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止的流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静止的流水- 第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坐有三摩地、行有三摩地、住有三摩地、卧也有三摩地,这些都是修行。

    有些人抱怨说:「我无法禅坐, 因为我太烦躁了, 我只要一坐下来, 就想这想那
。。。。。。,我办不到。我的恶业太重了,应该先消完我的恶业后,再回来禅坐。」没问题,
去试试看,去试图消完你的恶业。。。。。。。

    这是一般人的想法。 他们为何这么认为呢?这些所谓障碍的东西,是我们所必须研
究的。 只要我们一坐下来,心就立即向外跑。我们也去追随它,试图将它带回来,再做
审察。。。。。。,然而,它又跑走了;这才是你们应该学习的。 绝大多数人都拒绝从自然中
去学习。。。。。。,就如同一位拒绝作功课的顽皮学生。 他们不希望看到心的变迁,这样你
怎能增长智慧呢?你必须和变迁同住。 当我们知道心就是如此──不断地变迁,一旦认
识这是它的本性,我们就会明了。 我们必须知道那时后心在想善和那时后在想恶,它一
直在变迁,我们必须认识这些事情。 假如我们了解这点,那么,即使我们在想的时后,
一样能安住于平静中。

    譬如说:假设你家有只小宠物──猴子。 猴子无法长时间静止不动,它们喜欢到处
乱跑乱跳、抓东抓西的,猴子就是这样的。 现在,你到寺院里来,看见这里的猴子,这
只猴子一样静不下来,一样到处乱跑。 可是它干扰不到你,对不对?它为何干扰不到你
呢?因为你以前也养过猴子,所以了解猴子是什么样子的。 假使你认识一只猴子,无论
你走过多少省分、看过多少猴子, 都不会被它们所干扰,对不对?这就是一位了解猴子
的人。

    如果你了解猴子,那么,你就不会变成一只猴子; 假使你不了解猴子,你自己可能
就会变成一只猴子!了解吗? 当你看到它伸手抓这抓那时, 会喊: 「嘿!」你很生气
。。。。。。,「那只该死的猴子!」这是一位不了解猴子的人,知道家里的猴子和寺院里的
猴子都是一样的,你为何要受它们干扰呢?一旦认识猴子是如何的时候,那就够了, 你
便可以安住于平静。

    平静就像这样。 我们必须去认识感觉,有些感觉是愉快的,有是不愉快的,但那样
不重要,那是它们的事,就如猴子一样,所有的猴子都是一样的。 我们明了感觉有时是
愉快的,有时则否──那是它们的本然。 我们应该了解它们,并知道如何放下它们。感
觉是不稳定的,它们是变异(无常)、不圆满(苦)和无主(无我)的。 一切我们所知
觉的,都是如此。 当眼、耳、鼻、舌、身和意(心)领受感觉时,我们知道它们,亦如
认识猴子一般。如此一来,我们便可以安住于平静。

    当感觉生起时,觉知它们。 你为何去追逐它们呢?感觉是不稳定的,一下子这样,
ㄧ下子那样,它们是依赖变异而存在的。 我们这里所有的人,一样都是依赖变异而存在
。 气呼出之后就必然会再吸进,它势必要有这样的改变。试著只吸,你做得到吗?或者
只试著呼出而没有吸进。。。。。。, 你办得到吗?假使没有这样的变更,你可以活多久?吸
进与呼出必须一定都有。

    感觉也是一样。这些东西都必定要有。 如果没有感觉,你就无法增长智慧;如果没
有错,也就没有对可言了,在你可以看见什么是错的时候,你必须要先看见正确的; 你
要正确之前,必须先了解错,事情就是如此。

    对一位真诚修行的学生而言,感觉越多越好。 但有很多禅修者却逃避感觉,不想要
解决它们,这就好像不去上学、不听老师的话的顽皮学生。 这些感觉正在教导我们,当
我们认识感觉的时候,我们才算是在修习佛法。 在感觉中能保持平静就如同了解这里的
猴子一样──一旦你了解猴子是如何时,你便不会再被它们所烦恼了。

