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偏方大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民间偏方大全- 第799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肿块,壮热自汗,脉象洪数等,则属重证。
'治疗'
1.针灸
治法取手足阳明经穴为主。毫针刺用泻法,留针时间20—40分钟,一般每日针刺l—2次,重证可每隔四小时针刺1次。
处方足三里阑尾曲池天枢
方义本方的主要作用是通调手足阳明的经气,调整阳明腑气,达到散瘀消肿,清热止痛之效。根据“合治内府”的原则,取胃经之合穴足三里以疏导足阳明经,阑尾为治疗阑尾炎之有效穴,且分布于胃经,可通泻肠腑之积热。曲池为大肠经合穴,泻之以疏泄肠中热邪,取大肠之募穴天枢,以通调肠腑之气机。
2.水针
选穴阑尾穴腹部压通点
方法用10%葡萄糖注射液2—5毫升,注射深度0.5—0.8寸,每日一次。
3.耳针
选穴阑尾下脚端大肠神门
方法间歇捻针,留针2—3小时。疔疮的针灸疗法 其他 针灸推拿 疔疮是常见的外科急症,好发于面部和指端。因其初起形小根深,底脚坚硬如钉,故名疔疮。
'病因病机'
多因肌肤不洁,铁木刺伤而妄施针挑挤压,以致火毒乘隙侵袭,邪热蕴结肌肤;或因恣食膏粱厚味以及酗酒等因,引起脏腑积热,毒自内发所致。若毒邪盛则流窜经络,内攻脏腑则属危候。
'辨证'
本病初起状如粟粒,色或黄或紫,或起脓水疱、脓疱,根结坚硬如钉,自觉麻痒而疼痛轻微,继则红肿灼热,疼痛增剧,多有寒热。如见壮热烦躁,眩晕呕吐,神识昏愦者,为疔疮内攻之象,称为“疔疮走黄”;如发生于四肢,患处有红丝上窜的,名为“红丝疔”。
'治疗'
1.针灸
治法取督脉经穴为主。毫针刺用泻法,或三棱针点刺出血。
处方身柱灵台合谷委中
方义本方取督脉经穴为主,以督脉统率诸阳,泻身往、灵台以疏泄阳邪火毒,二穴又为治疗疔疮之经验灾。合谷为手阳明经的原穴,阳明多气多血,泻之以泄阳明火毒,面唇疔疮尤为适宜。取郄穴委中,刺血以清泄血热。
本病还可根据患部所属经脉取穴。例如生于面部手阳明经的,配取商阳、曲池;食指端者取曲池、迎香;生于面部足少阳经的,配取阳陵泉、足窍阴;足小趾、次趾的取阳陵泉、听会。如系红丝疔,可沿红丝的止点,依次点刺到起点。
2.挑治
方法在背部脊柱两旁,寻取丘疹样突起处,用粗针挑治,每日一次。痄腮的针灸治疗 其他 针灸推拿 
痄腮,即流行性腮腺炎,俗称“蛤蟆瘟”,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本病以耳下腮部肿胀疼痛为主症。一般流行于冬春季行,以儿童为多见。成人发病,症状往往较儿童为重。
'病因病机'
本病是因外感时行温毒,更挟痰火积热,郁滞少阳,少阳经脉失于疏泄,以致耳下腮部肿大疼痛,并有恶寒、发热等症。肝与胆相为表里;肝脉络阴器,故常兼有睾丸肿痛。
'辨证'
轻证,仅觉耳下腮部酸痛,继而肿胀;如无其他见症,可在数日后逐渐消退。较重的,初起有恶寒、发热、头痛、呕吐等症,并渐见腮部(火欣)热红肿,咀嚼困难。严重的,则见高热烦渴,并发睾丸肿大,脉象浮数或滑数,舌苔黄腻。
'治疗'
针灸治法取手少阳经穴为主。毫针刺用泻法痔疮的针灸疗法 其他 针灸推拿 
本病为发生于肛肠部的一种慢性疾病,较多见于青年和壮年。临床按痔核发生的位置,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统称为痔疮。
'病因病机'
痔疾发生的原因,多与长期坐位或站立工作,肩挑负重,跋涉远行,妊娠胎气;或久痢,久泄,便秘,嗜食厚昧辛辣等因素,引起中气下陷,筋脉松弛,气滞血阻,燥热浊气,结聚肛肠而发为痔疾。
'症状'
先按痔核位置辨别内痔、外痔和混合痔。发生于肛门齿线以上者为内痔,齿线以下者为外痔,齿线上下均有者为混合痔。内痔主症:大便时出血,色鲜红或暗红,出血量不等,痔核脱垂于肛门外口不及时复位,或因感染均可引起局部剧痛;如嵌顿时,可致肿胀、糜烂、坏死。外痔主症:自觉肛门处有异物感,剧烈疼痛或不病,发炎时则肿痛。混合痔则兼有内痔和外痔的症状。
