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讲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金刚经讲义- 第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超出体用,而般究竟涅盘。

  此要门为修行心法之精粹,依八识之次序泯识归性,随缘修行,转识成智(
成就报身),借识为用(成就应身),而获证大圆满三摩地。瑜伽行者得此传承,
一超直入法界,事事无碍,毕竟涅盘。


五、明体第五

  即由一体同观分第十八起,至威仪寂静分第二十九止。

  复次,如来了知众生心源唯一实相,如水流千差万别,而源头是一。既悟心
性同源,众生心即佛心;又众生心虽为妄心,落三世,同时亦显不落三世之真心,
所谓「净心在妄中」,斯真心即是佛心。此真实心源,众生与佛本来平等,而众
生迷惑真心,生起妄心,流浪生死;若一念觉知,返本还源,证此真实心源与佛
无二无别。此觉心实相原为:

  (1)不生不灭——如明镜现幻象,虚妄无实。
  (2)不断不常——如河水长流,刻刻不停。
  (3)不一不异——如随方摄影,面面异相,原是一人。
  (4)不来不去——如电影中人,本无动作,然栩栩如生。

  中观偈 (一)

  「因缘所生法 我说即是空 亦名为假名 亦即中道义」

  中观偈 (二)

  「因缘所生法 不生亦不灭 不断亦不常 不来亦不去
   不一亦不异 息灭诸戏论 敬礼佛所说 寂静微妙法」

  故如偈所云体相: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此偈梵本原有八
句,而罗什法师竟将最重要之般若本体漏译四句,未免美中不足;幸有义净法师
译本,弥补此瑕。兹恭录後四句如下:

  「应观法界性 即导师法身(或译「诸佛法身」)
   法性非识境 故彼不能了」


六、显相达用分第六

  即由一合理相分第三十起,至应化非真分第三十二止。

  释尊应化示迹,入世作幻观,普度有情,灭度无量无边众生,实无有一众生
得灭度者。古德云:

  「创镜花法会,建水月道场,大做梦中佛事。」殆近似之,故经结归云:

  (有为偈)「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 应作如是观」
  (无为偈)「一切无为法 如虚亦如空 如如心不动 万法在其中」
  (无常偈)「诸行无常 观受是苦 诸法无我 涅盘寂静」

  最後将金刚经修持心要简撮为八字:

  1、制心 2、住心 3、澄心 4、摄心

  即说偈曰:

  「制心一境 住心观性 澄心外照 摄心内证」


七、传授金刚般若无尽藏真言。

(编者注:真言见「四、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经记录」。)

  上来已将经文精华从性分讲解圆满,并传授金刚般若无尽藏真言,以期显密
圆融。此真言功德不可思议,若虔诚持诵一遍,即具足一字不缺之本经九千万遍
功德,故不轻易传授。此次破例传授,实为罕有之机会,深盼大众遇此奇缘,获
此诸佛秘密金刚後心,以因地心,成果地觉,净智坚固,始终一如。依此修行,
定成菩提;依此修持,定成佛道,愿各共勉。

吉祥圆满

佛历二千九百九十八年岁次辛亥玖月重阳佳节

        香港 北角 名园西街四十九号二楼  诺那精舍

                     吴 润 江



二、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释义

诺那呼图克图法嗣华藏上师  讲授
弟子 蔡智厚  笔录


一、须菩提请问世尊四大问题——众生修行步骤

(一)云何启发?

  佛答:应先启发四种菩提心:

  1、广大心——空门——若卵生、胎生、湿生、化生、若有色、无色、若有
         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悉皆普觉普救。

  2、第一心——非空非有门——我皆令入无馀涅盘而灭度之——引导九类众
         生息除妄念,汇归真性——六大归元。

  3、常心——亦空亦有门——如是灭度无量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4、不颠倒心——有门——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二)云何应住?

  佛答:「不住於相而修六度万行。」——空观。从无住本,立一切法,离一
      切相,了悟真空,无法可得,无言可说。譬如布施,应无所住行於
            布施。布施时,内不著能施之我相,外不著受施之人相,中不著所
            施之物相,三轮体空,福德不可思量,其馀五度亦复如是。

(三)云何修行?
  
    佛答:修假观,观一切相如梦如幻,不取不舍,如六如偈:「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四)云何摄伏其心?

