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儿科醒》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66-儿科醒- 第6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内药 
少许。吹在左边鼻里。右亦如之。用药不可多。若眼未全下。更添些少。以意量度。其眼随 
手便下即止。 
逍遥散 治肝脾血虚。及郁怒伤肝。少血目暗。发热胁痛等症。 
当归 白芍 白术(炒) 茯苓 甘草(炙) 柴胡(各等分) 
上加煨姜薄荷少许。水煎。 
加味归脾汤 治脾经血虚发热等症。 
人参 黄 (炙) 白术(炒) 茯苓 枣仁(各二钱) 远志 当归(各一钱) 木香 甘草(炙各五分) 柴 
胡山栀(各一钱) 
水二钟。加圆眼肉七枚。煎七分温服。 
妙香散 治心气不足。惊痫。或精神恍惚。虚烦少寐。盗汗等症。 
辰砂(三钱) 麝香(一钱) 木香(煨二钱五分) 茯苓 山药 茯神 远志 黄 (炙各一两) 桔梗 甘草 人 
参(各五钱) 
上为极细末。每服一钱。温酒或白汤调服。 
补肺散 治肺虚。恶心喘急。久患咳嗽有痰。 
阿胶(一两五钱炒) 鼠粘子(炒) 马兜铃(各五钱) 杏仁(七粒) 糯米(一两) 甘草(三钱) 
上每服二三钱。水煎。 
紫河车丸 治癫痫。 
紫河车(肥大者一具) 人参 当归(二味酌用为末) 
上将河车生研烂。入二药。加糯米粥少许捣。丸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日进三服。人 
乳化 
下。凡先天不足。后天亏败者。俱可随宜增用药物。照此制服。无不可也。或将河车用酒顿 
熟亦佳。 
消风丸 治风痫。先宜此药。 
胆星(二钱) 羌活 独活 防风 天麻 人参 荆芥 川芎 细辛(各一钱) 
上为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二丸。薄荷紫苏汤调化下。 
秘旨安神丸(方见热论) 
导赤散(方见实论) 
四君子汤(方见热论) 
五味异功散(方见热论) 
六君子汤(方见寒论) 
附子理阴煎(方见寒论) 
六味回阳饮(方见寒论) 
胃关煎(方见寒论) 
异功散(即五味异功散方见热论) 
地黄丸(方见热论) 
泻青丸(方见实论) 
益黄散(方见寒论) 
惺惺散(方见表论) 
四柴胡饮(方见实论) 
柴胡清肝散(方见热论) 
补中益气汤(方见虚论) 
八珍汤(方见虚论) 


不可饿论第十
属性:内经云。人之所受气者。谷也。谷之所注者。胃也。胃者。水谷气血之海也。又曰。人 
以水 
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又曰。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 
。又曰。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也。又曰。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 
矣。又曰。营气之道。纳谷为实。又曰。脾者。仓廪之官。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 
又曰。五脏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脏之本也。又曰。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李士材曰 
。婴儿既生。一日不再食则饥。七日不食。则肠胃涸绝而死。经云。安谷则昌。绝谷则亡 
。 
犹兵家之饷道也。饷道一绝。万众立散。胃气一败。百药难施。一有此身。必资谷气。愿饮 
食之于人。不綦重欤。岂知近日医流。毋论大人小儿。凡遇发热。不分表里 
虚实。便一概禁绝其饮食。而惟扬属为尤甚。至有饿不死伤寒之说。愚夫愚妇。习焉不察 
。 
至死不悟。嗟乎。胃气者。元气也。饮食者。人之所赖以生者也。人非饮食。何以生乎。且 
夫风寒外感。未曾传里之时。其邪在表。里本无病。其人自能食。若表不解。邪传入里。其 
人自不能食。方其在表能食之时。医者妄绝其饮食。是先绝其胃气也。胃气一伤。则诸脏无 
所禀气而皆伤矣。诸脏之气皆伤。则正不胜邪。正不胜邪。则无以捍御外侮。势必邪气乘虚 
内陷。而直入堂奥矣。若曰风寒宜饿。试问仲景先生伤寒论第一条。风伤卫。服桂枝汤后。 
令人 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谷气内充。则邪不能入。且俾胃中阳气鼓动。邪自作汗而 
解者。为何说也。况汗生于阴。非饮食无以生阴长阳。所宜禁者。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 
酪 
臭恶等物耳。此或因从前病家。不耐甘淡。仍食粘滑肉面之物。医者不免有勿多食之戒。愚 
者闻之。错会其说。遂至承认袭谬。贻害至今。杀人无已。在大人或可自知饥甚难支。犹可 
追呼索食。在小儿则口不能言。任人布置。势必轻病变重。辗转呻吟。不至饿死不止。伤 
心 
惨目。莫此为甚。间有愈者。亦必羸弱不堪。致使壮者怯而弱者夭。孙真人云。小儿有病。 
宜单乳不哺。足可证今人清饿之谬历览名家所着之书。亦从未有饿之一字。盖人之既长。 
全资谷气以为生。婴孺之时。必赖乳饮以为命。吾今与医家病家约。凡于 
外感之症。毋论大人小儿。若其能食者。不必禁其食。不能食者。当思所以食之。要之能食 
之病。其病必不死。虽弗药可也。不能食之病。除伤食恶食外。医者务求 
其所以而治之。俾其能食。则其病亦自愈。有志于生命者。慎毋以习俗相沿。亦蹈饿人之弊 
也。吾特于此谆谆而详戒之。 


