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三部曲之红色的起点 z》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红色三部曲之红色的起点 z- 第3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十六岁那年;邓恩铭的命运发生了变化;他走出了世世代代生活的村寨;作千里远行。那是他的二叔黄泽沛热情来信;邀他到山东济南上学;他便与叔母、堂弟一起;经香港、上海;抵达济南。黄泽沛是清朝进士;后来到山东当县官。他其实姓邓。他的父亲邓锦臣与邓恩铭的祖父邓锦庭是亲兄弟。由于他过继给姑母家;于是改姓黄。邓恩铭到了他家;也取了个黄姓名字;叫〃黄伯云〃。离开水族村寨时;邓恩铭赋诗言志:
男儿立志出乡关;
学业不成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
人间到处是青山。
邓恩铭在一九一七年十月抵达济南;便进入山东省立第一中学读书。这是山东的名牌中学;
使邓恩铭知识猛进;大开眼界。进入省立一中一年多之后;五四运动山呼海啸般爆发了。山东成了全国注视的焦点。十八岁的邓恩铭投身于汹涌澎湃的学生运动;被同学们推举为省立一中学生自治会负责人兼出版部长。就在这时;他与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的学生领袖王尽美结识。从此;他俩肩并肩;在济南从事革命活动。
王尽美和邓恩铭等在一九二○年秋;组织了〃励新学会〃。王尽美被推举为《励新》杂志编辑部负责人;邓恩铭担任学会庶务。《励新》半月刊在一九二○年十二月十五日创刊。《发刊词》中;励新学会的宗旨是〃对于种种的问题;都想着一个一个的;给他讨论一个解决的方法;好去和黑暗环境奋斗〃。为着更进一步〃和黑暗环境奋斗〃;王尽美和邓恩铭组织了山东共产主义小组。这时的邓恩铭不过二十岁;而王尽美也只有二十三岁。
第五部分:响应斯托扬诺维奇在广州找错了对象
当共产主义之火在中国的上海、北京、长沙、武汉、济南逐一点燃之际;中国南方第一大城市广州;也出现了共产主义〃幽灵〃。广州是当时中国的一片热土。共产党的种子;最容易在那里萌芽。因为那里是孙中山的大本营;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策源地。
当维经斯基率领那个〃记者团〃抵达北京之后;便兵分几路:他自己率〃主力〃前往上海;马马耶夫夫妇和鲍立维去了武汉;那位从哈尔滨奉命赶往北京的大胡子、俄共(布)党员斯托扬诺维奇;则在上海住了几个月之后;被维经斯基派往广州。热浪在广州澎湃;只有傍晚时一场豪雨骤降;才使人舒了一口气。一九二○年九月;在寒带长大的斯托扬诺维奇初来乍到广州;很不习惯。对于满街戴着尖顶斗笠的广州人;对于人行道上便于遮雨的骑楼;他感到非常新奇。
斯托扬诺维奇在广州改了名字;叫Минор;即米诺尔。他与另一位俄共(布)党员Песлиh;即佩尔林;一起被维经斯基派往广州。此外;还有那位既会讲法语又懂中文的越南人。斯托扬诺维奇用法语与那位越南人交谈。斯托扬诺维奇此行的目的;是在广州建立共产党组织。不过;他的公开身份是〃远东共和国〃记者。这个苏俄在远东临时建立的缓冲国;给人以〃中立〃的印象;也就使人们难以想到他会是俄共(布)党员。他和佩尔林在广州市中心永汉北租下了〃光光〃眼镜店二楼(今广州北京路太平餐馆对面)。他真的干起了记者行当。在那里办起了俄华通讯社。
