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6-医学摘粹》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596-医学摘粹- 第18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橘皮(三钱) 生姜(三钱) 水煎大半杯,温服。如胃逆胸满重,加半夏。如痰盛,宜逐以甘遂、葶 
苈之属驱之。如脓成,当泄以丹皮、桃仁之类排之。剧者用仲景二白散。 
x二白散x 
桔梗(三分) 贝母(三分) 巴豆(一分去皮炒研如脂) 为末,饮服半钱匕,虚者减之 
。脓在膈上则吐,在膈下则泄,下多,饮冷水一杯则止。 
x葶苈大枣泻肺汤x 
葶苈弹子大(炒黄研) 大枣(十二枚) 水三杯,煮枣,取二杯, 
去枣,入葶苈,煮取一杯,顿服。脓未成,则痰下。脓已成,则脓下。 

杂证要法里证类
气鼓
属性:气生于肺,而根于肾,肾阳不升则气不化水,而抑郁于下,是为气鼓。气鼓者,脐以下肿是也 
。盖肾不升,由于土湿,土湿则木郁,木失发达之性,是以凝滞,而生胀满。木失疏泄之 
权,是以淋涩,而小便不利。且土湿脾必陷,脾陷则肝木沉郁,而生下热。土湿胃必逆,胃逆则胆火 
浮升,而生上热。病本则属湿寒,病标则属湿热,法宜泄湿行郁,补脾精而达木气,清利膀胱之郁热也 
。以桂枝姜砂汤主之。胃苓汤亦主之。如脾虚不运,而作鼓胀者,以六君子汤主之。如脾肺湿旺, 
化生郁浊,腐败胶粘,不得下行,宜用瓜蒂散去其郁陈,然后调之。如病重人虚,不可服此,以葶苈散主之。 
x桂枝姜砂汤x 
茯苓(三钱) 泽泻(三钱) 桂枝(三钱) 芍药(三钱) 甘草(二钱炙) 砂仁(一钱炒 
研) 生姜(三钱) 杏仁(三钱) 水煎大半杯,入砂仁略煎,去渣,入西瓜浆一汤匙,温服。如膀 
胱湿热,小便红涩者,加栀子清之。 
x胃苓汤x 
浓朴(二钱) 陈皮(三钱) 白术(二钱) 茯苓(三钱) 猪苓(三钱) 泽泻(三钱) 
桂枝(三钱) 甘草(二钱) 加生姜(三片),水煎服。如上热加黄芩,下寒加干姜。 
x六君子汤x 
(方见疟疾) 
x瓜蒂汤x 
(方见痰饮) 
x葶苈散x 
(方见中风) 

杂证要法里证类
水胀
属性:水统于肾,而根于肺,肺阴不降,则水不化气,而泛滥于上,是为水胀。水胀者,脐以上肿是 
也。盖肺不降,由于胃逆,胃逆由于土湿,土湿乃由水寒,水寒而肾失封蛰之性,则相火不得秘藏, 
土湿乃令木郁,木郁而肝失疏泄之权,则水道不能清利,是以膀胱癃闭,水不归壑而逆行于胸腹,浸淫 
于经络,则肿胀之病作矣。其本之在脏者,宜泄之于膀胱。其标之在经者,宜泄之于汗孔。汗溺之行 
,总以燥土疏木为主。盖水病虽在肺肾,而土湿木郁乃其根本也。如初起宜发汗者,以苓桂麻 
黄汤主之。宜利水者,以苓桂阿胶汤主之。如水在太阳之经,宜发汗以驱水者,以小青龙汤主之。如水在 
少阴之经,宜化气以导水者,以真武汤主之,如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以防己黄 汤主之。如皮水 
四肢肿,水在皮中,聂聂动者,以防己茯苓汤主之。如治正水者。以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 
如治石水者,以麻黄附子汤主之。 
x苓桂麻黄汤x 
茯苓(三钱) 泽泻(三钱) 半夏(三钱) 杏仁(三钱) 甘草(二钱) 麻黄(二钱) 
桂枝(三钱) 水煎大半杯,热服,覆衣取汗。中气虚加人参,寒加干姜,肺热加麦冬、贝母。用五 
苓散加茵陈亦妙。 
x苓桂阿胶汤x 
茯苓(三钱) 泽泻(三钱) 甘草(二钱) 桂枝(三钱) 阿胶(三钱) 猪苓(三钱) 
水煎大半杯,热服。小便不清加西瓜浆,热加栀子,中虚加人参,寒加干姜。乙木遏陷,疏泄不行,阳 
败土湿,不能制伏水邪,故病肿胀。泄湿燥土,疏木行水,是定法也。后世八味加减之方,地黄助脾之湿 
,附子益肝之热,肝脾未至极败,服之可效,肝脾病深,则不效,而反益其害,最误人也。 
x小青龙汤x 
(方见咳嗽) 
x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 麻黄附子汤x(二方,均见金匮。) 
x真武汤x 
(方见痰饮) 
x防己黄 汤x 
防己(三钱) 甘草(一钱半炙) 白术(二钱) 黄 (二钱) 生姜(一钱) 
大枣(一枚) 水煎大半杯,温服。服后如虫行皮中,从腰下如冰,后坐被上,又以一被绕腰下,温令微 
汗瘥。喘者加麻黄。胃中不和者,加芍药。气上冲者,加桂枝。 
x防己茯苓汤x 
防己(三钱) 桂枝(三钱) 黄 (三钱) 茯苓(六钱) 甘草(一钱炙) 水煎大半 
杯,温服,日夜作三服。 
x桂枝苓泽汤x 
此方统治鼓胀 桂枝(三钱) 茯苓(六钱) 泽泻(三钱) 杏仁(三钱) 半夏(三钱) 
甘草(二钱) 防己(三钱) 桑叶(三钱) 生姜(三钱) 水煎大半杯,温服。 

