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6-医学摘粹》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596-医学摘粹- 第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因转属阳明,不更衣,内实,大便难者,是名阳明也。本太阳病,初得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 
也。病患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晡时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脉浮虚者,宜发汗。 
按阳明从燥金化气,其经在太阳之次,肌肉之分,起于鼻之交 ,挟口环唇,行身之前,下膈挟脐, 
循胫外,由足跗而走大指。阳明为三阳之长,太阳经病不解,营卫内郁,二日必传阳明之经。阳气盛满, 
故脉大而身热。若腑阳素实,则自经入腑,表热里传,里热则桂麻解表之法,更为承气攻里之方。仲景立 
阳明之法,专为入腑者设,非第二日阳明之经病也。 
按阳明病,太阳经证未罢,中风,仍以桂枝汤主之,伤寒,仍以麻黄汤主之。太阳未解,而将入阳明, 
以桂枝加葛根汤主之。太阳未解,而已入阳明,以葛根汤主之。二阳表未解,而里有郁,以葛根加半夏汤 
主之,表解而里热,以调胃承气汤主之。表解而里微实,以小承气汤主之。表解而里大实,以大承气汤主之 
。里实而津竭,以密煎导方、猪胆汁方主之。里实而脾约,以麻仁丸方主之。里实而血瘀,以抵当汤主之。 

伤寒十六证类方伤寒证六经提纲
阳明经虚证提纲
属性:阳明病,若能食,名中风;不能食,明中寒。阳明病,若中寒,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 然汗出,此 
欲作固瘕,大便初硬后溏。所以然者,胃中冷,水谷不别故也。阳明病,不能食,攻其热必哕。所以然者, 
胃中虚冷故也。以其人本虚,故攻其热必哕。伤寒大吐大下之极虚,复极汗出者,以其人外气拂郁,复与之 
水,以发其汗,因得哕。所以然者,胃中寒冷故也。 
伤寒呕多,虽有阳明证,不可攻之。阳明病,心下硬满者,不可攻之。攻之利遂不止者死,利止者愈。 
按阳明与太阴为表里,阳盛则阳明司权,太阴化燥,而入胃腑。阴盛则太阴当令,阳明化湿,而传脾脏 
。人之本气不一,有胃实者,有胃虚者,胃实入腑则燥热,而宜凉泄。胃虚传脏则湿寒,而宜温补。大、 
小承气之证,胃之实者;五苓、四逆之证,胃之虚者;实者是为阳明病,虚者名为阳明,而实则太阴也。人 
知胃实者之无所复传,不知胃虚者之动入三阴、传变无穷也。则承气三汤,可以生人于胃实,可以杀人于胃 
虚,未可混施也。 
按阳明虚证,里寒而水盛,以四逆汤主之。里寒而土虚,以吴茱萸汤主之。里有积湿,以五苓散主之。 
里有虚热,以栀子豉汤主之,白虎加人参汤主之。里有湿热,以猪苓汤主之。里有燥热,以白虎汤主之。 
里有瘀热,以茵陈蒿汤主之。 

伤寒十六证类方伤寒证六经提纲
少阳经提纲
属性: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按少阳从相火化气,其经在阳明之次, 脉之分,起目锐 ,循耳下项,自胸贯膈,由胁里出外踝, 
循足跗而走名指。病则经气壅迫,不能顺降,故胸痛胁痞,相火上炎,故口苦咽干,阳气升浮,是以目眩, 
浊气充塞,是以耳聋。位在二阳之里,三阴之表,阳盛则热,阴盛则寒,故往来寒热。其视三阳之经,阳气 
方长,故其脉弦细。伤寒中风,一日太阳,二日阳明,三日则传少阳。然三日少阳,而不入阳明之腑。太 
阴之脏,则无少阳诸证。六日经尽汗出表解,不能自解,则以麻黄桂枝发之,大小柴胡不必用也。若内传脏腑, 
外连少阳之经,然后显少阳诸证,其始得不必三日,其病解不必六日,大小柴胡之的证,于太阳之麻桂无关 
矣。 
按少阳经本病,经气郁迫,表里不和,以小柴胡汤主之。太阳经证未罢,而遽入少阳,以柴胡桂枝汤主 
之。太阳病未解而表实,以麻黄汤主之。少阳病已具而里虚,以小建中汤主之。太少合病,而自下利,以 
黄芩汤主之。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表未解而里实,以大柴胡 
汤主之。表已解而里热,以调胃承气汤主之。妇人热入血室,以小柴胡汤主之。 

伤寒十六证类方伤寒证六经提纲
少阳经坏病提纲
属性: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沉紧者,与小柴胡 
汤。若已吐下发汗、温针、谵语,柴胡证罢,此为坏病。知犯何逆。以法治之。 
按少阳在阴阳之交,表里之半,忌发汗、吐、下,泄其阴阳。阳虚而入太阴之脏,阴虚而入阳明之 
腑,是为少阳坏病。如太阳病不能汗解,转入少阳,胁下硬满,干呕不食,往来寒热,若尚未吐下,其脉 
沉紧者,全是小柴胡汤证,宜与小柴胡汤。若已经发汗、吐、下、温针以致谵语不明,柴胡证罢,此少阳 
之坏病也。审其汗、下、温针所犯何逆,以治之,救其坏也。 
按少阳坏病入阳明,去路里虚而心悸烦,以小建中汤主之。里虚而心动悸,以炙甘草汤主之。里虚而 
烦满谵语,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少阳本病未罢,仍以小柴胡汤主之。表未解而里实,仍以大柴胡汤 
主之。表未解而里热,以柴胡加芒硝汤主之。入太阴去路表里未解,以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伤寒十六证类方伤寒证六经提纲
少阳经坏病结胸痞证提纲
属性:太阳与少阳并病,头项强痛,或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硬者,当刺大椎第一间,肺俞,肝俞,慎不可 
发汗,发汗则谵语脉弦。五六日谵语不止,当刺期门。太阳少阳并病,心下硬,颈项强而眩者,当刺大椎, 
肺俞、肝俞,慎勿下之。太阳少阳并病,而反下之,成结胸,心下硬,下利不止,水浆不下,其人心烦。 
按病在少阳,或入阳明之腑,或入太阴之脏。将入阳明,而经证未 
罢,下早则为结胸。将入太阴,误下则为痞。与太阳之结胸、痞证,由来正同也。 
按结胸证,以大陷胸汤主之。痞证,以半夏泻心汤主之。 

