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5-姚贞白医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675-姚贞白医桉- 第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三诊:上方进二剂,烧热减,下利日仅二、三行。神清,纳少,呕逆及胸腹疼痛已止。脉细而弦,苔黑全退,呈现薄自。此蛔厥已平,土虚木克,再拟温运,扶正祛邪。
黑附片30克(开水先煨透) 上党参12克 白茯苓15克 炒杭
芍9克砂仁9克(冲) 北细辛1.5克炙吴萸6克 炒黄连
2.4克 桂枝木6克 生甘草3克 川干姜9克 炒老米12克
四诊:烧热全退,下利已止,思饮食。脉缓和,舌粉润。病势渐愈。继拟归芍六君煎调脾健胃,温养气血。
党参12克 白术12克 茯苓15克 当归15克 炒杭芍9克
砂仁6克(冲) 陈皮6克 烧姜2片 大枣5枚 甘草3克
(嘱兼服桂附理中丸十丸,日二次,早、晚各一丸。)
'按'病入厥阴,神昏,吐蛔,发热,肢厥,故名蛔厥。
连进大剂温运回阳,救逆安蛔之剂得效。可与十九案互参,愈证六经理法善变。

温 病
春 温
陈××,女,廿五岁,昆明市人。1939年春。
初诊:烧热多日,脉象虚数,舌绛卷缩难伸,苔黑龟裂。面垢齿焦,神昏谵语,手足抽搐。自汗淋漓不收,二便失禁。此春温坏证,因烧热日久,肝肾阴亏,津枯风动,病情危笃。勉拟下方,急救其阴,希图万一。
生龟板18克 大生地15克黑玄参9克大寸冬9克生杭
芍9克 醋别甲15克野黄连3克生牡蛎12克生甘草3克
东阿胶15克(烊化兑服) 鸡子黄1枚(分次兑服)
每服点童便三匙。因患者神昏,服药困难,嘱采用频频滴喂法。
二诊:服药后神识稍苏,抽搐渐停,自汗减少。能进少量薄粥,痰凝微咳。脉转虚弦滑数,舌绛能伸,苔黑龟裂已减,仍干燥少津。此风势渐平,阴津未复,伏热未清,再以育阴、生津、化热为治。
东阿胶24克(烊化服) 炙龟板21克醋别甲15克黑玄参9克
野黄连3克大寸冬9克生杭芍9克广桔络9克生甘草
3克 淡菜5枚 鸡子黄1枚(分次兑服)
三诊:上方服二剂,神识渐清,但语言蹇涩。烧退,午后仍潮热。咳嗽自汗,神倦,二便能自约,溺尚黄赤。纳可,脉象滑数,舌红苔黑,龟裂较退,略布津液,续宗前法,嘱服四剂。处方:
大生地2l克醋别甲15克生杭芍9克地骨皮15克炒知
母4.5克广桔络9克茯神木15克 野黄连3克 鲜芦根
30克 生甘草3克 竹茹6克 鸡子黄1枚(分次兑服)
四诊:上方服二剂,神识、语言已清,潮热、自汗、咳嗽均减。抽搐全止。思饮食,能起坐,舌红润,黑苔龟裂已退,脉尚滑数。仍用原方加减。
大生地15克 黑玄参9克 大寸冬9克地骨皮12克鲜芦
根21克 生甘草3克 净竹茹6克 鸡子黄1枚(分次兑服)
五诊:服上方后,潮热退,自汗收,咳嗽止,纳谷佳,二便正常。舌红润有津,脉滑微数。症至此已转危为安。续用下方,以善其后。处方:
大生地12克 空沙参12克 广玉竹9克 天门冬9克 金石
斛9克大寸冬9克生杭芍9克茯神木15克 净杷叶3片
广桔络9克 生甘草3克 竹茹6克
'按'此例春温,因热邪久伏下焦血分,真阴受损,津枯风动,神明失养,病势危殆。此时若妄用追风搜散,必有“阴阳离绝”之虞,而清热泻火,则无济于事。乃本内经“燥者濡之”,“散者收之”,当机立断,应用温病条辨大定风珠以育阴潜阳。方中滇产野黄连,有清心化热解毒之功,童便助三甲引火归原。第次增损,竞奏全功。
大头瘟(温毒)
杨××,男,廿五岁,职员,昆明市人。1938年春。
初诊:患者初病头痛,发热,不恶寒,夜卧烦躁不安。
