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清杰姓名学学习班内部资料》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纪清杰姓名学学习班内部资料- 第17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唐代武则天登上了皇帝宝座,为了显示她的不凡,炙手可热的权势,显示她的功德,专造一个日月当空照的“”。这个字其实就是“照”的异体字,但如果用“照”字,各等人都用过,就表现不出她的特殊之处了。则天的父亲武士,同鸹。如果干脆写作矩,也怕太通俗了。有其父必有其女,武后命名好为僻异,不无其父亲之“功”。
      代助纣为虐、帮助秦桧陷岳飞于狱的万俟高读作moej i xue,姓万已很少,却偏以万俟高”为名,连人带这难读的名一起遗臭万年。
      章太炎为其两女儿的命名为展、丽、其实就是“展”,“丽‘’的古体字,这也许与章炎作为语言文字学家有关吧。学问深用在为子女取名用僻字上,恐怕就有点不对路了。
      人名作为人格符号,见其形而不能念其音,听其音而又不能联系其形,“岂不糟糕?
      怪名,就是奇异之名。取怪名,目的在于惹人注意,一般怪名都是名或者姓名联起来,表示一个奇异的事物、意义。如汉代的丁外人,就是以名“外人”显出奇异。周代幽王时有大夫名“家父”,汉高祖时有“摇母余”,则是姓名连起来显示奇异。清代乾隆问学机世骏,归隐我杭州,特制一西湖游航,取名“杭杭杭”,第一杭字著杭州,第二杭字著自己姓氏,第三杭字是方舟,连结起来就表示:杭州杭氏的游航。今人有一夫妇,夫名“俞俞俞”,妇名“苏苏苏”,真可谓“门当户对,志同道合。”
      作家冯文炳,笔名废名。某人笔名无名氏。既废名而又以废名为名,既为无名氏,却又是有名之人“无名氏”,可谓怪异。不过,怪中倒有矛盾统一的哲学意味。
      取怪名以此人注意,本也不算的环事,但名字怪异却会成为人们谈笑的对象,恐怕也是取名者所不愿意的吧。少取怪名为佳。以名来引人注意,不如以人来引人注目。名随人而誉世,岂不名实双收?我奉劝诸君少取怪名。
      二、勿取恶名与丑名
      名字凶恶,其意狰狞,令人望而生厌,名字  陋,俗不可耐,则常遭啡弃。
      古代有因讨厌其人而加恶名者,如《左传》所载“梆杌餐餐”。汉代王莽在单囊知牙斯不归顺于他,改匈奴单于为降权单于,开后世统治者加其臣下逆子、敌人恶名的先例。唐武则天登基,契丹首领李尽忠,孙万荣反,武后谴兵讨代镇压,并改李尽忠为李尽灭、孙万荣为孙万斩,将满腔仇恨汇于人名之上。清代雍正皇帝夺得政权后,把其兄弟反祷,允唐拘禁起来,改允唐为寒思黑,允唐为阿其那,分别就是汉语的猪狗之意,以求憎恨,孙中山名文,清末倡导革命,为清廷所惧,严令州县辑辅,指为四大寇之首,为贬抑其身份,在公文及报纸上,“孙汶”,果有反宣传效力。故吴稚晖未见孙中山先生的之前,看到“孙汶”字样印象很环,认为是绿眼睛红头发的海盗。
      文学作品中一些盗贼的名字,一般也都是以面目狰狞的字眼而呼之,如《三国志》中黑山贼张燕传及表绍传所引的青年角、张雷公、左发丈八、左 
      丈八等,侯方域《宁南侯传》所引的一斗谷、竭子块,还有别的作品中所记的“青面”、“獠牙”之类,都一望生厌。
      广大人民群众加于一些豪绅恶霸巨奸的绰号、如活阎王、白日鬼、肉腰刀、吸血虫等,都表现出强烈的阶级仇恨。
      取名不应该取恶名。从现实中人名来看,没有人取恶名,我们相信也不会一有人取恶名。
