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外台秘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外科外台秘要- 第6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上五味,各捣下筛合,和以蜜捣三千下,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两丸,葱枣汤下,小儿二 
岁以上,服如麻子大二丸,日二服。忌海藻菘菜野猪肉芦笋生血物。(出第三卷中) 
又麦奴丸疗伤寒五六日以上不解,热在胸中,口噤不能言,唯欲饮水,为败伤寒,医所 
不疗方。 
麻黄(去节) 大黄 芒硝 灶突中墨 黄芩(各二分) 麦奴 梁上尘 釜底墨(各 
一分) 
上八味,捣筛蜜和如弹丸,以新汲水五合研一丸,病者渴欲饮水,但极饮冷水,不节升 
数,须臾当寒,寒讫汗出则愈,若日移五丈不汗,依前法服一丸,以微利止,药势尽乃食, 
当冷食以除药势,一名黑奴丸,小麦黑勃名为麦奴是也。(肘后胡洽短剧删繁张文仲深师范 
汪经心录广济并同) 
又解肌汤疗伤寒发热身体疼痛方。 
葛根(四两) 麻黄(去节) 茯苓(各三两) 牡蛎(二两熬) 
上四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徐徐服之,得汗通则止。忌酢物。(千金有 
生姜甘草) 
又调中汤,疗夏月及初秋忽有暴寒,折于盛热,热结四肢,则壮热头痛,寒伤于胃,则 
下痢,或血或水或赤带下,壮热且闷,脉微且数宜下之方。 
大黄 葛根 黄芩 芍药 桔梗 茯苓 本 白术 甘草(炙各二两) 
上九味,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服别相去二食久勿以食隔,须取快下,壮热便 
歇,其下亦止也,凡秋夏早热积日,忽有暴寒折之,热无可散,喜搏者肌中作壮热气也,胃 
为六腑之长,最易得伤,非忽暴寒伤之而下也,虚冷人则不在壮热但下痢或霍乱也,少实人 
有服五石,人喜壮热,其适与药吃断下,则加热喜闷而死矣,亦有不止便作壅热毒,壮热甚 
不歇则剧,是以宜此调中汤下之和其胃气,其表热者,宜前胡大黄下之也。忌海藻菘菜猪肉 
酢物桃李雀肉等。 
又疗往来寒热,胸胁逆满,桃仁承气汤方。 
大黄(四两渍别下) 甘草(炙) 芒硝(汤成下) 桂心(各二两) 桃仁(五十枚 
去皮尖碎 
)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纳芒硝,更煎一两沸,温分三服。忌海藻菘菜 
。(太医较尉史脱方肘后伤寒论千金翼同并出第二卷中) 

卷第一
杂疗伤寒汤散丸方八首
内容:(并是论中所要者) 
范汪疗伤寒敕色,头痛颈强,贼风走风,黄膏方。 
大黄 附子 细辛 干姜 蜀椒(去目) 桂心(各一两) 巴豆(好者五十枚去皮) 
上七味各切,以淳苦酒渍药一宿,以腊月猪脂一斤煎之,调适其火,三上三下,药成, 
伤寒敕色发热,酒服如梧桐子许,又以摩身数百遍兼疗贼风绝良,风走肌肤,追风所在,摩 
之已用有效。(此赵泉方千金同)忌野猪肉生葱生菜芦笋。 
又疗伤寒白膏,摩体中,手当千遍,药力方行并疗恶疮小儿头疮牛领马鞍皆疗之,先以 
盐汤洗恶疮布拭之,着膏疮肿上摩,向火千遍,日再自消方。 
天雄 乌头(炮) 莽草 羊踯躅(各三两) 
上四味各切,以苦酒三升渍一宿,作东向露灶,又作十二聚湿土各一升许成,煎猪脂三 
斤,着铜器中,加灶上炊,以苇薪为火,令膏释纳所渍药,炊令沸,下着土聚上沸定顷,上 
火煎,如此十二过,令土聚尽遍,药成,绞去滓,伤寒头痛,酒服如杏核一枚,温覆取汗, 
咽痛含如枣核,日三咽之不可近目。(千金同忌猪肉等) 
又崔文行解散,疗伤寒发热者方。(一名皮瘴散) 
乌头(一斤烧) 桔梗 细辛(各四两) 白术(八两) 
上四味,捣散,皆令尽,若中寒服一钱匕,覆取汗,若不觉,复少增服之,以知为度, 
时气不和,旦服钱五匕,辟恶气欲省病服一服,皆酒服。忌生菜猪肉桃李雀肉等。(千金同) 
