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第20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湿在人身,如物受潮湿、是满布的是侵透肉质的。痰在人身、痰自为痰,是离开肉质的。浸透肉质的难医。离开肉质的易医。发汗利小便、为去湿两大法门。然只能去初病之湿,不能去久病之湿。初病之湿,湿气未将肉质浸透。故可发汗利尿以去之。若久病之湿、已将肉质浸透,湿气与肉质的津液合而不分。发汗利小便,皆大伤津液。又须于发汗利尿之法中,求深细的治法。金匮曰,若发汗,大汗出,湿气不去。微微似欲汗出、湿气乃去。又曰、大便坚,小便利,桂枝附子汤去桂加白朮主之。湿气与津液合而不分、必发汗而微微似欲汗出,满身潮润,不见汗流。然后湿气与津液分开,湿气乃去。大便坚小便利、湿气与津液不能分开。必须去桂枝之疏泻小便,加白朮以停留津液。使大便润而不坚,小便比较减少。湿气与津液分开,湿气乃去。此深细之治法之功效、只须验之脉象。脉象调和而微小,湿气已去之脉。脉象弦细不调为湿气未去之脉。湿气之去,全赖整个运动圆而木气和。弦细之脉,整个运动未圆,木气未和也。微微似欲汗出,与小便减大便润,为整个运动圆。经验多时自知。
夏日久雨,一人晨事操作、冒雨用力过甚,遂病感冒。自服葱豉汤,体舒而热不退。食无味,惟食糖有味。尿短脉沉细而濇。热如在骨。继食黄豆四两,已能食粥三碗。一医用大剂茯苓苍朮厚朴木通泽泻等除湿之品。遂失眠。身黄,不能行走。尿愈短,头骨热退。反不能食。身仍热。此病用力过甚之时,而感受湿气。脾肾两亏,病气极深。重服除湿之品,伤其脾胃津液。脾津伤,则阳散土败而身黄。肾津伤,则肾阳不能藏而失眠、不能行走。今津液伤尽,阳无所藏而散去,故头骨忽然不热也。此病尿短,乃阴液不足,肝肾之阳,藏不住而外泄,无力疏泄小便之故。发热不思食,即阳气外泄之据。此时宜用干姜附子炙草,兼党参黄精、阴阳两补、方能回生。学医须学整个的,乃能治病。只知尿短为脾湿、提笔大开除湿之药致人于死。危险危险。可类推也。曾见一医治水肿、重用茯苓泽泻等除湿之药。下咽一刻,胸痛汗出而亡。详汤头篇,大橘皮汤。
一人身黄足肿、问其小便长而次数多,其脉两尺如无。医家按湿治、黄肿反加。用阿胶每日服之,至半月尿减少,再半月尺脉起,黄肿渐消。阿胶一味服至年余乃全愈。黄为土色、木主五色,入土为黄。阴虚木败之病也。此方补阴以养木之法也。

酸枣仁汤证治推论的意义
失眠除因胆经寒外、有胃气不降者。用法半夏五钱,党参五钱、红枣六枚。半夏专降胃逆,参枣补中气。胃气降相火乃降,相火降入肾家,故眠也。脉象平和,或右关脉大、无肝胆病证者,便是。
有因胆经热者。半夜手掌发胀、或胆经热肝经亦热,则放屁声大,尿多,左腿痒,用龙胆草三钱,清降胆热,并补中气即效。
老人失眠左尺脉细小者、此为真水就枯,甚难治。朱丹溪健步虎潜丸有效。方用制龟板制鳖甲大熟地各四两,盐水炒黄柏炒知母各三两、牛膝橘皮锁阳虎骨当归白芍各一两、党参三两,研细末、瘦羊肉蒸烂同捣为丸。羊肉不拘分量,以能捣和作丸为度。临睡时吞服四钱。此方龟鳖熟地党参补形质之阴,知柏大寒补水右降,虎骨羊肉补形质之阳,又能温补肝经耗损之气。锁阳敛阳下归肾水,牛膝橘皮引阴药下行以交肾脏,归芍调木气之升降。此方凡左脉细小,一切阴虚亏损,无不奏效。
