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喜亦忧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亦喜亦忧集- 第1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让乙代替他。一个人能扭转乾坤的事情是没有的,比如打天下,要千千万万
的人拼死,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是也。过分吹捧渲染了成名之将的功德,
便正是个人崇拜、个人迷信的根源。而且,正如恩格斯所说,历史是各种冲
突势力的合力相互消长的结果。西汉初期人贾谊作《过秦论》,也知道“陈
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但揭竿而起,
就能摧毁强大的秦王朝,其关键是秦王朝自己仁义不施,激怒了天下人,实
系自取灭亡。

过去,“天子圣明”的烙印在人们脑子里印得太深了,乾隆这样的仰仗
祖业的荒嬉享乐的胚子,也不过中庸之材,因为身当“盛世”(其实败落之
象已露),就把一切安邦定国开疆拓土的功劳都记在他一人的名下了。这事
说起来是大有悲哀的理由的。

1996 年5 月16 日


儿童辩论赛
——童言无忌

一幼儿园大班举行辩论竞赛,小辩论家针锋相对,唇枪舌剑,发言精彩,
美不胜收。现摘录其要点如下:
辩论题目:一个很大很大的官干了很大很大的坏事,耗费了国家很多很
多钱,该怎么办呢?正方:要严办,枪毙。反方:不能严办,放了他。
正方:广播里说的:执法不严,等于无法。又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所以,非严办不可!

反方:这人能够当上很大很大的官,以前一定做过很多很多的好事。老
师处分同学时说:他今天做了错事,可是他以前很听话,成绩不坏,今天就
从轻处理,不罚他了。那么,这大官也可以不罚他。

正方:我爷爷说,我爷爷是法律专家。他说:一个人不论过去做过好事
千千桩;如果他杀了人,就是杀人犯,也要按杀人犯办,不能放过!
反方:我家有只猫咪,一天一蹦把一个很贵很贵的花瓶打碎了。姥爷气
得不得了,要把猫咪打死。姥姥不愿意,说饶了它吧,瓶反正已经碎了。。
正方:猫咪跟人是两码事,猫咪不懂事,人是有头脑的,做坏事就该办,
不能饶。再说,广播里说:不论哪一级的干部,都不能讲情面。
反方:我奶奶说,很大很大的官就一定有很多很多做很大很大的官的朋
友。如果枪毙了他,这些朋友要伤心的,要嗬啊嗬啊地哭,那就不好了。
(纪录未经辩论主持人审阅)

1996 年5 月16 日


“善言”与谎言

《论语》里记曾子之言:“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鸟儿临死前想必很痛苦,一种生理上的难受使它们发出凄厉的惨叫,这完全
可以理解。人呢,好人不谈,恶人是不是由于一世作恶,临终时回顾一生,
良心发现,因忏悔而发出善言;还是因为自己马上要翘辫子了,该给人留下
一个好印象,故而说些像样的好听话呢?这很难判断。

说将死,自然不一定指快要断气的那一瞬间,而是指生命的最后年月里。
这时,人按照自然规律,或已身患不治之症,自忖必须安排后事了。这时,
死者大抵要想想这一辈子干下的大事。好人就心地平安,可以不表;恶人则
粗分起来大抵可分为两路,一种是根本毫无觉悟,以往干下的坏事也以为是
理应如此,即使坑害过人也觉得对方是活该,这类一贯正确派当然对一切昧
心事都无所愧疚,不能要求他“其言也善”,就如常言所说的是“良心给狗
吃了”的角色,可以不论。一种是知道自己坑害过人,干过坏事的,省悟的
程度不同,多半还是坑害过人之后也被人坑害过的,于是尝到了被坑害的滋
味竟如此不好受,因而推己及人,想到以往坑害人的大不该,算是有了点良
心发现。这样的人是否会认真忏悔而其言也善,也很难说。耳目所接,似乎
仍以在小处表示一点歉意而大处则文过饰非的为多。

