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0-形色外诊简摩》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510-形色外诊简摩- 第8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枕骨。胆筋上额角交巅上,左络于右。三焦筋上乘颔,结于角。大肠筋上左角络头。(以上经筋所络。) 
面颜∶胃阳明脉荣于面。心其华在面。心正脉出于面。胆正脉散于面。(以上经脉所络。)任脉循面。 
(以上奇经所络。)膀胱筋上颜。(以上经筋所络。) 
鼻柱鼻准鼻孔∶胃脉起于鼻之交 中,旁纳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大肠脉夹鼻孔。小肠脉抵鼻。(以上经 
脉所络。)膀胱筋结于鼻。胃筋结于鼻。(以上经筋所络。) 
人中∶大肠脉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脾气绝人中满。(以上经脉所络。按∶人中亦主膀胱、子处、督脉。) 
唇口∶大肠脉夹口。胃脉夹口环唇。胃正脉出于口。肝脉环唇内,故肝气绝唇青。太阴结于太仓,故 
脾气绝唇反。(以上经脉所络。)任脉环唇。(以上奇经所络。)三焦络有邪,口干。 
(以上络脉所络。)胃筋夹口,寒则引颊移口,热则缓纵不收。胃小肠筋急,则口目为 。(以上经筋所络。) 
承浆∶胃脉交承浆。(以上经脉所络。) 
上齿下齿∶胃脉入上齿中。大肠脉入下齿中。大肠别脉 
入,遍下齿。膀胱别脉入 ,遍上齿。肾气绝,齿长而垢,或齿光无垢。(以上经脉所络。) 
舌中舌本舌下∶脾脉连舌本,散舌下。脾正脉贯舌中。 
肾脉夹舌本。肾正脉系舌本。膀胱脉夹舌本。心别脉系舌本。少阴结于廉泉。厥阴结于玉英。脾气绝舌萎。( 
以上经脉所络。癫狂篇∶舌下少阴。)膀胱筋支者,入结舌本。三焦筋系舌本。三焦络有邪,舌卷。 
肝气绝,舌卷,卵缩。(以上经筋所络。) 
咽喉∶胃脉循喉咙。胃别脉合诸经之气,下络喉嗌。胃正脉上循咽。脾脉夹咽。脾正脉结咽。大肠正 
脉循喉咙。肺正脉循喉咙。小肠脉循咽。心正脉走喉咙。包络正脉循喉咙。胆正脉夹咽。肝脉循喉咙之后,上 
入颃颡。膀胱脉循咽喉。肾脉循喉咙。营气注肺,上循喉咙,入颃颡之后,究于畜 
门。(以上经脉所络。)三焦络有邪,喉痹。肾络有邪,咽痛,不 
可纳食。(以上络脉所络。)任脉至咽喉,入喉。(以上奇经所络。) 
目内 锐 上胞下胞∶胃脉上至目内 。膀胱脉起目内 。太阳结于命门,命门者目也。小肠脉过目 
锐,至目内 。三焦脉至目锐 。胆脉起目锐 ,至锐 后,其支者别锐 
。心正脉合目内 。营气注目内 。(以上经脉所络。) 
任脉入目,系两目之下中央。督脉别络起目内 。阴跷之脉合太阳阳跷而上行至目内 ,故目内 
痛取之阴跷。(以上奇经所络。)膀胱筋为目上纲。胃筋为目下纲。胆筋结于目 为外维。小肠筋属目外 
。三焦筋属目外 。胃小肠筋急,口目为 。 急不能卒视。(以上经筋所络。目下裹大,其胆乃横; 
水在腹者,目下必肿;是脾气通于下胞也。上为外 ,下为内毗。) 
目系∶膀胱脉正属目本,名曰眼系。胃正脉系目系。心别脉属目系。胆正脉系目系。肝脉连目系, 
故肝气绝目晕。卫气平旦出于目,目者宗脉所聚也。(以上经脉所络。脱阴者目盲,气脱者目不明。) 
颧 ∶胃正脉上额 。膀胱脉入 遍上齿。大肠脉入 遍下齿。小肠脉上 ,斜络于颧。三焦脉出 。 
胆脉抵 下。(按∶ ,音拙,颧后横骨也。 ,音求,即颧也,作鸠误。以上经脉所 
