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次第心论+宗喀巴大师造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菩提道次第心论+宗喀巴大师造论- 第10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离间语。依境事之体特重者。破彼长时亲爱,及善友知识,父母、
男女,若破僧,若能引发三重业等。
  粗恶语。依境事之体特重者,与父母、尊长,若以非真非实,妄
语所作之粗恶语,现前毁骂、诃责等。
  绮语。依境事之体特重者,由妄语等三所作之绮语如前。若依于
斗讼净竟所作之绮语。若以染心诵习外典,又于父母、亲属、尊长等
调弄轻笑,作言违理等。
  贪心。依境事之体故特重者,贪僧伽、佛塔、财物。于已有德起
增上慢,及于王等,及诸聪睿同梵行等起增上欲,贪求利敬。
  嗔心。依境事之体故特重者,于父母亲属尊长等,无过、贫苦、
诸可哀愍者,而作嗔恨损害心。诚心悔过者,起损害心。
  邪见。依境事之体故特重者,谓能转变谤一切事,比馀邪见尤重。
又谓世间无阿罗汉等、正至、正行等。
  如是与上相违,则为是轻。又本地分中说有六相应参看。
  卯二、兼略显示具力业门。分四:一、由福田门故。二、由所依
门故。三、由事行门故。四、由意乐门故。
  若此四门皆胜,则感果受报之力强大迅速,得果超胜异常。
  一、由福田门者。谓于三宝尊重,等尊重,父母、于此等境上,
虽无猛利意乐,作损益事,能得大福大罪。若犯戒,受用僧物虽少许,
其罪极重。居家享用僧物,其罪极重。以忿恚心,背菩萨住,不愍暴
恶,生罪无量。若有劫夺尽南洲有情财物,若有轻毁随一菩萨生罪更
重。若有焚毁恒河沙数诸佛塔寺,若于胜解大乘菩萨起恚害心,发生
嗔恚口说恶言称具力尤重。称扬赞叹,生福无量,设有杀害南洲一切
有情,或劫尽一切财物,若于一菩萨所修善行施等而作障难,其罪更
重。如是一切极应慎防。并当察看本论全文。
  二、由所依门者。有智无智,有悔无悔,具戒不具,悲心菩提有
无,所作善不善业,感果不同。如经中说,铁丸虽小能沈水底,大铁
成器能浮水面,有智知悔故。如蝇粘蜜虽少不脱,由无悔心不要(欲)
脱离。不知善行,复藏已过,虽先有善行,被恶染污,故虽小罪而积
成恶果狱报,洁器净水,少毒杂入,伤人成患,乃至无用。负债虽少,
久则滋息成大。云何无智,愚痴不明善恶,善根微薄、现恶业重、不
生悔过、先无善行等五。云何有智,能悔先失、防护后过、不隐重恶、
勤修善法、对治恶有五。若不知此等之义,妄矜为智,知罪故行,其
罪尤重,成不可救。位居轮王,油如巨海,灯炷须弥,供养佛塔。不
如出家修行者,以小灯少油供养福多。若具律仪,一戒、全戒、自然
后后胜于前前。若是在家作施、修福、修禅,及各类善行,先受斋戒
而修善行,与不具斋戒者不可同比,智者善知。戒经中说,若有世人,
具十不善,经于百年,所积众恶虽多,比出家人法幢张身,受用信施,
经一日夜,坏戒恶行。较彼百年作恶,其罪尤重,是故经云:“宁吞
热铁丸,及流彼猛焰,不以犯戒身,受用国人食。”
  三、由事行门者。施有情中,正法布施。供养佛中,依法正行供
养。较之财物供施,是称无上。
  四、由意乐门。三千大千世界一切有情各建塔庙,量等须弥。于
此塔庙,复经尘沙数劫,以诸众事,广作供养。不如有一菩萨,不离
一切智心,但散一华其福更多。此是由其发心有缘有为。及无缘无为、
