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1)》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普通心理学(1)- 第6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使人厌烦、消沉。因此,克服消极的心境是有意义的。它与 
性格和意志的培养有关,是个性修养的组成部分之一。 
激情是强烈的、暴风雨般的、激动而短促的情绪状态。它 
是偏重于从激动到平静这一情绪的度量的表现。激情通常是 
由一个人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所引起。对立意向的冲 
突或过度的抑制都容易引起激情。激情的产生也与机体状态 
有关。暴怒、恐惧、狂喜、剧烈的悲痛、绝望等都是激情的 
例子。 
激情有很明显的外部表现,它笼罩着整个人。处于激情 
状态下,人的认识活动的范围往往会缩小,人被引起激情体 
验的认识对象所局限,理智分析能力受到抑制,控制自己的 
能力减弱,往往不能约束自己的行为,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 
的行动的意义及后果。因此对于不良的激情需要动员意志力, 
有意识地控制自己,转移注意力,以冲淡激情爆发的程度。但 
 
 
普 通 心 理 学 
? 937? 
有些激情是积极的,它可以成为动员人积极地投入行动的巨 
大动力,在这种场合,过分地抑制激情是完全不必要的。从 
个性培养的观点来看,也是不利的。 
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况所引起的情绪状态。它是偏 
重于从紧张到轻松这一情绪的度量的表现。在突如其来的或 
十分危险的条件下,必须迅速地、几乎没有选择余地地采取 
决定的时刻,容易出现应激状态。例如司机在驾驶过程中出 
现危险情景的时刻,人们在遇到巨大的自然灾害的时刻,这 
时需要人迅速地判断情况,在一瞬间作出决定,利用过去的 
经验,集中意志力和果断精神。但是,紧急的情景惊动了整 
个有机体,它能很快地改变有机体的激活水平,心率、血压、 
肌紧度发生显著改变,引起情绪的高度应激化和行动的积极 
化。在这种情况下,比一般的激情更甚,认识的狭窄使得很 
难实现符合目的的行动,容易作出不适当的反应。 
在人们的工作、政治生活或日常生活中发生重大的事故 
变化,或者在这种变化的影响持续、以至加深时,使人在相 
当长的时期内处于应激状态,这对人的影响是很不利的,有 
时 甚至是很危险的。按照加拿大生理学家谢尔耶 (G. 
Selye)的研究,他认为应激状态的延续能够击溃一个人的生 
物化学保护机制,使人降低抵抗力以致为疾病所侵袭。这叫 
做一般适应综合症(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他认 
为应激反应好象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叫做惊觉阶段,表 
现为肾上腺分泌增加,心率上升,体温和肌肉弹性下降,血 
糖和胃酸度暂时性增加,情况严重时,这些反应能导致临床 
休克状态。第二阶段称为阻抗阶段,这时第一阶段的症状消 
 
 
? 938? 
普 通 心 理 学 
失,身体动员许多保护系统去抵抗这种应激状态,这些系统 
促进抗体的增长和代谢水平的提高,如血液里增加肝脏中血 
糖的释放,这个阶段持续的结果可以引起身体糖储存被过度 
消耗,或者下丘脑、垂体和肾上腺系统的过度活动,这些可 
以给有关内脏结构的物理特性带来损伤,如出现胃溃疡和胸 
腺退化等。第三阶段称为衰竭阶段,在这个阶段有机体的适 
应储存被耗尽而可能导致严重的疾病或死亡。 
一个人的生活经历和锻炼,生活的崇高目的和坚强的意 
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自己的情绪,即使在极险恶的环境 
下,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紧张情绪的不良影响。伟大的革 
命者在敌人的迫害之下,尽管身体被摧残,精神受折磨,仍 
以惊人的毅力坚持斗争,发挥巨大的精神力量克服消极情绪 
的不良影响。 
(二)情感是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高级社会 
性情感。人类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道 
德风尚的完善,完美的艺术享受都给人以诸如愉快感、满意 
感、赞赏感、幸福感等肯定的情感;而社会生活的破坏现象、 
凶暴行为、侵略战争,使人产生忿恨、恐怖、不快的否定的 
情感。这样一些情感包含着人类所独有的社会意义,反映着 
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状况,并对人的社会行为起着积 
极和消极的作用。 
可以把人类的社会性情感归结为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道德感是关于人的举止、行为、思想、意图是否符合社 
会道德行为标准和客观的社会价值而产生的情绪体验,是由 
对那些能满足人的社会道德行为准则的需要而产生的情绪体 
 
