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1-赵绍琴临证验桉精选上》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681-赵绍琴临证验桉精选上- 第15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佩兰10克(后下),藿香10克(后下),香薷6克,川连6克,半夏10克,苏梗10克,竹茹6克,枳壳6克,厚朴6克,白芷6克(后下),炙枇杷叶10克,焦三仙各10克,茅芦根各10克,三剂
药后吐止,头晕恶心皆除,停药观察,休息数日而愈。
'按':此暑热引动痰湿,故用温病中暑湿治法。佩兰、藿香、白芷皆后下取其芳香以化湿浊,川连、半夏、苏梗三药相配为下气降逆定吐之圣剂要药,枳壳、厚朴行气消痰,竹茹、杷叶和胃清热,香薷消暑热于外,茅芦根利暑湿于下,焦三仙和脾胃于中。用药虽多,各有所用,互相协同,以奏全功,治暑热痰湿者,可仿此用药。

呕吐2(神经性呕吐)
陈某,女,31岁初诊
呕吐经年未愈,心烦急躁,夜寐不安,胃不思纳,食入即吐,几乎每日必作,甚至呕吐黄苦水液。曾住院检查治疗,未获阳性结果,定为神经性呕吐。中西药物及针灸按摩,莫不备尝而皆无效。脉象弦细而数,按之则无力,舌红苔白且干,久病呕吐,胃气必伤,中气不足,本当补土安中,但脉象弦细而数,弦则主郁,细为阴虚,数乃热象,按之无力则主本虚,是证本虚标热,故当先治其标热以定其吐,候热清再议补中安胃。
灶心黄土30克(先煎汤代水煎药),藿香梗10克,苏叶梗各10克,半夏10克,竹茹6克,石斛10克,白芍10克,生石决明20克,生牡蛎20克,代赭石10克,生姜3克,三剂
二诊
药后呕吐减轻,心中仍觉烦急,大便干结,数日未行,舌红苔干。郁热日久,宜导之下行。前方加减。
灶心黄土30克(先煎代水),苏藿梗各10克,半夏10克,黄连3克,竹茹6克,枇杷叶10克,石斛10克,白芍10克,代赭石10克,大黄2克,三剂
三诊
药后大便畅行,呕恶明显减轻,夜寐渐安,胃纳有增。脉仍弦细。按之力弱,舌红苔白,仍用前法进退。
灶心黄土30克(包煎),苏藿梗各10克,黄连2克,半夏10克,竹茹6克,陈皮10克,焦三仙各10克,大黄2克,茅芦根各10克,香砂六君子丸10克(包煎),七剂。
上药服后呕吐垒止,胃纳渐增,遂停汤药。续服香砂六君子,并注意饮食规律,以善其后。
'按':呕吐经年,胃气必伤,然食入即吐,是有火也,当先治其标热。故用降逆和胃泄热之法。药虽小效,终不若二诊加凡大黄,使胃家郁热下泻有路,疗效始著。阳明胃土以降为顺以通为补,三焦通畅,传导自分,何吐之有?呕吐3(神经性呕吐)
王某某,女,39岁
初诊
肝木逆郁,脾土受克,恶心呕吐不止,脘腹逆满,舌白润滑,脉象弦滑。病由恼怒而起,先用降逆定呕止吐方法。
旋复花6克,代赭石10克,半夏10克,竹茹6克,枳壳6
克,香附10克,生牡蛎20克,佛手片6克,绿萼梅2克,三付
另:白蔻仁2克,食盐2克,二味同研细末袋胶囊分两次吞服。
二诊
药后恶心呕吐减轻,脘腹胀满渐宽,暖气不舒,脉仍弦滑,舌白且润,前法进退。
旋复花6克,代赭石10克,半夏10克,竹茹6克,枳壳6
克,青陈皮各6克,香附10克,厚扑6克,白蔻仁6克(后下),佛手6克,三付
药后吐止食进,病愈。
'按':怒则肝旺,肝气犯胃则吐逆,故用平肝理气法而赦。
白蔻、食盐为末吞服乃止吐妙方,凡激饮中阻,气逆作吐者皆可用之。
107

