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总学+太虚大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佛法总学+太虚大师- 第67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化之三身四土,以及三佛性、三菩提、三解脫等,這些和三觀三諦相應而說的三法門
,亦為此宗教義之特點。
四  天台學之演變
天台學之成立,歸功智者大師,但是智者大師的學說,統統是由章安尊者記錄而
成。他的著述,向稱三大部為根本教典,就是法華玄義、法華文句、摩訶止觀。此外
還有五小部及禪波羅蜜、六妙門等。但天台學成立後,當時因時地交通的關係,只能
在天台山的一方面弘傳,其他的地方,並不十分發達。可是到了後代就漸漸弘傳到各
方,因此天台之學就有很多的演變了。
甲   荊溪與法相華嚴及禪之對抗
天台學自智者大師去世後百餘年的時候,有荊溪大師承傳斯學。在這個時期中間
,中國佛學界曾經過慈恩之法相唯識的弘揚,當法相學盛興的時候,天台宗頗受掩抑

,所以到了荊溪大師的時候,對於法相學有很多的評論,尤其是對於窺基大師的法華
玄贊,抗論最甚,曾提出五百問來伲y。
復次、他對於賢首學的華嚴教義亦有辨論,傳清涼曾依荊溪先學天台學,後方弘
華嚴,其教義多有取仿天台者,故後來天台學者多抗辨之。
復次、他對於當時流行的禪宗風尚,本著智者大師的一心三觀禪及各種止觀,而
予以嚴格的批判;因此他對於禪宗,也有多種的辨論。所以荊溪在天台宗上佔著復興
的地位,而他的學說,都是從批評以上三宗顯揚自宗而成立的。
乙  宋代山內山外與華嚴及禪之辨
天台學到了宋朝,有四明法智尊者大弘天台學,但是即由之而天台學分山內( 即
名山家)和山外的兩派。山內派自稱為天台的正統,即四明一派;山外為慈光等一派
。至於這兩派的內爭,時期頗久,加入論戰的人數也很多,所討論的問睿灰恢隆
大約的說,山內派的人特別舉揚天台之獨殊學說,如性具義、佛果具惡義,以妄心為

觀境義,而絕對不茍同附合華嚴禪宗等說,且據其特殊義以評破之;至於山外派人的
學說,則頗與華嚴、禪宗等義相融,而不許以妄心為所觀境義等。
丙  蕅益援禪法相入天台
蕅益是明末盛弘天台的大師,他對於禪宗、法相宗、律宗、淨土宗各方面都有著
述,他雖是宗在天台,其實他的學說並不限於唐宋來天台傳統的思想。他的修行,初
於禪律,後歸於淨土。他當時因為天台學者和禪宗、華嚴宗、法相宗的學者,各持異
見不相和合,頗不以為然,他的意思是佛教各宗各派的學說,雖稍有不同,但是本源
和目的皆是一樣,不應自相攻毀,應當一致的發展,這在他的各種著述中常見到的。
他又將佛教分為禪教律的三大系,綜合此三始為完全的佛教。因此他對於禪宗、法相
宗學說援之入於天台,例如法相宗的二世緣起義,天台家向未引用,蕅益則引用之。
五  天台學之述要
天台學之大略已如上述,現在把天台宗的幾個重要點再略為敘述:天台所判的五

時八教等,現在覺得不十分重要,而考察天台學對於佛法最重要的幾個貢獻,是一心
三觀、十法界、六即、性具。
甲、一心三觀  一心三觀前面已經略為說過。略而言之,是由一境三諦起一心三
觀,以一心三觀之智、證一境三諦之理,可謂得佛法之大總持及一切禪觀法門之綱要
者。如此一心三觀,為佛法中最普遍義,亦即佛教的根本,就是天台宗第一宗要。
乙、十法界  十法界在天台教義之前洠в芯唧w的組織,到了天台宗成立以後才組
織成立,而且十法界每界互具九界而成百法界,重重涉入猶如帝網。後來華嚴宗的十
玄和密宗的曼陀羅等,皆援引天台十法界互具互融之義相助發摚В@是天台學之第二
宗要。
丙、六即  六即義前已說過。簡單的說,六即義可以使人明白一切眾生即身是佛
,於無上菩提不生退屈心;然性德雖是如此,如不起修德則仍為眾生,因此有即而常
六的四教階位之判,使修學者不生增上慢。密宗的即身成佛,只得到六而常即的一面