继而烧热,头痛加剧,口渴思饮,面赤目浮,鼻阻咽干,午后尤甚。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自服苏风丸、银翘散,效果不显。数日后,乍看其人,面目与往日全非,红肿胀大,目细鼻小,呼吸迫促,烧热、饮水不休。诊其脉,洪、大、弦、数。舌绛尖赤,苔黄燥。此风热温毒上干清窍,证属“大头瘟”,急当疏风清热,泻火解毒。处方:
薄荷6克 杭菊6克 桑叶9克 银花9克 连翘9克 黄
芩6克 黄连4.5克 甘草3克 生大黄9克 生石膏18克
人中黄6克鲜京竹叶50片
二诊:呼吸较平,烧热饮水烦躁略减,大便已通,小便仍赤。但面目红肿未消,咳嗽有痰。此病势稍退,而温毒尚重,继用原方加减。
薄荷6克 桑叶9克 银花9克 连翘9克 黄芩6克 黄
连4.5克 马勃9克 姜蚕9克 甘草3克 生石膏18克 浙
贝母9克(冲)鲜京竹叶50片 
三诊:上方服二剂,头、目肿大渐消,面部显露皱纹。
烦热较平,饮水减少。咳嗽痰凝,二使通调。脉弦数,舌红苔黄腻。此风热温毒渐散,拟方:
生石膏18克 滑石9克 寒水石9克 银花9克 连翘9克
薄荷6克芦根30克 马勃6克 蝉蜕6克 甘草3克 鲜
京竹叶50#
四诊:上方连服三剂,面目浮肿消退,呈现干枯皱纹。
二便通利,咳嗽已宣,渴饮止。脉细弦滑,舌红,苔较退。
此温毒将净,阴液未复,拟方:
白玄参9克 大寸冬9克 川贝母9克(冲) 生石膏15克
马勃6克 蝉蜕3克 连翘6克瓜蒌9克甘草3克
五诊:上方服三剂后,面目红肿全消,皱纹发痒,起皮脱屑。饮食及二便正常,咳嗽亦减。脉仍细弦,舌红润。病势大减,再拟清润调理,病遂全瘥。处方:
细生地12克 京玄参9克 大寸冬9克 白茯苓12克杭白
芍各6克 粉丹皮6克 冬桑叶9克 瓜萎壳9克生甘草
3克 绿小豆9克(冲) 丝瓜络9克
'按'伏热甚重,感受时邪,致升降运化失司,温毒壁滞,闭塞清窍,形成此证。治以疏风轻透,开泄上焦,败毒泻火,通导中焦,甘寒生津,清润下焦。随后养阴清络扫毒。
暑 风(乙型脑炎)
李××,男,二十五岁,工人。1958年7月至传染病院会诊。

据云:初起头痛,发热,经中西药物治疗,高热不退。病逾二周,头痛加剧,神昏谵语,手足抽搐,乃入院,诊断:乙型脑炎。
症见壮热昏迷,面红唇焦,息高气促,角弓反张,时发抽搐。大便一周未行,小便失禁。脉洪、大、弦、数,舌绛,苔黄燥而厚腻。症由暑热内陷心胞,气阴受灼,风动痉厥,是属暑温重症。法当清温化热,醒脑熄风。嘱用局方至宝丹一丸水化先服。处方:
生石膏60克(打碎先煎二十分钟) 炒知母9克 霍香4。5克
佩兰叶9克 金银花9克 黑栀子12克 代赭石9克(醋煅)
勾藤9克 桑枝15克 生甘草3克 真犀角4.5克 全蝎2对
金头蜈蚣2条 鲜米泔水二碗同煎。(因吞咽消失采用鼻饲)
二诊:上方昼夜尽剂,抽搐较减,清晨偶有苏醒时。午后仍复高烧,神昏谵语,烦躁。便闭未通,痰鸣。脉洪、弦、滑、数,舌黄腻未退,干燥无津。续加减原方,以遏猖獗之势。
生石膏90克 细生地24克 代赭石12克(醋煅) 金银花9克
佩兰时9克石菖蒲9克醋郁金6克勾藤6克 桑枝24克
犀、羚角各4.5克(磨兑) 全蝎3对 蜈蚣3条 安官牛黄
丸1丸(分次调兑)
三诊:上方连进二剂,神识渐清,其热晨挫午扬。抽搐
已稀,痰鸣减少,频呼头痛。口干,思冷饮。小便有知,大
便仍秘。脉弦滑而数,舌黄腻。虽风势渐平,积热尚重,守
原意出入。处方:
细生地24克 生石膏60克 炒知母9克 金银花9克 醋郁
金6克 代赭石6克 勾藤6克 广木香3克 生大黄9克
生甘草3克 羚角4.5克 安官牛黄丸1丸(分次调服)
四诊:烧热全退,神识已清,吞咽自如,小便能禁,大便畅行。痰声消失,渴饮亦减。自觉头昏神倦,身软乏力。
