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讲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讲记- 第5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目的在那里呢?我们只有一个方向、一个目标,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我们修行的宗旨。在古德判教,这个判教的意思,是判别这一部经论、这个课程应该在什么时候,排在那一个学年,那一个学期来教授,是这个意思。
  佛法里面有分小乘,有分大乘。它到底是属于小乘还是大乘,有渐教、有顿教、有圆教,它是属于那一个教?这个几几乎乎是所有古大德都公认的。这一本经典是属于菩萨藏,是大乘佛法,不是小乘;是大乘佛法当中的顿教。为什么?它一生成就,不需要多生多劫的修学。它是一生圆满成就,它是顿超,不是渐修。这是第三段的意思。
  第四段呢‘辩说人差别者’。这个经谁说的?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佛经有五种人说。所以从这个地方来看,佛法是很符合现代所讲的民主科学的精神,它不专制,它不武断。佛说的称之为经,别人说的行不行呢?别人说的也行。只要说的这个道理是真实的,方法境界是正确的,佛都承认。你说的跟我的没有两样,是一样的,我这个称为经,你那个也可以称为经。所以经有五种人说。第一个是佛说;第二个是圣弟子所说,或学生所说;第三个不是佛弟子,天仙所说的,鬼神所说的;第五个是变化人所说的。虽然是五种人说,除佛以外,那四种人说的,必须要得佛的印证,也就是佛点头,没错,这个就可以称为经;如果没有得到佛的印证,那就不能算数。佛当年在世,请佛印证不难,现在佛不在世了。那怎么办呢?佛给我们讲了一个原则,小乘经有三个原则,叫三法印。与这三原则相应不违背,佛都承认,这是佛经,跟我说的没有两样,这个大乘法里面有一法印。这个法印,我们中国人对这个印很重视,政府发布公告的时候一定要盖上大印,这个公告的内容是不是譬如说台北市政府的,是不是市长自己写的,没有关系,只要那个印盖上,那就是市长所颁布的。佛法也是如此,符合三法印,就等于是佛颁布的经典,我们可以信受奉行。
  三法印是什么呢?第一个是无常,第二个是无我,第三个是涅槃。这是小乘经所说的,绝对不能违背这三个原则,大乘佛法里头只有一法印叫实相,诸法实相。所以大乘法印比小乘法印讲得更合理了,可以说完全没有争执。  实相是什么?事实真相,宇宙人生的事实真相。佛说的是事实真相,你说的也是事实真相,那怎么不是经呢?那跟佛讲的没有两样。所以大乘经所说的是诸法实相。我们这是大乘经,这个里面所说的句句话都是真实的,决定没有虚妄,都是说的事实真相。
  我们再看底下一段,第五段。第五段是给我们拣别定、散两门,这个是本经教给我们修行的重点。什么是定善?什么是散善?善导大师在这一段里面给我们讲得很多、很清楚,希望同修们多多的看几遍。 在这一段里面有几句话很重要,要特别提醒大家。 第一个,这一个法门,什么人可以接受?什么样的人可以修学?当然这是我们很关心的事情。想想我有没有资格接受,我有没有能力修学这个法门。大师在此地给我们说得佷明白,他的解答在第十二面倒数第二行最后一句:‘谤法与无信,八难及非人,此等不受也。’那些人不能接受这个法门呢?不能够修学这个法门呢?第一个是诽谤佛法的人,第二个是不相信的人,第三个是具有八难之人。这个八难只要有一个就是障碍,这个是八种。八难,诸位一定要晓得,这个里面包含着三恶道,三恶道修学这个法门很困难,它的业障烦恼太重了。包括有长寿天,长寿天它没有机会听到这个佛法,佛前、佛后,这个世间没有这个法门,他遇不到。世智辩聪、聋、盲、喑□,这个都是属于八难。他们障碍比一般人多,接受比一般人困难;但是这个里面最重要的,还是在谤法与无信。这一句,我们千万不要轻视了它。
  我们信佛,真信了吗?这个常常说啊,念佛的人很多,往生的人不多。这一万个念佛的人,真的能往生也不过三、五个。你要问什么原因呢?不信啊!那三、五往生的,他为什么能往生?他信啊!他不谤法,难啊!我们说这个是非说长短,批评道场,批评四众。四众是出家二众、在家二众,常常在一块聊天,不知不觉的就是非长短,这叫谤法。几个不谤法的呢?有老太婆一天到晚阿弥陀佛,问他什么都不知道?那个人不谤法?所以往往他们修行能预知时至,站着走、坐着走。为什么?她不谤法,她真信。我们有意无意当中都在谤法,不知道、不觉得,还认为自己做的,都是对的、都是正确的。六祖常说的:‘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我们六根接触的都是世间过失,牢牢记在心里,时时刻刻在评论。诸位要晓得这个对于往生是很大的障碍,还有这种念头,还有这种行为,一天念十万声佛号也不能往生。真正想往生的人,善导大师这一句要特别牢牢的记住,决定不能轻易看过。
