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总学+太虚大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佛法总学+太虚大师- 第3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特點以明其教理所趨重所祟尚之宗主,則昔於佛法總抉擇談中,嘗大別為三宗,為表
如下:

空慧宗───三論───二空觀慧───得此清淨
        ┌─唯識─┐
唯識宗─┤        ├─諸法唯識───染淨所依
        └─戒律─┘
        ┌─禪那─┐
        │        ├─全體真如───自性清淨
        ├─天台─┘
真如宗─┼─賢首───離垢真如───離垢清淨
        ├─真如─┐
        │        ├─等流真如───生境清淨
        └─淨土─┘

此中律宗專指終南山道宣律師之律宗,道宣律師宗歸唯識,及明藏識中種子為戒

體,皆有明文,故屬於唯識宗。真如宗中禪及天台等之五家,細分之猶別有宗尚,今
就真如之廣義言,諸清淨法總名真如,故總曰真如宗。竟無居士謂當由唯識以進言唯
智,唯智即是此言之真如宗──予昔作三唯論,即謂唯性(今曰空慧)、 唯識、唯智
(今曰真如)。宗是教理之主,指全部教理所祟尚趨重之一點而言;所以要有此一點
者,便集中全部之教理而總握之以起行也。凡教皆為詮理,凡理皆為起行,若非反博
歸約,有以握厥總要,則泛樱Ы汤矶心善穑∪糁獮楸懔钇鹦兄汤砑悬c謂之宗
,則近人橫分法相、唯識為二宗,詡詡以獨能發前人所未發自矜者,可知其尚泛濫教
理而無所歸,故不知法相教理所宗即為唯識也,蓋平列偏明諸緣所生法若集論及瑜伽
等等,由立言教以明義理,乃能宗之宗相;而攝大乘、成唯識等,由集教理以起觀行
,正所宗之宗旨。故以宗言,法相宗乎唯識,不應將能宗所宗之一法相唯識宗強析為
二,而正名定義但應曰唯識宗也。復就唯識以言,能唯是識(識言詮心心所),所唯
(謂簡我法及持相性)即謂緣生法相及二空所顯真如性,若但明一識謂之曰唯識,而離

諸法相性於唯識外別謂之法相宗,則尚何唯識可成乎!故不應離唯識宗別立法相宗。
然空慧與真如得名宗者,統諸法而集中於識,既可名唯識宗,統諸法集中於二空觀慧
,亦可名空慧宗;統諸法集中於真如,亦可名真如宗。以此三宗概觀諸大乘教理起行
之方便,則得其綱領矣。
三乘共教及五乘共教之分宗,不復一一。機感佛而興教,故依乘以判教。理集要
以起行,故依教以分宗。判教分宗,如是如是!(見海刊五卷五期)


佛法大系
──十四年冬在武昌佛學院講──

           一  人天乘
           二  小乘法
           三  大乘法

古今諸德判釋如來一代時教,或一或二,或五或十,種種數目不一而足,今總括
之分為大小二乘與人天乘。而此人天乘法,全係大小乘之出世階梯,或大小乘之化他
方便;故佛法之根本唯大小乘。其大小乘法修證法門之次序,與對於各宗之關係,極
其縝密,試皆表列於左:


    ┌小乘──出世解脫
    │        (出世階梯)
    │                    人天善法──人天乘
佛法│        (化他方便)                        禪宗─宗下教下
    │                ┌加行入根本─法性空慧宗──律宗─詮教制教
    │    ┌─菩薩因果┤                          天台─權教實教
    │    │          └根本起後得─法相唯識宗    賢首─本教末教
    └大乘┤                                      淨土─難行易行
          └─如來果因─理量同時──法界圓覺宗──真言─顯教密教

一  人天乘
其中所言人天乘者,以諸有情若乘五戒之法可到人的地位;若行十善禪定之法可
到天的地位。然此人天乘法非是有佛方有,即印度、中國、泰西各國皆有之。如佛法
未來中國之際,儒教教人由士希賢,由賢希拢陕}希天;道家老莊之徒使人得仙入
天;西洋的基督教說生天;印度之婆羅門教說由人道而生梵天等。此可見人天之善法