      丑名,就是用不足挂齿的俗字俗词入名。丑名大人名中并不乏见。不但常入取丑名,就连历史上一些著名人物,公卿大夫都保留丑儿。如南朝有常咬住,常丑奴。唐有程咬金刘袷小名寄奴,石崇小名齐奴,吕超小名胡奴,欧阳修有子名僧哥。《辽史》皇族表中记载,辽西郡王名驴粪。《北梦锁言》里记有李 
       
      蛆,郝牛屎等名字。《金史·宣宗纪》有四方馆使李瘤驴。《元史·泰定纪》有尉名丑驴,元代很多蒙古人命汉名更是丑陋之极,如秃哥、丑奴、蒲妇之类。从上面的例子,可以明显感觉到丑名一般是小名 
      。
      至于小名为什么一般起丑名,大概是与一则民间传说有关;传说阴曹地府阎王爷掌管一个勾魂鬼,专来勾那些聪明伶俐的小孩,一经勾走即使不死也变成呆痴,于是,人们为了不使自己的小孩被勾魂勾走,就有意取一些丑名,让孩子混迹于常人之间,古人相信迷信,大概取丑名与此有一定关系。欧阳修儿子名僧哥,有人戏问他:“公素不奉佛,安得此名?”他道:“人家小儿,要易于长肓,往往命以小名,僧哥之名,亦此意耳。”这正道出了父母为什么要与孩子命以丑命缘故。
      一些名字本来不丑,但遭逢历史上一些与之相关联的特殊事情迁涉,也变成丑名。如秦桧的“桧”字。桧为文木,是文人最爱的字眼之一,可惜被秦桧给弄脏了,宋以后再也无人昌天下之大不韪而取桧字入名,取“桧”入名必受世人所唾。袁枚《随园诗话》载,袁与秦荔同游杭州,谒岳王墓,有意挖苦秦,以“人自宋后少年名桧,“令对,秦随口而吟道:我到坟前愧秦”。不但“桧”字被弄脏了,就连秦姓也被玷污了。又如王八,是乌龟的俗称,又有戴绿帽之子意。姓王排行第人者本可以这样称呼,但有了上述贬义,谁还敢以之为名。古时有人以屠牛盗驴贩私盐为业,为方人患,里人谓之贼王八。或谓“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王八者忘了第八字,即无耻谓八俱忘,有这些掌故,也就没人敢再以王八入名了。
      取丑名,或俗气不堪,或实属丑陋,或含贬意,都必为世人鄙夷,为世人笑话,在现实中,除取小名可偶一为之外,取正名确实应该避开丑名。其实,生活中现代社会中的人,已不再迷信,不再相信有什么勾魂鬼,也不相信五名就好养育,所以取小名也是避开丑名。如果说取丑名为小名,以示对小孩爱心,那么取较雅的小名,同样可以作到这一点。如以叠字为名,“姣姣”、“莉莉”、“伟伟”等都错,与小孩天真活泼,逗人喜爱的天性相合,叫起来格人甜。看来,取名还是不用丑名为好。
      三、取名要吉祥
      这一点,我们在取名的积极性与消极性一节里准备谈到。古人认为命名与命运有着必然联系,将来的穷通得失,在人名中已伏先兆。在我们的今天看来,虽然取吉祥名者可能交好运,但这只是一种偶然的巧合,很多以“大胜”命名者却战死沙场,以“富、贵、福、禄”命名者却沿街乞讨。
      虽然人名与命运没有必然联系,但取名要意义吉祥,这一点却是很重要,很应该的。每个人的名字对其本身都有一种心理的暗示作用,撇天迷信观念不谈,取一个吉祥人名毕竟好得多。
      清人徐树丕号活埋庵道人,不管他当时是怎样想的,最少说明他心情悲观,心理不很健康。如果现实生活中有人号活埋庵道人,大约很少有人会与这种人密切交往。
      一些不吉祥的字是能直接入名的,如:病、疾、灾、祸之类。但可以变不吉祥为吉祥来入名,如加否定词,就可以取为:去病、免病、弃病、无灾、免祸、无病、无忌、毋伤、不害、弗忌等。如历史上有霍去病,辛弃疾、申不害、公孙无忌等名。
      中国不是比较注重征兆运临的,取名也求吉祥义,这也就很好理解了。不论从大众心理,还是个人心理来讲,取吉祥义入名都有百利而无一弊。人们取名应该避开不吉祥的字眼,或者变不吉祥义为吉祥义采取名。
