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9-医学纲目 中医系列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579-医学纲目 中医系列书- 第245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卷之三十三·伤寒部四时伤寒不同
冬为伤寒
属性:从霜降以后至春分以前,凡有触冒霜露,体中寒即病者,谓之伤寒也。(治法除湿、暑、疟疾外,皆伤寒 
法也。) 

卷之三十三·伤寒部四时伤寒不同
春为温病
属性:从立春节后,其中无暴寒,又不冰雪,而人有壮热为病者,此属春时阳气发于外,冬时伏寒变为温病。 
(春温应常纪者有四∶岁少阳司天之政,初之气;太阳司天之政,初之气;阳明司天之政,终之气;太阴司 
天之政,贰之气,皆病温。其不应常纪而反常者,不可候之,而随时变易也。) 
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全文见五脏。)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治见冬温。) 
阳脉洪数,阴脉实大者,遇温热变为温毒。(论见大法。治见发 。《活人》云∶初春发 、咳嗽, 
为温毒。) 
发汗不解,身灼热,为风温。其证脉浮汗出,身重多眠。盖其病不独见于春间,故另立风温门。 
尺肤热甚,脉盛躁者,病温也。(全文见诊。)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 
凡治温病,可刺五十九穴。成注云∶所谓五十九穴者,刺两手内外侧各三,凡十贰 ,五指间各一, 
凡八 ,足亦如之。头入发际一寸傍三分各三,凡六 ,巅上一,囟会一,发际一,廉泉一,风池贰,天柱贰。 
(《内经》云∶气口静,人迎躁者取之,若气口人迎皆静者,勿刺也。人迎,谓结喉动脉也。)王太仆注《素 
问》五十九刺云∶刺头上五行。五行者,以越诸阳之热逆也。(谓头中行上星、囟会、前顶、百会、后顶五穴, 
头第贰行两傍五处、承光、通天、络 、玉枕十穴,第三行两傍临泣、目窗、正营、承灵、脑空十穴也。) 
大杼、膺俞、缺盆、背俞,此八者以泻胸中之热也。气街、三里、巨虚上下廉,此八者,以泻胃中之热也。 
云门、 骨、委中、髓空,此八者,以泻四肢之热也。五脏俞傍五,此十者,以泻五脏之热也。(谓背第五 
行两傍魄户、神堂、魂门、意舍、志室十穴也。) 

卷之三十三·伤寒部四时伤寒不同
温病续法
属性:〔《活》〕夏至前发热恶寒,头疼身体痛,其脉浮紧者,温病也。春月伤寒,谓之温病。冬伤于寒,轻者 
夏至以前发为温病,盖因春温暖之气而发也。治温病与冬月伤寒、夏月热病不同,盖热轻故也,升麻解肌汤最 
良。热多者,小柴胡汤主之。不渴,外有微热者,小柴胡加桂枝。嗽者,小柴胡加五味子。烦躁发渴,脉实, 
大便秘涩者,大柴胡汤微利之,虚烦,用竹叶汤次第服之。 
仲景谓温病壮热不恶寒,《活人》谓温病发热恶寒,各不同,当以仲景为正。 
x升麻解肌汤x 治伤寒温病天行头痛壮热。 
葛根(一两) 黄芩 芍药(各半两) 甘草(炙) 桂心(各一分) 麻黄(三分,去节,汤泡) 
上 咀,每服五钱,水一盏半,枣子一枚,煮八分,日三服。三四日不解,脉浮者,宜重服取汗。脉沉实 
者,宜下之。 
〔云〕伤寒汗下不愈而过经,其证尚在而不除者,亦温病也。经曰∶温病之脉,行在诸经,不知何经之动, 
随其经所在而取之。如太阳症汗下后过经不愈,诊得尺寸俱浮者,太阳温病也。如身热目疼,汗下后过经不愈, 
