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4-伤寒指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494-伤寒指掌- 第16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心法治之。如二陈、枳实、浓朴、川连、楂肉、郁金、莱菔子、木香汁之类。 
邵评∶此暑湿未清。误用补药。与邪相结。几成重病之正法。 

卷三伤寒变症
结胸(述古)
属性:伤寒病发于阴。下之太早。则成痞硬。病发于阳。下之太早。则成结胸。均为表邪。乘 
虚入里而成。硬满。按之不痛者为痞满。属虚邪。硬满。按之大痛者为结胸。实邪也。 
因热入有浅深。故结胸分大小。从心下至小腹。硬满而痛不可按者。为大结胸。其 
脉沉紧。其症但头汗出。项强如痉。此由太阳失表而误下。邪入胃中。与不得化汗 
之水气相结而成也。夫太阳寒水之气。结于阳明。当以大陷胸汤猛烈之剂。竟从 
阳明攻陷。大黄陷热结。甘遂攻水结。佐以芒硝之咸。制二者之苦。不令直行而下。 
使其引入硬满之处。软坚破积。导去热邪。 
邵评∶此推原结胸与痞之故。下之太早一句。是此二症之关键。病发于阴。误下 
而热不得散。则为痞硬。病发于阳。误下而热邪内陷。则为结胸。所以然者。病邪 
在经。本当发散。而反下之。里气则虚。邪气因入。而与饮相搏为病也。但痞满而 
按之不痛者。乃无形热结。故曰虚邪。硬满而按之大痛者。乃有形之邪热。结于 
胸中。故曰实邪。若大结胸邪入深。故硬痛从心下至小腹。小结胸邪入浅。故痛只在心下。此明所以成结 
胸与痞之因。结胸有大小之分。痞与结胸。有虚实之别。误下而邪内入。水邪结于胸胁。热邪入于肠胃。 
为热实结胸。以致心下小腹痛不可按。脉沉为邪入里。紧为水气内结。但头汗出。是水热内结而气上蒸也。 
热与水结。胸膈紧实。上连于项。但仰而不能俯。如痉状也。如此脉症。由于太阳经病失表而误下。热 
入内实。与水相结。水结于内。则热不能散。热实于内。则水不能行。故用大陷胸汤。甘遂以直攻其水。硝 
黄以大下其热也。 
又评∶此脉症不异于寒实结胸。故审其为病发于阳。误下热入者。方可用大陷胸汤。若不误下。则热 
不入。热不入。则水不结。若胸胁无水气。则邪入阳明而成胃实之症。不作结胸矣。此因误下热入。太阳之 
邪随热陷入。与水相结。而成热实结胸。心下至小腹。痛满而不可按。其脉又沉紧。似是大承气症。然满痛虽至 
小腹。而尚未离心下。是水热互结。与阳明之燥屎不同。故用甘遂破饮。而不宜枳朴之散气也。若误用承气。 
水结不散。其变不可胜言矣。且大结胸着重在热实。外虽无热。内有大热也。太阳误下。成热实结胸。太阴误 
下。成寒实结胸。所谓病发于阳。误下热入而成结胸也。 
如止在心下。不及胸腹。按之知痛。不甚硬者。为小结胸。其脉浮滑。是水与热邪。凝结痰饮。留于胸膈 
脉络间也。故用小陷胸汤。以陷中焦脉络之邪。使从无形之气而散。栝蒌生于蔓草。故能入络。以陷膈上 
之痰。半夏成于阴月。故能通阴。以散结气。黄连以陷胸中之热。热解痰开。其结自散。 
邵评∶小结胸症。其痛止在心下。不及胁腹。按之不硬者。是痰热搏结于心下。不 
因妄下而成也。视大陷胸轻。故立方分大小。其脉浮滑。浮为热而滑为痰也。痰热结于中上二焦。用小陷 
胸汤。黄连之清热。轻于大黄之攻下。半夏之涤痰。轻于甘遂之破水。栝蒌之润利。轻于芒硝之软坚。而其 
开除胸中之结邪之意。无不同也。且小结胸痰热阻于上中二焦。乃无形之气结。水热结于中下二焦。是有形之实 