真胜具力故。又复自他义利不同故。谓自义微劣,他义强胜,意乐差
别不同也。复次,于诸恶行,若烦恼心,猛利长时,具力则大。又以
嗔恚为胜。
  如入行论云:
  千劫所集施  供养善逝等  此一切善行  一念嗔能坏
  若嗔同梵行人,及菩萨人,较前更重。
  三摩地王经云:
  若互相嗔恚  非戒闻能救  非定非兰若  施供佛能救
  入行论云:“《若于胜子施主所,发暴恶心,能仁说如恶心数,
当住地狱经尔所劫。”
以上寅二,轻重差别竟。以下寅三,此等十恶所感之果。
  寅三、此等十恶所感之果。分三
  卯一、异熟果。
  卯二、等流果。
  卯三、增上果。
  卯一、异熟果者。(因属善恶,果招无记,因果相异而熟,复分
异时、异地、异类等)谓十业道,一一皆依事境(业之经过也),及
三毒而成。三毒复分上中下三品。本地分说上品杀生等十,一一能感
生那落迦。中品、馈鬼。下品、畜生。
  卯二、等流果。(同等善恶事类相续之力也)谓出恶趣,次生人
中。剩馀恶业等(习气相违之反映力也),如是次第:(一)、寿量
短促。(二)、资财匮乏。(三)、妻不贞良。(四)、多遭诽谤。
(五)、亲友乖离。(六)、闻违意声。(七)、言不威肃。贪嗔痴
三上品猛利。
  谛品及十地经中说:(一)、寿量短促,多诸疾病。(二)、资
产匮乏,与他共财遇非可信。(三)、眷属不调,妻有匹偶。(四)、
多遭诽谤,受他欺诳。(五)、(离间)眷属不调,眷属鄙恶。(六)、
(粗语)闻违意声,语成斗端。(七)、(绮语)语不尊严。闻不信
受。(八)、(贪心)贪欲重大,不知喜足,寻求不获,坐贪欲得。
(九)、(嗔心)损害于他,或遭他害。(十)、(邪见)见解鄙恶,
谄诳为性。
  诸先德云:此所说者,是领受等流果。爱乐杀等十恶者,是造作
等流果。一为取果,一为与果。
卯三、增上果者。于异熟等流体上,感招外缘(境上之事实)显现之
事。(一)、杀能感外器世间,所有饮食及药果等,缺少光泽势力。
于异熟上,威力微劣。食虽消变,生长疾病。由此因缘,无量有情未
尽寿命,早成夭丧。(二)、不与取。众果甚少、果不滋长、果多变
坏、果不贞实、多无雨泽、雨多淋涝、种殖乾枯,全不得果。(三)、
欲邪行。地多便秽,粪不洁,臭恶逼迫,不可爱乐。(四)、妄语。
农作行船等事业减退,不得滋利,不相偕偶,多遭欺惑,铙诸怖畏恐
惧因缘。(五)、离间语。地处丘坑,间隔险阻,不良于行,多诸怖
畏恐惧因缘。(六)、粗恶语。地处多诸株杌,荆刺砾石,枯槁无润,
无诸池沼、河流涌泉,地乾田卤,丘坑阻碍,铙诸怖畏,恐惧不安。
(七)、绮语。树果不实,非时结果,未熟似熟,势不久停,园林池
沼可乐极希,多诸怖畏,恐惧不安。(八)、贪欲。一切盛事,渐渐
衰微,无故退减不增。(九)、嗔恚。地多疫疠流行,灾横扰恼,怨
敌惊怖,虎狼狮子毒蛇蝮蝎,百足蚰蜒,暴恶药叉、恶贼杀害。(二)、
邪见。诸器世间,第一殊妙生源,悉渐隐没,诸不净物乍似清净,诸
苦恼物乍似安乐,无安居处,失正救护,失正归依。
以上显示黑业果竟,以下明思维白业果。
  丑二、思维白业果。分二
  寅一、十善业道。
  寅二、十善业果。
  寅一、十善业道者。本地分说,于杀生、不与取、欲邪行等,起
过患欲解,起胜善心。或于彼起静息方便,或于彼起静息究竟。乃至
所有身业,语四、意三,亦皆如是。此中分别者,如其诸业,境事、
意乐、加行、究竟,如应配合。例如远离杀生业道:
  境事者,于他有情等。