诊得尺寸脉俱长者,阳明温病也。如胸胁痛,汗下后过经不愈,诊得尺寸脉俱弦者,少阳温病也。如腹满嗌干, 
诊得尺寸脉俱沉细,过经不愈者,太阴温病也。如口燥舌干而渴,诊得尺寸俱沉,过经不愈者,少阴温病也。 
如烦满囊缩,诊得尺寸俱微缓,过经不愈者,厥阴温病也。是故随其经而取之,随其症而治之。如发斑乃温毒也。 

卷之三十三·伤寒部四时伤寒不同
夏为暑病
属性:太阳中 者,发热恶寒,身重而头痛,其脉弦细芤迟,小便已,洒洒然毛耸,手足逆冷,小有劳,身即热, 
口开前板齿燥。若发汗则恶寒甚,加温针则发热甚,数下之则淋甚。 
太阳中热 者,其人汗出恶寒,身热而渴,白虎加人参汤主之。(《活人》云∶夏月自汗恶寒,身热而 
渴,面垢,手足冷,脉微无力者,中暑也,白虎汤主之。) 
太阳中 者,身热疼重而脉微弱,此由夏月伤冷水,水行皮中所致也,一物瓜蒂汤主之。 
x一物瓜蒂汤x 用瓜蒂贰十七个,以水一升,煮取五合,去渣顿服。 
上瓜蒂汤,后贤罕用,盖其剂缓故也。若果疼痛不退者,亦宜用之。 

卷之三十三·伤寒部四时伤寒不同
暑病续法
属性:〔《活》〕中暑与热病,外证相似。但热病者脉盛,中暑者脉虚,以此别之。《甲乙经》云∶脉盛身寒,得 
之伤寒;脉虚身热,得之伤暑。盖寒伤形而不伤气,所以脉盛;热伤气而不伤形,所以脉虚。又有湿温与中暑 
同,但身凉不渴为异耳。 
〔丹〕暑热病,用黄连香薷饮。挟痰者,加半夏;挟虚者,加参、 。或用清暑益气汤。 
〔《活》〕夏月发热恶寒,头疼,身体肢节痛重,其脉洪盛者,热病也。冬伤于寒,因暑气而发为热病, 
治热病与伤寒同。有汗宜桂枝汤,无汗宜麻黄汤。如烦躁者,宜大青龙汤。然夏月药性须带凉,不可大温,桂 
枝、麻黄、大青龙,须用加减。夏至前,桂枝加黄芩半两。夏至后,桂枝、麻黄、大青龙加知母一两,石膏贰 
两,或加升麻半两。盖桂枝、麻黄汤性热,及暖处非西北之比,夏月服之,必有发黄、斑出之失。热病三日外, 
与前汤不瘥,脉势仍数,邪气犹在经络,未入脏腑者,桂枝石膏汤主之。此方夏至后,代桂枝证用。若加麻黄半 
两,可代麻黄、青龙证用也。若三月至夏,为晚发伤寒,栀子升麻汤亦可选用之。 
x桂枝石膏汤x 治法见前论。有汗脉缓为桂枝证,无汗脉紧为麻黄、青龙证。 
桂枝(半两,去皮) 石膏(一两,碎) 黄芩(半两) 甘草(炙,一两) 栀子(三钱) 白芍药 升麻 
干葛 生姜(以上各三分) 
上 咀,每服五钱半,水一盏半,煮至八分,去渣,食顷再服。若得汗,即停后服。 
x栀子升麻汤x 治晚发伤寒,三月至夏为晚发。 
生地(半斤,切碎) 栀子(十个) 升麻(一两半) 柴胡 石膏(各贰两半) 
上 咀,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顿服。病不解,更作。 
〔垣〕静而得之为中暑,中暑者阴证,当发散也。或避暑热,纳凉于深堂大厦,得之者曰中暑。其病必头 
痛恶寒,身形俱急,肢节疼痛而烦心,肌肤大热无汗,为房室之阴寒所遏,使周身阳气不得伸越。世多以大顺 
散主之是也。(海藏云∶静而伤暑,恶寒脉沉细,静而湿胜伤形者,白虎加苍术汤主之。大顺散,见《局方》, 
甘草一钱半,干姜、杏仁、肉桂各一钱是也。) 
动而得之为中热,中热者阳证,为热伤原气,非形体受病也。若行人或农夫,于日中劳役得之者,名曰中 
热,其病必苦头疼,发躁热,恶热,扪之肌肤大热,必大渴引饮,汗大泄,无气以动,乃为天热,外伤肺气, 
苍术白虎汤主之。(海藏云∶动而伤暑,身热、脉洪大,动而火胜伤气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活》〕中暑背寒面垢,手足微冷,烦渴口燥,倦怠,四肢不痛重,其脉微弱,按之无力,白虎汤主 
