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中国通史第六卷-中古时代-隋唐时期(上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09中国通史第六卷-中古时代-隋唐时期(上册)- 第4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州改建为兴唐府②,有唐一代先后共设置了这九府。
  道的制度的创建及其区划唐代最重要的设置却是道的制度的创建和区划的划分。道的名称隋时已经有了。隋文帝时就曾置过河北道行台和河南道行台③,隋炀帝为晋王时,就曾做过河北道行台和淮南道行台的尚书令④。炀帝伐高丽曾经分兵二十四道出师⑤,而炀帝亲祠恒岳时,河北道郡守毕集⑥。尚书令为中枢重要官职,而当时中枢重要衙署则以台相称,文帝时有御史台和都水台。炀帝时以谒者、司隶、御史合称三台,殿内、尚书、门下、内史、秘书合称五省,其重要性可见一斑⑦。地方置行台,而行台由尚书令领导,可见这是中枢的驻外部分,与地方区划无关。炀帝伐高丽的二十四道,自是军事组织。其时鱼俱罗为碣石道军将①,而薛世雄为东北道大使行燕郡太守,镇怀远②,是亦有一定的驻地。至于炀帝的亲祠北岳,遂招致河北道的郡守,毕集于岳下,则所谓的河北道就应有具体的地区。只是这样的具体地区已经难知其究竟。就是其他各处是否也有和河北道相同的区划,也不易清楚了解。
  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始因山河形便,分全国为十道③。这十道的道名和今地如下:1。关内道。辖境东距河,西抵陇板,南据终南之山,北边沙漠④,相当于今陕西秦岭以北,甘肃祖厉河流域以东,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以西,阴山狼山以南各地。
  2。河南道。辖境东尽于海,西距函谷,南濒于淮,北薄于河,相当于今河南、山东两省的隋唐时黄河故道以南,安徽、江苏两省淮河以北,西至汝河流域以西,东渐于海。
  3。河东道。辖境东距恒山,西据河,南抵首阳、大行,北边匈奴,相当于今山西全省和河北省西北部内外长城之间各地。
  4。河北道。辖境东并于海,南迫于河,西距太行恒山,北通渝关、蓟门,相当于今北京、天津两市全部,河北和辽宁两省的大部,南至河南、山东两省的隋唐时黄河故道以北各地。
  5。山南道。辖境东接荆楚,西抵陇蜀,南控大江,北据商华之山,相当于今陕西秦岭、甘肃西秦岭、河南伏牛山以南,四川重庆市和湖北嘉鱼县之间长江以北,四川嘉陵江流域以东,河南白河流域及湖北涢水以西各地。6。陇右道。辖境东接秦州(治所在今甘肃天水),西逾流沙,南连蜀及② 《新唐书》卷四○《地理志》四。
  ③ 《新唐书》卷三八《地理志》二。
  ④ 《隋书》卷一《高祖纪》上。
  ⑤ 《隋书》卷三《炀帝纪》上。
  ⑥ 《隋书》卷四《炀帝纪》下。
  ⑦ 《隋书》卷三《炀帝纪》上。
  ① 《隋书》卷二八《百官志》下。
  ② 《隋书》卷六四《鱼俱罗传》。
  ③ 《隋书》卷六五《薛世雄传》。
  ④ 《旧唐书》卷三八《地理志》一。
  吐蕃,北界朔漠,有关内道和山南道以西的今甘肃省全部,兼有今青海湖以东的青海省一部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东部各地。
  7。淮南道。辖境东临海,西抵汉,南距江,北据淮,相当于今湖北省涢水以东至于东海的江淮之间各地。
  8。江南道。辖境东临海,西抵蜀,南极岭,北带江,相当于今浙江、江西、湖南三省全部及江苏、安徽、湖北、四川四省长江以南,兼有贵州省东部和广西省西北部各地。
