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医学从众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280-医学从众录- 第1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肉桂(五分或一钱,温肝肾,血中气药止痛如神,又入膀胱化气利水) 苦楝子(去核,一钱五分苦降以 
纳诸药到于患所) 木香(一钱,调气止痛) 
水三盅,煎八分,空心服。或入食盐一捻,寒甚加附子、干姜一二钱;热甚加黄柏、栀 
子一二钱;湿胜加防己一钱;坚硬如石加昆布一钱、牡蛎 三钱;痛甚加桃仁二钱、穿山甲 
五片、炒乳香五分。 
x苦楝子丸x 
治奔豚、小腹痛、疝气,如神。 
川楝子 茴香(各二两) 附子(一两) 
三味用酒二升同煮,晒干为度,焙干为末,每药末一两,入元胡索(三钱,一作五钱) 全蝎 
(十八个炒) 丁香(十八粒) 
共为末,酒炼丸如桐子大。温酒下五十丸,空心服,如痛甚,煎当归酒下。 
x三层茴香丸x 
治一切疝气如神。 
大茴香(五钱,同盐五钱炒,和盐秤一两) 川楝(净肉) 沙参 木香(各一两) 
共为末,炼蜜丸桐子大。每服三钱,空心温酒下,或盐汤下,才服尽,接第二料。 
照前方加荜拔一两、槟榔五钱,共五两半,根据前丸服法;若未愈,再服第三料。 
照前二方加茯苓四两、附子炮一两,共前八味重十两,丸服如前,但每服三钱,虽三十 
年之久,大如栲栳,皆可消散,神效。 
x蜘蛛散x(方见《金匮》) 
阴狐疝气,偏有大小,时时上下。 
x洗阴肿核痛x(《千金翼》) 
治丈夫阴肿如斗,核中痛。 
雄黄末 矾石(研各一两) 甘草(一尺) 
水一斗,煮二升洗之,如神。 
x淋洗囊肿神效x(《锦囊秘方》) 
连须葱白头(一十一根,不必洗净去土) 川椒 麦冬(炒焦) 地肤子(各一两) 
四味煎汤,淋洗囊上良久,次日再洗;以消为度。 
x荔枝散x(《种福堂》) 
治阴中肿大不消。 
顶大荔枝核十二三个, 灰存性,以火酒调和糊,吃下即消,若未消,连吃二三服。 

卷四
眩晕
属性:《内经》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掉,摇也。眩,昏乱旋转也。皆由金衰不能制木 
,木旺生风,风动火炽。风火皆属阳而主动,相搏则为旋转。《内经》又云∶上虚则眩,是 
正气虚而木邪干之也。又云∶肾虚则头重高摇,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皆言不足为病。仲 
景论眩以痰饮为先,丹溪宗河间之说,亦谓无痰不眩,无火不晕,皆言有余为病。前圣后贤 
,何其相反如是。余少读景岳之书,专主补虚一说,遵之不效。再搜古训,然后知景岳于 
虚实二字,认得死煞,即于风火二字,不能洞悉其所以然也。盖风非外来之风,指厥阴风木 
而言,与少阳相火同居,厥阴气逆,则风生而火发,故河间以火风立论也。风生必挟木势而 
克土,土病则聚液而成痰,故仲景以痰饮立论,丹溪以痰火立论也。究之肾为肝母,肾主藏 
精,精虚则脑海空而头重,故《内经》以肾虚及髓海不足立论也。其言虚者,言其病根, 
其言实者,言其病象。理本一贯,但河间诸公,一于清火驱风豁痰,犹未知风火痰之所由作 
也。余惟于寸口脉滑,按之益坚者为上实,遵丹溪以酒大黄治之。如寸口脉大,按之即散者 
为上虚,以一味鹿茸酒治之。寸口脉微者,以补中益气汤,或黄 白术煎膏入半夏末治之。 
然欲荣其上,必灌其根,如正元散及六味丸、八味丸,皆峻补肾中水火之妙剂。乙癸同源, 
治肾即所以治肝,治肝即所以熄风,熄风即所以降火,降火即所以治痰。神而明之,存乎其 
人,难以笔楮传也。如钩藤、玉竹、菊花,天麻柔润熄风之品,无不可于各方中出入加减,以 
收捷效也。 