之。(方见发热。) 
〔《本》〕有人头痛身热,心烦燥渴,诊其脉大而虚。予授以白虎汤,数服愈。仲景云∶脉虚身热,得之 
伤暑。又云∶其脉弦细芤迟,何也。《素问》曰∶寒伤形,热伤气。盖伤气不伤形,则气消而脉虚弱,所谓弦细 
芤迟者,皆虚脉也。仲景以弦为阴,朱、庞亦云中暑脉微弱,则虚可知。 
〔海〕脉虚身热,自汗恶寒者,中暑也,白虎加桂汤主之。(方见疟。) 
〔《活》〕x酒蒸黄连丸x 治暑毒深伏,累取不瘥,无药可治,伏暑发渴者。 
黄连(四两,以无灰酒浸蒸,干) 
上为末,糊丸,熟水下三十丸。胸膈凉、不渴为验。 
x橘皮汤x 治中暑痰逆恶寒。 
橘皮(贰两,去白) 生姜(一两) 枣子(五枚,去核) 甘草(炙,半两) 人参(一钱) 
竹茹(半升) 
上分五服,每服水一盏贰分,煮取八分,去渣热服。 
竹叶石膏汤 治中暑不恶寒。(方见劳复。) 
五苓散 治中暑,头痛,恶心,烦躁,心下不快。(方见渴。) 
〔海〕若先饮冷,后伤暑者,五苓散主之。此必心下痞 ,生姜汤调服佳。或四君子汤调中,亦可。中 
和后,或小便不利,或茎中痛,宜服下方。 
蒲黄(三钱) 滑石(五钱) 生甘草(一钱) 
中 ,脉弦细芤迟,x黄 汤x主之。 
人参 黄 白术 甘草 茯苓 芍药(各等分) 
上 咀,每服三钱,水一大盏,生姜三片,煎至六分,去渣温服。 
〔丹〕徐三官,六月间发热,大汗恶寒,战栗不自禁持,且烦渴。予曰∶此暑病。脉之皆虚微细弱而数。 
其人好赌,致劳而虚。遂以人参、竹叶作汤,调辰砂四苓散,八帖而安。 
〔云〕口开前板齿干燥者,牙乃骨之精,今燥者骨热也,针药不能治,当灸大椎穴。 
〔《活》〕湿温者,两胫逆冷,胸腹满,多汗,头痛妄言。其人常伤于湿,因而中暑,湿热相搏,则发湿 
温。其脉阳濡而弱,阴小而急。治在太阳,不可发汗。汗出必不能言,耳聋,不知痛所在,身青面色变,名曰 
重。如此死者,医杀之耳。白虎加苍术汤主之。 
〔《本》癸丑年,故人王彦龙作毗陵仓官。季夏时病胸项多汗,两足逆冷,谵语。医者不晓,杂进药 
已经旬日。予诊之,其脉关前濡,关后数。予曰∶当作湿温治之。盖先受暑,后受湿,暑湿相搏,是名湿温。 
先以白虎加人参汤,次白虎加苍术汤,头痛渐退,足渐温,汗渐止,三日愈。此名贼邪,误用药,有死之理。 
有人难曰∶何名贼邪?予曰∶《难经》云五邪,有实邪、虚邪、正邪、微邪、贼邪。从后来者为虚邪,从前来者 
为实邪,从所不胜来者为贼邪,从所胜来者为微邪,自病者为正邪。又曰∶假令心病,中暑为正邪,中湿得之 
为贼邪。今心先受暑,而湿邪胜之,水克火,从所不胜,斯谓之贼邪,五邪之中最逆也。《难经》曰∶湿温之脉, 
阳濡而弱,阴小而急,濡弱见于阳部,湿气搏暑也;小急见于阴部,暑气蒸湿也。故经曰暑湿相搏,名曰湿温, 
是谓贼邪也。不特此也,予素有停饮之疾,每至暑月两足汗 未尝干,每服此药贰三盏即愈。 
〔海〕湿温汗少者,白虎加苍术;汗多者,白虎加桂枝。(白虎加桂枝方见疟。) 
〔孙〕保庆门外有酒家姓姜者,善歌唱,孙爱之。忽数日不见,使人问之,则曰病久,将命绝。孙诊之, 
遍身皆润,两足冷至膝下,腹满,不省人事,六脉皆小弱而急。问其所服药,取而视之,皆阴病药也。孙曰∶ 
此非受病重,药能重病耳。遂用五苓散、白虎汤十余帖,病少苏,再服全愈。姜氏既安,诣孙谢,因请问曰∶ 
某得病剧,蒙尚药一治而苏,愿闻治法。孙曰∶汝病伤暑也,始则阳微,厥而脉小无力。众医谓阴病,遂用阴 
药,其病愈厥。予用五苓散,大利小便,则腹减;白虎解利邪热,则病愈。凡阴病胫冷,则臂亦冷,汝今胫冷 
臂不冷,则非下厥上行,所以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