 
普 通 心 理 学 
? 939? 
验。热爱祖国,对自己的祖国的自豪感和尊严感,对于阶级 
的和民族的敌人的仇恨,都是重要的道德感。中国人民和世 
界人民对于失去伟大的革命家毛主席和周总理的痛彻肺腑的 
悲哀,对于万恶的〃四人帮〃的切齿仇恨,对于〃四人帮〃被 
粉碎而爆发的狂欢和产生的解放感。所有这些都是人们对生 
活、对祖国的前途、对人类的未来的愿望与要求在感情上的 
反映。不同历史时代、不同阶级、不同社会制度,其道德标 
准、行为准则也有所不同;道德感受社会生活条件的制约和 
阶级的制约。 
对于社会劳动和公共事务的义务感,对社会集体的集体 
感、责任感,对同志的友谊感、同志感等,也都属于道德感。 
美感是对事物的美的体验。美感是在欣赏艺术作品、社 
会上的和谐现象和自然景物时产生的。 
美感与道德感一样,受社会生活条件的制约。不同的社 
会历史阶段、不同的社会制度和不同的风俗习惯,影响对客 
观事物的美的评价标准,因而对美的感受体验也是不同的。 
理智感是在人的智力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体验。它是和人 
的认识活动、求知欲、认识兴趣的满足和对真理的探求相联 
系的。人在认识活动中有新的发现会产生喜悦感,对科学研 
究进程中出现的新现象,会产生怀疑感或惊讶感,在不能作 
出判断时会产生犹豫感,诸如此类的感情都属于理智感。 
一切高级情感所共有的特点在于,引起高级社会性情感 
的东西都是与一定的原则和标准、一定的社会要求相联系的。 
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总是在某种程度上理解、掌握并身体力 
行 (当然也可能违反)这些客观的原则和要求的,不管个人 
 
 
? 040? 
普 通 心 理 学 
是否时刻都意识到这些标准,他总是按照他所实际地理解和 
掌握的客观原则去体验这些事物的。这样的高级体验在人们 
的社会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人们的道德感、理智感、 
美感越完备,越符合他们所生活的社会、阶级的要求,社会 
生活和个大生活的一致性就大些。在阶级社会里,统治者的 
社会标准与被压迫者的社会情感背道而驰,被压迫者就将以 
革命的行动来改变社会准则。至少有可能使个人形成不符合 
统治阶级所要求的道德标准、美的标准和探求真理的需求的 
体验,从而使他按照个人另外的体验行动,这样就会出现社 
会矛盾。总之,一切社会性情感,都是关于评价的体验,社 
会组织的职责应当对人民进行感情的熏陶与教育,尤其是对 
青少年,更需如此。 

参 考 文 献 

A.  A.斯米尔诺夫等主编《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年 
版,第11、12章。 
2.唐钺译《西方心理学家文选》,科学出版社1959年。 
3.林传鼎:《情绪的发生和发展》,《心理学研究动态》1963.3。 
4.B.B.波果斯洛夫斯基等:《普通心理学》,第15章。 
5.D.克雷奇等:《心理学纲要》,20、22章。 
Lindsay and D.  . 
 Proces  -sing,1977,2   .    . 
7.R.E.Silverman,Psychology,1978,3   .    . 
rd  ed  Chap.11. 
T  Young,Feeling and Emotion,In B.  . 
Hand-book of General Psychology,1973,Chap.37. 
1. 
6.P.H. 
A  Norman,Hunan Informaticon 
nd  ed  Chap.17. 
8.P.  . 
B  Wolman, 
 
 
普 通 心 理 学 
? 041? 
9.P.T.Young,MotiV ation and Emotion,1961,Chap. 
6,9. 
j      h'HiPHO  ,jPFkHGH‘OX   lmEPcE,1958,第3章。 
10.   .M . 
 
 
? 042? 
普 通 心 理 学 
第十一章 意  志 

第一节 意志的一般概念 

一 什么是意志 

人的心理是在实践活动中,即在人同客观现实的相互作 
用中发生的。因此,人在反映现实的时候,不仅产生对客观 
对象和现象的认识,也不仅对它们形成这样或那样的情绪体 
验,而且还有意识地实现着对客观世界的有目的的改造。这 
种最终表现为行动的,积极要求改变现实的心理过程,构成 
心理活动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即意志过程。 
意志就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其行动以实现预定目 
的的心理过程。 
能够自觉地确立目的,是人的行为的特征。动物也作用 
于环境,有些高等动物甚至仿佛有某种带目的性的行为;但 
是从根本上说,动物的行为不能达到自觉意识的水平。尽管 
它的动作可能十分精巧,它却不可能意识到自己行为的目的 
和后果。因此动物的行为是盲目的,是〃无意地发生的,而 
① 
且对于动物本身来说是偶然的事情。〃  而人类的活动则完全 
不同,它是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实现的;并且〃人离 
开动物愈远,他们对自然界的作用就愈带有经过思考的、有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16页。 
 
 
普 通 心 理 学 
计划的、向着一定的和事先知道的目标前进的特征。〃  人在 
从事活动之前,活动的结果已经作为行动的目的而观念地存 
在于他的头脑之中,他以这个目的来指引自己的行动,〃把它 
当作规律来规定他的行动的式样和方法,使他的意志从属于 
② 
这个目的。〃  没有自觉的目的,就失去了有意识地改造世界 
的前提。因此,只有人类才能在自然界打上自己意志的印记。 
人的目的是主观的、观念的东西。主观要见之于客观,观 
念要变为现实,必须付诸行动,付诸实际动作。如果说,感 
觉 (以及认识)是外部刺激向内部意识事实的转化,那么意 
志就是内部意识事实向外部动作的转化。这后一个转化,即 
表现为意志对人的行动的支配或调节作用。一方面,这种支 
配或调节是根据自觉的目的进行的;另一方面,正是通过这 
种对行动的支配或调节,自觉的目的才能得以实现。 
动物没有意志,它只能消极地顺应周围环境,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