络。)胃筋合于 。膀胱筋结于 。大肠筋结于 。胆筋结于 。(以上经筋所络。)跷脉入 ,营气出 
。(以上奇经所络。) 
颊颐∶大肠脉贯颊。小肠脉上颊,其支者别颊。三焦脉下颊又交颊。肝脉支者,从目系下颊里。( 
以上经脉所络,)任脉上颐。(以上奇经所络。)胃筋支者,从颊结于耳前。大肠筋上颊, 
其支者下右颔。(以上经筋所络。) 
颔曲颊牙车∶胃脉循颐后下廉,下大迎,循颊车。胆脉下颊车。大肠别脉上曲颊。胆正脉出颐颔中。( 
以上经脉所络。)大肠筋上颊,其支者下右颔。小肠筋下结于颔。胆筋下走颔。三焦筋支者,当曲颊入系 
舌本,其支者上牙车。(以上经筋所络。) 
耳前后耳上下角耳中∶胃脉上耳前。阳明结于颡大,颡大者钳耳也。大肠别脉其支者入耳中,合于宗脉, 
耳者宗脉之所聚也。小肠脉入耳中。膀胱脉支者从巅至耳上角。三焦脉系耳后,上出耳上角,入耳中,出走 
耳前。胆脉下耳后,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少阳结于窗笼,窗笼者耳中也。包络正脉出耳后,合 
三焦脉于完骨之下。胃中空则宗脉虚,故耳鸣。液脱者,骨属曲伸不利,胫酸,耳数鸣。精脱者耳聋。( 
以上经脉所络。)心肝脾肺胃五络皆会于耳中,上络左角。(以上络脉所络。)胃筋结于耳前。三焦筋循 
耳前。胆筋循耳后。膀胱筋结于完骨。小肠筋结于耳后完骨,其支者入耳中,直者出耳上。(以上经筋所络。) 
上皆筋脉所络之事也。至于气化神明之二义,犹有可得 
而言者,如额心,鼻脾,颐肾,左颊肝,右颊肺,此高下左右,以应五脏气化之正位也。又面色皆属于心,两 
目四维皆属于肝,两颊皆属于肺,唇四白皆属于脾,两颧两耳叶皆属于肾,颊车皆属大肠,舌下两窍皆属胆, 
又属肾,此旁见侧出,以应脏腑气化之旁溢也。目分五脏者,目虽主肝而出于脑,脑受五脏之精也。舌分五 
脏者,舌虽主心而本于胃,胃为脏腑之海也,此皆气化之所通也。神明者,性情之有知觉者也,如耳能知 
音也,目能知色也,鼻能知臭也,口能知味也,舌能出音也,此皆有五脏知觉以主之,而非外窍所能为 
也,故曰神明所发也。病在筋失其形,病在脉失其形,或失其色,病在气化失其色,病在神明失其知觉功用 
也。能通此者,即观于面,而知筋络脏腑受病之浅深,所谓洞见五脏症痞也,可称神良矣。 

卷下色诊面色总义
察色真诀篇
属性:(出《灵枢·五色篇》) 
五色之见也,各出其色部。部骨陷者,必不免于病矣。 
其色部承袭者,虽病甚,不死也。(承袭者,色与部相生也,如水部见木色之类。上部骨起陷。) 
《千金方》曰∶凡人分部骨陷起者,必有病生。胆少阳为肝之部,小肠太阳为心之部,胃阳明为脾 
之部,大肠阳明为肺之部,侠膀胱并太阳为肾之部,若当其处陷者,必死。脏气通于内,外部亦随而应之。 
沉浊为内,浮清为外。若色从外走内者,病从外生,部处起。若色从内出外者,病从内 
生,部处陷。内病,前治阴,后治阳;外病,前治阳,后治阴也。 
按∶所称五阳之部,不知在面部何处,与前图说,似有合有不合。若根据前 
图说分之∶胆少阳肝部,即鼻茎也;小肠 
太阳心部,即山根连目两 以下也;胃阳明脾部,即鼻准也;膀胱太阳肾部,即环口也;大肠阳明肺部,似 
指阙中,非人中也,如此则理有可通,而事有可据矣。 
五色各有脏部,有外部,有内部也。色从外部走内部者,其病从外走内;色从内部走外部者,其病从内走 
外。病生于内者,先治其阴,后治其阳,反者益甚;病生于阳者,先治 
其外,后治其内,反者益甚。(上分部内外。) 
凡色青黑赤白黄皆端满,有别乡,(别乡,即内部外部之谓也。) 
其色上锐,首空(上声。)上向,下锐下向,在左右如法。左为左,右为右。其色有邪,聚散而不端,面色 