卷四眩晕
诊法
属性:左手脉数,热多,脉涩,有死血,浮弦为肝风;右手滑实为痰积,脉大是久病,虚大是气虚。 
x正元丹x(《秘旨》) 
治命门火衰,不能生土,吐利厥冷有时,阴火上冲,则头面赤热,眩晕恶心,浊气逆满 
,则胸胁刺痛,脐腹胀急。 
人参(三两,用川乌一两煮汁收入,去川乌) 白术(二两,用陈皮五钱煎汁收入,去陈皮) 
茯苓(二两,用肉桂六钱酒煎汁收入,晒干勿见火,去桂) 甘草(一两五钱,用乌药一 
两煎汁收入,去乌药) 黄 (一两五钱,用川芎一两酒煎收入,去川芎) 薯蓣(一两,用干姜 
三钱煎汁收入,去干姜) 
上六味,除茯苓,文武火缓缓焙干,勿炒伤药性,杵为散。每服三 
钱,水一盏,姜三片,红枣一枚,擘,煎数沸。入盐一捻,和渣调服,服后饮热酒一杯,以助 
药力。此方出自虞天益《制药秘旨》,本《千金方》一十三味,却取乌头、姜、桂等辛 
燥之性,逐味分制四君、 、薯之中。较七珍散但少粟米,而多红枣,虽其力稍逊原方一筹 
,然雄烈之味既去,则真滓无形,生化有形,允为温补少火之驯剂,而无食气之虞。真《 
千金》之功臣也。 
x一味鹿茸酒x 
注云∶缘鹿茸生于头,头晕而主鹿茸,盖以类相从也。 
鹿茸(半两)酒煎去滓,入麝香少许服。 
x一味大黄散x 
丹溪云∶眩晕不可当者,此方主之。 
大黄酒制三次,为末,茶调下,每服一钱至二三钱。 
x加味左归饮x 
治肾虚头痛如神,并治眩晕目痛。 
熟地(七钱) 山茱萸 怀山药 茯苓 枸杞(各三钱) 肉苁蓉(酒洗,切片,四钱 细辛) 炙 
草(各一钱) 川芎(二钱) 
水三杯,煎八分,温服。 

卷四
头痛
属性:景岳云∶头痛一证,暂痛者必因邪气,久痛者必因元气。但暂病者,有外感头痛,有火 
邪头痛。久病者,有阴虚头痛,有阳虚头痛。然亦有暂病而虚者,久病而实者,又当因脉因 
证而详察之,不可执也。或寒热,脉紧,清涕,咳嗽,脊背疼痛者,此寒邪在表而然,治宜 
疏散,九味羌活汤及茶调散、清空膏主之。或内热脉洪,头脑振振,痛而兼胀者,此火邪在里 
而然,治宜清降,玉女煎及一味大黄散主之。或因水亏而火动,蒸热脉弦,痛兼烦躁者,此 
阴虚血虚而然,治宜补阴,以六味汤、左归饮,加肉苁蓉、细辛、川芎主之。或因遇阴则痛,遇 
寒亦痛,倦怠脉微者,此阳虚气虚而然,治宜扶阳,以补中益气汤加蔓荆子、川芎、八味汤 
、右归丸主之。或外感头痛,当察三阳厥阴。盖三阳之脉俱上头,厥阴之脉亦会巅,太阳在 
后,阳明在前,少阳在侧,此又当有所主,亦外感所当辨也。但内伤头痛,则不得以三阳为 
拘耳。至真头痛者,头痛甚,脑尽痛,手足寒至节,死不治,或灸百壮,吞黑锡丹,可救十中之一。 

