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1-随息居重订霍乱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551-随息居重订霍乱论- 第5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渴而肤有赤色者,益母草,或紫花地丁,捣汁饮。或以干者煎汤服亦可。(《梦隐 
案∶紫花地丁,亦名如意草,主清血热。生嚼之,味甘,不作草气,故可同诸草木叶咀食充 
饥。悉无草气,洵救荒之仙草也。附及之以为世告。 
以下治干霍乱。 
荞麦,(焙燥,去壳,取末三钱。)凉开水调服。(《简便方》) 
栀子(二七枚,烧研)酒调下。(《肘后》) 
盐(一撮放刀上,用火炙透)热童便和服,或以新汲水和服。少顷,即得吐下而气通矣。 
益母草(一两) 煎汤,少投生蜜,俟温服。(《医通》) 
马兰根 细嚼咽汁。(《寿域》) 
刘寄奴 煎汤温服。(《圣济》) 
桃叶 煎汤温服。(《外台》) 
石菖蒲(一两杵汁)和水服。(《圣惠》) 
烟管中油(俗呼烟油)取豆大一丸,放病患口内,掬水灌之,下咽即活。(《有堂》) 
芜菁子 煮汁饮。(《集简》) 
黑大豆 生研,水服方寸匕。《普济》案∶今人以黄豆试痧本此。 
垂危者,用生芋一片,放入病患口内,咽汁即苏。苏后,再吃几片,取其宽肠去垢浊,破血 
清痧毒也。世传饮油吞矾二方,取其引吐澄浊也。然油滋腻,矾兜涩,皆有流弊,吾不取也。 
普洱茶 浓煎温服。(梦隐) 
淡海蛇(四两)凫茈(即荸荠,一名地栗二两切)水煮,至海蛇烊。取汁,温服。(梦隐) 
莱菔 捣汁饮。(梦隐) 
雄鼠矢阴阳水下二七枚。(梦隐)案∶《经验方》有马矢绞汁,治干霍乱一方。虽取义 
燥湿降浊,然臭味恶劣,径以秽汁灌人,亦觉难堪。易以鼠矢,较近人情,其功似亦稍胜也。 
(按∶马矢烧灰存性,名独胜散。治绞肠痧证,服下即瘥。彼所谓臭味恶劣,未经烧 
莱菔叶(冬月挂树上,或摊屋上,直至春前,干燥极透时,收入净坛密 
贮。每一两洗净)。水煎温服。(梦隐)案∶此味并治时行喉证,诸般外感。疟痢泄泻。 
疳膨黄胆,水肿香港脚,诸病如神,物易功多,价廉无损,家家可备以济世也。 
稻秆 浓煎温服。(梦隐) 
六一散(方见四篇)新汲水调下三钱。(河间) 
以下皆治邪深入络,以及干藏之干霍乱。霍乱转筋。 
紫雪(方见四篇下同) 
碧雪 
绛雪(一名红灵散) 
行军散 
玉枢丹 
紫金丹 
飞龙夺命丹(与外科飞龙夺命丹名同药异,外科之方用蜈蚣为君,蜈蚣一名天龙, 
能飞而制蛇,因以名方,治痧之方用许多宝贵香灵之品,藉人中白驾轻就熟为使,力能迅扫 
秽恶之邪下趋浊道,有马到功成之捷效,以骏马有飞行之号,故以名方。) 
案∶以上诸方,皆有起死回生之力。惟有力者,卒不易得;无力者,贵不易购。 
苟能量力合送,或集资广济,洵造福无涯矣。 
以下治寒湿干霍乱。 
陈艾叶 煎汤服。(《外台》) 
紫苏 捣汁服,干者煎饮。(《肘后》)案∶此方治因食鱼蟹诸水族而腹痛吐利者皆效。 
橘红、藿香(各五钱),煎服。(《百一选方》) 
薤白 煮汤服。(《独行方》) 
姜炙浓朴研,温汤服三钱。挟暑者,新汲水下。(《圣惠》) 
丁香(十四枚研末) 沸汤和服。(《千金》)案∶此治食蟹及水果太多而痛泻者并效。 
真神曲(三钱),水煎温服。(梦隐) 
吴茱萸(二七枚),砂仁(一钱研),泡汤吞下。(梦隐) 
伽南香(凉开水磨取三分),沸汤点服。(梦隐) 
以下皆治阴寒霍乱。 
三圣丹(方见四篇。下同) 
速效丹 
蟾酥丸 
姚氏蟾酥丸 
霹雳散 
回阳膏 