,為世間共同之教。但世間以此人天之教為其極歸,而佛教則以此為出世之階梯。化
他之方便。蓋立此人天教法有二種意:一則保持人天之道,由人天道而至小乘或至大
乘;一則立此人天之教,示其迷謬之處,使其知非究竟而求出世究竟了義。若不爾者
,則眾生非但驚悸大乘不肯信受,抑且永洠г诳唷K允雷鹫f法,立人天教以培其出
世之資糧,斥其迷謬之局執,而漸引入於大小乘出世者也。可見此人天乘法非佛教所
獨有,亦非佛教之特伲
二  小乘法
小乘法已是佛教出世的法,而一般人一聞小乘即意謂必甚狹劣,殊不知若生色無
色界已為常人之思想所達不到,而況超出世間者哉!不過此小乘之教理行果,比之大
乘則不為深廣;故小乘的根機為狹劣遲鈍,而大乘的根機為利疾超勝也。小乘知我空
而五蘊皆有,大乘知我空而五蘊亦空;以有法執為障故,遂名其為小乘也。吾人已知
乘人乘之法可到人的地位,乘天乘法可到天的地位;進而更覺為人常受種種之逼迫,

經種種之苦惱,一事方成兩鬢同絲,老病相催,悠然死去!生為仁拢绖t枯骨;生
為盜伲酪嗫莨牵瑒t人生之價值何存?縱信神識不滅,仁拢赖脮N天,受種種之娛
樂,但其五衰相現,流轉何定!如是以不滅之精神,疲奔於業報之途,今生之所經營
,已得而復失!來世之所經營,亦已得而復失!由是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得而復失
,失而復得,盡未來際靡所底止;甯不勤苦無益?於是遂生一不滿足之觀念而求出世
之方法。如世之求進化者,以萬物皆有進化,則進化復進化,必將有超出人天以上之
法可求得之,於是求所以脫雕人天之業牽及苦惱之一種進化,即是出世間之小乘法。
此小乘法,即佛法中解脫人生苦痛之一種法門也。
三  大乘法
大乘分為因果二位,在因位為菩薩乘;在果位為佛乘,又名如來乘。依此因果位
,即作二層:一者行因趣果的大乘,二者彰果化因的大乘。行因趣果的大乘,即菩薩
乘;彰果化因的大乘,即如來乘。彰果化因的如來乘,是由所證佛果之境界而開示眾

生,使眾生依此法門以悟入佛之知見,達到佛之究竟地位。由因至果的菩薩乘,就是
眾生從無始以來之佛性,與過現之一切正聞熏習,發心修行,經四十一因位、而至圓
滿果海也。
然此由因至果,菩薩乘法,就主要點有二位別:一者由加行入根本;一者由根本
起後得。此二類中,初者如法性空慧宗攝。後者屬法相唯識宗攝。屬法性空慧宗之教
典,即般若經與龍樹提婆之四論等;以此經論所詮教義,皆顯離分別之法性。修此宗
者,若能依此教義如法修持,起法空觀,經暖頂忍與世第一之四加行,而證無相法性
之真如;此無相法性之真如,即是根本智(又名無分別智)之所證。蓋以證此真如,則
一切虛妄之境悉皆消滅無餘,而一切清淨佛法,莫不由之生長成滿矣。屬於法相唯識
宗者,凡為思量分別想像所能及之一切諸法,皆為法相;而此法相依分別起,離分別
外實無一法可得,亦無一相可見,故曰唯識。然能了此天地人物以至佛身淨土種種諸
法,皆唯識所現,非得根本智後所起之後得智,不能如實了知。何者?蓋未得無分別