'治疗'
1.针灸
治法取足太阳经穴为主。毫针刺用泻法,适当深刺。
处方次(liao)长强会阳承山二白
方义次(liao)、会阳、承山同属足太阳膀胱经,膀胱经其别行经脉络于肛,取三穴用泻法深刺,能疏导膀胱经气而消瘀滞,近取长强以加强其作用。二白为治疗痔疮的经验穴。《玉龙歌》说:“痔漏之疾亦可憎,表里急重最难禁,或痛或痒或下血,二白穴在掌后寻”。取本穴治疗内痔出血有效。
2.挑治
方法痔点在第七胸椎两侧和腰骶部范围内寻找。每次选一痔点挑治,七天左右一次。
3.耳针
选穴直肠下段大肠神门脑脾
方法每次取2—3穴,留针2—30分钟,每日一次。放血疗法治荨麻疹 其他 针灸推拿 
放血疗法是祖国医学中针刺的一种,在临床上,根据传统医学“气行则血行,血行风自灭”的理论,采用放血疗法治疗荨麻疹,疗效明显。
放血疗法一般采用在双耳轮、双中指尖、双足趾尖,经消毒后用三棱针刺之放血,3天1次,5次为1疗程。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是皮肤粘膜的暂时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外渗而引起的一种暂时性红斑和水肿反映。本病多由禀赋不受,又食鱼虾等荤腥动风之物或因饮食失节,胃肠实热,或平素体虚卫表不固,复感风热、风寒之邪,郁于皮毛肌腠之间而发病。再有情志不遂,肝郁不舒,气机壅滞不畅,郁而化火,灼伤阴血,致使阴血不足,复受风邪而诱发。
荨麻疹的临床经过可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急性期多突然发病,很快出现大小不等的风团,呈淡红色或苍白色,有剧痒、烧灼或刺痛感。风团可泛发全身或较局限。此起彼落,消退而不留痕迹。原因较易追查,除去原因后风团迅速消退。慢性期则反复发作,症状时轻时重,病因不易追查,常经年累月不愈。
临床上在治疗荨麻疹时要根据患者的体质、症候、舌象脉象等全面分析,因人辨证,分型施治。辨证有风寒、风热、血热、脾虚、血虚等症。采用放血疗法治疗时,出血量主要应根据荨麻疹病情而定,对新病较重,风寒、血热、风热等实证的患者,出血量要多一些;反之脾虚、血虚的患者则少一些。针刺放血出针后,使其自然出血、止血;也可以自肘静脉或静脉用注射器抽血。针刺和抽血的出血量不可过多,所取几个穴位的总出血量不要超过200毫升,以免发生危险。
针刺放血治疗后一般患者立即感到风团减退,灼热刺痒感消失,无其他不适;有的患者伴有全身无力,头晕等现象,可适当给予高营养食品,休息睡眠好,三四天后即可恢复。放血治疗的时间对新病实热证的病人可以连续放血两次,脾虚、血虚等慢性虚证患者间隔一到二周放血一次。经针刺放血治疗一至三次后,均有明显效果,也有的病人需刺血治疗6至8次皮肤才能恢复正常。放血疗法治疗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方法简单易行,便于操作,一般勿需用其它抗过敏药物。耳穴疗法预防人工流产综合征 
其他 针灸推拿 
人工流产手术过程中,部分受术者发生人工流产综合征,出现胸闷、恶心、呕吐、冷汗、心率减慢等症状,给受术者带来痛苦,也给手术操作增加了困难。为了预防和减轻症状,笔者在人工流产手术中对病人采用了王不留行子贴耳穴法预防人流综合征,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观察早期妊娠人工流产术300例。观察组(贴穴组)200人,其中20~30岁120人,31~40岁70人,41岁以上10人;妊娠6~10周者160人,11~12周者40人。对照组100人,其中20~30岁50人,31~40岁44人,41岁以上6人;妊娠6~10周者80人,11~12周者20人。观察组采用王不留行子贴穴法;对照组不用王不留行子。
观察组发生人工流产综合征的12例,发病率为6%;对照组中发生人流综合征18例,发病率为18%。两组经统计学处理,P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