又六味青散,疗伤寒敕色恶寒者方。(敕通作赤) 
乌头(炮) 桔梗 白术(各十五分) 附子(炮五分) 防风 细辛 
上六味捣筛为散,温酒服钱五匕,不知稍增,服后食顷不汗出者,饮簿簿粥一升以发 
之,温覆汗出 可也,勿令流离,勿出手足也,汗微出,勿粉,若汗大出不止,温粉粉之, 
不得 
又服桂枝汤大汗出后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如疟,一日再发者,汗出便解, 
属桂枝二麻黄一汤主之方。 
桂心(一两十七铢) 杏仁(十六枚去尖皮) 芍药(一两六节) 麻黄(一十六铢去 
节) 
生姜(一两六铢切) 甘草(炙一两二铢) 大枣(五枚擘) 
上七味切,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两沸掠去沫,乃纳诸药,煮得二升,去滓,温服一升 
,日再,本云桂枝汤二分,麻黄汤一分,合为二升,分再服今合为一方。忌海藻菘菜生葱。 
(本 
又疗伤寒及天行,瓜蒂散吐方。 
赤小豆(一两) 瓜蒂(一两) 
上二味捣作散温汤二合,服一钱匕,药下便卧,若吐便且急忍也,候食顷不吐者,取钱 
五匕散二合汤和服之便吐矣,不吐复稍增,以吐为度,吐出青黄如菜汁者五升以上为佳,若 
吐少病不除者,明日如前法复服之,可至再三不令人虚也,药力过时不吐,服汤一升,助药 
力也,吐出便可食,无复余毒,若服药过多者,益饮冷水解之。(与前张文仲方重) 
又疗伤寒热病,辟毒瓦斯疫病,七味赤散方。 
朱砂 乌头(炮各二两) 细辛 踯躅 干姜 白术(各一两) 栝蒌(一两半) 
上药捣散服半钱匕,用酒调服,汗出解,不解,增至一钱匕,除邪气,消疫疠,忌桃李 
雀肉生菜猪肉生血等物。(出第二十一卷中) 
又疗伤寒雪煎方。 
麻黄(十斤去节) 杏仁(四升去双仁尖皮熬捣为膏) 大黄(一斤十三两金色者各细 
锉) 
上三味,以雪水五石四斗,渍麻黄于东向灶釜中三宿,入大黄搅调,炊以桑薪,煮至二 
石,去滓,复于釜中下杏仁膏,煎至六七斗,绞去滓,置铜器中更以雪水三斗合煎得二斗 
六升,其药已成,可丸如弹子大,有病者以三沸白汤五合,研一丸入汤中,适寒温服,立汗 
出,若不愈者,复服一丸,密封药,勿令泄气也。(此本出第三卷中千金同) 

卷第二
伤寒中风方九首
内容:(臣亿等按伤寒论伤寒中风自是两疾,今云伤寒中风非。) 
病源中风伤寒之状,太阳中风阳浮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 
风, 发热,鼻鸣干呕此其候也。 
太阳中风以火劫发其汗,邪风被火热,血气流溢,失其常度,两阳相熏灼,其身即发黄 
阳盛则欲衄,阴虚小便难,阴阳俱虚竭,身体则枯燥,但头汗出,剂颈而还,腹满微喘口干 
咽烂,或不大便,久则谵语,(荒语也本作谵)甚者至哕,手足躁扰,循衣摸床,小便利者, 
其人可疗。 
阳明中风口苦而咽干,腹满微喘,发热恶寒脉浮紧若下之则腹满小便难。 
阳明病若能食为中风,不能食为中寒。 
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之则悸而惊。 
太阳中风,四肢烦疼其脉阳微阴涩而长者为欲愈。 
少阴中风,其脉阳微阴浮者为欲愈。 
厥阴中风,其脉微浮者为欲愈不浮为未愈。(仲景伤寒论同并出第七卷中) 
仲景伤寒论桂枝汤,疗太阳中风,阳浮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 
淅淅恶风, 发热,鼻鸣干呕方。 
桂枝 芍药 生姜(各三两)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上五味切姜擘枣,次切余药,以水七升,煮枣令烂,去滓,乃纳诸药,水少者益之,煮 
令微微沸,得三升,去滓,,服一升,日三,小儿以意减之,初一服便得汗出者,后服小小 
阔其间,如不得汗者,小小促之,令其药势相及汗出自护,如服六物青散法,若病重者昼夜 
服特须避风,若服一剂 时不解,病证不变者,当更服之,至有不肯汗出,服二三剂乃愈, 
服此药食顷亦当饮热粥以助药力,若初得病甚,便以火发汗,火气太过,汗出不解,烦躁不 