一人年五十,好怒,两目不能上视,亦不能左右视、视则头目昏晕,浑身陡软。每日必吐二三次,并未吐出有何物。饭食减少平日四分之三。舌胎微现润黄色。六脉皆虚,右有弦意,左尺较少。医两年无效。令服健步虎潜丸,一日五钱,甫服一日,即见大效。加饭一碗。服至一月全愈。左尺脉较少,为龟地知柏并用之据。此方妙处,全在羊肉虎骨,温补木气之阳、以配合龟地知柏滋补木气之阴。若徒知补阴,不知补阳。相火一败、土气失根、再不能食、便坏。此方亦根据肾气丸之法,加以细蜜之配合而来。此朱丹溪之妙方也。凡阴虚木旺诸病,皆宜此方。须知木之旺,即是木之虚。此方可谓能尽整个圆运动之妙。此病之不能上视左右视者,肝阳旺于上也。肝阳旺于上者、肝阳虚于下也。肝阳之偏升,胆阴之不降也。故滋补阴液、温补肝阳并用,恰合病机。而血肉之品,尤宜虚损之家。研究此方,得其妙处,虚家肝胆之病之法,应用无穷矣。鳖甲能降木气偏升之力,亦此病要药。
失眠如由阴虚。糯米粉做成水圆,猪油炸,卧前食半饱特效。鸡肝白芍方,治失眠特效。降胆经升肝经,通滞气补阴阳,其力大矣。鸡肝方见前。
小建中汤,将饴糖红枣加重、于半夜失眠时服之、顷刻即能得睡。可以见睡眠是胆经相火与中气之事也。治失眠病,总以补中温胆为主。补阴为辅。凭脉用药,不必拘执为妥。阴虚之人、有食饴糖作热泻者。
鸡蛋黄油,最通胆管,最能活动身右一切痹着。饭后服之甚佳。用鸡蛋连壳煮熟、将蛋黄加油炒透,成老黄色,加水将油煮浮于水上,取油服之。能补相火,温暖胆经。其力非药力所能及。胆经寒失眠至宝,清鱼肝油,补胆经相火,功力大而性平和,每饭后食半匙极佳。每日食海参一条,猪肉炖食极效。半夜失眠,枕上嚼食艾叶一二分极效。皆补相火之意。失眠由于相火虚者较多。

白头翁汤证治推论得意义
曾与一医家同治一白头翁证。医家主用白头翁汤。余曰、脉弱不能受黄连黄柏之大苦大寒,宜变通也。用白头翁秦皮而以栀子皮炒过代黄连黄柏。又加山药扁豆以益中气、服之而愈。此方服之既愈,则用原方,必加脾败之病矣。加山药扁豆者,平淡之性、扶土气以任苦寒也。
此病,伤寒厥阴肝经阳复生热有之。伤寒裹病,一气独胜,病气极盛。故阴经阳复所生之热,其力甚大。非用黄连等大寒之味、不能清之。至于内伤肝经病热,左关尺脉小于右,则归芍地黄丸甚相宜。六味地黄丸加归芍,滋养肝木津液之方也。伤寒一气独胜、详伤寒读法篇。
凡用大苦大寒伤中气之药,不惟要审明脉象,尤要审明病人所在地之地气。如夏日多雨,地下之热较实。夏日少雨,地下之热较虚。春夏则地下之热较虚。秋冬则地下之热较实。造化地下的热之虚实,人身中气以下的热之虚实应之。热实故脉实,热虚故脉虚。又如秋冬之间鸣雷,则秋收之阳外散,地下阳少。人身中下亦阳少。阳少则脉虚。冬至后不冷、常起大雾,则冬藏之阳外散,地下之阳少。人身中下亦阳少、阳少则脉虚。冬月阳少脉虚,来春春无所生。阳更少,脉更虚。一直要到立秋处暑后,太阳射到面的热经秋金收降之力,将他收而降入地面之下,然后地下有阳。然后人身中下阳气渐充、脉乃渐实也。阳实脉实,病热之病,其热乃实。然后黄连黄柏的证、乃可用黄连黄柏之药。西南各地,冬季无雪无冰,气候不冷。重庆且多大雾。地下藏阳不多,医家如仍按书用药。不知审查地气。一定将病治重,而不知何以病重之所以然。常谓东北方实病多,西南方虚病多。东北地方冬令严寒,西南地方冬令少冷故也。亦有个人之病,不能一例而论。则内伤之病有之。时令病则大概相同。