智,則法執未亡,不能了為唯識之幻相故也。根本智即如理智,由如理智而起如量智
,依如量智則無邊無量之諸法品類差別悉皆究竟達其體量矣。如其未得如理智前,雖
第六意識亦能依教理以觀諸法唯識如幻,然末那之我執常存,仍滯迷執。況此間眾生
於一法上互有相摺┤绱蠛#S六道見各有不同,若非得法空以後之菩薩,安能知
其不同之根柢而皆會歸唯識之旨哉?又經有云:「由攝藏諸法,一切種子識,故名阿
賴耶,勝者我開示」。阿賴耶識為建立唯識之根本,非明此識則不能究竟明了唯識;
故欲究竟明唯識者,唯已空法執之菩薩為能耳。然而凡愚雖不能知,亦可懀澜浾撆c
各人之知識經驗,集起唯識觀念,以修習殊勝唯識觀行,而達到究竟明了唯識之目的
。能如是者,是名行因趣果之菩薩乘也。
彰果化因之如來乘者:此如來果因與菩薩因果頗有攸分,何以故?如來既圓滿根
本後得二智而成正遍知海,理量同時,性相不二,無一剎那心不遍知諸法,故如來十
種通號內有正遍知之一名也。菩薩不然,必須一剎那證性,一剎那證根,前後剎那乃

能觀性相不二;而如來則能無一剎那不證此性相不二之圓融法界。如賢首之六相十玄
,天台之一念三千性相等,即明此理量同時性相不二之法界,而須以佛果圓覺為宗也
。此云法界,以總包性相一切諸法為義。唯有大圓鏡智能如實親證此境,故曰法界圓
覺宗也。
至於佛教各宗對此法界圓覺宗與諸法性相二宗之關係,則如天台所宗之法華,以
佛知見為宗;賢首所宗華嚴,以佛法界為宗;淨土以彌陀智境為宗;真言以大日中臺
為宗;律宗以實邸茞盒猩茷樽冢U宗以不立文字見性成佛為宗。在天台宗言,以法
華為實,其餘為權,縱華嚴亦兼別故。在賢首宗言,以華嚴為本教,其餘為末教,雖
法華屬一乘法亦乃會三歸一,不如華嚴惟照諸大山王。在淨土宗言,唯往生法為易行
道,橫出三界,一生補處;其餘法門鑽仰維艱,非如淨土之至簡至易,故抹殺餘法為
難行道。在真言宗言,天地人物,六道眾生,皆大日如來法身,其一一法悉為總持,
修其法者,即身等同毘盧;其餘各宗落於詮解,非究竟法,唯真言宗獨得如來祕密奧

妙之藏,而抹殺餘法為滐@教。在禪宗言,眾生本心即遮那如來,但須回光返照即能
見性成佛,無須假諸言教,尋枝摘葉,枉費精神,故自稱宗下,餘為教下。在律宗言
,佛教其餘一切法門悉皆以教詮理而已:未能親行實邸晃ㄓ凶裱鹬疲鼛状蟮啦
遠。此之各宗,種種斥他非而炫己是,類皆獨顯其勝以為策行方便耳。其實、各宗皆
為佛法,皆可得根本而起後得,入於理量同時性相不二之圓覺;無奈後人不解,為各
宗起競之由,吾人若能貫通考察,則禪宗直證圓覺,兼用空慧;律宗教遵唯識,亦兼
天台;而天台、賢首、淨土、真言,宗在法界圓滿,各標其勝。而此性相與法界三宗
,又統屬佛教之大乘法。凡大乘法皆以諸法實相為根本,以無上菩提為究竟,夫何軒
輊之有?故明佛法之全體及大乘之平等者,於宗下教下顯教密教等抑他揚自之偏言,
概無取焉。(妙空記)(見海刊七卷六期)


佛法一味論之十宗片面觀
佛法一味,所謂「內證離言,應機巧說妙法味」。而一味之佛法,從一種方式以
言之,可別為教理與觀行之二門。由教理門以言之皆教理也,由觀行門以言之皆觀行
也。今且就觀行門略論之。
觀行門可大別為真空觀行門與假相觀行門。行門之所契達者,皆為空假不二,假
空俱非之中實法界。而中國所傳十宗可系列為兩行如下:

    真空觀──成實──中觀──禪宗──天    台──共基之戒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