斯托扬诺维奇在广州四处活动;寻找广州的马克思主义者;以便着手在那里组织共产党。不过;他不像维经斯基那么顺利;因为维经斯基在北京找到了李大钊;在上海找到了陈独秀;〃扎根串联〃那〃根〃都〃扎〃得很准。也许是缺乏工作经验;斯托扬诺维奇和佩尔林在广州所〃串联〃的;没有一个是马克思主义者:广州女子师范学校的英语教师黄尊生、谭祖荫;国文教师刘石心;当过漳州教育局局长的梁冰弦(他的原先的秘书便是刘石心);在报馆当校对的梁一余;他的弟弟、雅号〃生意佬〃的梁雨川;还有一位北京大学毕业生区声白。这七位;全是无政府主义者。斯托扬诺维奇和佩尔林找错了对象;细细探究起来;是因为来广州时找错了〃向导〃。陪同他们来广州的;是广东台山籍的北京大学学生黄凌霜。黄凌霜是一位著名的无政府主义者。他曾加入过李大钊领导的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后来又退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很自然的;黄凌霜引见的是广州的一批无政府主义者。在那个时代;无政府主义者和马克思主义者同行;都举起了反军阀之旗;都要求民主。但是;无政府主义者反对无产阶级专政;反对组织共产党;使斯托扬诺维奇和佩尔林的计划落空。
当事者谭祖荫在一九八一年的回忆;十分真实地道出了当时的情形:〃两个俄国人(引者注:指斯托扬诺维奇和佩尔林)同我们每周开一次会;多数在'光光'二楼开;有一次在黄尊生家开。我们开会是汇报本星期宣传的经过;下一步应如何做。会上使用英语;一般由区声白当记录;区当时在岭南大学教书;有时他来不了;就由我当记录。黄尊生的英语好;由他当翻译;梁冰弦和我也会听、讲英语。当时两个俄国人知道我们是无政府主义者;和我们讲的是关于开展工人运动的事情;并由波金(引注者:即佩尔林)用英文起草向工人宣传的提纲;内容主要是揭露工人如何受资本家的剥削和压迫;不合理、不平等;要起来斗争;也讲到关于社会主义的道理;然后由区声白、黄尊生翻译成中文;由黄尊生、刘石心去协同和机器厂工人俱乐部作宣传。这个俱乐部不大;可坐三四十人;我去过一二次;只是旁听;没讲什么。梁冰弦不常去;区声白没去过。记得有一次是讲工人受资本家压迫、剥削;听众有三四十个工人。工人没有发言;因为听完时间已经很晚;就散会了;也没有组织工会。此宣传活动是半公开的;没有准备组织工人罢工。后来才有机器工会;但我没有参与。我后来只当教师;不问政治。当时两个俄国人没有和我们谈到成立共产党的问题。我们与共产党不同;各走各路;自己喜欢怎么搞就怎么搞。如果提出组织就会马上反对;我们不要头头;谁要做头头;马上有人反对。一九八○年十二月十九日《人民日报》有篇文章说;两个俄国人和我们七个无政府主义者已经组织了广东共产党;是广东最早的共产党员;这是误会了。当时确实是没有谈到成立共产党的问题;因为我们是无政府主义者;是不主张受什么组织、纪律约束的。〃《谭祖荫的回忆》;载《共产主义小组》(下);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一九八七年版。
由于斯托扬诺维奇和佩尔林找错了对象;这样;广州的共产党组织;最初没有建立起来。说实在的;两个不懂汉语的俄国人;对广州又是人地生疏;在那里找错了对象也是在所难免的。陪他们来到广州的那位黄凌霜;是来自李大钊身边——就连李大钊在北京建立共产主义小组时;也曾吸收了黄凌霜!
