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梦漫言+见月老人+今人白话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梦漫言+见月老人+今人白话解- 第9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减口济贫、念佛植福。
顺治九年〖师五十一岁〗,江南蝗旱,寸草无收,人民饥馑,村庄老少男妇奔山求食,非乞丐之比,亦杂有田地者在内,动止一二百人,白众减口以周济之。一日午间数倍寻常,偪塞殿庭之内。余遂行权以开示之云,汝等今日不得已登山者,人人当观往因,为前世不信三宝,悭贪不肯惠施贫苦,所以招报如是。今化众僧,施汝等每人三文钱。吾复亲至汝等前,每人施吾钱一文,皆要口中念佛,双手奉之,为汝等供众,植清净福田,当来离贫穷苦。如是化时,佛声震吼。即扫仓煮饭,随量饱餐,念佛而去〖卓哉〗。常住无隔宿粮,欲次早惟烧白水过堂。晚间有江宁黄君辅居士,送米十石到山。
▲淡薄操履,遵制却供。撰集教诫、比丘尼正范
十年二月中〖师五十二岁〗,楚汉阳府尼心闻,年五旬,志在持戒,同徒等九人,一帆不惮险远,十众登山,乞求安居三月。供米六十石,银二十两。观彼意诚言切,遂怜愍许之。于设斋日,不肯入堂礼拜。斋毕集众,呼彼语云,汝发心远来学戒,为何不进斋堂礼僧。律制比丘尼纵年百岁,当礼初夏比丘,今自大慢僧,非学戒者。彼云,某在楚中,若有善知识处,俱往设斋,方丈皆以客礼相款,并不礼拜。余云,彼贪图利养,败坏法门,凡见有因缘尼,敬如生母,以望更得厚供,是狮子虫,非真善知识也。吾华山今虽淡薄,宁绝粮断餐,必不敢违制邀利。今日所设之斋,作常住自用,其银还汝,米在下院,可将别去。彼作无明会,接银领徒即下后山,歇出水洞静室。有弟子古潭,入室白云,彼尼远来,常住空虚,和尚且方便摄受,一则不退彼心,次则大众有半月之供。余正色云,但肯真实修行,大众自不悬钵。树立法门,正在淡薄时操履。律师行律,岂见利而违圣制耶。古潭愧颜,作礼而退。至三日后,心闻复领徒上山,齐跪方丈门外涕泣,谓在楚朦胧如此,实非自大慢僧,恳和尚慈悲容忏悔,所有言教,尽行遵依。诸首领为其拜求。由是令在鹿山庄、结界安居。遣阇黎等,半月往彼教诫,为讲本部毗尼。因此发起撰集教诫比丘尼正范一卷、流通。
▲修般舟常立三昧两度
▲撰集毗尼垂化无尽
八月初旬,有后堂会一,是楚人,久在禅门,入山依止学戒。山中晒藏,会一翻般舟三昧经,次日白余,谓藏中般舟三昧,乃净业要宗,最属难行。余云,吾昔在北五台,亦闻善知识开导,不坐不卧,惟立九旬。后住此山,阅南山道宣律祖行集,宣祖恒修,自后行者稀少。舍得一身自然行得。遂择八月二十日、就方丈效修九旬。愿践祖迹,谢事入关,至十一月二十一日出足。于十二年〖师五十四岁〗秋复修九旬。自庆何缘两植净因,但愧障重未获深益。至于依制更权,如法严持,撰集毗尼,辩伪流布,一切化导因缘等事,与夫建戒坛垂后范,置田山供众僧,诸凡钜细修造,皆以补先老人改向未完之局,用报得戒法乳之恩。是余数十年苦心铁脊支撑法事实事,不辞繁赘,对众道出。其离言阇黎,并久随诸大弟子等,悉知悉见。然一切有相、皆归于幻,由后思前、此犹一梦耳,故题为一梦漫言。仍系以偈。偈曰,一梦南来数十秋。艰危历尽事方休。尔今问我南游迹。仍把梦中境界酬。
一梦漫言卷下终