  9。剑南道。辖境东连牂柯,西界吐蕃,南接群蛮,北通剑阁,北起今甘肃南部自水江流域,南至今云南沅江流域,西起今四川大渡河和雅砻江下游以东和云南澜沧江、哀牢山以东,东至今四川涪江流域和贵州省仁怀、六盘水、兴义等地。
  10。岭南道。辖境东南际海,西极群蛮,北抵五岭,相当于今广东省全部、广西省大部、云南省东南部和越南北部地区。
  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重新作了调整,在原来十道的基础上,另行划分为十五道,每道置采访使。这十五道的治所和区划如下:1。京畿道,治京师城内,辖境相当于今陕西中部关中平原。
  2。都畿道,治东都城内,辖洛阳附近各地。
  3。关内道,以京官遥领,辖境除划归京畿道以外的原关内道各地。
  4。河南道,治汴州,今河南开封,辖境除划归都畿道以外的原河南道各地。
  5。 河东道,治蒲州,今山西永济蒲州城,辖境依旧。
  6。河北道,治魏州,今河北大名。辖境依旧。
  7。陇右道,治鄯州,今青海乐都,辖境依旧。
  8。山南东道,治襄州,今湖北襄樊。
  9。山南西道,治梁州,今陕西汉中府。山南东西道是就原山南道分为东西两部分。其分界线当在今陕西石泉和洋县之间,四川云阳和开县之间,丰都和涪陵之间。
  10。剑南道,治益州,今四川成都,辖境依旧。
  11。淮南道,治扬州,今江苏扬州,辖境依旧。
  12。江南东道,治苏州,今江苏苏州,辖境相当于今浙江、福建两省,江苏长江以南和安徽歙县、祁门,江西婺源等县。
  13。江南西道,治洪州,今江西南昌。辖境有今江西、湖南两省大部分,安徽、湖北两省长江以南一部分。
  14。黔中道,治黔州,今四川彭水县,辖境有今湖南省西部、贵州省东部、广西省西北部和湖北、四川两省长江以南一部分。
  15。岭南道,治广州,今广东广州,辖境依旧。
  开元时于十五道设采访使,是为了检察非法,如汉刺史之职⑤,如果这是新设,那么,开元以前的十道又将设置些什么官吏?那时为十道置使的有武后天授二年(691)的存抚使,中宗神龙二年(706)的巡察使,景龙三年(709)的按察使②。天授时的存抚使未知其职能如何。神龙时的巡察使则是二周年一替,以廉按州部①。按察使则置废频繁,自景龙三年置后,玄宗开元元年⑤ 《唐六典》卷三《户部》,此下九道同此。
  ① ②《唐会要》卷七七《巡察按察巡抚等使》。
  (713)废去,二年复置,四年又罢,八年再置①。其外则有贞观八年(634)的十六道黜陟大使,贞观十八年(644)的十七道巡察使,武后垂拱元年(685)的九道大使②。贞观八年的十六道黜陟大使实际上只派出了十三人③。这样看来,道制创建之初,规模还未曾齐备,至少由太宗至武后时是如此,当时虽根据山河形势的便利,分全国为十道,并不是每道都有固定的人选,分别检察。
  后来设置了按察使,并不久居其地,故也无一定的治所。
  开元二十一年重新划分十五道时,明确规定治所,视之为永式。其实也并非尽然。胡三省为《资治通鉴》作注,就曾经指出:“其后有以边镇节度领采访使者,则关中道固不拘京官,诸道采访使治所亦难概拘以定所。”④如果只是采访使的治所倒还不至于若何关系,问题乃是所置采访使的多寡和当时的道数能否完全符合。《唐大诏令集》保存有开元二十一年的《处分朝集使敕》和开元二十二年二月十九日的《置十道采访使敕》。两敕都出自张九龄之手。《处分朝集使敕》开篇曾说:“敕十道及朝集使”。而开元二十二年的敕书更明白指出是为了置十道采访使而颁布的敕书。张九龄任职中书侍郎时,以丁母丧归乡里,开元二十一年十二月起复,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当其在相位时,曾建议复置十道采访使⑤。