卷四头痛
脉息
属性:宜浮滑,忌短涩。 
x九味羌活汤x(方见《时方》) 
治太阳轻症。 
x葛根汤x(方见《伤寒》) 
治阳明。 
x小柴胡汤x(方见《伤寒》) 
治少阳。 
x麻黄附子细辛汤x(方见《伤寒》) 
治少阴。 
x当归四逆汤x(方见《伤寒》) 
治厥阴。 
x川芎茶调散x(《局方》) 
治久风化火,头痛及偏正头风。 
川芎 白芷 羌活 防风 荆芥 薄荷 甘草(炙,各一两) 香附(童便浸,炒,二两)为末, 
食后清茶调服二两,日三服,妇人产后,黑豆淋酒服,轻者三服,重者五七服效。一本无 
香附,有细辛五钱。 
x清空膏x 
治头风湿热上盛,遇风即发。 
羌活 黄芩(各一钱,酒炒) 甘草(炙,七分) 防风(一钱) 黄连(五分,酒炒) 柴胡(四分) 川 
芎(三分) 
水煎,入清茶一匙服。 
x玉液汤x(《济生》) 
治眉棱骨痛。 
半夏(六钱,汤泡七次,切片,作一服) 生姜(十片) 
水煎,去渣。纳沉香末少许服。 
x玉女煎x(《景岳》) 
治水亏火盛,六脉浮洪大,头痛,牙疼,失血等症。 
生石膏(三五钱) 熟地(三五钱或一两) 麦冬(二钱) 知母 牛膝(各一钱五分)水煎服 
x玉真丸x(《本事》) 
治肾气不足,气逆上行,头痛不可忍,调之肾厥。其脉举之则弦,按之石坚。 
硫黄(二两) 石膏( ) 半夏(汤洗) 硝石(各一钱五分) 
为末,生姜汁糊丸,如梧子大,阴干。每服二十丸。或姜汤或米饮下,更灸关元穴百壮。 
x补中益气汤x(方见《时方》) 
x当归补血汤x(方见《时方》) 
治血虚头痛。 
按∶加鹿茸三钱,沙参五钱,黄酒半杯煎,更效。 
又方,只用当归二两,黄酒四杯,煎一杯半,分两服效。 
x加味左归饮x(方见《时方》) 
治肾虚头痛如神,此余乡前辈胡先生新定方也。 
x清震汤x(《保命》) 
治雷头风,头面疙瘩,憎寒拘急发热,状如伤寒。疙瘩宜刺出血。 
升麻(二钱) 苍术(四钱) 荷叶(一个) 
水煎,食后服。 
x头风摩散x(方见《金匮》) 
治大寒犯脑头痛。 
x止痛太阳丹x(《奇效》) 
天南星 川芎(等分) 
为末,同莲须、葱白作饼,贴太阳痛处。 
x秘方贴头痛风热病大黄x 
朴硝(等分) 
为末,用井底泥捏饼,贴两太阳穴。 
x气攻头痛方x(《奇效》) 
蓖麻子、乳香各等分,捣成饼,贴太阳穴。如痛止,急于顶上解开头发出气,即去药。 
x透顶散x(《本事》) 
治偏正头风,远年近日皆效。并治鼻塞,不闻香臭。 
细辛(三茎) 瓜蒂(七枚) 丁香(七粒) 粳米(七粒,一作赤小豆) 龙脑(半分) 麝香(一分) 
研末。置小口罐中,紧塞罐口,令患人口含清水,随左右,搐一豆大于鼻中,良久涎出,即安。不愈,三日后再搐。 
按∶此本《金匮》纳药鼻中取黄涎之法。酒客多湿头重者宜之。 
又法治偏正头风,以生莱菔捣汁,令患者仰卧,以汁灌鼻中。左痛灌右,右痛灌左,左右俱痛,俱灌之。 
又头风有偏正之殊,其病皆在少阳阳明之络,以毫针刺痛处数穴,立效。 
张石顽云∶外用法不若蒸法最效,方用川芎半两,晚蚕砂二两,僵蚕如患年岁之数。以 
水五碗,煎至三碗,就砂锅中以浓纸糊满,中间开钱大一孔,取药气熏蒸痛处,每日一次。虽 
年久者,三五次永不再发。 
平时置新鲜木瓜于枕边,取香气透达,引散肝风,亦良法也。 

卷四头痛
简易方
属性:头风脑中空痛,用川芎、当归各三钱,共研末,黄牛脑一个和匀。分三次,热酒送下。 
尽醉卧,醒即愈。 
头风诸药不效,用大附子一只切片,同绿豆一升。(今用二盏。)煮熟,去附子,但服绿豆及汁,即愈。 
x生姜贴法x(《种福堂》) 
治太阳风寒头痛,及半边头痛。 
生姜三片,将桑皮纸包好,水湿,入灰中煨热,乘热将印堂、两太阳各贴一片,以带缠之,立愈。 
x桂麝太阳膏x(《种福堂》) 
治风寒半边头痛。 
肉桂心(一分) 麝香(二厘) 人言(一厘) 细辛 辛夷(各五厘) 胡椒(十粒) 
共为末,用枣肉捣丸,如豌豆大一粒,放膏中心,贴准太阳穴内,一日见效。如壮年火 
盛者,愈后服黄芩、大黄泻火,则痛自愈。 
x白芷细辛吹鼻散x(《种福堂》) 
治半边头痛。 
白芷 细辛 石膏 乳香(去油) 没药(去油) 
上各味等,为研细末。吹入鼻中,左痛吹右,右痛吹左。 

卷五
膈症反胃
属性:膈者,阻隔不通,不能纳谷之谓也。又谓之隔言,病在胸膈之间也。上焦出胃上口主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