不论是何等样人,行将就木时的一副惨相,是能博得旁人矜悯和同情的。
人们想,此人死期已到,此时此刻吐出来的大概是真心话了。于是“人之将
死,其言也善”这句话也颇能蛊惑一些人,会轻易相信将死者的虚伪表白,
或至少相信其部分是善言。中了他的最后一计,入彀且不自知,轻信此人终
于良心发现,以往虽做坏事,坑害了人,但最后尚能悔悟,还是有其善良可
恕的一面。却不知正好上当,他到死的一手还是伪善。

但不论如何作伪,作了几分伪,只要对照事实,多方比勘,终究能看破
真相。此鲁迅所谓墨写的谎言掩盖不了血写的事实是也。

以上是读了几篇记述一切人物晚期言行的文章所感。文章的作者是真胡
涂还是假胡涂则未敢遽断,但可以下的结论是,谎言是走不远的,传播谎言
的文章也逃不脱和谎言同样的命运。

1996 年5 月31 日


不讲卫生
——对口相声

A:中国人不讲卫生。
B:胡说!中国人哪点不讲卫生,脸洗得白白的,少男靓女们洗了脸还要
搽增白粉蜜,什么“霞飞”、“永芳”,内含维他命DoReMiFa。。
A:洗脸就算讲卫生了么?外国人不但脸,什么都洗。
B:你这人崇洋媚外,一开口就是外国人怎么怎么。外国人有什么了不起!
咱们南京市还有用牛奶洗澡的,人家外国人有这么讲究的么?
A:你这人专拣老皇历来讲,南京牛奶洗澡不是挨了批评,禁止了么?而
且我说的讲卫生,不但要洗脸,洗澡抹身什么的,一切用的东西都得洗。
B:中国也什么都洗,锅盆碗盏哪样不洗?还用洗洁精洗,什么“白猫真
浓缩,洗得干干净”。
A:就是有一样最重要的东西不洗。
B:哪一样,有多重要?
A:钱!
B:钱干么要洗,发神经病?把钞票放进水里,用肥皂咯吱咯吱去洗?不
昏了头!
A:说你见识短,不懂国际常识,你还不服。外国人就兴洗钱。
B:干么要洗钱?吃饱了撑的。
A:我教教你:外国人凡是贩毒,私贩军火,贪污诈骗,一切来路不明的
钱,都得变个法儿,通过银行和金融机构,这样那样地捣鼓一下,变成干净
钱。这就叫洗钱。
B:这个!这就是化非法为合法,瞒天过海的事儿嘛。
A:对啊!可是人家讲卫生啊,赃钱都要洗洗干净!我问你,咱们有没有
人捞来路不明的赃钱,像贪污受贿,权钱交易,乱七八糟的事儿?有没有?
B:有哇,捞这样的赃钱的事儿多得很,报上不是常公布么?
A:好啦!可是你听见过有人洗钱没有?
B:那倒没有。
A:这说明什么?
B:中国人的赃钱就偷偷塞进腰包里,用不着洗呗!
A:这就叫——
A、 B:不讲卫生!

抬轿子和吹喇叭

现在人们出门,路途较远一般都坐公交车,当然,大款大腕们有小轿车,
手头稍有几文的是“打的”。但我40 年代初在成都居留时,小汽车极难看到,
一般只有人力拉的黄包车,下乡有鸡公车,偶尔还能见到轿子。成都市附近
的小县乡镇上,轿子就相当多。乡镇上办喜事几乎全是轿子。新郎去迎亲的
轿子抬过时,前头还有两个或四个吹唢呐喇叭的,呜里哇啦,十分有趣。

这给了我一个很深刻的印象:抬轿子和吹喇叭连成了一体。当然,如今
这种景观已不复存在,只有风景区要爬山路时,有些地方还有四川人叫做“滑
竿”那样的玩艺,抬着男士和女士攀登崎岖的山路,自然轿前也不会有人吹
喇叭,景观全非了。