  意乐者,能见过患,起远离欲。
  加行者,谓起诸行,静息杀害。
  究竟者,正能静息,圆满身善。(以此道理,馀皆应了。)
  寅二、十善业果中又分三
  卯一、异熟。
  卯二、等流。
  卯三、增上。
  卯一、异熟果者。谓于软中上品善业,感生人中、欲界诸天、上
二界天。
  卯二、等流及卯三、增上果者。与不善相违,如前应知。
十地经云:以此十种怖畏生死,缺离悲心,由顺他言教修习,辩声闻
果。若心广大,具足悲心,善权方便,广发宏愿,终不舍弃一切有情,
于极广大诸佛智慧,缘虑修行,成办菩萨一切诸地波罗密多。由善修
习此一切种,则能成办一切佛法。如是二类,十种白业道,及彼诸果。
凡他之教典未说明者,一切皆是如本地分及决择分之意旨而说。
  丑三、显示馀业差别。分二
  寅一、引满业差别及定不定,顺现后等。
  寅二、别思维差别。(胜者所依修道进程)
  寅一、引业满差别者。引乐恶趣业是诸善法不善,能满异熟则无
决定。于乐趣中,亦有断支、阙根、关节残破、颜貌丑陋、寿短多疾、
匮乏资财等。是满业乐善,而引业不善所招故。于诸傍生饿鬼之中亦
有亨乐极圆满者,是善业(等引)(馀业)之报故。如是共成为四句
分别。
  能引善所引业中有由:能满(是)善所圆满。(人中受乐)
  能满(是)不善圆满。(人中受不乐)
  能引不善引业中有由:不善圆满。(鬼畜中受苦)
  善法圆满。(鬼畜中受乐)
  集论云:应知善不善分别有能引满业之二。引入善恶趣受生之业
者是能牵引,谓能引异熟。能满者,谓既受生已,能令领纳爱非爱果。
俱舍颂云:“由一引一生,能满则众多。”谓由一业能引一业发生功
能,非能引多业共同业生功能故。满业则不同,须众多引业(条件具
足)而生。又
  集论云:颇有诸业,一业牵引,一果发生。(一刹那业唯能长养
一世异熟种子)亦有诸业唯由一业牵引多生。(及由彼业而能长养多
世异熟种子)
  亦有诸业由众多牵引一生。(由多刹那业唯能长养一世种子)
亦有诸业由众业牵引多生。(众多相互观待而能数数长养,展转多世
异熟种子)复次定不定受业之分别者有二。如瑜伽本地分云:
顺定受业者,若故思已,若作增长业。(谓有意乐,思已身语加行。)
顺不定受业,谓故思已,作不增长业。(谓有意乐,及下列之十种业。)
何谓作业,何谓增长业。作业者,谓若思业,或思已业,身语所起。
增长业者,除十种业:(一)梦。(二)、无知所作。(三)、无故
思所作。(四)、不利不数所作。(五)、狂乱所作。(六)、失念
所作。(七)、非乐欲所作。(八)、性无记。(九)、悔所损害。
(十)、对治所损。除此十念所馀诸业。即名增长。此十名不增长。
(决择分说)四句分别:“一、作而非增长。二、增长而非作。三、
作而增长。四、非作非增长。”
  一者、(依杀生言)无识所作,梦中所作,非故所作,乐无乐欲,
他逼令作。若有暂作续即发起猛利追悔及厌患心、恳责厌离,正受律
仪令彼薄弱。未与异熟,便起世间所有离欲,损彼种子。及起出世永
断之道,害彼种子。
  二者,为害生故,于长夜中,数数寻伺,然未杀生。
  三者,除前二句一切杀生。
  四者、谓除前三。若不与取乃至绮语,随其所应,如杀应知。于
意三中无第二句,于初句中亦无不思而作他逼令作。
复次决定受复分三种:顺现法受、顺生受、顺后受。
  顺现法受报者,谓即彼果现法(现生或现前)成熟。本地分中说
有八种。若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