内经四气调神大论,对于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藏气,特别重视,医家却解释错误、使后人学之不得要领。即如香连丸治痢疾,东北各地都效。西南如昆明重庆成都则多不能见效。反加病焉。痢疾服黄连加病者,将黄连易艾叶以温暖肝经、然后效也。此因冬令不冷之地,水中所藏阳热不多,肝阳不旺、化热之元素本少。故畏黄连之寒,而喜艾叶之温也。肝阳不虚之人、不在此例。前人立方、根据一地之病证地气。吾人用前人之方,须审各地之病证地气。此本书生命宇宙篇,所以冬藏不足之地,特别重视也。总以病人脉象为凭。阳虚之地,病人之脉,亦多阳虚也。
人身内伤之病、肝木刚燥之病最多。归芍地黄丸、杞菊地黄丸极合机宜。王梦英医案所载养阴诸案、可以为法,当归生姜羊肉汤治肝木寒证,白头翁汤治肝木热证。皆少有之肝木病也。前人对于柔肝之法、特别注意。初学切不可忽。

薯蓣丸证治推论的意义
木主疏泄、其气本动。木动风生、第一克土气,第二耗水气,第三煽火气,第四侮金气。
第一克土气者。木本克土,土气旋转,须木气调和。木郁风生,则盘塞冲击,土气便不能旋转了。虚劳病、食减,中虚、中郁、即是此理。
第二耗水气者。就同有水气的物件,一被风吹,水就干了。肾主藏精,精者津液所成。风木动则疏泄妄作,肾不能藏,津液枯耗也。津液枯耗,腠理不通,百病皆起、虚劳病,发热,出汗,干濇枯瘦,即是此理。
第三煽火气者。乙木上升则化君火,甲木下降则化相火。相火下降、藏于水气之中,又为乙木之根气。病风则乙木不升而君火陷于下,甲木不降而相火逆于上。火气者,动气也。再遇风气煽动,故愈煽愈热也。火气生热,灼伤水气,不能藏火,元气消散,中气灭亡。虚劳病手足心热,潮热出汗,咳嗽食减而死。即是此理。
第四侮金气者。金本克木,木主疏泄,金主收敛。金气收敛,木气乃不妄肆疏泄。金气之收敛、虽随中气之右转。亦须木和风静,方能行其收令之权。今木气风动,煽火上焚,金气虽欲收敛,而有不能矣。金不能收,风气愈泄,水气无根,火气飞越,土气消灭。虚劳病咳嗽不止必死,即是此理。
故曰风者、百病之长、五脏之贼也。因木病而水火土金皆病,故曰风气百疾也。
虚劳之病,其初皆由木气之妄动,其后皆成于金气之不收。盖金收则水藏、金收则甲木下降、金收则相火归根。相火归根,则水气温暖、乙木温和。只生心火,不生风气。甲降乙升、土气松和,中气旋转,各经升降之气,自然调和。诸病自然消灭。
是金收二字,责任实在不小。金气能收,风木四害,皆可不起。所以虚劳之病、最忌咳嗽也。咳而不愈,金气全败,收气全消,风遂无平息之望。中气无存,遂难治矣。所以此方重用山药,补肺金之气以助收敛而平风气也。
此病此方,于中气旋转、阴阳升降,五行六气、一气回环的圆运动,可以概括。苟深思而明之,虚劳诸病全解决矣。
水火交济则人生,水火分离则人死。分离少者则病轻,分则多则病重。虚劳之病,水火分离。此方则有金木与中土之法,而无水火之法何也。缘肺金下降则生水,胆木下降则生火。故此方只有金木与中气之法、水火之法即在其中。甲水下降乃生相火之法,不言君火之法何也。因乙木上升,自生君火。非甲木下降、乙木不能上升,故不言君火而君火自在其中。故仲景医经,于劳伤各病,皆是金木中气之法。
诸家药性,皆称羌活独活薄荷白芷等,好些发散药为驱风药、风者木气也。木气疏泄则成风,岂有疏泄之病,又有发散之药,以增加疏泄,为能治风之理。中医学竟有如此不讲理、而众口一辞者。无怪温疹用散药将人治死,而不知其所以然也。后学被其害者多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