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003_10317810_0》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20101003_10317810_0- 第1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斯金纳承认这种条件刺激先出现,然后引发一种条件反应的条件反射过程的存在。但是,他认为大部分人类所做出的复杂和重要的行为,不仅仅是对一些特殊刺激所作出的条件反应。有很多的行为是个体自发地做出并产生了结果。他对于这种主动机制所产生的兴趣远大于对那个相对被动的强调条件反应的机制所产生的兴趣。在这里他和华生迥然不同,他强调操作性的条件作用过程,而后者则强调反应行为、刺激和反应的关系。

第三章 B。F。斯金纳和激进的行为主义 操作行为

    操作行为指个体作用于外在环境以产生某种结果的行为。它是个体主动发出的动作,不是被外在刺激引发出来的。它反映了个体的主动性。对于斯金纳而言,对于这种个体主动发出的行为及其结果的研究才是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对于反应行为,它受到先行刺激的控制。而对于操作行为而言,它最初是由某种机制产生,这种机制不受任何先行的具有引发作用的刺激的影响,操作行为受到的是行为结果(即行为所产生的效果)的控制。反应行为,例如角膜反射、膝跳反射、唾液分泌和某种恐惧的情绪反应可以和以下这些操作行为相对比,例如读书、写字、演奏乐器、使用刀叉进餐和开车。正是各种各样操作行为组成了区别人与人的众多特殊的反应。个体行为之间存在差导(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概念可以帮助我们解释这个问题。

    一种自发性的行为会有什么样的结果?根据斯金纳对行为的分析,最重要的结果便是强化。如果一个行为受到强化,它就可以得以维持和加强,将来在类似的环境中再次出现此种行为的可能性增加。这里需要重视的一点是这并不意味着再次出现的行为和最初的行为保持完全一致,可能出现的是和原行为具有同样效果的类似行为。强化加强的是一个类别的或是一整套的行为,而不是某种特殊的反应。(斯金纳使用“操作”一词指的就是能产生某种结果的一类反应)。

    在“强化”和“奖励”之间必须作出明确的区分。受到强化的行为一定是得到了加强,而受到奖励的行为可能会也可能不会得到加强。斯金纳解释说:我们称一种事物为强化物,是当它能够在现实中使某种行为得到加强时才这么称呼它。换句话说,我们是根据事物的作用来定义强化物的。强化的内容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则依受强化的人、受强化的行为和施以强化的环境而定。而奖励的概念中不包括强化一词所包含的加强作用。像奖品、金钱、荣誉之类的奖励,有时确实可以加强它们所奖励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它们可以被称之为强化物。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奖励都可以使行为得以加强。而且,斯金纳还指出,奖励对行为的加强作用并不是立即表现出来,而有效地强化物对行为的加强作用则立即表现出来。总的来说,我们称为某种可称赞的行为而奖励某人,而斯金纳是强化某种符合要求的行为。后者强调的是特殊行为的即时后果的重要性。

    作为操作性条件反射过程的核心内容,可能从表面上看强化显得过于简单。但是细分下去则有很多类型,变化也比较显著。从本质上来说,斯金纳会认为一个新生儿是一个行为的发出者,当这个新生儿长大成人时,他就可以作出各种各样的反应。其中的一部份反应可以获得强化,而另一部分则不能。例如,学骑自行车时,有的人可以很快地学会,有的人则不能。前者的行为就受到了强化而后者的行为则没有受到强化。许多行为(例如,以大家认可的方式去说话、吃饭或穿衣)由于受到家长、教师、同伴或其他人的认同或表扬而受到强化。那些社会性强化的发出者在条件化行为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总而言之,那些受到强化的行为更可能出现重复,它们的发生频率增高并逐渐成为个体行为体系中的常规性行为反应。这种反应组成了条件反射行为。

    当在某种反应和反应之后出现某种偶然的强化物时,就会有种很有趣的现象出现。在这种情况下,在反应和强化之间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斯金纳将以这种方式形成的条件反应称为“迷信行为”,他认为人类许多的行为都具有强烈的“迷信色彩”。(迷信行为在实验室中可以得到生动说明。在斯金纳箱中的鸽子每15秒钟可以得到食物,不论第15秒钟时鸽子在作什么事。当强化物出现时,这种行为的发生频率都有可能增加。不久以后这只鸽子发出此种行为的次数就会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斯金纳发现以这种方式可以条件化多种行为,包括转圈、不断地跳来跳去、抬头)例如有些地区的人在干旱的季节举行某种仪式拜神求雨,这就是所谓的迷信行为的典型例子。人们之所以这么做,

    就是因为过去一次偶然的拜神仪式之后下了场大雨,让人们误以为这是求神的功劳,这样,这场大雨作为一种强化物使得旱季拜神求雨的活动得以保存下来。

    每天都会发生大量这种“迷信行为”。我们可以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常见的情景为例,一群人正在等候电梯,虽然电梯指示灯上明明出现的是“上升”,这表明已经有人摁过按钮了,可还是有人不厌其烦地去再摁一次按钮。这种行为的出现可能是因为他以前曾经多次地在重复摁按钮之后碰巧等来了电梯,所以他现在虽然知道这么重复摁按钮是不必要而且是没有用的,可这种行为还是得以保留并再次出现。许多人在冷天开车时都有一套详细精细的启动行为。但是只有其中的一部分行为是有效的。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就是因为过去他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在他作出某种操作后碰巧车启动了,这样就强化了他的这种操作,使他在下次启动车子时又重复这些动作。运动员们就经常表现出这种迷信行为:棒球运动中的击球手在击球之前可能要进行一番例行公式,例如提提裤子,用球棒末端敲一敲本垒、踢踢灰等等。那是因为他们在以前的某次击球前偶然作出这种行为,结果球击中了,所以这套例行公式就保留和延续下来。

