】益智仁100克,炒山药30克,桑螵蛸40克,补骨脂15克,乌药30克,白果100克。
【用法】共为细末,每次可服至10克,每日两次,早晚温开水冲服,幼儿剂量酌减。
【出处】周鸣岐方。
(四)
【辨证】肾气虚惫,膀胱约束无权。
【治法】温肾固摄,宣肺开窍。
【方名】骨脂金樱固摄汤。
【组成】补骨脂10克,金樱子10克,防风10克,藁本10克,浮萍10克,石菖蒲10克,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徐美龄方。小儿哮喘 其他 中医方剂 小儿哮喘
(一)
【辨证】痰气交阻,肺气不得宣降,上逆作喘鸣,肺管钥启阖受阻,呼吸艰难,憋闷不畅。
【治法】宣肺降气祛痰平喘。
【方名】蜂龙汤。
【组成】蜂房6克,地龙10克,桔梗6克,苏子12克,白果10克,百部10克,天竺黄3克,诃子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