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9-医学纲目 中医系列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579-医学纲目 中医系列书- 第226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成〕或汗出发润,与其出如油,或大如贯珠着身,出而不流,皆为不治之症。 
〔《集》〕伤寒汗多不止∶内庭(泻) 合谷(泻) 复溜(泻) 
贰阳并病,潮热谵语,而手足 汗出者;阳明病,短气腹满,而手足 然汗出者,俱宜大 
承气汤。(方论见潮热。)阳明病,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 然汗出者,胃冷欲作痼瘕,必大便 
初硬后溏。(论见自汗。) 

卷之三十一·伤寒部阳明病
不得卧
属性:身热,目疼,鼻干,不得卧,尺寸脉俱长者,阳明受病也。病患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喘 
冒不能卧者,有燥屎也,宜大承气汤。汗后大汗出,烦躁不得眠,欲饮水者,少少与之愈。(论见渴。) 
汗下后,不得眠,若反复颠倒,心中懊 者,栀子豉汤。(方论见烦。)若但昼不得眠,夜安静,不 
呕不渴,无表症,脉沉微,无大热者,宜干姜附子汤。(论见烦躁。) 
少阴病欲寐,贰三日后,烦心不得卧者,黄连阿胶汤主之。(论见烦躁。) 
x黄连阿胶汤x 
黄连 阿胶(各一两) 黄芩(五钱) 芍药(一两) 鸡子(一个) 
上 咀,水贰盏,煎八分,去渣,纳胶消尽,又纳鸡子黄搅匀,温服,日三。 
少阴病,下利欲寐,六七日后,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宜猪苓汤。(论见下利。)少阴病,但欲 
寐,脉沉细,不烦,五六日变自利,烦躁不寐者死。(论见不得寐。)发热下利,厥逆烦躁,不得卧 
者死。(论见下利。) 

卷之三十一·伤寒部阳明病
不得卧续法
属性:〔《活》〕伤寒吐下后,心烦乏气,日夜不得眠者,酸枣仁汤主之。 
x酸枣仁汤x 
酸枣仁(一升) 麦门冬(去心,一合) 甘草(炙,贰钱半) 知母(半两) 茯苓 川芎 
干姜(各一两) 
上 咀,每服四钱,水煎服。 
伤寒大热,干呕,呻吟错语,不得眠者,x黄连解毒汤x主之。 
黄连 黄芩 黄柏(各半两) 山栀(贰钱) 
一方有阿胶(贰钱) 
上 咀,每服五钱,水煎服。如未知,再服,进粥,以此渐瘥。 
伤寒瘥后,虚烦不得眠,心中懊 者,x乌梅汤x主之。 
栀子(炒,半两) 乌梅(去核,四个) 黄芩 甘草(炙。各半两) 柴胡(一两) 
上 咀,每服四钱,姜三片,豉五十粒,煎至七分,去渣,温服。 
一本有竹叶七片。 