得寐因此汤加龙骨牡蛎各三两,减桂心生姜各一两,不用芍药,若虚劳里急,腹中痛者,取 
前桂枝汤二升,加胶饴一升,适寒温分再服,若得大汗出者,只用桂枝二两,发汗后重发汗, 
亡阳谵语,其脉反和者不死,发汗已解,半日许重发烦其脉浮数,可复发汗,宜桂枝汤方。 
忌海藻生葱菘菜等。(在上出第二卷中千金胡洽集验文仲备急范汪同) 
又疗伤寒头疼腰痛,身体骨节疼,发热恶风,汗不出而喘,麻黄汤方。 
麻黄(三两去节) 桂心(二两) 甘草(炙一两) 杏仁(七十枚去皮尖两仁碎) 
上四味切,以水九升,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服八合, 
覆取微汗,不须KT 粥,余如桂枝法将息。忌海藻菘菜生葱。(臣亿等按张仲景伤寒论麻黄 
汤惟主 
又疗太阳病项背强KT KT ,反汗不出恶风者,属葛根汤方。 
葛根(四两) 麻黄(四两去节) 甘草(二两炙) 芍药 桂心(各二两) 生姜(三 
两) 
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切,以水一斗,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 
升,覆取微似汗出,不须吃热粥助药发汗余将息依桂枝法。忌海藻菘菜生葱。(并出第三卷 
中张仲景伤寒论治中风汗出用桂枝此证云汗不出亦伤寒之病非中风也) 
短剧葳蕤汤,疗冬温及春月中风伤寒则发热,头眩痛喉咽干舌强,胸内疼,心胸痞结, 
满腰背强方。 
葳蕤(二两) 石膏(三分末绵裹) 白薇(二两) 麻黄(二两去节) 独活(二两) 
杏仁( 
二两去皮尖两仁) 芎 (二两) 甘草(二两炙) 青木香(二两无可用麝香一分代之) 
上九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取汗,若一寒一热者,加朴硝一分及大黄三两 
下之。忌海藻菘菜。(并出第六卷中古今录验同一方有葛根二两) 
千金疗伤寒中风五六日以上,但胸中烦干呕,栝蒌实汤方。 
栝蒌实(一两)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甘草(三两炙) 生姜(四两切) 大 
枣(十枚 
擘破) 
上六味切之勿令大碎,吹去末,以水一斗二升,煮得六升,绞去滓,更煎取三升,适寒 
温服一升,日三服。忌海藻菘菜。(出第十卷中) 
千金翼疗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饮水而吐,此为水逆,五苓散 
主之方。 
猪苓(三分) 泽泻(五分) 茯苓(三分) 桂心(二分) 白术(三分) 
上五味捣筛水服方寸匕,日三,多饮暖水汗出愈。忌桃李醋物生葱雀肉等。 
又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水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坚而满,干呕 
心烦,不能得安,医见心下痞以为病不尽,复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 
客气上逆,故使之坚甘草泻心汤主之方。 
甘草(四两炙) 黄芩(三两) 大枣(十二枚擘) 黄连(一两) 干姜(二两) 半 
夏(半升 
洗去滑) 
上六味切,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分六服。忌海藻菘菜猪羊肉饧。(并出第九卷中一方 
有人参三两) 
古今录验疗中风伤寒脉浮发热往来汗出恶风项颈强鼻鸣干呕,阳且汤主之方。 
大枣(十二枚擘)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生姜(三两) 甘草(三两炙) 黄 
芩(二两) 
上六味 咀,以泉水六升,煮取四升,分四服日三,自汗者,去桂心,加附子一枚炮,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