  佛答:不应住色声香味触法——有形有相人物境——六欲——境生心——假
          观。
      
          不应住非色声香味触法——无形无相的喜怒哀乐爱恶欲七情——内事
          生心——空观。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譬如明镜当前,物来即显即现,物去不留不染,
          不取不舍——中观——清净心。


二、生清净心:

  「信为道元功德母。」由断疑生信——一心净信、净愿、净行,专修三观法
到空幻一如,便可明心见(现)性,毕竟证得自性清净心。


三、般若本义:

  一心三观:一心净信——始觉。
       不应住六尘——六欲生心——假观——外觉。
       不应住非六尘——七情生心——空观——内觉。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中观——直觉。

  
四、八句偈:(梵本原为八句,罗什法师漏译後四句,後经义净法师补译。)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现)如来;应观法界性,
即导师(诸佛)法身,法性非识境,故彼不能了。


五、金刚经修持心要:

  (一)制心  (二)住心  (三)澄心  (四)摄心

  偈曰:制心一境,住心观性,澄心外照,摄心内证。

  制心一境——始觉——一心。密义经云:「其在禅定,不著内外,亦
        无中间,是曰一心。」
  住心观性——内觉——空观。离一切空相,静心内观过去、现在、未来三心
        不可得,五蕴归空性,於事无心,於心无事,寂静如虚空,妄
        念不起,泯识归性,第七识(末那)清净。
  澄心外照——外觉——假观。离一切有相,守六根,净六尘,六尘尘相假,
        於一切法远离生灭相,於境无心,於心无境,观一切外境如梦
        如幻,妄想不行,返染还净,回归实相,前六识清净。
  摄心内证——直觉——中观、双离二边——离有形之长短、大小、方圆、男
        女相,亦离无形之利衰、毁誉、称讥、苦乐相,於相离相,於
        空离空,不住空有,离相寂灭,深得真空无相之妙,心不染万
        境,真性常自在,所谓「三际二边断,常应诸根用,而不起用
        想;分别一切法,不起分别想。」八识各种妄用不行,返流入
        法性,第八识(阿赖耶)清净。


六、总结金刚经真谛:

  偈曰:「佛在本心,众生自度,修不著相,其福无量。」

                佛历三○○一年岁次甲寅年十二月廿一日
                地点:菲律宾诺那精舍



三、金刚经讲义增注

金刚乘弟子 顾寂曜  笔录


  金刚经四句偈,系指本经内任何四句偈,甚至修通一句,便可以立地成佛。
兹将各要偈,开列如下:(参详金刚果论)

  (一)无相四句: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至离一切相,即名诸佛。
  (二)离见分四句:无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
  (三)假观两偈:(甲)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
     则见如来。
     (乙)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四)生清净四句:不应住色、声、香、味、触、法生心,不应住喜、怒、
          哀、乐、爱、恶、欲生心,不应住过、现、未来一切法生心,应无所
          住而生其心。
  (五)空观四句: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六)离识成佛八句偈: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
          来(此「如来」作「本性」解)。应观法界性,即诸佛法身,法性非
          识境,故彼不能了。
  (七)八不四句:见本讲义。
  (八)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九)离一切和合相,即成正觉。
  (十)若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十一)佛在本心,众生自度,施不住相,其福无量。
  (十二)於未来世,闻说是法,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十三)若有此经,当得作佛,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十四)如是我闻,不可思议功德,当勤精进,应生无所住心。
  (十五)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以是名字,汝当奉持。
  (十六)觉性本圆明,销矿成金,不废修行方便;实相离言说,依文解义,
            自应如理思维。
  (十七)专念一句弥陀,感应道交,顿悟本无心外佛;返闻闻自性,根尘迥
            脱,当阳迳取髻中珠。
  (十八)心佛众生,似异实一;因缘万法,是幻非真。



四、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经记录

时间:民国四十九年十二月上旬
地点:美国旧金山大埠正善佛道研究会讲堂
讲述者:莲华金刚藏圣者吴公润江上师


诸位善知识:

  今日讲金刚经的真义。讲经的法呢,照本宗的讲法是用直指的讲法,完全将
精华略略点点睛而已,并不是咬文嚼字来讲。讲经分「讲经」与「解经」两种,
「讲经」难,「解经」容易。大众要明白「讲经」与「解经」两个意思。怎样是
「讲经」呢?法师能讲金刚经,他一定要入金刚般若的三摩地。他入了这个三摩
地呢,就开四个门:第一个门是东门,是发心门,法师入普贤菩萨三摩地,以大
圆镜智放光,开发你的钥匙,开发你的心,这是「开」。再入虚空藏菩萨三摩地,
以平等性智放光,使大众「示」佛知见。再入观自在菩萨三摩地,以妙观察智放
光,「悟」佛知见。第四个入虚空库菩萨三摩地,以成所作智放光,「入」佛知
见。开、示、悟、入。第一个发心门、东门,是「开」;第二个南方修行门,是
「示」;第三个西方菩提门,是「悟」;第四个北方涅盘门,是「入」,法师以
一个三摩地而分出四个三摩地。这样能够入定,依著那个如来的师承来传授,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