以上数方,亦须预备应用。如合送济人,须将病情叙明,庶免贻误。 
霍乱转筋,吐下已多,脉无气短,大汗欲脱者。置好醋二三斤于病患面前,将铁器烧红,频 
淬醋内,使闻其气,即可转危为安。足冷者,并捣生附子二两,贴于涌泉穴。再按证用药, 
以挽回元气。不论寒热二证,凡元气欲脱者,皆当亟 
用。余屡试多验。并治产后昏晕,及诸病之神魂不安者,皆效。 

卷上治法篇第二
纪律
属性:一、忌米汤。得谷者昌,百病之生死,判于胃气之存亡,犹之兵家饷道,最为要 
事。惟时邪霍乱痧胀,独不然者。以暑湿秽恶之邪,由口鼻吸入肺胃,而阻其气道之流行, 
乃痞塞不通之病。故浊不能降而腹痛呕吐,清不能升而泄泻无嚏。或欲吐不吐,欲泻不泻, 
而窃踞中枢。苟不亟为展化宣通,邪必由经入络,由腑入脏,而滋蔓难图矣。凡周时内,一口米汤下 
咽,即胀逆不可救者,正以谷气入胃,长气于阳。况煮成汤液,尤能闭滞隧络,何异资寇兵 
而盗粮哉。惟吐泻已多,邪衰正夺者,犹之寇去民穷,正宜抚恤。须以清米汤温饮之, 
以为接续,不可禁之太过,反致胃气难复。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物性中和,莫如谷矣。为生人之至宝,乃霍乱痧胀邪热方张之际,不可一试。米汤如是,况 
补 
必同时而病,病不必皆成霍乱。既同时而病霍乱,岂非外邪为患。而流行渐广,遂成疫疠。 
何司命者,尚不识其病情耶。凡一病有一病之宜忌,先议病,后议药,中病即是良药。故投 
之而当,硝黄即是补药;投而不当,参术皆为毒药。譬如酒色财气,庸人以之杀生。而英雄 
或以之展抱负,礼乐文章,圣人以之经世。而竖儒反以之误苍生。药之于医也,亦然。补偏救弊 
,随时而中。病无定情,药无定性。顾可舍病而徒以药之纯驳为良毒哉。 
或云∶扶阳抑阴,治世之道,古圣以之立教,景岳以之喻医。今人身不治,病乱于中,竟辟 
温补扶阳。惟事清解助阴,毋乃偏任寒凉,将起后人之议乎?余曰∶扶阳抑阴,大易原以喻 
君子小人。故章虚谷谓∶但可以论治世,不可以论治病。惜章氏尚一间未达也。夫人身元气 
,犹阳也。外来邪气,犹阴也。扶正抑邪,岂必专藉热药哉?如热伤胃液,仲圣谓之无阳矣 
。然欲扶其阳,必充其液。欲抑其阴,须撤其热。虽急下曰存阴,而急下者,下邪也。下邪即是 
抑阴。存阴者,存正也。存正即是扶阳,苟知此义,则易理医理,原一贯也。设但泥温补为 
扶阳之药,而不知阴阳乃邪正之喻。虽满腹经纶,无非是苍生之罗网,治人治世,无二致也 
或又曰∶丹溪谓人身阴不足,景岳谓人身阳不足。君以为孰是,余谓人身一小天地,试以天 
地之理论之,阴阳本两平,而无偏也。故寒与暑为对待,昼与夜为对待,然雨露之滋,霜雪 
之降,皆所以佐阴之不足,而制阳之有余。明乎此,则朱张之是非判矣。或又曰∶子言扶正 
即是扶阳,则补阴补阳,皆扶阳也。抑阴即是抑邪,则逐寒逐热,皆抑阴也。顾专事逐邪 
,不崇补正,得毋未合扶阳抑阴之旨乎?余因述先慈之训以答,曰∶无论外感,不可妄投温补。 
即 
思义,则纯虚之证殊少也。徐洄溪亦云∶大凡人非老死即病死,其无病而虚死者,千不得一 
。况病去则虚者亦生,病留则实者亦死。故去病正以扶阳也。余尝谓人气以成形耳。法天 
行健,原无一息之停。惟五气外侵,或七情内扰,气机愆度,疾病乃生。故虽在极虚之人,既病 
即为虚中有实,即酷暑严寒,人所共受,而有病有不病者,不尽关乎老少强弱也。以身中之气,有 
愆有不愆也。愆则邪留,着而为病;不愆则气默,运以潜消。调其愆而使之不愆,治外感 
内伤诸病,无余蕴矣。霍乱云乎哉。 
(不惜倾筐倒箧而出之,嘉惠后学之心至矣。读此而犹不悟,请勿从事于此道也。 