治痘论第十一
属性:痘疮一证。由先天伏毒。触后天时行之气而后发。在上古民物贞淳。并无所谓痘疮之说 
。至 
于后世。乃至人人不免。为婴儿生死一大关头。虽曰天地之气运使然。要亦人事之不古耳。 
其候有三。曰顺险逆。辨之有四。曰寒热虚实。盖顺症可不必治自愈。逆症难治难愈。 
所宜治者 
。惟险症而已。所谓险症者。或由天时不正。或因禀赋素虚。或兼外感。或挟内伤。或将护 
失宜。或服药谬妄。率皆人事之不齐。非痘疮之自为险逆也。尝见近日幼科。动称火毒。大 
黄 
石膏之属。率意轻投。致使脾肾生气大伤。势必毒瓦斯乘虚内陷。冤乎冤乎。此非医为之乎。 
且夫痘疮见点之后。毒瓦斯悉已发越在表。最忌攻里。前人戒妄汗妄下。已不胜谆切详尽。何 
后人之懵懵也。主治之法。辨列于后。宜详观之。然欲无险逆而求万全。莫如种痘附种痘说 
。 

治痘论第十一
表虚见证主治之法
属性:表虚之状。初发热时。其热必微。或恶寒。身振振摇动。如疟之状。宜柴葛桂枝汤。加 
黄 
主之。或寒热往来。四肢厥冷。面色青白。或多汗恶风。或怠惰嗜卧。脉必浮细而弱。宜温 
中益气汤。参 内托散。或十宣散之类主之。若初见点便作痒者。宜六气煎。加川芎白芷防 
风荆芥。或十宣散之类主之。若表虚不能约束毒瓦斯。以致一齐涌出。颗粒细碎者。实表解毒 
汤主之。若表虚无力托送。以致痘出不快者。实表解毒汤。十宣散。保元汤之类主之。若已 
见齐。而痘色灰白。顶陷。或伏陷。或不起发。不光泽。或色嫩皮薄。或痒 。或如水泡。 
或摸不碍手。或根窠不红。或倒靥。或不能结痂者。脉必细数无力。悉是表虚之候。宜保元 
汤。十全大补汤。六气煎之类主之。若已成浆。不因吐泻。而忽见寒战者。表虚甚也。养卫 
化毒汤主之。 

治痘论第十一
表实见证主治之法
属性:表实之状。初热之时。壮热无汗。恶寒头疼身痛。脉浮紧数。如在冬月寒胜之时。宜人 
参 
败毒散主之。如时令暄热。宜升麻葛根汤主之。如不寒不热天气温和之时。宜柴归饮主之。 
然此皆为表实者宜之。设或禀赋素虚。或表邪不甚。或肢体潮润。或已见点。虽升麻葛根汤 
亦不宜用。矧败毒散乎。倘误表之。必致溃烂之变。其次若面赤唇紫。眼红鼻塞。皮焦肤赤 
。手足热甚者。宜搜毒煎。或加柴胡。或柴归饮主之。若已见点。而痘色红紫。 肿疼痛。 
或皮浓而硬。或痈肿 疔。脉见浮洪滑实。里气亦实者。四味消毒饮。鼠粘子汤之类主之。 
若已见点。而身热不退者。宜滋营气。芎归汤主之。不得肆用表散。盖妄汗能致 烂也。慎 
之慎之。若已见点。而偶为风寒所感。痘出不快。身热加增者。此又宜微表之也。柴归饮主 
之。 