脉象弦滑,舌质转淡,苔腻退薄。此热化风平,再拟下方连服五剂,后用六味地黄方调理,全愈出院。
细生地1 5克 京元参9克 大寸冬9克 白茯神15克炒杭
芍9克 金石斛9克明玉竹9克净杷叶3片黑小豆15克
生甘草3克 生苡仁12克 冬桑叶9克 净竹茹6克
'按'阳明热盛,气津受灼,似当急下存阴一战驱邪,然因暑邪内陷,热极生风,下之过早,必致它变。故先以清心解暑,醒脑熄风正法,继后因势酌行通导,使邪无所据症遂解。几此邪正交争,诸状凶险之际,治疗的先后层次,是要极慎重的。
湿 温
杨××,男,三十六岁,干部。1958年8月在某医院会诊。
患者病起头痛发热,自汗,脘闷泛恶,纳呆食少,渴不思饮,大便稀溏,日数行,小便短黄,腹鸣作痞,经住院治疗三周未效。午后高热,体温40℃,烦躁不安,神识模糊。
脉滑数兼弦,舌红尖赤,苔白腻,中心黄燥。症属湿温,系因湿热内盛,胞络受灼,三焦气机不利。法拟芳香苦泄,渗湿除滞,清心化热。处方:
冲波蔻6克 生苡仁15克 光杏仁9克 佩兰叶9克 炒
云连2.4克炒栀仁3克 醋郁金9克 淡豆豉6克 炒枳
实6克(冲) 飞滑石12克淡竹叶9克炒鸡金6克
二诊:上方服二剂,神识渐清,烧热较退,体温38~39℃。
呕恶已止,脘闷较舒,但有时暖气,腹胀,大便仍溏,小便黄。头重身困,口干纳呆。脉两寸滑数,左关弦,右关濡滞。舌红,苔淡黄腻。续拟清化宣达。处方:
冲波蔻6克 生苡仁12克 光杏仁9克 飞滑石12克木通
片9克炒厚朴9克白扁豆9克净竹茹6克炒知母6克
佩兰叶9克槟榔片6克 白通草6克 云茯苓12克草果
皮2张(烧后打茸)
三诊。上方服二剂,烧热续退,体温37—38。c。脘腹痞闷显著减轻,大便微溏,小便转淡。烦躁已平,渐思饮食。脉转滑缓,舌苔薄腻。此热退而湿邪未净之候,再拟清化。处方:
生苡仁12克 云茯苓12克 醋法夏9克 广陈皮6克 波
蔻6克 空沙参9克金石斛9克 白扁豆9克炒厚朴9克
生甘草3克烧鸡金6克炒陈米12克净竹茹6克
四诊:上方服三剂,烧热全退,体温、二便正常。眠可纳增,唯感神疲,自汗恶风,头眩。脉弱缓。舌淡,苔薄白。此湿化脾虚,营卫不足,拟方调理数剂而痊。处方:
苏条参12克炒杭芍9克 桂枝木4.5克 法半夏9克广
陈皮6克 漂白术9克 茯苓神12克 波蔻4.5克 生甘
草3克炒苡仁12克小红枣9枚
'按'湿温为病,性极绵缠。本案宗三仁汤灵活化裁,以芳香苦泄,清化宣达,湿热俱去,立法稳健。
阳明温病
彭××,男,三十二岁,昆明市人。1946年8月。
初诊:初起头痛发烧,身困,烦渴饮水,腹胀胸闷。服辛温发表,汗出而热不退,口燥咽干,烦渴更甚,便秘溺赤。又服西药及灌肠无效,以凉膈散和大、小承气汤,攻消腑实,便仍不通,热势更趋嚣张,渴求冷饮,烦躁谵妄。家属情急,延余往诊。时病已兼旬,腹满胸闷,息高气促。六脉洪大而数,关上硬实,舌苔厚黄而干,中心黑燥,底绛尖赤。此属阳明温病,误汗劫津,屡服消导攻下剂而腑实未通,是因平素肝肾两亏,阴液内耗,烧热缠绵,滓枯肠燥,当以育阴固气,滋血润燥,增水行舟之品以策万全。处方:
白人参9克(另煎汤兑服) 海参二条(先煨) 京元参15克
细生地30克 麦门冬15克 当归18克 生大黄9克 元明粉
9克生甘草3克 生姜汁每次兑2茶匙
二诊:上方服后,翌晨,患者腹中忽作雷鸣,并转矢气,旋泻下乌黑如漆之燥屎十余枚,胸腹胀满顿减。呼吸平和,神识已苏。身热,有微汗,尚感头昏神倦,不欲饮食。脉转调匀和缓,舌苔薄黄有津。此下后营卫渐和,气津渐回,改拟益胃汤加昧:
肥沙参15克大寸冬9克 大生地24克金石斛9克广玉
竹15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