甲戌九月,依一梦漫言及别传摭录,惟举梗概,未能详耳。漫言上卷自记年岁数处,可为依据。今编年谱,准此推衍。下卷谓顺治七年五十岁者,或有舛误,以彼后贤改订焉。晋水尊胜院沙门亡言。
明万历三十年壬寅一岁
是年三月三日师生。师姓许氏,名冲霄,云南楚雄府人。旧籍江南句容。远祖某,于明洪武时,从军开滇黔,以功世袭指挥,遂家焉。父酳昌,母吴氏,梦梵僧入室,寤而生师。
是年,古心律祖六十二岁。三昧律师二十三岁。颛愚大师二十四岁。蕅益大师四岁。
万历四十三年乙卯十四岁
双亲相继弃世,二弟幼小,由伯恩育教诲。伯父年老无子,欲使师袭职为指挥,师不屑也。师善绘大士像。是年十一月,古心律祖示寂。
天启六年丙寅二十五岁
性好游览,往金沙江,遇萧闇初,同往浪穹,晤杨绍先,居萧园。
天启七年丁卯二十六岁
崇祯元年戊辰二十七岁
十二月闻伯父逝,发心出家,易道士服,更名曰真元,号还极。除夕夜,梦为僧形,自思后必为僧。
崇祯二年己巳二十八岁
仍居萧园。
崇祯三年庚午二十九岁
正月往三营,主龙华会坛,斋僧、每日千余人。始晤成拙,由是以为僧友。会将毕,仍返浪穹。
崇祯四年辛未三十岁
三月移居剑川州、赤岩书室。六月获读华严经,急欲披剃为僧。八月朝鸡足山。九月到落马。
崇祯五年壬申三十一岁
十月依亮如老法师披剃,名读体,号绍如。成拙来。
崇祯六年癸酉三十二岁
正月往鹤庆府,四月离师,往参三昧和尚受戒,与成拙同行。十月至湖广武冈州止水庵,过冬。
崇祯七年甲戌三十三岁
四月往宝庆府,参颛大师,深蒙奖励,诫勉当效大师操履。冬到南京,往山学楞严咒。
崇祯八年乙亥三十四岁
三月到五台,始见三昧和尚,遂至塔院寺,过冬。
崇祯九年丙子三十五岁
七月离五台,改号见月。九月到江南,住镇江甘露寺过冬。
崇祯十年丁丑三十六岁
二月到海潮庵,四月依三昧和尚受戒,八月任西堂,始阅律。
崇祯十一年戊寅三十七岁
熏教授师授紫衣,是冬,熏师示寂。
崇祯十二年己卯三十八岁
正月侍三昧和尚返石塔庵,至龙潭,阻风三日,和尚登华山,发愿重兴。三月始任教授。四月和尚入华山,嘱任监院。九月成拙到华山受戒。
崇祯十三年庚辰三十九岁
四月因达照师瞋怨,下山,往无锡,旋归华山。
崇祯十四年辛巳四十岁
华山寺宇,方向未合,故尔常住不兴,乃改向移转。卸瓦运砖,一一莫不以身先之。
崇祯十五年壬午四十一岁
因前殿香灯行非法事,众皆云可恕,师下山,十月往黄山。
崇祯十六年癸未四十二岁
三月返华山。
崇祯十七年甲申四十三岁
弘光元年乙酉四十四岁
在嘉兴募资,欲为和尚建寿塔。六月和尚疾,和尚归华山。闰六月四日和尚示寂,嘱继法席,立十约,大众不悦。十月集众告白,将遵制行法,三日后,达照师辞当家,香师他往,诸同戒皆散,旧执事等十去八九,惟百余同志奋发协助,愿共持戒。
清顺治三年丙戌四十五岁
始行安居。八月清兵围寺,尽提僧往,翌日放回。
顺治四年丁亥四十六岁
顺治五年戊子四十七岁
顺治六年己丑四十八岁
二月达照师之徒,有一二人故侮僧规,达照纵不训,师下山,欲上北五台,至滁州,遂归。
顺治七年庚寅四十九岁
四月觅心师争居方丈,师下山,往宁国,七月归山。
是夏蕅益大师、重治毗尼事义集要成,并予师书,赞叹弘律。
顺治八年辛卯五十岁
顺治九年壬辰五十一岁
顺治十年癸巳五十二岁
八月行般舟三昧九旬。
顺治十一年甲午五十三岁
顺治十二年乙未五十四岁
是秋,复修般舟三昧九旬。
康熙四年乙巳六十四岁
是夏,毗尼作持续释刊行。师所撰述,尚有大乘玄义,毗尼止持会集,黑白布萨,传戒正范,及僧行轨则等。
康熙十三年甲寅七十三岁
撰一梦漫言。
康熙十七年戊午七十七岁
岁晚、示微疾。