伤寒十六证类方伤寒证六经提纲
太阴经提纲
属性: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按太阴以湿土主令,其经起足大指,循内踝入腹,上膈,挟咽喉,而连舌本。太阴为三阴之长, 
太阳经病不解,营卫内郁,而阳明,而少阳,四日必传太阴之经。若脏阴素旺,则不拘何日,自经入脏。 
入脏则必须温里,解表不能愈矣。仲景立太阴以及少阴之篇,皆入脏之里病,非四五六日之经病也。 
按太阴病,表寒未解,仍以桂枝汤主之。表未解而里寒急,先以四逆汤主之,后以桂枝汤主之,表已解而 
里有实寒,以四逆汤主之。里有寒而上有虚热,以黄连汤主之。表未解而里虚,以桂枝加芍药汤主之。表 
未解而里实,以桂枝加大黄汤主之。表寒郁而内生湿热。以茵陈蒿汤主之。表湿郁而内生瘀热,以麻黄连翘 
赤小豆汤主之。表里俱有瘀热,以栀子柏皮汤主之。 

伤寒十六证类方伤寒证六经提纲
少阴经提纲
属性: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按少阴从君火化气,其经起足小指,走足心,循内踝,贯脊上膈,入肺中,循喉咙而挟舌本。太阳 
经病不解,自表传里,以至阳明、少阳、太阴,五日则传少阴之经。但传少阴之经,不入少阴之脏。此阳不 
衰,阴亦非盛,阴盛则自经而入于脏,不化气于君火,而化气于寒水。盖少阴一气,水火同宫,病则水盛 
而火负,故第有癸水之寒,而无丁火之热,阳亏阴旺,死灰不燃,是以脉沉细而好寐,身倦卧而恶寒也。 
按少阴病,表里俱寒,以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主之。里寒而水盛,以四逆汤主之。里寒 
而土败,以附子汤主之。里热升而咽痛,以甘草汤,桔梗汤主之。里阴逆而咽痛,以半夏散及汤主之。咽痛 
而生 
疮,声不出,以苦酒汤主之。咽痛而胸满心烦,以猪肤汤主之。里寒而土虚,以吴茱萸汤主之。里寒而 
水泛,以真武汤主之,里热而有湿,以猪苓汤主之。里热而有郁,以四逆汤主之。里寒而阳微,以通脉 
四逆汤主之。里寒而脉绝,以白通汤主之。里寒而无脉,呕烦,以白通加猪胆汁汤主之。里寒而下利脓血, 
以桃花汤主之。里热而液耗,以黄连阿胶汤主之。里热而水涸,以大承气汤主之。 

伤寒十六证类方伤寒证六经提纲
厥阴经提纲
属性: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热疼,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按厥阴以风木主令,其经起足大指,循内跗,由内踝过阴器,抵小腹,上胸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 
连目系,与督脉会于颠。太阳经病不解,日传一经,以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六日传于厥阴之经, 
六日经尽矣。若但传厥阴之经,不入厥阴之脏,则经尽表解,自能汗愈。缘营卫郁遏,经脉莫容,既无内陷之 
路,自然外发也。此虽传厥阴之经,而厥阴之厥热、吐利诸证,则概不发作。其诸证发作者,是脏病,而非 
经病也。入脏则出入莫必,吉凶难料。阴盛则内传,而传无定日。阳复则外解,而解无定期。阴盛则为死机, 
阳复则为生兆,厥热胜负之间,所关非小也。 
按厥阴病,里寒而吐蛔,以乌梅丸主之。表寒而里虚,以当归四逆汤主之。若内有积寒,以当归四逆加 
吴荣萸生姜汤主之。里寒而宜吐,以瓜蒂散主之。里寒而有水,以茯苓甘草汤主之。里寒而厥逆,以四逆 
汤主之,里寒而阳郁,以通脉四逆汤主之。里寒而上有浮热,以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主之。里寒而上虚,以 
吴茱萸汤主之。阳回而里热下利,以白头翁汤主之。阳回而里热有燥屎,以小承气汤主之。阳复而里生烦 
热,以栀子豉汤主之。 

伤寒十六证类方伤寒十六证类方
表寒证
属性: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桂枝汤主之。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 
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营 
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桂枝汤主之。病患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为卫气不 
和也。先于其时发汗则愈,桂枝汤主之。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营气和,营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营 
气和谐故耳。以营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营卫和则愈,宜桂枝汤。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 
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太阳病, 
外证未解者,不可下也,下之为逆,欲解外者,桂枝汤主之。夫病脉浮大,问病者,言但便硬耳。设利之, 
为大逆。硬为实,汗出而解,何以故?脉浮当以汗解。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得汤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 
也。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也。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也。常须 
识此,勿令误也。伤寒,发汗宜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伤寒,不大便六七日 
,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若头痛者必衄。宜桂枝汤。太 
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