第五部分:响应北大三员〃大将〃南下羊城
其实;广州也有〃正宗〃的马克思主义者。
只消读一读一九一九年十一月连载于《广东中华新报》的《马克思主义》这一篇长文;便可知作者对于马克思主义有着深刻的了解。兹照原文;摘录若干片段:〃自马克思氏出;从来之社会主义;于理论及实际上;皆顿失其光辉;所著资本论一书;劳动者奉为经典……〃由发表共产党宣言书之一八四八年;至刊行资本论第一卷之一八六七年;此二十年间;马克思主义之潮流;达于最高……〃自马克思倡其唯物的历史观以后;举凡社会的科学;皆顿改其面目。……〃此文署〃匏庵〃;乃杨匏安的笔名。写此文之际;杨匏安二十三岁而已。他是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人。他本来在家乡教小学。耿直的他;看不惯校长贪污学款;予以揭发。然而;他却因此遭到校长忌恨;反而被诬入狱。出狱后;他极度愤懑;欲寻求真理。于是;他东渡日本;在横滨勤工俭学;日渐接受新文化、新思想。回国后;他在澳门教书。不久;在广州时敏中学任教;同时兼任《广东中华新报》记者。他是广州最早接受马克思主义的人。正因为这样;他写了《马克思主义》一文;公开宣传马克思主义学说和〃布尔什维克〃主义。可惜;斯托扬诺维奇没有发现杨匏安。杨匏安是一九二一年在广州建立了共产党组织之后才加入的。后来;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他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担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央组织部代理部长。一九二五年;他是著名的省港大罢工的领导者之一。一九三一年被捕;死于刑场;终年三十五岁。
广州着手成立共产党;是从北京大学的三员〃大将〃抵达这南国名城之后开始的。
这三员〃大将〃原本都是广东人;都考上北京大学;都在一九二○年暑假前毕业;从北京经上海到了广州。三员〃大将〃之一;便是本书小引中提及的那位陈公博;《共产主义运动在中国》一书的作者。陈公博的父亲陈致美;是一位武官;在广西当过提督。受父亲的影响;陈公博从小受到文、武两个方面的训练。他读了许多中国古书;练就一枝笔;所以他后来擅长写作;他也学会武术;会骑马;身强力壮。此外;他从十五岁起学习英语;为他后来留学美国打下了基础。他的父亲因参与反清;在一九○七年被捕入狱;陈家陷入困顿之中。陈公博靠着当家庭英语教师口。
辛亥革命之后;陈致美跃为〃省议会议员〃、〃提督府军事顾问〃;年仅二十岁的陈公博居然也当上了〃县议会议长〃。如他所言:〃那时真是自命不凡;不可一世。〃不过;他的父亲仍要他去求学。他在《寒风集》中曾这样回忆:〃我的家庭内;母亲很是严肃;而父亲倒很慈和;我自有记忆以来;我的父亲从来没有打过我;并且也不曾骂过我。可是在辛亥反正之后;看我那样趾高气扬;便忍不住了。父亲对我虽然素来慈和;可是严厉起来;却秋霜满面;凛然令人生畏;一天他正色对我说;你拿什么学识和资格去做参谋;去当县议会议长?你这样不知自爱;终有一天翻筋斗跌下来;就是地位不跌下来;人格也会堕落。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就算为人罢;自己没有学识;为人也为不了。自然父亲那时叫我什么都不要干;而去读书……〃陈致美虽然在一九一二年九月去世;陈公博毕竟还是听从了他的话;当了两年教员之后;于一九一四年考入广州法政专门学校。一九一七年毕业之后;他又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北大;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他在那里拜识了校长蔡元培;文科学长陈独秀。尤其是五四运动;给了他难忘的印象。后来;他在《共产主义运动在中国》一书中;曾作如此描述:〃对我来说;回忆这一时期的活动是非常有趣和令人兴奋的。我处在巨大的浪潮中;自始至终目睹了这次激进的运动;目睹了群众不满情绪的加深和反抗的顽强性。此情此景在壮丽和忧伤方面与一八九八年至一八九九冬俄国大学生的总罢课多么相似!〃不过;又如他在《寒风集》中《我和共产党》一文中所说;在北京时他〃静如处女〃;还没有完全投入革命活动。他埋头于读书。后来;他才〃动如脱兔〃。陈公博的同乡观念颇重。他的活动圈;大都限于同乡之中。跟他住在同一宿舍的;是他的广东老乡谭平山。谭平山年长陈公博四岁;号诚斋;别号聘三;广东高明县人。他和陈公博在同一年进入北京大学。他是三员〃大将〃中的另一位。陈公博在《我和共产党》中;这么写及谭平山:〃平山的原名本叫谭鸣谦;别号聘三;自然是三聘草庐的意思;后来他改名平山;也是由聘三谐音来的。那时我因为他留了一撇小胡子;免不了开玩笑的叫一声聘老。迩时北京有位王士珍先生;别号聘卿;就是世间所传的王龙、段虎、冯狗;三杰之一;声势煊赫;报纸常书聘老而不名。我也唤平山做聘老而不名;并且时常对他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