  谤法与无信,我没有谤法,我也信,我不是无信 。那是你自己的标准,不是祖师大德的标准,不是一个公正客观的标准,是你自己订的标准。那个不行,必须要有很公正客观的标准,这个才行,可见得非常非常不容易,很难做到! 这是说明不得往生的。 那些人能往生呢?大师告诉我们的,这段文在第十三面第一行从最后一个字看起。  ‘一心信乐,求愿往生,上尽一形,下收十念,乘佛愿力,莫不皆往。’这是告诉我们,决定得生的人,决定得生的关键在一心,一心没有二念才行。还有杂念,还有妄想,还有是非人我,还有名闻利养,那就不是一心,这就不能往生。所以要真正求往生,这真正求往生非常重要。我们无始劫以来在六道里面这个生死轮回的状况,我们不知道。想想这一生,从我们出生一直到今天,我们过的是什么日子?我们心里头有没有平静过?有没有真正得到安乐过?纵然得到了,你能够保持几时?刹那流转。这个刹那流转就是眼前的轮回,轮回里头又有轮回,苦不堪言。没有机会出离,没有能力出离,今天遇到这个机缘,这个机缘是无量劫无量劫当中难得才碰到一次。我们这一生有幸碰到了,碰到了,要不知道,不知道这个利害得失,把这个机会当面错过,那实在讲是太可惜了。你下一次再遇到这个机缘,不知道到那一劫、那一生去了。这个是实话。遇到了,佛教给我们,放下万缘,我们就真的放下了,这才叫信佛。真放下了。为什么呢?这个世间所有一切缘都是六道轮回的缘。你不放下,你就离不开六道轮回,必须把这个统统放下,我将三界六道舍掉了。这个佛七里面,主七师常常说的口头禅:放下身心世界,提起正念。警策人的,不要把这一句话当口号来看,这话是真话。要一心,一心信,一丝毫都不怀疑。乐是爱好,这个乐就是愿,信愿。我喜欢西方极乐世界,我喜欢阿弥陀佛,念念希望我能早一天到西方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这是乐。求愿往生,这就是蕅益大师所说的,能不能往生决定在信愿之有无,这个信愿就是此地的‘一心信乐求愿往生’这八个字。你具不具足,你真有这八个字,那你是决定往生。生到西方世界品位高下,那是你念佛功夫的浅深。
  底下讲:上尽一形。这一形是尽形寿。我今天遇到这个法门,我还有一口气在,我就念一天佛,我这一生决定依靠这个法门,依靠到底,决定不改变,这就对了!不要想看到参禅的人,又想去参参禅;看到学密的人,又想去念咒;看到学戒律的人,又想持戒。那你的麻烦就大了!不是其它的法门不好,任何一个法门都好,专就好,杂就不好。不能修杂了,不能修乱了,这个非常非常重要。所以尽形寿,一生就修这一个法门,决定不改变,决定不动摇。我们看到现在这个社会上,在中国、外国都有,有提倡禅净双修,还有人标榜禅净密三修,难啊!实实在在是难啊!三不如一,一心称念,这是上等的机会。你早年遇到这个法门,你这一生修学,下收十念。下是什么?是缘份极少的,下等的缘份。他在一生当中没有遇到这个法门,到临命终时才遇到这个法门,这个时候他善根现前了。他遇到了就能信,他就能愿也行,临终十念、一念都能往生,当然那个功夫就少了,他念得少了,功夫念得少了。念得少为什么能往生呢?他那个时候念的那个心专、心恳切,那个力量效果比我们平常念佛的效率要大;因为我们平常这个心没有他那么恳切、没有他那么专。所以他念得虽然少,有力量,我们念得多,是散乱心,心力不集中,所以念得虽然多,还不如他念得少。可见得功夫浅深不同,乘佛愿力,这种发心、发愿、修持都与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相应,阿弥陀佛以本愿威神加持你,你一定得生。
  这一段里面特别要紧的就是那一种人能生?那一种人不能生?我们必须要清楚。底下大师在这个文里面告诉我们,定善与散善。他说得佷清楚。在第十四页第五行。  ‘三福九品,名为散善’。大家从第四行看起,答曰底下:‘从日观下至十三观已来名为定善’。他这一共有十六段,有十六观。前面的十三观是定善,三福九品是散善,就是十四、十五这两章里面是讲得是九品,这个是属于散善。底下为我们说明定善与散善的差别在那里。  前面跟诸位报告过,定散都属于正行,不是助行。不是说定善是正行,散善是助行,如果我们这样看的时候,这不是善导大师的意思。他这两种都是属于正行,可以说是正中之正,正中之助,这样讲法可以,都属于正行。经文里面有说,这是韦提希夫人提出来的:教我思惟,教我正受。这是韦提希夫人向释迦牟尼佛祈请修学的方法。思惟正受都是属于定善,思惟是思想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刚才跟诸位说过,一定要记住。依正庄严这四个字,包括西方极乐世界的全体,包括阿弥陀佛从最初发心到成佛证果以后,建立西方世界普度众生都在四个字里面。这个不可以疏忽的,不要看到这四个字‘依正庄严’,正报身相很好,很漂亮,依报环境佷好,那就错了!那你这个看得太窄小了,太窄小了!要从他发心起,发心修行求学统统都包括在里头。
  正受呢?这就是修定,所以他这个解释正受,在第十五面第一行,我们从前面第十四面最后一句念起:‘正受者,想心都息,缘虑并亡,三昧相应,名为正受。’由此可知这个几句话就是弥陀经里面讲的:一心不乱。这个一心不乱就是正受,无量寿经虽然讲,没有讲一心不乱,只讲一心称念阿弥陀佛。那个一心称念,虽然不是明显的讲一心不乱,意思统统都有了,只是程度上有浅深不同而已,也就是蕅益大师所说的功夫浅深不同。所以这个一向专念,那就是一心,一心专一个方向,专注在这个方向,这样的称念才有用处,所以这才是三昧相应。三昧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就是正受,就是心地真正得到安稳,真正得到平静。这个平静就是无量寿经上讲的:清净平等。清净心、平等心现前,这才平静,这个是念佛三昧现前,在本经经文上非常明显。韦提希夫人所祈请的,确实都是属于定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