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9-医学纲目 中医系列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579-医学纲目 中医系列书- 第118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诸卒暴百病。若中恶客忤,心腹胀满,卒痛如锥刺,气急口噤,停尸卒死者,以热苦酒服大豆许 
三四丸。或不下,捧头起灌令下咽,须臾当瘥。如未瘥,更与三丸,当腹中鸣,即吐下便瘥。 
若口噤,亦须折齿灌之。 
〔无〕中暑闷倒,急扶在阴凉处,切不可与冷水,当以布中衣物等蘸热汤,熨脐中及气海, 
续以汤淋布上,令彻脐腹暖,即渐醒。如仓卒无汤处,掬道上热土于脐,以多为佳,冷即易之。 
古法,道涂无汤,即掬热土于脐上,仍拨开作窝子,令人更溺于中以代汤。续与白虎、竹叶石 
膏汤。凡觉中暑,急嚼生姜一大块,冷水送下。如已迷乱闷,嚼大蒜一大瓣,冷水送下。如不能 
嚼,即用水研灌之醒。路中仓卒无水,渴甚,急嚼生葱贰寸许,津同咽,可抵饮水贰升。(中 
暑之病即《内经》热至则瞀郁是也。) 
x大黄龙丸x治中暑眩晕,昏不知人,或身热恶寒,头痛,状如伤寒,或往来寒热,渴甚,呕 
吐泄泻。常服去暑毒,分阴阳。 
硫黄 硝石(各一两) 雄黄(透明者) 白矾 滑石(各半两) 寒食面(四两) 
上为末,滴水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丸至七丸,加至贰十丸,新汲水下。昏塞不知人,则以井 
水开口灌之。中暑忌冷。此药以冷水下之,乃热因寒用。 
〔《本》〕又方 解一切暑毒,欲死者,便服之,立苏。 
半夏(四两,醋一升半,煮尽焙干) 甘草(一两) 肉桂 赤茯苓(各半两) 白茯苓(一两) 
上为末,用生姜汁,面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热水下。予夏日登途,常蓄此药于箧 
笥中,防诸缓急,及仆价门,每日一服,无伏暑之疾,奇验不一。 
〔《山》〕中暑发昏。以新汲水滴两乳,以扇扇之。重者以地浆灌之则醒,若与水饮则死。 
〔仲〕诸乘寒者,则为厥,郁冒不仁,以胃无谷气,脾不通,口急不能言,战而栗也。 
〔无〕x附子理中汤x 治五脏中寒口噤,四肢强直,失音不语。昔有武士守边,大雪出帐外, 
忽然晕倒,时灌以此药两剂遂醒。 
大附子(炮,去皮脐) 人参 干姜(炮) 甘草(炙) 白术(各等分) 
上锉为散,每服四大钱,水一盏半,煎七分去滓,空心服。口噤则斡开灌之。 
干姜附子汤 治中寒卒然晕倒,或吐逆涎沫如暗风,手脚挛搐,口噤,四肢厥冷,或复躁热。 
(方见伤寒。) 
〔世〕治冻死法。四肢直,口噤,只有微气者。 
用大釜炒灰令暖,以囊盛熨心上,冷即易之,目开气出,然后以粥清稍稍进之。若不先温 
其心,便将火灸,则冷气与火争,必死矣。 
〔垣〕疮疡郁冒,俗呼昏迷,慎不可下,汗之则愈。(此因出脓血至多而郁冒之也。) 
〔仲〕郁冒欲解,必大汗出。 
〔《本》〕人平居无疾,忽如死人,身不动摇,默默不知人,目闭不能开,口哑不能言,或微 
知人,恶闻人 
声,但如眩冒,移时方寤。此由汗过多,血少气并于血,阳独上而不下,气壅塞而不行,故身 
如死。气过血还,阴阳复通,故移时方寤。名曰郁冒,亦名血厥,妇人多有之。宜白薇汤、仓公散。 
x白薇汤x 
白薇 当归(各一两) 人参(半两) 甘草(一分) 
上粗末,每服五钱,水贰盏煎一盏,去渣温服。 
x仓公散x 
藜芦 瓜蒂 雄黄 矾石( ) 