卷之三十一·伤寒部阳明病
潮热
属性:〔成〕潮热者,若潮水之潮,其来不失时也。一日一发,指时而发者,谓之潮热。若日三五发者, 
是即发热,非潮热也。潮热属阳明,必于日晡时发者,乃为潮热。 
阳明病,潮热,大便微硬,可与大承气汤。不硬者,不与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粪,欲知之, 
可少与小承气汤,入腹中转矢气者,此有燥粪,乃可攻之。若不转矢气者,此但初头硬,后必溏,不可 
攻之,攻之 
必胀满不能食也。欲饮水者,与之则哕。其后发热者,必大便复硬而少也,以小承气汤和之,不转 
矢气者,慎不可攻也。 
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 
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其热不潮,未可与 
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大泄下。 
阳明病,胃实谵语而潮热者,承气汤主之。 
x大承气汤x(海藏云∶浓朴去痞,枳实泄满,芒硝软坚,大黄泄实,必痞满燥实四症全者方可用之。) 
大黄(酒浸,一两。治不大便地道不通,酒浸上行引大黄至巅而下) 浓朴(贰钱,姜制, 
治腹胀满) 枳实(一枚。治心下痞,按之良久气散痛缓,此并主心下满,乃肝之气盛也) 芒硝(一两。 
治腹中转矢气,内有燥屎。本草云∶味辛寒润燥) 
上 咀,水贰大盏,煎枳朴至一大盏,下大黄复煎至六分,去渣,入硝,又煎一贰沸,温服。如未利,再 
作与服,以通为度。 
x小承气汤x(海藏云∶大黄泄实,浓朴去痞,必痞实全者可用。) 
大黄(酒浸,一两) 浓朴(姜制,贰钱) 枳实(炒,一枚) 
上 咀,同上法煎,温服,以利为度,不利再服。 
不大便,舌燥,心下满痛,而日晡小有潮热者,宜大陷胸汤。(论见结胸。) 
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利,胸胁满不去者,小柴胡汤主之。(阳明为病,胃实是也。今便溏而言阳 
明病者,谓阳明外症身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之病也。) 
阳明中风,脉弦浮大,短气,腹满,胁下及心痛,鼻干,不得汗,嗜卧,身黄,小便难,时时哕而潮热者, 
小柴胡加茯苓主之。 
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时发潮热,已而微利,此必柴胡症,下之而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 
药下之,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先宜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x柴胡加芒硝汤x主之。 
柴胡(一两) 黄芩 人参 甘草(炙) 生姜(以上各五钱) 半夏(汤浸,三个) 大枣(三枚) 
芒硝(一两) 
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渣,纳芒硝,更微沸温服。 
阳明病,脉浮紧者,必潮热发作有时。(论见胃实有表条。) 

卷之三十一·伤寒部阳明病
潮热续法
属性:〔《活》〕冬月阳明潮热,脉浮而紧者,发作有时,但脉涩者,心盗汗,黄芩汤主之。(方见下利。) 