康熙十八年己未七十八岁
正月既望、力疾起视,诫弟子曰,勿进汤药,更七日行矣,至期端趺而化。即正月二十日也。寿七十八岁,别传作七十九岁,腊四十八,荼毗,得五色舍利。

释如馨,字古心,姓杨氏,溧水人也。少即信佛。年四十一乃剃染,步礼五台,乞文殊授戒。见一老妪,形枯发白,授敝伽黎,竟去。顷复呼曰,比丘比丘,文殊在兹,馨方惊愕,已失所在,如梦初觉,顿悟戒旨。尔后南旋,中兴戒法,人咸谓优波离再世。明神宗,复延至五台,为开皇坛说戒。敷座之日,祥云盘空,帝心悦豫,赐号慧云律师。以万历四十三年示寂。帝命图其遗像,供于大内,并题赞曰。瞻其貌,知其人,入三昧,绝六尘。昔波离,今古心。元季以来,律学荒芜,及馨乃复弘扬,世称中兴律祖云。
释寂光,字三昧,姓钱氏,广陵人也。年二十一出家。初从雪浪,习贤首教观。后依古心受戒,遂精毗尼。弘传诸方,如一梦漫言记载,学者可披寻焉。

(名义甚繁。不及详释。俟后增补。或有误释者。亦俟后订正也。)
漫(随意也。) 千华(三昧律师传云。师至华山。开千华大社。约指华也。寺名隆昌寺。相传为梁志公道场。明妙峰大师重兴。奉旨建铜殿。) 管城子(笔之别称。) 造化(创造化成也。) 凹(衣交切。低也。) 瞪(池衡切。直视也。) 咽(声塞也。) 荷(上声。) 炫(矜夸也。) 石(量名。十斗为石。) 陌(市中街也。) 鸠(集也。) 指(计人口之数。犹动物之称若干头也。) 倩(清去声。请人代作也。) 蔚(音尉。草木盛貌。) 幢(旗竿也。) 庠(乡学名。) 叉手(拱手也。) 谷(山中低下之处。) 绊(音半。系足也。) 造次(急遽也。) 克期(约定日期也。) 六味(苦酸甘辛咸淡也。) 玷(点去声。辱也。) 迢递(远隔也。) 江湖(流浪四方也。) 耑(与专同。) 跉竮(行不正貌。) 抆(武粉切。拭也。) 咽哽(音噎梗。悲叹而气结喉塞也。) 峦(音銮。小山而锐也。) 瞰(坎去声。俯视也。) 憇(本作憩。音契。休息也。) 坝(音霸。堤岸所以止水者。) 酋(齐由切。魁师也。) 崚(音陵。山高貌。) 箐(音锵。竹名。) 蓊(翁上声。蓊蔚者。草木盛貌也。) 嶒(音层。高也。) 跣(苏典切。赤足也。) 踝(音跨。人足左右骨之隆起者。) 拄(音主。) 跛(补火切。) 茧(足伤皮皱也。) 叱(蚩乙切。大诃也。) 赧(乃版切。惭愧而面色赤也。) 俛(同俯。) 藩(保卫也。) 孤舟等十字(古诗句。) 尟(音鲜少也。) 疋(同雅。) 诫慎(慎禁戒词。) 骨气(风骨气概。) 坪(音平。地平处也。) 猖獗(音昌厥。势盛也。) 靡(无也。) 差(宫中差役也。) 蛀(音主。虫吃也。) 齑(音跻。盐菜也。) 等韵(康熙字典卷首所载。) 阉宦(宫中太监也。) 激湍(音击贪。水流急也。) 渗(森去声。微漏也。) 长行(长者。远也。) 晋(山西也。) 燕麦(俗名野麦。北方多种之。) 叨(音滔。滥也。) 骡(音螺。) 啾唧(细碎之声也。) 曏(昔也。) 庇(比去声。覆护也。) 坎坷(行不利也。) 母难日(难去声。谓己生日。为母难日也。) 扯(车上声。) 娆(与扰同。) 齎(笺西切。持物也。) 孝衡钞(宋遇荣钞。以释唐圭峰盂兰盆经疏。) 肯首(即是首肯。点头以示允许也。) 卷上毕
遥Вㄒ衾肌=鹨'者。以金缕织成也。) 股肱(肱。姑薨切。喻大臣能辅佐君王也。) 瘗(音翳。埋也。) 忝(天上声。谦词。)凉(薄也。) 僭(尖去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