结。结胸有轻重。故立方分大小。 
若结胸。身有微热。头自汗出。胸中漉漉有声者。水结胸也。大陷胸丸主之。 
邵评∶水结胸。身有微热。头自汗出。是水气热结于胸胁之间而上蒸也。漉漉有 
声者。水与气结而气滞不利也。用硝黄以下微热。葶杏以开气。甘遂以泄水也。 
且水结胸。水结因于气结。气结因于热结。以大陷胸丸破结泄水。荡涤邪热。此病在上膈。故加葶杏以开气闭。 
若结胸硬满而痛。漱水不欲咽者。血结胸也。由于血瘀不能衄解。或已衄未尽。或 
妇人经水适来适断。皆能成之。内实者。桃仁承气攻之。未实者。和血散结治之。(合参来苏集选注金鉴) 
邵评∶此条血结胸。由瘀血邪热凝结而成。有已实未实之分。宜辨别施治。 
太阴腹满时痛。误下之。成寒实结胸。无热症者。湿气与寒邪所结之痰饮也。三物 
白散主之。(参来苏集) 
邵评∶太阴寒邪在里而误下之。寒邪与寒药相结。成寒实结胸。与结胸实热者不同。无热症者。不四 
肢烦疼也。此非阳邪。无口燥烦渴等见症。故用三物白散温下之剂。以散寒而除实也。 
若饮食在胃。未当下而早下之。胸膈高起。手不可近。此食因寒凝。而成结胸。宜理 
中加枳实、浓朴之类。温胃和中。不可进寒凉。(参奥旨) 
邵评∶食停胃中。在中上二焦。未化糟粕。切不可下。必待其食化成屎。而滞于肠 
胃之间者。方可下之。若早下之。寒药与食凝结中宫。而成食滞结胸之症。是必 
用温运中阳化滞散结之剂。使中阳健运。食化而寒结自开矣。 
结胸又有不因误下而成者。如论云。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脉沉而紧。心下痛。按 
之石硬者。大陷胸汤主之是也。此不云下早。但云热实。乃伤寒实邪传里。不因误下而自结聚于胸者也。治法 
总当以痞满门诸法。酌其轻重。从乎缓治为当。再用外罨法。以解散胸中实邪。取效尤捷。(参景岳) 
邵评∶此热实二字。最宜着眼。热邪传里。填实胸中。而内结既热且实。脉复沉紧。似是大承气症。然结 
在心下。而不在腹中。虽按之石硬而痛。亦是水食互结于胸膈。与肠胃之燥粪迥别。故用大陷胸汤硝黄以 
下其结热。甘遂以破其水饮也。然此为大结胸而设。若不因误下而邪入于里。或但痞结而不石硬。或按之 
不痛者。此结而未实。故不用陷胸。而以痞满门泻心诸法治之。因病未甚。治亦从缓。 
又评∶此结胸不由误下而成。是邪热自入于里。与内蓄水饮。及痰食互结于胸中也。 
结胸与脏结。皆因下早。邪气入里而成。邪与阳结为结胸。邪与阴结为脏结。结胸 
在心之分。脏结在肾之分。结胸可治。阳主生也。脏结不治。阴主杀也。(参来苏集) 

卷三伤寒变症
下利(述古)
属性:三阳合病下利。有热无寒。三阴下利。自利属寒。阳邪属热。太阳阳明合病。自下利者。此风邪入胃 
也。脉浮而长。所见皆太阳症。以下利故。知与阳明合病也。用葛根汤表提风邪。利自止矣。 
邵评∶下利有寒热之不同。三阳合病下利。邪化热而入里。无寒症也。三阴下利。 
有直中传经二因。直中下利为寒。从阳经传入者。为热利也。太阳之邪。并入阳明而自下利。为太阳阳明合 
病。合病下利者。里气得热而下行也。脉浮为太阳。长为阳明脉。见太阳症者。太阳之邪。初入阳明之里。 
两阳合明。邪气火盛。表实里虚。故外见太阳症。而里则下利也。用葛根汤辛甘发散。以从阳解。两阳相合 
之邪。下者举之之法也。且太阳阳明合病下利。是太阳症内陷阳明。故用表剂中加葛根。以清里热。 
若桂枝症。误下而利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汗出而喘。当用葛根黄芩黄连汤。外 
解表邪。内清里热。 