,不逮天台六即之圓滿,這是天台學的第三宗要。
丁、性具  性具義是觀察十法界的有情,不但具一切善而且具一切惡;如到佛果
仍可現地獄、餓鬼、畜生之惡相而施教化,這不但就體性說是如此,就是依行相上去
說亦是如此。如果佛現金剛藥叉明王等忿怒貪癡像,於諸暴惡造罪有情行諸惡事,這
是惡事善用;在平常世間眾生之惡相,是業感的幻化相,而到了佛果亦可幻現這種惡
相的行事來度化眾生。天台宗特別發摚н@性具的道理,所以有人稱天台宗為性具宗的
,這是天台學第四宗要。
六  天台學與禪律淨密之關係
甲、天台學與禪宗的關係  天台學和禪宗關係頗深,創始的慧文、慧思二師都是
修禪的禪師。到了智者成立教義的時期,禪宗尚未十分興起,而當時一般佛弟子所修
的禪定,要算天台之一心三觀的禪為最高的禪定了。後來禪宗盛行,到了荊溪大師抗
禪宗而宏一心三觀之禪,其弟子粱肅有刪定止觀等。宋朝四明大師還是依著天台禪觀

而和當時的禪宗對抗,不相上下。元明以來,實習天台禪觀者甚少,就是學天台的人
,也多半流為淨土宗,而不能與禪宗抗衡了。
乙、天台學與律宗之關係  天台與律宗關係亦殊深厚,天台大師得法華三昧,以
諸法實相普遍建立禪觀教律攝受一切徒眾,於律當然重視;故智者於四分律有疏,並
疏梵網經等。到宋朝臁ヂ蓭煟捞焯ń塘x闡揚律宗,立圓頓戒體。在先戒體之解釋
,多依法相,自此以後則宗天台。
丙、天台學與淨土宗之關係  智者大師之弘淨土,曾著十疑論等。命終有說生兜
率淨土者,而多數則說生極樂淨土。其次、天台宗弘淨土最力者為蕅益大師,教宗天
台而行歸淨土,以至現在天台宗學者,皆循行之。
丁、天台學與密宗之關係  天台學成立時,密宗尚未興起。唐以來而弘傳密宗者
,如一行之大日疏,多依天台教義;而天台大師對於古來所傳雜密經咒,皆融攝無遺
;故其修持的行法,多與密教相倚。今所盛行之大悲懺儀軌、水陸等儀軌、皆出於天

台學者。因此日本之傳教大師,既傳天台宗,復學密宗而建立台密;故日本密教分兩
派,一為台密,一為枺堋F鋵W天台者,兼傳密法。
第三節  如來禪演出賢首教
一  賢首學之根據
先說賢首學所依據的經論。本來賢首宗所引用的經論很多,但是作為真正的根本
依據者,即為華嚴經,因此賢首宗大多數稱為華嚴宗。又賢首宗的初祖杜順和尚和二
祖智儼和尚都依華嚴修觀判教,賢首、清涼亦專講華嚴,就是到了圭峰,雖然以略攝
廣來偏弘圓覺經,而是以圓覺經為華嚴經一部分的。由此故說賢首宗的宗本所依祇是
華嚴經。至於賢首雖亦疏法界無差別論、十二門論,而判教則多依大乘起信論。總說
一句,賢首宗的根據,經為華嚴經,論則起信論。
二  賢首學之先河
賢首學的先河大約可以說有兩系:一是地論宗的慧光系,二是攝論宗的真諦系。