这两道敕书当是九龄在相位时的手笔。开元二十一年分天下为十五道,旧史未能记载是在哪一月规定的。《资治通鉴》列于这一年张九龄为相之后,而特别著明“是岁”,这是说并非就在十二月。既然张九龄为相时已经划分成十五道,为什么张九龄还是建议复置十道采访使?这两道敕书已经颁布,就是说已经得到玄宗的批准。全国已划分成十五道,十五道中都设有采访使的治所,这十道采访使到地方之后如何适从?这都成了问题。天宝五载(746)正月还颁布了《席建侯等巡行诸道敕》,敕中说:“建侯巡河北道,鉷巡京畿关内及河东道,隐之巡东畿及河南道,见素巡山南东、江南、黔中、岭南等道,鳞巡河西、陇西、碛西等道,翘巡剑南及山南西道,光誊巡淮南及山南东道。”①这些道名中河西、碛西两道不在十五道数内。河西道是睿宗景云二年(711)分陇右道黄河以西建置的②。虽不在十五道中,却还时相沿用,《旧唐书·地理志》就曾为这个道作专题叙述。碛西道却不为一般人所习用。这些情形都可以说明当时中枢派遣官吏到地方巡察采访,并不都以十五道为准,而是因时制置,不尽相同。
  其实,就是采访使的制度也未能沿用许久。肃宗乾元元年(758)便改成观察处置使,实际上逐渐成了节度使的兼衔。
  节度使的设置① 《唐大诏令集》卷一○三《遣十使巡察风俗制》。
  ② 《资治通鉴》卷二一○、二一一、二一二,玄宗开元元年、开元二年、开元四年、开元八年。③ 《唐会要》卷七七《巡察按察巡抚等使》。
  ④ 《资治通鉴》卷一九四,太宗贞观八年。
  ⑤ 《资治通鉴》卷二一四,玄宗开元二十一年。
  ① 《旧唐书》卷九九《张九龄传》。
  ② 《唐大诏令集》卷一○四《按察》下。
  节度使的设置是唐代重要制度之一。始设于睿宗景云二年(711)。本来是设置于沿边各地,有利于捍御外来的强敌,保障边陲的安全。迄于玄宗开元年间,全国亦只有安西(驻地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北庭(驻地在今新疆吉木萨尔破城子)、河西(驻地在今甘肃武威)、朔方(驻地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河东(驻地在今山西太原西南)、范阳(驻地在今北京)、平卢(驻地在今辽宁朝阳)、陇右(驻地在今青海乐都)、剑南(驻地在今四川成都)等节度使和岭南五府经略使(驻地在今广东广州)。这显然和当时的行政区划没有什么关系。
  安史之乱爆发,西北防边的军力皆相继内撤,参预平定乱事。因为勘乱的需要,立有军功的将帅,也都授与节度使的称号。争战既在内地进行,征发调用也就和有关的地区多所牵连,涉及行政事务。肃宗乾元元年(756)颁布的诏书说:“近缘狂寇乱常,每道分置节度,其管内缘征发及文牒兼使命往来,州县非不艰辛,仍加采访,转益烦扰,其采访置来日久,并诸道黜陟使便宜且停,待后当有处分。”也就是在这一年改成观察处置使③。实际上这样的使号已逐渐成了节度使的兼衔。《旧唐书·地理志·序》更说得具体:“至德以后,中原用兵,刺史皆治军戎,遂有防御、团练、制置之名,要冲大郡,皆有节度之类,寇盗稍息,则易观察之号。”这样说来,节度使所辖的地区竟可与道相混淆了。就在这样的局面之下,道的制度并未明令废除。由于节度使的辖地大小不一,因而各道之中,节度使的数目也多少不等。也有一些节度使的辖地伸入邻近的另一道之中,参差不一是可以想见的。节度使的置废分合也多所变更,难得一致,兹参照有关的记载,以宪宗元和八年(813)为准,列举如下:关内道凤翔节度使,治所在今陕西凤翔;泾原节度使,治所在今甘肃泾川;邠宁节度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