痢疾1(急性细菌性痢疾)
巩某某,男,28岁
初诊
身热恶寒一日,头晕恶心,腹痛阵作,里急后重,大便带有脓血粘液。两脉濡滑而数,舌红苔白根厚而腻。病属暑热积滞互阻不化,势将成痢,先以芳香宣化、逆流挽舟方法。
苏叶10克,藿香10克(后下),佩兰10克(后下),香薷6
克(后下),葛根10克,黄芩10克,黄连6克,木香6克,桂枝6
克,白芍10克,川军3克,二付
二诊
药后腹痛止而身热亦退,恶心已除,大便基本恢复正常,下坠感消失。脉象弦精,舌红苔白,再以升降分化方法,清其余邪,以善其后。
葛根10克,川连6克,黄芩10克,秦皮6克,木香6克,香附10克,焦三仙各10克,白芍10克,丹参10克,三付
'按':凡痢疾初起有表证者,其邪路未深,可选用风药提出其邪,使由表外达,谓之逆流挽舟之法。喻嘉言倡用败毒散治痢疾初起即是此法。赵师惯以葛根芩连汤加风药,本案中用香蔫、苏叶、桂枝、葛根等,达邪出表;用芩、连、大黄苦寒下行,直清里热,一升一降,故谓之升降分化。藿香、佩兰芳香化湿,透邪外出,术香调气,白芍和营。配伍恰当,两付即愈。
108

痢疾2(慢性茵痢)
邓某,女,67岁
初诊
痢疾缠绵三月未愈,腹痛后重,大便带有脓血,日便5~6
次。曾服参芪归芍等补益气血之品及罂粟壳等收涩之剂。药后下坠之势增重,心烦急躁,口渴欲饮,舌苔黄垢根厚,脉象精数有力。病属湿热积滞互结,蜜塞肠道,气机痹阻而为后重,热迫血分则为脓血,宜用清化湿热,消导积滞方法。饮食当慎。
煨葛根10克,升麻炭6克,黄芩10克,黄连3克,术香6
克,香附10克,防风6克,赤芍10克,鸡内金10克,莱菔子10
克,槟榔10克,炒枳壳6克,大黄3克,三付
二诊
药后大便排泄甚多,脓血减步,后重已除,大便一日二次,尚未成形。脉象精数,舌红苔黄,仍用前法加减。
葛根10克,黄芩6克,黄连3克,赤芍10克,炒枳壳6
克,木香6克,焦三仙各10克,水红花子10克,三付
三诊
大便已转成形,每日1次。唯纳谷欠香,用醒脾导滞开胃进食方法。
焦三仙各10克,水红花子10克,香稻芽10克,术香3
克,青陈皮各6克,黄连2克,赤芍10克,槟榔10克,三付
'按':痢疾迁延,已成慢性,前医按久病为虚,治以益气补中,并用收涩,致病情加重。痢疾本属积滞与邪毒互结,故有无积不作痢之说。积滞不去则痢疾难愈,此慢性痢疾之所由生
109

也。治痢之担,,大忌收涩补益。当雌行气活血清热导滞为法。
所谓调气则Ei重自除,行血则便脓自愈。攻积导滞,在所必用。
初诊方中木香、香附、枳壳行气宽肠,赤芍凉血活血,鸡内金、莱菔子、槟榔、大黄攻积导滞,葛根、防风、升麻升阳明清气,黄芩、黄连苦寒燥湿清热坚阴止痢。如此则升清降浊,积滞去,气机畅,后重自除目i痢止矣。
痢疾3(妊娠菌痢
钱某,女,31岁
妊娠三月,痢下赤白,腹痛下坠后重,脉象弦滑有力,舌红苔腻垢厚,胃纳欠佳,病已5日,湿热积滞互阻中焦,先以升和分化止痢方法,防其困坠胎下。饮食寒暖诸宣小心。
葛根10克,升麻6克,黄芩10克,白芍10克,藿香10克(后下),苏梗10克(后下)…焦三仙各10克,木香6克,黄连2
克,三付
药后痢止食进,足月分娩,母子垒安。
'按':妊娠患痢,恐伤胎元。俗手当加保胎。今仍以治痢为主,痢愈则胎元自固。即《内经》“有故无殒,亦无殒也,衰其大半而止”原则的体现。若加扶正固胎,必致痢疾迁延,恐反伤胎元,不可不知。
泄泻1(过敏性结肠炎)
刘某,男,43岁。患五更泄3年余,服四神丸、金匮肾气丸、附子理中丸等不效,1990年10月求治于师。其证每日清
110