杂证要法里证类
噎膈
属性:噎膈者,阳衰土湿,上下之窍闭也。盖脾主升清,胃主降浊,清气升则下窍豁达而莫壅,浊气降则 
上窍清空而无碍,一自中气虚败,湿土堙塞,脾陷则清气不升,是以下窍涩结而不出,胃逆则浊气不降,是 
以上窍郁塞而不纳。且脾陷则肝木无疏泄之权,故便溺艰涩而水瘀不行。胃逆则胆火有浮升之势,故痰涎滞 
塞而食噎不下。出纳之无灵,缘脾胃之不运,而脾胃之不运,实中气之虚败致之也。以苓桂半夏汤主之。 
x苓桂半夏汤x 
茯苓(三钱) 泽泻(三钱) 甘草(二钱) 桂枝(三钱) 半夏(三钱) 干姜(三钱) 生 
姜 
(三钱) 芍药(三钱) 水煎大半杯,温服。如上脘不开,宜重用半夏以降胃气。痰盛者,加茯苓、橘皮行 
其瘀浊,生姜取汁,多用益善。如痰饮极旺,用瓜蒂 
散吐之。如胸胁痛楚,当以甘草缓其迫急,芍药泄其木邪,柴胡、鳖甲散其结郁。若兼风木枯燥加阿胶、 
当归,滋木清风,其痛自瘥。如大便燥结,宜以干姜、砂仁温中破滞,益脾阳而开肠窍;以桂枝达木 
郁而行疏泄;干涩难下者,重用肉苁蓉以滑肠窍,白蜜亦佳;木枯血燥,不能疏泄,加阿胶、当归滋 
其风木。如小便红涩,宜苓泽桂枝,泄湿疏木,以通前窍。甚者用猪苓汤加桂枝。猪苓滑泽,泄湿燥土, 
桂枝、阿胶,疏木清风,水道自利。 

杂证要法里证类
反胃
属性:反胃与噎膈同理,但噎膈上脘下脘全闭,故食不能入而反胃,上脘不闭,惟下脘闭耳,故朝食而暮 
吐,暮食而朝吐也。盖胃虽能纳谷,而脾虚不能消化,下行无路,则逆而上涌,此自然之理也。法宜温 
中燥湿,降逆开结为主,宜以姜苓半夏汤主之。如中焦虚寒,下焦无火者,以吴茱萸汤主之。 
x姜苓半夏汤x 
人参(三钱) 半夏(三钱) 生姜(三钱) 茯苓(三钱) 白蜜(半杯) 河水扬之二 
百四十遍,煎大半杯,入白蜜,温服。若肝气不能疏泄,加桂枝、阿胶疏木清风,至利水滑肠之法, 
根据噎膈诸方,无有异也。 
x吴茱萸汤x(方见头痛) 

