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啄木鸟 2010年第4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啄木鸟 2010年第4期- 第29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三轮车觉得什么地方似乎不对头;一时却又想不起到底哪里不对头。当三轮车驶出他的视线的时候;他才忽然想起这事儿似乎有些蹊跷:既然这个女人可以叫三轮车;那为什么还要来向我打听呢?况且;祥福车行离这里并不远;步行七八分钟就到了;她犯得着破费吗? 
  这样想着;哨兵就出了岗亭。出来之后;目光在岗亭前各处稍一扫视;不禁一个激灵:那块长方形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淞沪警备司令部第二警备区”的牌子的下方“备”和“区”两字的交界处;斜斜地张贴着一张长方形的白纸;把那两个字各遮住了一半! 
  之前;上海市公安局已经把本市发生反动标语系列案的情况向淞沪警备司令部作了通报;司令部已经向警卫范围中有市区区域的第一、二、三警备区作了传达;部队随即逐级下达;要求各基层在执行警卫任务时务必注意这一动向。因此;这个哨兵是知道市区发生反标案情况的。但他此刻望过去觉得那张纸上的字很小;不像是标语。于是赶紧上前去看个仔细;只一看题目;就倒抽了一口冷气:《告共军官兵书》! 
  嗬!敌特调花样了;竟弄起了策反信! 
  专案组接到报案迅即赶到乐义饭店;现场勘查所获得的痕迹证据表明:这起案件所使用的纸张、油墨和印刷跟之前永安公司、老城隍庙、北站三处的反动标语是一模一样的。张贴方式也是一样的;先在木牌上洒水;然后将纸张往上粘。所不同的是;由于要在哨兵眼皮底下作案;所以要另外安排一个人假装向哨兵问路而转移哨兵的注意力。 
  侦查员向哨兵了解:那个女子怎生模样? 
  哨兵提供的情况是:该女子看上去大约三十来岁;说上海话;穿一件浅绿色丝绸连衫裙;头发是那种长波浪披肩式。穿什么鞋没看清;因为她站在岗亭外面;没法看。 
  专案组副组长寿汝君看了看岗亭方向;又注视了一下人行道上的树叶;问道:“她站的这个位置;处于上风头;你回忆一下;是否闻到什么气味?” 
  哨兵说;他闻到了香水的气味。 
  如上所述;从穿着打扮来判断;这是一个时髦女人。专案组于是马上想起了永安公司清洁工朱阿姨见到过的那个可疑女人;分析这两处出现的女人可能为同一人。永安公司出现的那位没有寻访到线索;现在这个不知能否找到。不管是否有希望;肯定要花力气寻访的。因此;理应围绕着寻查该女子而开展一些工作;比如向乐义饭店周边的所有有固定位置的人(商店店员、各类摊贩、执勤的交警);以及能够找得着的正好路过此处的人(比如邮差、中药店的送药员)进行查摸;并去祥福车行进行调查。 
  但是;这些工作做下来;侦查员并无任何收获;所有被调查到的人员都说对这样一个女子没有什么印象。 
  这番调查进行下来;到将最后结果汇总给专案组长程晓芝的时候;已经是当天傍晚时分了。程晓芝正盘算着晚上开会分析案情的时候;刑技人员打来电话;说他们在对当天的证据进行鉴定时;有了一个新的发现。 
  这次张贴的这份“告共军官兵书”;全文不计标点符号共376字;是印在16开特制纸张上的。刑技人员鉴定后;对于油墨、纸张的结论与之前的永安公司、老城隍庙、北站三处发现的反标的结论是一致的;都是国内无法生产的特制产品。但在鉴定印刷情况时;却有了新的发现。之前三处地方张贴的反标;对于印刷的鉴定结论是用小型手摇印刷机印刷的;但印刷机质量或者调试有问题;所以印出的字迹看上去像是次品。这次的鉴定物的字数远比反标多;这个问题就更加明显了。鉴定人员越看越觉得这不像是用机器印刷出来的;倒似是在字盘里用铅字排出文章后;刷上一层油墨;放上纸张;用橡皮滚筒压出来的。 
  刑技人员中没有人是搞印刷出身的;所以如果要推翻上次那个技术鉴定的话;最好是请专业行家来相帮。于是;他们就从印钞厂请来了一位老法师;用现在惯用的话来说;就是专家;请他作一个鉴定。老法师一看;马上得出结论:这是用排版打样手段弄出来的;并非机器所为! 