邵评∶阳陷于内者十之七。留于表者十之三。故曰表未解也。邪束于表。阳扰于内。故喘而汗出。 
表里俱病。用葛根之辛凉以解表。用芩连之苦寒以清里也。 
太阳少阳合病自下利者。黄芩汤。此热邪已入少阳之里。胆火大炽。移热于脾。故 
自下利。脉浮而弦。外症必头痛胸满。口苦咽干目眩。或往来寒热。热邪不在半表 
而在半里。故不用柴胡而主黄芩。呕加半夏、生姜。治痰饮也。 
邵评∶少阳半表半里。比阳明为尤深。邪热更易内侵太少。两阳合病。阳盛阴虚。 
阳气下陷入阴中。故自下利。而治法与阳明不同矣。太阳阳明合病。其邪初入阳明之表。邪近于外。 
故用葛根驱邪。使从外出为顺。太阳少阳合病。是邪已入少阳之里。邪入于内。故用黄芩治之。使从内出 
为易。夫热淫于内。黄芩之苦以清之。肠胃得热而不固。芍药之酸。甘草之甘。以收固之。酸苦涌泄 
为阴。亦通因通用之法也。若呕者。热邪上逆也。故加半夏、生姜以散逆气。而黄芩之清里。亦 
法之所不易矣。且黄芩汤。小柴胡加减方也。热不在半表。已入半里。故以黄芩清里。虽非胃实。亦非 
胃虚。故不须人参补中也。 
或云。此少阳指三焦。不指胆。 
少阳阳明合病。自下利者。其脉不负者顺也。负者失也。滑而数者。有宿食也。当下之。如发热呕恶。 
心下痞硬。或往来寒热。大柴胡汤主之。(阳明脉胜则洪缓为不负而顺少阳脉胜则弦紧为负而逆) 
按三阳合病下利。惟少阳阳明为重。土受木克也。故阳明脉胜为顺。阳明脉负为失。失者死也。 
(注释参来苏集) 
三阴下利。俱详见本病下。如腹满而痛。吐利交作。或下利清谷。吐利四逆。或下利 
身重。小便不利等症。皆属三阴本脏虚寒。当以理中、四逆、真武辈治之。 
邵评∶此三阴自受寒邪而下利之正法。 
三阴热邪下利。太阴有暴烦下利。腹满大痛。咽干而渴之症。少阴有自利清水。色 
纯青。心下痛口干燥之症。俱是转属阳明。宜承气辈主之。少阴又有四逆。泄利下重。小便不利。腹中痛之症。 
亦属热邪。宜四逆散。厥阴热利下重。渴欲饮水。脉弦而数。此风木热邪乘脾。白头翁汤主之。 
邵评∶阳经热邪。传入太阴。热灼津伤。转属阳明。而成胃实见症。皆热实之象。故 
可用下法。若少阴热并阳明之症。少阴经中热极。则迫其水下流。而肾水燥。燥则肠中之物更坚。故利清 
水。色纯青者。肾弱而肝反侮之也。心下痛为实。口干燥为热。用大承气急下燥屎以存津也。至于四 
逆。四肢逆冷也。阳气不达于四肢。故逆冷。泄利下重。是阳邪下陷入阴。阳内而阴反外。阴阳脉气 
不顺接也。小便不利腹痛。水气为患也。用四逆散和解表里之邪。惟热邪传入厥阴。为协热下利。热利下 
重。乃湿热秽气郁遏于下焦广肠。故魄门重滞。虽利而难出也。渴欲饮水者。以里有热。传经之邪。 
厥阴受之也。弦为肝脉。数则里热也。用白头翁辛淡以除邪气。连柏苦寒以清热。秦皮苦凉性涩。入厥 
阴而止利也。 
又评∶少阴四逆者。四肢厥冷也。此非热厥。乃太阳初受寒邪。便入少阴之症。少阴为阴枢。邪气居 
之。可进可退。故其病每多或然之症。因取四味以散四逆之邪。此少阴气分之下剂也。 
凡厥阴病。先发厥。后发热。不退者。必便脓血也。脉数有力。从阳治。脉沉无力。从阴治。 
邵评∶热不退者。阳邪盛也。阳盛则伤阴络。故知必便脓血也。便血而脉数有力 
者。宜滋阴清热。从阳治之。脉沉无力者。当温中和营。从阴治之。 

卷三伤寒变症
下利(新法)
属性:凡伤寒热邪正盛之时。必在阳明胃经。阳明以胃实为病。故大便不通。然火症往往下黄黑稠粘之物。 
此热邪下逼大肠。非痢也。虽通仍作不通论。只用清火解毒以治阳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