地論就是華嚴十地經論,十地論的翻譯,在北魏時有三師,一勒為那摩提,二為菩提
流支,三為佛陀扇多。自十地論譯出以後,研究華嚴者極盛。這三人譯本,稍有異同
;而參與譯事者慧光法師,將異譯會通為一而弘揚之,遂建立為地論宗。相傳為華嚴
第二祖的至相寺智儼法師,就是出於慧光系之下,由此可以知道慧光地論宗與賢首宗
之關係了。至於杜順和尚的所承雖不可考,而杜順之修禪誦華嚴亦與慧光相近。後來
到了賢首大師的時候,華嚴盛宏,以十地經論本屬華嚴經之一品,無須別立,因此地
論慧光系遂歸入華嚴了。
其次、說到攝論真諦系,攝論最初譯者是真諦法師,所譯攝論雖與唐玄奘所譯文
義有異,然亦為傳世親之學者。真諦攝論,說第八識通於染淨曰無洠ёR,這種說法卻
和起信論說阿黎耶識有覺不覺的意義相當。起信論也是真諦所譯,又為賢首所依宗,
其義與舊攝論又頗多相似,因此說攝論真諦系亦是賢首學的先河之一。不過、後來玄
奘重譯攝論,真諦攝論遂歸入法相宗而不弘了。

其次、若天台之學說,於賢首學影響尤大。但天台學迄今與賢首學並存,因此留
待天台學與賢首學比較中再說。
三  賢首學之成立
賢首宗學的根本建立和天台不同,天台學雖發端於慧文繼傳以慧思,但是教觀具
體組織的成立,全在智者大師;而賢首學的根本建立,則在杜順和尚和二祖智儼和尚
,賢首不過繼承其說,重為結合補充而已。
甲  杜順之法界三觀及十玄
杜順和尚的傳承不得而知,傳華嚴者向稱為初祖。他有二種著述:一為五教止觀
,二為法界觀門。在法界觀門建立三觀:(一)真空絕相觀,(二)理事無礙觀,(
三)周遍含融觀。這三觀和天台的空假中三觀相等,真空絕相觀就是空觀,理事無礙
觀就是假觀,周遍含融觀就是中觀,但內容不同。杜順三觀每一觀門中有十門,其含
融觀中的十門,即有名的十玄門:一、同時具足相應門,二、因陀羅網境界門,三、

秘密耄э@俱成門,四、微細相容安立門,五、十世隔法異成門,六、諸藏純雜具德門
,七、一多相容不同門,八、諸藏相即自在門,九、唯心迴轉善成門,十、託事顯法
生解門;此十玄為賢首宗較天台宗一心三觀更充實更殊勝之義。其次、五教止觀也就
是五種觀門  一、我無法有門,二、生即無生門,三、事理圓融門,四、語觀雙絕門
,五、華嚴三昧門;這五種觀門即為賢首宗五教的根據。但有人說此五種觀門,不出
杜順而出於智儼,今未考定。
乙  智儼之六相五教
智儼為賢首學之第二祖,他有華嚴搜玄記、孔目章等。所說明者,除闡揚杜順十
玄無盡之理外,其最顯著者為五教之建立,所以此宗的五教可歸為智儼的建立。次為
六相的弘闡:一同、二異、三總、四別、五成、六壞。相傳此六相觀係一梵僧教智儼
修習的。這六相說,具見在地論中,而廣為說明和注重,則始於智儼大師。
丙  賢首之三時十宗

賢首大師雖說是集華嚴學之大成者,但他多分是承傳前兩師之學說;如三觀、十
玄、五教、六相等,在賢首之所說中,僅曾略為變更組織。而此外賢首之所立者,為
十宗與三時十儀。
1。十宗  十宗者:一我法俱有宗,二法有我無宗,三法無去來宗,四現通假實宗
,五俗妄真實宗,六諸法但名宗,七一切皆空宗,八真實不空宗,九相想俱絕宗,十
圓明具德宗。這十宗的建立,其實賢首是根據於法相唯識宗所傳而建立的。此十宗的
前七宗,完全同於玄奘窺基之所傳,至第八宗則賢首另開為八九十三宗了。因此、十
宗說為賢首所立。但是這十宗後來又約為六宗,即將前六合為一宗,名隨相法執宗;
第二為唯識法相宗,此全為對法相唯識而立者;第三真空無相宗,即是一切法空宗;
第四藏心緣起宗,即真德不空宗;第五真性寂滅宗,即相想俱絕宗;第六法界圓融宗
,即圓明具德宗。茲將法相唯識的八宗和賢首十宗、六宗,表攝如次:


  (八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