7 

   





8




  当时还没有什么电脑照排;印刷全是用铅字排版的。所谓排版打样;就是排字工人根据稿件上的文字;依样从字库里挑选出相应的铅字;放进一个固定面积的版框里排列好;然后如同上面所说的那样;刷上油墨;放上纸张;用橡皮滚筒滚压一下;把纸张揭下来就成了小样;进行校对后修正差错。 
  刑技人员又请老法师鉴定之前的反标;得出的结论是一致的。 
  于是;刑技人员就把这一结论通知专案组了。 
  这个新发现;对于专案组来说是打开了另一个窗口。侦查员对此进行了分析;认为也许可以以铅字作为突破口。当然;这个办法是否可以一试;那还得去向内行人请教。 
  跟刑技人员联系获得那个印钞厂老法师的住址后;专案组连夜登门请教。老法师说你们的调查是可以试一试的;不过这并非是印刷工人的强项了;而应该去找字模技师。 
  印刷厂使用的铅字;是排字工自己浇出来的;其过程是:把磨损废弃的铅字;或者专用的铅坯;放在铁质容器内加温使其熔化;倒进字模坯子;冷却后就形成了铅字。而字模;则是由字模工厂生产的。因此;如果要从铅字着手追查线索;那得去向制作字模的技师请教。 
  侦查员周清扬、小常奉命去寻访这方面的老法师。两人先去了行业协会;然后去拜访一位姓丁的老法师。这是一个年过六旬的老头;早年漂洋过海去英国留学;学的是化学;因为贫困而去伦敦的一家字模工厂打工;竟然喜欢上了字模制作这一行;最后连化学也不学了;就改行学起了字模制作;顺带也学了印刷技术。回国后;有人向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宋子文推荐了这个人才。宋子文来上海时就召见了他;称其为老丁。宋子文是一个英语说得比汉语还流利的人物;跟老丁一吐英语;后者竟然不逊于他。于是大喜;任命老丁去中央印钞厂任职。老丁拒绝了;说他立志不当官;只做工。宋子文说不做官也可以;但你得去中央印钞厂发挥才能;到了那边想干什么由你随便挑选就是。于是;老丁就去中央印钞厂干起了模具制作。但他生性倔犟;又长期在西方生活;看不惯国民党那一套腐败做派;干了没多久就离开了。 
  老丁离开中央印钞厂后;自己开了一家字模制作小作坊。他在字模制作方面确实具有同行业中别人没有的一套本领;所以不但上海滩所有字模制作匠都佩服他;不时登门求教;就是南京、北平、广州甚至东南亚的同行也经常麻烦他;或登门请教;或请其去当地现场解决问题。 
  本来;老丁是可以活跃在新中国的字模行业队伍里;发挥他那份才能。可惜的是;两年前他中风了;半身瘫痪;此刻连生活都不大好自理;不过脑子还清楚;面对着侦查员的求教;他示意打开台灯;用放大镜对着那几份物证照片反复查看。 
  最后;丁老法师得出结论:这是“汪模”铅字;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已经没有了。 
  周清扬、小常两人听得一头雾水;互相交换着眼色;然后虚心求教:“丁师傅;这个……什么叫‘汪模’?” 