上等分,为细末,少许吹入鼻中。 
〔《脉》〕问曰∶妇人病经水适下,而发其汗,则郁冒不知人,何也?师曰∶经水下,故为里 
虚。而发其汗,则表亦虚。此为表里俱虚,故令郁冒也。 
〔垣〕妇人半产误用寒凉药有损论治法妇人分娩,及半产漏下,昏冒不省,瞑目无所知觉,盖 
因血暴亡。此有形血去之后,则心神无所养。心与包络者,君火相火也,得血则安,亡血则危。火 
上炽,故令人昏冒。火乘肺,瞑目不省人事,是阴血暴亡,不能镇抚也。故血已亏损,往往用滑 
石、甘草、石膏之类,乃辛甘大寒之药,能泻气中之热,是血亏泻气,乃阴亏泻阳,使贰者俱伤,反 
为不足。虚劳之病,昏迷不省者,上焦心肺之热也。此无形之热,用寒凉之药驱令下行。岂不知上焦 
之病,悉属于表,乃阴证也,汗之则愈。今反下之,幸免不死,暴亏气血,生命岂能久活?又不 
知《内经》有云∶病气不足,宜补不宜泻。瞑目合眼之病,悉属于阴,宜汗不宜下。又不知伤寒 
郁冒,得汗则愈,是禁用寒凉药也。分娩半产,本气不病,是暴去有形之血,亡血补血,又何疑焉。 
补血则神昌,常时血下降亡,今当补而升举之,心得血则能养神不昏矣。血暴降下,是秋冬之令大 
旺,今举而升之以助其阳,则目张神不昏迷矣。今立一方,补血养血,生血益阳。以补手足厥阴 
之不足,以全生活血汤主之。 
x全生活血汤x诸阳既陷,何以知之,血下脱故也。 
红花 蔓荆子 细辛(各五分) 生地(夏月倍加) 熟地(各一钱) 本 川芎(各一钱五分) 
防风 羌活 独活 甘草(炙) 柴胡 葛根 归身(各贰钱) 白芍药 升麻(各三钱) 
上 咀,每服五钱,水煎去渣,食前稍热服。 
x当归附子汤x治脐下冷痛,赤白带下。 
当归(贰分) 炒盐(三分) 蝎梢 升麻(各五钱) 甘草 柴胡(各七分) 黄柏(少许) 
附子 干姜 良姜(各一钱) 
上 咀,每服半两,水煎去渣,稍热服。或为细末,酒面糊丸亦可。 
〔《斗》〕治妇人血风攻脑,痛旋闷绝,忽死倒地,不知人事者。用喝起草取其嫩心,不限多 
少,阴干为末,以常酒服一大钱,不拘时候,其功大效。服之多达脑,盖善通顶门,今苍耳是也。 
〔《大》〕治妊娠因外感风,如中风状,不知人。用熟艾为末,醋炒令极热,乘热以绢帛裹熨 
脐下,良久开省。 
奔豚气上冲咽喉,发作亦似死状,往来寒热是也。(治见积聚。) 
卒中仆地,半身不遂者,为中风。(治见中风。) 
卒中仆地,口吐涎沫者,为癫痫。(治见癫痫。) 
运气郁冒有贰∶ 
其一属热。经云∶少阴之复,郁冒不知人,恶寒振栗。又云∶少阳所至为瞀昧。又云∶诸热瞀 , 
皆属于火。治以咸寒是也。 
其贰属寒。经云∶岁火不及,寒乃大行,民病郁冒,蒙昧心痛。又太阳司天,与太阳之复,皆 
病善悲眩仆。又阳明司天之政,四之气,寒雨降,病眩仆。治以甘热是也。 
〔《山》〕中恶客忤卒死者,灸脐中百壮,以皂角末搐鼻,或研韭汁灌耳中。 
〔仲〕救卒死。 
韭根 乌梅(贰七个) 吴茱萸(半升炒) 
上三味,以水一斗煮之,以病栉内中三沸,栉浮者生,沉者死,煮取三升去滓,分饮之。 
x救卒死方x 
雄鸡冠割取血,以管吹纳鼻中。猪脂如鸡子大,苦酒一升,煮沸灌喉中。鸡肝及血涂面上, 
以灰围四旁立起。大豆贰七粒,以鸡子白并酒和,尽吞之。 
救卒死而壮热者,方用矾石半斤,以水一斗半煮消,以浸脚令没踝。 
〔世〕惊怖死者,以温酒灌之。 
〔丹〕痰中后,心下迷闷汪洋,食少倦怠。 
白术(贰钱半) 川芎(半钱) 苍术 半夏 茯苓(各一钱) 姜(三片) 水煎服。 
四六嫂,因食生菜青梅,痰发昏冒不知人,口渴脉滑,今已能言,但说心下痞痛乏力。 
陈皮 白术(各一钱) 苍术(半钱) 滑石(一钱半) 木香(三分) 甘草(炙,些少) 