杂证要法里证类
不能食(谷劳附)
属性:不能食者,胃中元气虚也。然有虚冷虚热之异,虚冷者,胃阳败则湿胜其燥,虽食而不能消化,其证 
面黄白,身常恶寒,大便溏秘无常是也。虚热者,胃阴竭则燥胜其湿,不食而常觉饱闷,其证面黄赤, 
身常恶热,大便燥结不通是也。谷劳一证,其人怠惰嗜卧,肢体烦重,腹满善饥而不能食,食已则发, 
谷气 
不行使然也。如胃虚冷不能食者,以消食丸主之。如胃虚热不能食者,以资生丸主之。如谷劳不能食, 
以沉香汤,椒姜大麦汤主之。 
x消食丸x 
麦 (一升) 神曲(一升) 干姜(四两炮) 乌梅(四两焙) 茯苓(五两) 
用蜜为丸,每服十五丸,日再。加至四十丸。 
x资生丸x 
白术(三两,米泔水浸用山黄土拌九蒸晒去土切片焙干) 橘皮(二两) 山楂(二两蒸) 
神曲(二两炒) 茯苓(一两五钱,人乳拌饭上蒸晒干) 人参(三两,人乳浸透饭锅上蒸透) 白豆蔻 
(五钱微炒) 扁豆(一两炒) 莲肉(一两去心炒) 山药(一两半炒) 芡实(一两半炒) 薏仁 
(二两炒) 上为末,炼蜜丸,每服二钱,细嚼,淡盐汤下。 
x沉香汤x 
沉香(一钱) 枳实(二钱) 人参(三钱) 茯苓(三钱) 半夏(三钱姜制) 杏仁(三钱) 
甘草(二钱) 陈皮(三钱) 白术(三钱土炒) 生姜(三钱) 水煎大半杯,温服。 
x椒姜大麦汤x 
大麦芽(一升炒) 川椒(一两炒) 干姜(三两) 共捣末,每服方寸匕,日三服。 

杂证要法里证类
呕吐哕呃逆
属性:呕者,口中出水而无食也。吐者,口中吐食而无水也。呕吐者,水与食并出也。哕者,口中有哕 
味也。呃逆者,气冲有声,声短而频也。总属阳明胃病也。胃以下行为顺,倘木郁克土,而胃气 
上逆,则诸病作矣。然有虚实寒热之不同。宜分治之。如食谷欲呕,手足逆冷,烦躁欲死,属胃虚。有寒 
者,以吴茱萸汤主之。如胃反吐而渴,欲饮水,因湿盛瘀塞,胃土降路。而火不得下,蛰属胃实。有热者 
,以茯苓泽泻汤主之。如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四肢见厥,属寒盛格阳者,以四逆 
汤主之。如食已即吐,属胃湿生热者,以大黄甘草汤主之。如吐呕而谷不得下,胃气上逆,浊阴不 
降,属胃实有寒者,以小半夏汤主之。如呕吐发热,腹中痞满,胸胁作痛,属肝郁有热者,以小 
柴胡汤主之。如呕而肠鸣,心下痞硬,有寒有热,半虚半实者,以半夏泻心汤主之。如哕逆者,以橘 
皮竹茹汤主之。如呃逆者,以代赭旋复花汤主之。如久病呃逆,恐脾肾之气将绝,宜纯以温补之药治 
之。以上诸证,或统以二陈汤加减治之。 
x吴茱萸汤x 
(方见头痛) 
x茯苓泽泻汤x 
茯苓(八钱) 泽泻(四钱) 甘草(二钱) 桂枝(二钱) 白术(三钱) 生姜(四钱) 
水煎大半杯,温服。 
x四逆汤x 
甘草(二钱) 干姜(三钱) 附子(二钱) 水煎大半杯,温服。 
x大黄甘草汤x 
大黄(四钱) 甘草(二钱) 水煎大半杯,温服。 
x小半夏汤x 
半夏(四钱) 生姜(四钱) 水煎大半杯,温服。如胃败已极,宜去半夏加人参。 
x小柴胡汤x 
(方见瘟疫) 
x半夏泻心汤x 
半夏(三钱) 黄芩(一钱半) 干姜(一钱半) 甘草(一钱半) 人参(一钱半) 
黄连(五分) 大枣(二枚) 水煎大半杯,温服。 
x橘皮竹茹汤x 
橘皮(三钱) 竹茹(二钱) 生姜(五钱) 人参(一钱) 甘草(二钱) 大枣(三枚) 
水煎大半杯,温服。 
x代赭旋复花汤x 
旋复花(一钱半) 代赭石(五分) 人参(一钱) 甘草(一钱) 半夏(一钱) 生姜 
(二钱) 大枣(二枚) 水煎大半杯,温服。 
x二陈汤x 
(方见眩晕) 倍半夏,加生姜,水煎服。热加黄连、鲜竹茹、鲜芦根。寒加吴茱萸、人参、 
大枣。食积加神曲、 
山楂、麦芽。哕加旋复花、人参、代赭石。呃逆加丁香。柿蒂、杏仁、砂仁;如久病发呃,为脾肾之气 
将绝,不用此方,惟用人参一两,干姜附子各三钱,丁香、沉香、柿蒂各一钱服之。如吐 
虫,宜去甘草,加川椒、人参、吴茱萸、黄连、黄柏、干姜、乌梅肉各一钱。 

杂证要法里证类
吞酸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