晨起床后必直奔厕所,泻势甚急,有刻不容缓之感,早起则早泻,晚起则晚泻,不起则不泻,泻后甚感舒适。伴见心烦急躁、夜寐梦多,脉象弦滑且数,舌红边赤,苔黄而干。合参脉证,辨为肝胆郁热,下迫阳明,治以疏调木土之法,用痛泻要方加减。
药用陈皮10克,防风6克,白术10克,白芍10克,葛根10
克,黄芩10克,黄连3克,荆芥炭10克,灶心土30克,7剂,水煎服。初诊后病人未复诊。1994年2月患者因其他疾病前来就诊,告知上药服3剂后晨泻即止,迄今未复发。
'按':五更泄又称肾泄,传统认为属肾虚而需用四神丸治之。赵师用葛根芩连汤治疗五更泄有其独到的见解。其认为五更泄发生于黎明之时,以晨起即泄为特征,其泄势急迫,刻不容缓,泄下如注,顷刻而毕,《内经》所谓“暴注下迫,皆属于热”是也。或有蝮痛者,泄后痛减,或无腹痛者,泄后亦感舒适,此皆邪实之征,何虚之有!况黎明为阳气发动之时,于四季为春,肝胆所主之时,病发于此时,岂非木旺克土,又有何疑哉!故定其病机为肝胆郁热下迫阳明,方用葛根芩连汤合痛泻要方为治。葛根芩连汤泻阳明之热而坚阴止利,痛泻要方抑木扶土,二方合用以治五更泄疗效甚佳。又如治李某,患五更泄6
年余,屡服四神丸之属不效。赵师诊其脉弦数,观其面苍形瘦,舌红,苔黄,询其心烦急躁,夜寐梦多,其泻势急不可待,泻而后快。故辨为木郁乘土,热迫阳明之证。为疏葛根芩连汤合瘴泻要方加灶心土、荆芥炭。亦3剂而愈。此法不独治疗五更泄,凡泄泻如暴注下迫者,无问远近,皆当作热利治之,用此方法必效。

泄泻2(过敏性结肠炎)
牛某,女,50岁
1992年6月26日初诊
患每晨必泻之苦已有年余。曾用四神丸、参苓白术丸、黄连素以及汤剂等治疗,均无效,专程来京求老师医治。现每晨起泻泄必作,中脘堵闷,两胁胀痛,心烦急躁液寐梦多。苔白厚腻,脉弦滑且数。
辨证:肝胆郁热,木郁克土。
治法:疏调木土,以泻肝热。
方药:蝉衣6克,僵蚕10克,姜黄6克,荆芥炭10克,防风6克,陈皮10克,白芍10克,灶心土30克(先煎),猪苓10克,冬瓜皮10克,焦三仙各10克,白蔻仁4克,7剂
二诊
药后症减,中脘堵闷见舒,展泻已止,大便成形,仍有夜寐梦多。脉弦滑,苔白腻。上方去冬瓜皮,焦三仙,加川楝子6克,7剂,以善其后。
'按':五更泻又称为展泻。一般认为由肾阳虚衰而致,故又称为肾泻。然而赵老师认为,因肾虚而晨泻者有之。但更多的是肝经郁热之证,临证必须详诊细参,切不可轻率而断之。
妄投温补则反增其热郁,南辕北辙,病无愈期。肝经郁热之晨泻,虽是久泻不止,但其脉弦滑数,弦为肝郁,滑散为是郁热化火,同时伴有心烦急躁,夜寐梦多等症。寅卵属木,厥阴阴尽少阳初生,肝经郁热暴发,辄乘土位,脾胃升降失司,故而腹痛泻泄。老师用升降散加减,以宣郁清热,升清降浊。再“防风、陈
112

皮、白芍乃痛泻要方去白术,以泻肝木补脾土,缓痛止泻。冬瓜皮、猪苓健脾利湿止泻。中焦脾失健运,湿阻气滞,用白蔻仁辛温芳香,化湿行气,灶心土健脾和胃止泻,焦三仙梢食导滞。荆芥辛温芳香,醒脾开胃,胜湿化浊,并能疏肝郁,通阳和血,其炭可治肠风便血,湿热下迫等。诸药相合,肝热清,脾胃和,晨泻止。老师常用之而无不效验。
一 泄泻3(过敏性结肠炎)
何某某,年逾6甸,患腹泻两年余。每展泄泻必作。近半年来常自汗出,夜间尤甚,常致被褥全湿,夜不能寐。纳食渐减,形体日削,面色干黑,心烦急燥。近月余来病势有增无减,服药百剂,毫无效验。诊其脉象弦细,按之有力,沉取略有数意{面黑形瘦而两目炯炯,舌红质干糙老,苔厚腻,舌尖红刺满布。其腹泻每于五更即作,入厕即泄,其势如注,泻前必腹中绞痛,泻后痛止且舒。检视其前医脉案,皆谓年老体衰,脾肾两虚,所用不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