半夏(七分半) 水煎服。 
妇人三十余岁,因产后能食,半月后,忽头晕仆不知人,醒后至今食少。 
白术(贰钱) 川芎 黄芩 茯苓(各一钱) 姜(三片) 
上煎取三之一,下保和丸三十粒。 
〔《本》〕世言气中者,虽不见于方书,然暴喜伤阳,暴怒伤阴,忧愁拂意,气多厥逆,往 
往多得此疾,便觉涎潮昏塞,牙关紧急。若概作中风候用药,非止不相当,多致杀人。元 庚午, 
母氏亲遭此祸,至今饮恨。母氏平时食素,气血羸弱,因先子捐馆忧恼,忽一日气厥,牙禁涎潮, 
一里医便作中风,以大通丸三粒下之,大下数行,一夕卒,予尝痛恨。每见此症,急化苏合香丸 
灌之便醒,然后随其寒热虚实而调理之,无不愈者。 
经云∶无故而喑,脉来乍大乍小、乍短乍长者为祟,滑者鬼疰,紧而急者遁尸。 
〔《素》〕脉至如喘,名曰暴厥。暴厥者,不知与人言。(大奇论)脉浮而散者为 仆。(王注云∶ 
浮为虚,散为不足。脉要精微论) 
急虚身中卒至,五脏绝闭,脉道不通,气不往来,譬于堕溺,不可为期,其脉绝不来。若人 
一息五六至,其形肉不脱,真藏虽不见,犹死也。(玉机真藏论) 
〔无〕中暑脉阳弱阴虚,微迟似芤。 
〔《脉》〕问曰∶妇人病如癫疾郁冒,一日贰十余发,师脉之,反言带下,皆如师言,其 
脉何类?何以别之?师曰∶寸口脉濡而紧,濡则阳气微,紧则荣中寒,阳微卫气虚,血竭凝寒, 
阴阳不和,邪气舍于荣卫。疾起年少时经水来以合房室,移时过度,精感命门开,经下血虚, 
百脉皆张,中极感阳动,微风激成寒,因虚舍荣卫,令积于丹田,发动上冲,奔在胸膈,津液掩 
口入,涎唾涌溢出,眩冒状如厥,气冲髀里热,粗医名为癫,灸之因大剧。问妇人病苦,气上 
冲胸,眩冒,吐涎沫,髀里气冲热,师脉之,不名带下,其脉何类?何以别之?师曰∶寸口脉沉 
而微,沉则胃气伏,微则荣气绝,阳伏则为疹,阴绝则为亡血,病当小便不利,津液闭塞。今 
反小便通,微汗出,沉变为寒,咳逆呕沫,其肺成痿,津液竭少,亡血损经络,因寒为血厥, 
手足苦痹,气从丹田起,上至胸胁,沉寒怫郁于上,胸中窒塞,气历阳部,面翕翕如醉,形体似 
肥。此乃浮虚,医反下之长针,复重虚荣卫,久发眩冒,故知为血厥也。 
〔仲〕问曰∶寸口脉沉大而滑,沉则为实,滑则为气,实气相搏,血气入脏即死,入腑即愈, 
此为卒厥,何谓也?师曰∶唇青身冷,为入脏即死,如身温和汗自出,为入腑即愈。 
〔《脉》〕人病尸厥,呼之不应,脉伏者死,脉大反小者死。卒中恶,腹大四肢满,脉大而 
缓者生,紧大而浮者死,紧细而微者亦生。 

卷之十七·心小肠部卒中暴厥
五绝
属性:〔丹〕治五绝,一自缢,贰摧压,三溺水,四魔魅,五产乳。用半夏一两末,为丸豆大,纳鼻中 
愈,心温者,一日可治。(出《子母秘录》) 
〔仲〕救自缢死,自旦至暮虽已冷,必可治。暮至旦则难。恐此当言阴气盛故也,然夏时夜短 
于昼,又热,犹应可治。又云∶心下若微温者,一日以上,犹可治之,当徐徐抱解,不得截绳,上 
下安被卧之,一人以脚踏其两肩,手挽其发,常令弦急,勿使纵缓。一人以手按据胸上,数摩动 
之。一人摩捋臂胫屈伸之。若已僵直,但渐渐强屈之,并按其腹,如此一炊顷,虽得气从口出,呼 
吸眼开,仍引按莫置,亦勿劳之。须臾,可少与桂汤及粥清含与之,令喉润,渐渐能咽乃止。更 
令两人以管吹其两耳,此法最善,无不活者。 
〔《山》〕自缢者,切不可割断绳子,以膝盖或用手浓裹衣物紧顶谷道,抱起解绳放下,揉其项 
痕,搐鼻及吹其两耳,待其气回,方可放手,若便泄气,则不可救矣。 
〔《肘》〕自缢死,安定心神,徐缓解之,慎勿割绳断,抱取,心下犹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