      四、语音要和谐、响高
      人名首先是用来呼喊的,所以语音上要做到喊起顺口听起来顺耳。一要喊来不拗口,二要声音响亮。要做到这两点,可结合下面几个方面来考虑
      1、三个字人名不要用相同或过份接近的韵母的字入名,否则会拗口。如梁阳王,三字同为ang。
      2、第二个字不要用姓的韵母零声母字入名,不然,第二个字语音要被第一个语音吞掉,语音不响亮。如东晋末年有人名叫孙恩,“孙恩”的“恩”字音正好是“孙”的韵,被“孙”吞掉,喊起来不响亮。尤其是高声喊,或在急促情况下喊,听起来会只剩下一个句“孙”字音了。 

      3、入名中的字,声母为爆破音(b。p)的不能超过两个,否则拗口,如潘字邦,潘、邦、两个字同为P音,并且三个字的韵母接近,喊起来也拗口。再者,“安”为an音正好是“潘”的韵母,急喊会失掉“安”音。
      4、最后一音节最好不是合口呼(即以u或u开头为韵母的字),否则会不响亮,因为合口呼都先合口而后发出音,声音喑哑。
      5、在方言地区,最后一个音节少用入声字,因为入声字短促,不能长呼,语音不响亮。
      6。声调要富有变化,即平上去声调要互相配合,交叉使用,声音才能和谐,富有抑扬顿挫之美。
      五、人名积极性与消极性
      人名的积极性与消极性,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人名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即由  
      带来益处和不幸,这是就已取人名而言的;二是就取时而言,命名是从积极意义出发的,还是从消极意义出发的。
      人名具有功利性,很多人取名都是带有很明确的目的的。如汉代王莽时有谶语“刘秀作天子”,五莽的国师刘歆,为符合这流传的谣言,改名为秀,准备有朝一日全部上皇帝宝座。当时,光武帝刘秀(其实未称帝)正在南阳耕田,有人把这话传到他耳朵里:“国师欲作天子啦!”光武投锄而起说:“安知非我”。于是利用谣言的力量,以一匹夫起兵成势,果为皇帝。“秀”是光武乳名,一般来说长大之后是要改的。但为了迎合“刘秀为天子”的图谶,光武帝一直名为刘秀,以姓名应图谶而做了皇帝,也算是因名字而得到最大的福气。
      朱元章(芾)清洁成癖相传尝有一帖云:“朝靴偶为他人所持,心甚恶之,因屡洗,遂损而不可穿。”米芾为襄阳人,尝居于吴,婿为健康段氏,名拂矣,又去尘,真吾婿也。“遂以女妻之,因名字取得让人中意,而娶到媳妇,这也算是取好名妙处。
      清末直隶总督满人端方,字午桥,同时有一名旗籍属员重阳谷。端方曾偶然看见这个名字,喜道:“可与我端午桥作佳对!”于是特地提升了他官职。其实,这位重阳谷碌碌无为,只靠重阳这个名字而获主官逾格擢用。
      这些都是从人名而得到好处的例子。相反,也有人因名而丢官,甚至掉脑袋。《陔余丛考》第二十四卷记载,宋孝武帝时有一个小官姓皇名太子,孝武帝把“太”字下面的一点移到外面,成了“犬”,名就改为犬子。苗晋卿给他十个儿子分别取名为发、丕、坚、粲、垂、向、吕、稷、望、咸、这些都与古代帝王同名,宋德宗很讨厌这种取名,就把他们任命到外地做官,所以他们的政绩都不突出。
      庄绰《鸡肋编》上说:钱唐休,赵鼎臣相把他推荐给皇帝,高宗不喜欢钱唐休这个名,所以也就不用他。
      上面这些人都因人名而遭到不幸,无妄之为,实觉冤枉。顺便说一名,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