俗谚称奉迎某人(四川话似乎叫“凑和”)曰“抬轿子”,为某人助威
或吹捧曰“吹喇叭”。这当然是因为旧时代官员出门要坐轿子,前面有奏乐
的为官员开路而衍演出来的话头。前些日子读报,有条消息,说浙江山区某
县,请了一个有名的扭屁股女歌星去为一个商业展览会助兴,县里管事的不
但派了豪华汽车,而且在车上扎了彩;车开抵歌星下榻的招待所,还派人鼓
乐相迎,如接新娘。轿子虽已由时新的汽车代替,但那派头却令人想起抬轿
子和吹喇叭的奉承和助威之状。可是这种露骨和恶俗的抬轿子和吹喇叭实在
太肉麻,在眼界较高的大城市里恐怕只能惹人笑话了。

40 年代在重庆,有一回因为伤了腿,从两路口上浮屠关,曾不得已坐过
一次滑竿。我虽不是从人道主义观念厌恶由苦力的同胞来抬我,只觉得这玩
艺坐在上面摇摇晃晃的实在不好受。平生坐过这么一次,味道实在差劲。不
巧那天半路上碰见了下山来的聂绀弩夫人周颖大姐,当场被她指点着笑话了
一通。直到1980 年我去北京看绀弩,一进门,周颖大姐还招呼里屋的绀弩:
“坐滑竿的客人来了!”此事竟遗臭了数十年,亦云哀矣!

我没有坐过轿子,不知是何滋味。猜想稳稳地坐在轿厢里,被人晃晃悠
悠地抬着,两厢有小窗,可以居高临下地看风景,滋味想必比滑竿有趣得多。
倘在扰攘的人群中,坐在轿子里比众人高出一头,令人望之俨然,该有几分
得意的吧。倘是旧时代的贵官,则轿子前还有差役鸣锣喝道,喇叭手奏乐,
那就更风光了。否则,就没有人喜欢别人抬他的轿子,为他吹喇叭了。

记得清末有一部谴责小说,写一个失势官员,衙门里饷也弄到发不出,
差役怠工。那官员急于出门拜客,轿夫和开道的皂隶都不听命令。官员事急
无法,只得召集兄弟子侄,扮成轿夫吹鼓手,为他抬轿鼓吹。由此可知,倘
无权势无金钱,没有好处给人家,就没有人给你抬轿子、吹喇叭。甘于给人
抬轿子吹喇叭者,都是瞄准被抬被吹者的权势财富,有好处可捞之故。纷纷
天下,抬人的轿子,为人吹喇叭者,均可作如是观。不过世界在进步,抬轿
子吹喇叭的花样更多,不露形迹罢了。

1996年 7月3日


谈运动和口号

有些命题和口号,其实并没有可怖的涵义,比如“运动”(不是指体育
锻炼)一词,本来是中性词,多半还意味着推行某种进步事业,如推行反对
缠小脚恶习的“天足运动”,推行禁赌戒毒的运动,整顿贪污腐化的运动等
等,都是足以造成声势而向社会恶劣现象宣战的好事。然而,经过极“左”
路线时期层出不穷的这运动那运动的折腾,主要的如“反右运动”直至“文
化大革命运动”,全国上下都以谈“运动”而色变,搞“运动”遂成了令人
心悸的活动,以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了安定团结,上面也宣布以后
不再凡事都要搞“运动”了。并非号召群众共同关注或参与某一合理的“运
动”有什么错,而是因为过去一连串折磨人的运动把“运动”一词搞臭了,
人们一听“运动”就反感,就有余悸,还是以不提“运动”为有利。反正中
国语言中别的词汇也有的是,“行动”、“活动”都可以用;对某些显著有
害必须集中力量打击的,如“扫黄打非”、“惩治刑事犯罪”之类则可称之
为“斗争”等等,都可以把意思表达出来,而不致产生搅动某种情结的消极
作用。

久矣夫没听见提知识分子要“又红又专”的话头了,近来忽然又看到这
种提法,不免刺耳。照理说,“又红又专”也没有错,一个知识分子不论有
多大的知识才能,学成了满腹经纶,倘是做出卖祖国危害人民的事,那就狗
彘不如;有文而无行,也绝非佳事。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