所指者也。其色上行者,病益甚。其色下行如云彻散者,病方已。(此所谓上为逆,下为从也,端满者,谓 
人之生也,本有五色之分,其本来正色满面者,不为病也,有邪则独见其邪色,或聚或散而不能端满矣,则 
有色所起之部,与所指之部矣,所谓别乡也。华佗谓面目俱等者不病,不等则病矣。谓其色独见,异于 
他部也。故察色以其起大如拇指者为准。上分部上下左右。) 
五色各见其部,察其浮沉,以知浅深∶察其泽夭,以观成败;察其散抟,以知远近;视色上下, 
以知痛处;积神于心,以知往今。故相(去声。)气不微,不知是非,属意勿去,乃知新故。色明不粗,沉 
夭为甚;不明不泽,其病不甚。其色散驹驹然未有聚,其病散而气痛,聚未成也。(上浮沉泽夭抟散新故。) 
肾乘心,心先病,肾为应,色皆如是。(谓心部先见肾色,次肾部自见其色也,余脏同此。)男子色 
(指黑色承肾来,)在于面王,为首腹痛,(首腹,大腹。)下为卵痛,其圜直为茎痛,高为本,下为 
首,狐疝 阴之属也。女子色在于面王,为膀胱子处之病,散为痛,抟为聚,方圆左右各如其色形,其随而下 
至胝为淫,有润如膏状,为暴食不洁。(暴食而即出不洁,所谓回风入咽旋出也。) 
凡色青黑赤白黄,(此特提五色者,以上文是专指黑色也。)皆端满,有别乡。别乡赤者,其色赤,(作亦非。) 
大如榆荚,在面王为不月。(原作不日,注者谓不日即愈,或曰不日即死,皆非也。此承女子来,但非 
肾之黑色,故特笔叙之,读者遂迷,不识其实蒙上文矣。) 
风者百病之始也,厥逆者寒湿之起也。常候阙中,薄泽为风,冲浊为痹,在地为厥,此其常也,各以 
其色言其病。青黑为痛,黄赤为热,白为寒,是谓五官。其色粗以明,沉夭者为甚。审察泽夭,谓之良工。沉 
浊为内,浮泽为外,黄赤为风,青黑为痛,白为寒,黄而膏润为脓,(即痰也,)赤甚者为血,痛甚为挛,寒 
甚为皮不仁。(上二节形应及主病大义。) 
按∶凡诊面色,以远望而乍视之,为能得其真。华佗谓人面之色,但改其常者,即为病矣。其改常也, 
往往终日相对之人不觉,而久别乍见者,心窃惊异之矣。又相法,必须天明初起,未盥未食之时,此即诊脉, 
必以平旦之义,在无病之人则然。若病卧于床者,其色脉终日如常,固时时可诊也,第须问其曾食与否而已, 
食入胃气乍旺,阳明之脉气乍充,光泽必盛也,然久病即此亦可占胃气之生死矣。 
又按∶端满别乡,上向下向,走内走外,与上编所谓荣未交,及厥阴少阴脉争见等语,乃察色之本, 
不可不考也。端满即本来正色之满面者,华佗所谓面目俱等者不病也。若邪色至于面目俱等,岂得谓之无病 
耶。别乡,即邪色所在之部,异于他部者,故曰别乡。赤者,是其色赤大如榆荚也,以赤为例,他可知矣。 
上下内外,察其所起与其所向,以占病之浅深吉凶也。荣即色荣颧骨之荣,谓浅露于肤也,指初 
起之部言。交者,谓色满于本部,而又溢于他部,如色起于颧,溢于颊,而复交于颧之类,如此则色必环绕 
于目、于鼻、于口、于耳矣,故谓即入门户井灶之事也。争见者,彼部复 
有色起与此部相应也。故部位不可不详,而色之所起所向,不可不察也。若不识此,即不能以色决病矣。至 
于所谓色者,隐隐于皮肤之下,若隐若见者也。其浮于皮上者非也,或尘垢所着,或风日所暴,或燥肤之将 
起白屑而未退者,过在浮肌,而无与于五内也。又有为秽恶之气所冲者,亦由阳气不足也。又凡色气退散,必先 
退出于皮上而散也。故曰积神于心,以知往今,属意勿去,乃知新故,恐其误以将散为方起也。 

卷下色诊面色总义
五色吉凶通义篇
属性:夫精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