卷之三十一·伤寒部阳明病
谵语
属性:阳明为病,胃家实是也。胃实则谵语,故谵语宜入阳明门。阳明病,谵语,发潮热,脉滑而疾者,小承气 
汤主之。因与承气汤一盏,腹中转矢气者,更服一盏。若不转矢气,勿更与之。明日不大便,脉反微涩者,里 
虚也,为难治,不可更与承气汤。阳明病,谵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若能食者,但 
硬,亦宜大承气汤下之。贰阳并病,太阳病罢,但发热,手足 汗出,大便难而谵语者,下之则愈,宜大承 
气汤。阳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出,胃中燥,大便必硬,硬则谵语,小承气汤主之。若一服谵语止,勿更服。 
汗出谵语者,必有燥粪在胃中,此为风也,须下之,必过经乃可下,下之若早,语言必乱,以表虚里实, 
故下之则愈,宜大承气汤。夫实则谵语,虚则郑声。(谵语者,谓乱语无次第,数数更端也。郑声者,谓 
郑重频烦也,只将一句旧言重叠频言之,终日殷勤不换他声也。盖神有余则能机变而乱语,数数更端。神不足 
则无机变,而只守一声也。)伤寒四五日,脉沉而喘满,沉为在里,而反发其汗,津液越出,大便为难, 
表虚里实,久则谵语。(成无己谓郑声为郑卫之声,非是,前辨已明。) 
少阳病,发汗后,及小便数,脚挛急,误与桂枝攻表后,若胃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方论见厥。) 
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而面垢,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 
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论见身重。)汗发多,亡阳谵语者,不可下,与柴胡桂枝汤和其荣卫,以通津液,后自 
愈。发汗多,又重发汗者,亡其阳,谵语脉短者死,脉自和者不死。诸逆发汗,病微者瘥,剧者言乱,目眩者死。 
形作伤寒,其脉不弦紧而弱,弱者必渴,脉涩者必谵语,弱者发热,脉浮,解之当汗出愈。 
太阳病,火劫汗后,身黄,小便难,身体枯燥,头汗腹满,微喘,或不大便,久则谵语。(论见头汗。) 
太阳病,贰日反躁,乃熨其背而大汗出,火热入胃,胃中水竭躁烦,必发谵语,十余日振栗自下利者,此 
为欲解也。故其汗从腰以下不得汗,欲小便不得,反呕,欲失溲,足下恶风,大便硬,小盒饭数而反不数,及 
多,大便已,头卓然而痛,其人足心必热,谷气下流故也。少阳病咳,咳而下利,谵语,小便难者,被火气 
劫汗故也。吐、下、汗、温针后谵语,柴胡汤症罢者,此为坏病,知犯何逆,以法治之。(论见坏症。) 
胸满谵语,若下后烦惊,小便不利,身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方论见惊。) 
阳明病,下血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但头汗出者,刺期门,随其实泻之, 然汗出则愈。腹满谵语,脉 
浮紧者,刺期门。(论见腹满。)太阳少阳并病,发汗则谵语,脉弦,五六日谵语不止者,宜刺期门。(论见 
项强。)妇人发热,经水适来,谵语,为热入血室。若热除脉迟者,身凉,胸满如结胸状者,刺期门。若昼则 
明了,暮则谵语者,无犯胃气及上贰焦,必自愈。《活人》以小柴胡汤主之。(论见妇人伤寒。) 
伤寒十三日不解,过经谵语者,以有热也,当以承气汤下之。若小便利者,大盒饭硬,而反下利,脉调和 
者,知医以丸药下之,非其治也。若自下利者,脉当微厥,今反和者,此为内实,调胃承气汤主之。若下利谵 
语者,有燥屎也,宜小承气汤。(方见潮热。) 
上下利谵语,其曰脉调和而手足和小便利者,阳也,故用承气下之。其脉当微厥。反少阴但欲寐,被 
火气劫汗,谵语,小便难者,阴也。故当用补剂和之。(但欲寐、下利、谵语俱见下利少阴条。) 
〔许〕有人病伤寒下利,身热神昏,多困谵语,不得眠,或者见下利,便以谵语为阴虚症。予曰∶此亦 
小承气症。众骇曰∶下利而服小承气,仲景之法乎?予曰∶此仲景之法也。仲景云∶下利而谵语者,有燥粪也, 
属小承气汤而得解。予尝读《素问》云∶微者逆之,甚者从之,逆者正治,从者反治,从多从少,视其事也。 
帝曰∶何谓反治?岐伯曰∶塞因塞用,通因通用。王冰注云∶大热内结,注泻不止,热宜寒疗, 
结复须除,以寒下之,结散利止,则通因通用也。正合于此,又何疑焉。 
直视谵语喘满者死,下利者亦死。谵语妄言,身微热,脉浮大,手足温者生,逆冷脉沉细者,不 
过一日死矣。 

卷之三十一·伤寒部阳明病
谵语续法
属性:〔《素》〕谵语者,气虚独言也。(全文见诊。愚用参、 、归、术等剂治谵语,得愈有百十数,岂可不 
分虚实,一概用黄连解毒、大小承气等汤以治之乎。) 
〔《难》〕脱阳者见鬼。(仲景谓亡阳谵语亦此义。) 
〔海〕黄 汤 治伤寒,或时悲哭,或时嬉笑,或时太息,或语言错乱失次,世疑作谵语狂言者,非也, 
神不守室耳。两手脉浮沉不一,举按全无力,浮之损小,沉之亦损小,皆阴脉也,甚者用调中丸或理中丸。 
(贰方并见发热下。) 
〔丹〕浦江郑兄年贰十岁,九月间发热头痛,妄言见鬼,医与小柴胡汤数帖,热愈甚。予视之,形肥,面 
亦带白,却喜筋骨稍露,诊其脉弦大而数实,脉本不实,凉药所致。此因劳倦成病,与温补药自安。遂以参、 
术为君,苓、芍为臣,黄 为佐,附子一片为使,与贰帖而症不减。或曰∶脉既数大,狂热而又大渴, 
用附子误矣。予曰∶此虚症而误投寒凉之药,人肥而脉左大于右,事急矣,非加附子、参、术,焉能有急 
效。再与一帖,乃去附子,作大剂与服,至五十帖,得大汗而愈。自后又补养两月,气体方始平复。 
一人五月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