治痘论第十一
表寒见证主治之法
属性:表寒之状。不起发。不红活。根窠淡白。宜保元汤。六物煎。参 内托散之类。少加酒 
同煎 
主之。若已起发。而身凉痒 。倒陷干枯者。宜保元汤。六气煎。十全大补汤之类作大剂。 
亦少加酒煎主之。不应者。加鹿茸附子。 

治痘论第十一
表热见证主治之法
属性:表热之状。肌肤大热。气粗喘满。烦躁狂言。宜羌活散郁汤。柴归饮之类主之。若身外 
热甚 
。而唇润不渴。目无赤脉。大小便调。身虽大热。但 然。柴归饮主之。若已出而根窠红 
紫。宜四物汤。凉血养营煎之类主之。若已见点。而顶赤发 。凉血养营煎。犀角散之类主 
之。若头面红肿。紫黑焦枯。紫草快 汤。凉血养营煎。六味地黄汤之类主之。若夹 夹疹 
。眼红唇裂。凉血养营煎主之。 

治痘论第十一
里虚见证主治之法
属性:里虚之状。或因先病吐泻或因误服寒凉之剂。或痘疮已出未出之间。而为吐泻呕恶。精 
神 
倦怠。喜热饮食者。宜六君子汤。五君子煎。理中汤。参姜饮之类主之。若少食。或不思食 
。 
或食亦不化。此脾胃之气虚也。宜五味异功散。四君子汤之类主之。若二便清利。或溏泄不 
渴。或气促声微。或神昏多睡。或腹膨嗳气。吞酸。脉见弱而无力者。宜人参理中汤。保元 
汤。六气煎之类主之。若痘未出。发热之初。而见吐泻一二次即止者。其痘出必轻。不必治 
之。此又不可不知也。要之痘疮全赖里气完固。若里气虚损。则生机息矣。喜用石膏大黄者 
。吾诚不知其为何心也。 

治痘论第十一
里实见证主治之法
属性:里实之状。二便秘结。胸膈胀满。作渴喜冷。或唇燥咽干。口疮舌黑。脉见沉数有力。 
痘形 
未见之时。宜微下之。四顺清凉饮。当归丸之类。少少与之。若肢体热甚。柴胡饮子。若烦 
躁惊狂。声高谵语。脉见洪滑者。辰砂六一散。退火丹。导赤散之类主之。若痘已隐隐见 
于皮肤之间。此痘已发越在表。若里症果急。宜微通其二便。断不可过用攻里之剂也 
。若妄下之。必致里虚而变内陷矣。慎之慎之。要之近日属实之症不多。若妄用之。则大误 
矣。且痘疮最喜里气完实。自必能食。虽兼他症。以末治之可也。 

治痘论第十一
里寒见证主治之法
属性:里寒之状。大小便利。面青目白。或因脏腑素虚。或因误服凉药。而见疮白神倦。吐泻 
呕恶 
。气促肢冷。或腹胀腹痛。以致痘出不快。或已出而陷伏倒靥者。宜六气煎。九味异功煎。 
十二味异功散之类主之。若已见齐。或行浆之际。为凉药所误。以致吐泻寒战切牙者。 
木香散。十二味异功散之类主之。然此二方。温则有余。补则不足。不若用九味异功煎为最 
妙。若因误食生冷。而致腹胀腹痛。或吐泻者。理中汤。加肉桂木香。或四君子。加干姜木 
香之类主之。若胃气虚寒。腹痛喜按者。黄 建中汤主之。若脾肾虚寒。小腹作痛。泻利不 
止者。胃关煎主之。大抵里寒之症。必由误服寒凉攻伐之剂所致。奈何近日幼科。胸中毫无 
的确明见。粗浅浮躁。肆用寒凉。致令小儿阳气受伤。里虚变逆。死者多矣。深堪哀悯。有 
人心者。其亦知所以自省矣。 

治痘论第十一
里热见证主治之法
属性:里热之状。烦躁狂言。口干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