    佛法的修习也是如此。 佛法并非遥不可及,而是与我们同在的。佛法不是关于天上
的天使或这类东西,而只是很单纯地关系著我们,关系我们当下的所做所为。 观照你自
己, 有时快乐,有时痛苦,有时舒适,有时悲痛,有时爱,有时恨。。。。。。,这就是佛法
。你看到了吗?你应该认识这个「法」,你们必须阅读自己的经验。

    在你能够放下感觉之前,你必须先认识它们才行。 当你看清感觉都是无常的时候,
就不会被它们所干扰。只要感觉一生起,只需告诉自己:「嗯。。。。。。 不稳定。」你可以
与这些感觉在一起,而住于平静,就如同看见猴子,就不被它所干扰一样。 假如你知道
感觉的真相,那就是知道佛法。你放下感觉,并且看清它们都绝对是不稳定的。

    我们在这里所说的不稳定,就是佛陀。 佛即是法,法即是无常性。不论谁见到事物
的无常,就是见到它们不变的真理。 这就是法,而这也就是佛。如果你见到了法,你就
见到了佛;见到了佛,你就见到了法。如果你见到「无常( aniccam )」,就会去放下
事物,而不去执著它们。

    你说: 「别打破我的杯子!」你能够阻止会破碎的东西不破吗?如果它现在没有破
,它未来也会破; 如果你不去打破它,别人也许会;如果别人不打破它的话,也许鸡会
啊!佛陀说,去接受这个事实,他洞澈了这些事物的真相,视这个杯子如已破碎了。 不
论你何时使用这个杯子,都应该反观它已经破碎了。 你了解这点吗?佛陀所了解是:他
在尚未破碎的杯子中,看见已破碎的杯子,一旦它的时间到了,就会破碎。 增长这种的
了解,利用这个杯子,好好照顾它,直到有一天它从你手中脱掉。。。。。。 「碎了」,没事
。为什么没事呢?因为在它还没破碎之前,你已看到它碎了。

    可是,通常人们会说:「我很喜欢这个杯子,希望它永远不会破。 」后来狗把它打
破了,「我要杀了那只疯狗!」你恨那只狗打碎你的杯子。 如果你的小孩打碎了它,你
也会憎恨他。 为什么会这样子呢?因为你将自己给堵起来了,所以水无法流出去。你建
了一个没有疏水道的堤, 堤只会暴裂开来,对不对?当你筑堤的同时,也要造一个疏水
道,当水涨得过高时,水才能安全地流出去。 当水涨到边缘的时候,就打开你的疏水道
,你必须要有一道类似这种的安全措施。 「无常」就是圣者们的安全措施,如果你有这
道「安全措施」,你就能安住于平静。

    行、住、坐、卧, 不断地修行,以「念」来观照和守护心,这就是「三摩地」和智
慧。它们两者是同一个东西,可是却有不同的相貌。

    如果我们真正清楚地洞察无常,就会见到所谓的常。 所谓的常是事物不可避免的,
都必定会如此,不可能有例外,你了解吗?只要知道这么多, 你就能够认识佛,就能够
真诚地恭敬他。

    只要你不要将佛陀抛掉,就不会痛苦。 一旦你抛掉佛陀之后,你就会经验到苦;一
旦你丢弃对无常、苦和无我的反观,就会有苦。 假使你能够修行这么多,那就够了,苦
就不会生起; 或者,如果它升起,你也可以轻而易举地平定它,并且,它将是在未来不
会升起的原因。 这就是我们修行的终点──苦不会再升起的境地。而为何苦不再升起呢
?因为我们已经找出苦因了(samudaya,集)。