随园云∶人之气血,有塞滞之处,则其壮者,为痈疽。而其弱者,为劳瘵。余尝佩服以为名 
言。今读此论,与二语正相合,定州杨照藜素园。) 
或又曰∶经言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亦不然乎?曰∶人身气血,原有强弱,强者, 
未必皆寿。弱者,未必皆夭。正以气血虽强,设为邪凑,而流行愆度,似乎虚矣。不去其邪 
,则病愈实而正愈虚,驯致于死,虽强而夭折矣。气血虽弱,不为邪凑,则流行不愆,不觉其 
虚,即为邪凑,但去其邪,则病不留,而正自安,虽弱亦得尽其天年矣。使看勇如贲育之人, 
身躯不觉其重大者,以正气健行不息也。卒受痧邪,亦遂肢冷脉伏告毙者,以气为邪闭,而 
血肉即死也。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者,当作如是解。凡治此证者,将急开其闭,以宣通 
乎。抑从而下石,更投补塞乎。不但痧证尔也。凡病未去而补之,则病处愈实。未病处必愈虚 
,以未病处之气血,皆挹而注于病处也。盖所谓补药者,非能无中生有,以增益人身气血也 
。不过具衰多益寡,挹彼注此之能耳。平人服之,尚滋流毙,况病 
人乎。故经言不能治其虚,焉 
财 
为务,有入而无出,甚则坎土穴墙以藏埋之。是故一人小积,则受其贫者百家。一人大积,则 
受其贫者万家。虽然吝者之积财,以为久聚而不散矣。祸灾之来,兵寇之攻,取百年之财, 
一日而尽之,安见其果不出也。治国者,若以积财为务,必至四海困穷,天禄永终。是天下 
之财源,如人身之气血,俾得流通灌注,病自何来?故因论霍乱而并及之。 
(吾叔于道光间,辑裕后须知书,以励末俗。因采魏昭伯奢吝说一条,颇招訾议。 
讵十余年来,其言辄应,可慨也已。至于治虚,尤独擅一时。忆丁巳春烈年二十七,在上海患 
吐血,诸医用清火补阴等药,久治不瘥,势濒于殆。返杭求诊,投大剂参 ,数服而痊。迄 
今无恙,且茁实胜于曩时,虽流离播越,尚能胜任也。今读此论,谨书以识感佩之忱。绍武。 
(今夏先生来申,适谟患身热便泻口干。幸能纳食,仍强起任事。先生察脉弦大。曰∶此忧 
劳过甚,元气大亏之证也。投大剂参、术、苓、草、防、芍、橘、斛、木瓜,旬日而痊。即 
旋里省亲,逾月抵沪,患寒热。先生视为暑湿类疟,授清化药,四贴霍然。但觉疲惫,仍以参 
、、甘、柏等峻补而瘳。治虚独擅一时,岂不信哉?归安陈廷谟半樵。) 
二、忌姜糖。徐氏云∶如有暑邪,姜断不可用。虽与芩、连并行,亦不可也。况 
独姜汤乎?惟初起挟寒者,或可量证略用些须。糖助湿热而腻滞满中,误用之,反为秽浊之 
邪竖帜矣。不但增其呕吐已也,推而至于枣子、龙眼、甘草一切甜腻守滞之药,类可知矣。 
三、忌热汤、酒醴、澡浴,此三者,皆驱寒之事也。寒伤形,则客邪在表,饮以热汤酒醴, 
或暖房澡浴,皆可使寒邪从汗而解也。故表散寒邪之药,每佐甘草、姜、枣之类。俾助中 
气以托邪外出,亦杜外邪而不使内入。若暑湿热疫秽恶诸邪,皆由口鼻吸入,直伤气分,而渐 
入营分。亟宜清凉疏沦,俾气展浊行,邪得下走,始有生机。不但辛温甘腻一概忌投,即热 
汤酒醴澡浴,皆能助热焰之披猖,不可不严申厉禁也。 
四、慎痧丸。痧药方最多,而所主之证不一。有宜于暑热病者,有宜于寒湿病者,岂可随便 
轻尝耶?更有不经之方,群集猛厉之品,杂合为剂。妄夸无病不治,而好仁不好学人,广制 
遍送,间有服之亦效者。大抵皆强壮之人,风餐露宿为病也。概施于人,多致轻者重,而重 
者死矣。故服药难,施药不易。必也择方须良,择药须精。刊列证治,须分寒热,实心实力行 
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