    那些被忽略的或没有受到强化的行为在再现频率上没有表现出增长的趋势,这表明它们没有得到加强。一个儿童如果在他想要读书时从未受到过表扬或注意而得到强化,那他就不大可能想去读书。一个大学生,如果从未有人对他的政治见解产生过兴趣,没有人聆听他的思想,他也不大可能去从政。一个商人如果他的计划从没收到过经济效益,他就不大可能将此计划坚持下去。

    当然,如果某种行为开始由于受到强化而得以形成和保持,但是一旦不再对它施以强化,它的发生频率就会越来越低。这种过程叫做操作消退。例如,一个孩子,在家中父母教导他说话时要轻言细语,不要大声吵闹,父母通过赞扬等形式的强化使这种行为得以保持。在小孩第一次去附近的游乐场玩的时候,可能还会保持轻言细语地和小朋友交谈。如果其他的孩子对他的这种交流方式不加理睬,也就是不再强化他的这种行为,那么他的这种已经习惯的行为在他和运动场的小朋友一起玩时就会逐渐消失,而代之以大声地嬉闹。他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博取同伴的注意,而这正是对此种行为的强化。

    在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心理学中,“个性”被认为是个体生活经历中受各种强化所得结果的整合。(虽然个性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遗传的基因物质也起了部分作用,但是是由强化塑造和保持,使个体区别于他人的行为。)对比一个好争论、攻击性强和一个谦和、温顺的人,他们俩在行为上的差异是如何出现的?斯金纳认为起关键作用的是他们的生活经历中所受的强化不同。前者的攻击性行为是由于曾经受到了家长或同伴的鼓励和赞赏,这正是对他攻击性行为的正强化。而且,在他所生活的环境中,他的这种行为表现得卓有成效,这样受到适应性的正强化。而负强化可能会继续增长他的攻击性行为。也就是说,攻击性行为可能有效地使他远离不舒适的或危险的情景,例如他把一个令他讨厌或对他构成威胁的人揍了一顿,使得此人对他构成的烦扰和威胁得以消除,这样也强化了他的攻击性行为。

    而那个谦和、温顺的人的经历和前者则迥然不同。在他的生活环境中,温和、谦逊的行为受到强化,而且他当前的生活环境使他继续保持这种行为。在斯金纳的心理学中的一个假设就是:(排除基因物质上有明显的差别或缺陷)这两个入在过去的生活经历中可以形成这两种行为方式中的任何一种。由于不一样的强化史,使得这两个人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行为方式。

    对于那些操作条件反射概念的初学者而言,常常忽视的一点就是强化通常是潜移默化地进行的。也就是说,在一个人的生活经历中很难找到显著的具有强化作用的事情。

    例如,在同一个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双胞胎长大成人后,在行为上可能完全不同。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只能假定发生了一些神秘的、难以解释的事情。表面上看去两个人都处于同样的生活环境之中,经历同样的事情,但是他们俩又怎么会表现出不一样来呢?如果我们仅考虑他们受到的各种强化的总的特征,我们难以找到原因。要详细了解这个问题还必须考虑各种细节。如果可以找到某种特殊的行为,那么就可以在两个人的生活经历中分别找到一些事例来证明两个人之间不同行为的发生及行为结果的原因。很难想象,即使是一对同卵双胞胎在同样的条件下作出了同样的行为反应,并且得到了一模一样的行为结果。虽然有些人生活经历中受到的强化会多多少少地有些相似,但是没有哪两个人会有一模一样的个性。

    斯金纳将强化分作两类:正强化和负强化,它们都是以行为的结果出现的。而两种形式的强化都可以增长反应再次出现的可能性,也就是说,两者都可以使该行为得到增强。正强化包括当个体作出某种行为时增加某物,这是正强化物。例如,当个体作出某一行为之后给他食物吃,给他水喝,满足他和异性交流的需要,给他钱或者是加以表扬,那么这种行为就会受到正强化。而负强化则指当个体作出某一行为时就从环境中撤去某种刺激物,这种刺激物称之为负强化物或厌恶刺激。例如,如果一种行为的结果是让他感到很冷或是很热,或是听到很大的吵闹声,威胁他,让他完成一件烦人的任务,或是引起生理上的不适,如头痛,那么当他作出某种反应后将这些令人不愉快的刺激撤走,这就是对他这种反应的负强化。简而言之,人类的大部分行为都是条件反射形成的,之所以作出这些行为是因为那样做可以使我们获得某种东西(在正强化的情形下)或是让个体逃离某种东西(在负强化的情形下)。

    斯金纳所有的“正”和“负”不能以这两个字日常生活中所用的意思去理解。例如,一般而言遭到一个令人尊敬的人的拒绝被认为负面结果,但是这种拒绝可能在事实上起到的效果是促使被拒绝者更多地接触前者(可能被拒绝终究比被忽视好)。如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