    比方说,如果这个杯子破了,通常你会经验到苦。 我们知道这个杯子将会是苦的起
因,所以我们要从「因」中解脱出来。 所有的法(此指六尘中的法尘)的生起,是因为
「因」的原故,而它们也必定会因为「因」而消灭。 现在,假使「苦」是因为这个杯子
的缘故,我们就应该放下这个「因」。 如果我们事前就能反观这个杯子已经破了,即使
它还没破,「因」已经熄灭了。 一旦不再有任何「因」时,苦也就不能再生存,因为它
熄灭了。这就是「灭」。

    你不需要再超越这点,只要这样就够了,在你自己的心理思惟这点。 基本上你们都
应该持五戒,以做为一个行为的基础。 首先不必要去研究三藏,只要先专心在五戒上就
可以了。 刚开始你会犯戒,但当你觉察到时,马上停止,再回来建立起你的戒,也许你
又会脱离轨道,以致于再犯另一个错。当你觉察到时,将自己从新再建立起来。

    修行是这样子的:你的「念」会增进而变得更持续, 就如同壶里滴出来的水滴一样
。 如果我们将水壶倾斜一点点,水滴会慢慢地滴出来,。。。。。。 滴!。。。。。。 滴!。。。。。。
滴!如果我们将水壶再倾斜一点, 水滴会滴得更快,滴!滴!滴!如果将水壶再倾斜的
话,「水滴」消失了,而水会像稳定的河水般流出。 「水滴到那里去了?」它们那里也
没去,只是改变成为一条稳定的流水罢了。

    我们必须藉由譬喻来谈佛法,因为佛法没有任何形相。 它是方的还是圆的?你说不
上来,唯一的方法就是透过譬喻来说明。 不要以为佛法离你很远,它到处都与你同在。
仔细看。。。。。。, 一下子快乐,一下子悲伤,一下子又生气。。。。。。,这都是佛法,去观察
和理解它。 无论是什么造成苦你都应该去对治,如果苦还存在的话,就是因为你还没清
楚地了解它,所以再观察一下。 如果你能够清楚地了解,就不会痛苦,因为「因」不再
存在了。 如果苦还存在,如果你还必须忍耐,那么,那么,你还没有上轨道。不论你卡
在那里,不论你那时候有多么痛苦,当下你就错了; 不论你何时多快乐,你飘浮在云端
。。。。。。,你看。。。。。。,又错了。

    如果你如此修行的话,在任何时间、任何姿势里,你都有「念」。 有了正念和正知
,你会知道对和错,乐和苦。知道这些以后,你就会知道该如何去对治它们了。

    我是这样教坐禅的:是坐禅的时候,就去坐。 这并没有错,你也应该修习坐禅,可
是, 禅坐并非只是坐而已,你必须允许你的心去经验感觉,随它们去流动并思考它们的
本然。 你应该如何去看待它们呢?视它们如无常、苦和无我,一切都是不稳定的。「这
好美啊!我一定要拥有它。 」那是不稳定的东西。「我一点也不喜欢这个」。。。。。。,当
下就告诉自己:「不问定。 」这是真的吗?完全正确,毫无疑问。但是试试将事物拿来
当真。。。。。。。 「我一定要得到这个东西。」你已经脱离正轨了,别这么做。无论你有多
喜欢某件东西,你都应该反观它是不稳定的。

    有某些食物看起来似乎很可口,但是,你依然应该反观它是不稳定的事。 也许能确
定, 它很好吃,可是你仍然必须告诉自己:「不稳定!」假使你想测验一下确定与否,
尝试每天去吃你最喜爱的食物。 每天吃,想想看,最后你会抱怨说:「这道食物不再那
么好吃了!」最后你会认为:「实际上,我比较喜欢那道食物。 」那也是不稳定的啊!
你必须让事物随它去,就如出入息一样,吸入与呼出一定都要有,呼吸依赖于交替; 而
一切的事物也依赖于这样的交替变化。

    这些事物就与我们同在,没别的地方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