  所谓“汪模”;是当年上海滩“汪诚纪字模坊”生产的字模。汪诚纪祖上数代为官;学问甚好;书画金石样样精通。汪诚纪出生于这样的家庭;三岁开始就接受严格的文化训练;指望走父辈道路;在朝廷里占一个位置。汪诚纪也确实有实力;十三岁就中了秀才;十七岁中举人;正准备继续冲刺时;清廷垮台了;从而终止了他的仕途之梦。汪家的好运由此也就打住了;先是已经退仕的祖父病殁;跟着刚从官位上下来的老父给仇人干掉了;然后就是分家。汪诚纪排行最小;且由小妾所生;因此家产分得最少。 
  但是;正所谓“是金子总是要发光的”;汪诚纪的才华并不限于科举。他很快就把注意力从四书五经转移到了机械方面;不久就来了一个彻底转型;隐瞒了举人身份和曾经显赫的家世;去了江南制造局当徒工。 
  江南制造局是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的简称;熟悉中国近代工业史的人都知道;这是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 
  江南制造局当时集中着一帮子中外机械专家、能工巧匠;汪诚纪进去之后;刻苦好学;自然获益匪浅。学了两年;他的举人身份被人发现了;于是成为一桩新闻;而他也就被中外专家、工匠看好;人家为他的这种追求事业的执著所感动;于是都愿意向他传授技艺。就这样;汪诚纪在江南制造局一待十年;成为一名机械技师;其专长是模具制造。 
  正当他有望成为工匠主管的时候;他却忽然辞职不干了;不顾人家的再三挽留;毅然离开了当时已改称为“江南造船所”的这家大型工厂;回到家里闲居。这是干甚?原来;汪诚纪心里另有打算;他想开一家字模作坊。 
  这十年里;汪诚纪对于家传的书画金石犹自兴致不减;常习不辍。他选择模具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与这份爱好也有关系;毕竟模具工艺是机械制造中的精细活儿。对于书画金石最初也不过是一份爱好;一种自幼养成的习惯;汪诚纪也没有想到过要把这份爱好和后来转型后学到的技艺结合起来。待到十年后成为一名技师了;他忽然找到了结合的路子;那就是字模。 
  于是;上海滩就诞生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汉字字模——“汪模”。“汪模”的特点是:制造工匠自己写字;自己刻模;而且这位工匠于这两行都是专家级水平;这是字模行业中从未有过以后也注定不会再有的一个特殊个例。不难想象;汪诚纪制作的字模会是一种什么样的优质产品;因此;行业内称其为“汪模”。 
  汪诚纪出名后;外国收藏家慕名前来定制“汪模”;一概遭到拒绝。抗战爆发后;汪诚纪立刻移往租界居住;以防日本人强行抢模。据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次日;日本军队攻掠租界时;接到过逮捕汪诚纪的命令。但这个命令无法执行了;因为汪诚纪在前一天晚上因高血压症发作而住进了法租界金神父路广慈医院;三小时后即告不治。而其作坊内;并无“汪模”成品。 
  字模是有使用期限的;到了一定期限就报废了。这样;“汪模”就此消失了。丁老法师指着面前的鉴定物证说;这铅字是“汪模”那是确信无疑的;但那是即将报废或者已经报废了的“汪模”里浇出的铅字。你们要追查下去的话;那就顺着“汪模”追;想来是会有结果的;因为汪诚纪字模坊对于出售的每副“汪模”都是有登记的。尽管汪诚纪已经过世了;他那字模坊也没有了;但我知道汪家后人还在;对于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家庭;我想他们是不会轻易处理掉上辈人留下来的遗物的。 
  专案组于是立马追查汪诚纪的后人;次日就查得了结果:汪诚纪的妻子在丈夫去世后不久也因病过世;留下两个女儿都已结婚;大女儿嫁到苏州去了;小女儿是招女婿上门;结婚后已经生了一对子女。程晓芝说这位汪先生是一位人物;值得我们敬重;他的后人同样应当得到一份尊重;我带两位同志去登门拜访;还要备一份礼物。 
  汪家小女儿名叫汪丹凤;住在南市文庙附近;本人是家庭妇女;其夫是江南造船所(即前述之江南制造局;1953年更名为江南造船厂)的一名电焊技工。程晓芝带着两名侦查员;身穿便衣;携带茶食、水果登门拜访;汪丹凤听说是为了解父亲情况而来;接待甚为热情。交谈中;侦查员提到当年“汪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