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地名对照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古代地名对照表- 第1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贰师城——古大宛贰师城,在今吉尔吉斯坦西南部马尔哈马特。 
  城父——古城父在今安徽毫县东南。亦称“夷”,先为陈地,后入楚,汉置县。南朝宋并入浚仪,隋改浚仪为城父。五代曾名焦夷、夷父,旋复原名。明废。 
  城阻——汉城阳郡治莒县,旋为国。东汉初废,末年再置。汉又有成阳县,在今鄄城县境,为济阴郡属县。晋以汉城阳郡为东莞,而以成阳为城阳县,北齐废。金又于今莒县一带置城阳军,旋改莒州。 
  城颍——春秋郑城颍在今河南襄城东北。 
  城濮——晋文公破楚子玉处,在今山东鄄城西南临濮集,一说在今河南旧陈留附近。 
  垓下——在今安徽灵璧以南的沱河北岸。 
  项县——在今河南沈丘。古项国,秦置县。隋改名项城。明移项城于沈丘西南,仍以故地为沈丘县。今项城则在沈丘西北。 
  胡里改——金代地名,在今黑龙江依兰。徽、钦二宗囚处。 
  柘县——秦汉魏有此县,在今河南柘城北。 
  柘林——①西魏北周有柘林,先为郡,后为县,在今河南唐河西南。②上海市奉贤县南有柘林镇,明倭寇曾屯此。 
  相——在今河南内黄东南,曾为商代国都。 
  相州——北魏分冀州置相州,治邺(今河北临漳西南)。东魏都邺,以相州为司州。北周再为相州。北周末,杨坚毁邺城,迁州治于安阳,本在今安阳南,隋移今市。自此安阳亦有邺城之称。金为彰德府。 
  相国寺——河南开封相国寺,北齐天保六年(555年)始建。唐宋均扩建。明末毁于洪水。清重修。 
  柏人——汉柏人县在今河北隆尧西。 
  柏举——楚柏举在今湖北麻城境,吴破楚军于此。 
  柏海——青海扎陵湖古名。松赞干布至此迎文成公主。 
  柳中——在今新疆鄯善西南鲁克沁,东汉班勇驻此。 
  柳州——唐改南昆州置,治马平(今柳州)。明清有柳州府。 
  柳林——在今北京市通县南。元末毛贵军进至此地。 
  柳城——西汉柳城县在今辽宁朝阳南。北魏并入龙城县。隋改龙城为龙山,再改为柳城,在今朝阳。辽为兴中县。 
  柳条边——清顺治至康熙时陆续建成,用柳条筑篱,禁止边内人民越篱采参放牧.分老边、新边。老边从今辽宁凤城南,北经新宾、开原,向西南到山海关。新边从开原向东北至今吉林市北。 
  抱罕——古袍罕在今甘肃临夏东北,北魏迁今临夏。向为河州洽所。隋有河州袍罕郡。 
  栎阳——秦汉栎阳县在今陕西临潼北渭水北岸。 
  树敦城——吐谷浑旧都,在今青海西宁西北。 
  荆——古楚国别称。因楚初建国于荆山(今湖北南漳西)得名。 
  荆州——①《禹贡》九州之一。②汉武帝十三刺史部之一,辖今两湖全部及豫、黔、两广各一部。东汉治汉寿(今湖南常德东北),汉末刘表移治襄阳。三国吴魏各据一部,吴荆州治江陵,魏治襄阳。东晋定治江陵。辖境远小于汉。实仅荆州南部,唐沿隋称,后为江陵府、江陵郡。明改元中兴路为荆州府。民国废府。 
  荆南——唐至德间置方镇名荆南,治荆州(改江陵府),辖区比行政区的江陵府大,常兼有川东及湘西北各一部。十国的南平高氏,本后梁所任荆南节度使,国号亦有荆南之称。 
  荆湖——宋荆湖路治江陵,辖今湖南全部、湖北大部及桂北一部。后分南北两路,南治潭州(今长沙),北治江陵,因有湖南、湖北的名称。 
  荆溪——清雍正分宜兴置荆溪,同城而治。民国合并。 
  荆紫关——在河南浙川县西。 
  勃海郡——汉勃(渤)海郡治浮阳(今河北沧州东南),辖今天津市及冀、鲁一部。东汉治南皮(今县东北)。隋为沧州勃海郡。治阳信(今山东阳信西南)。今沧州市所在地在汉勃海郡中,而在隋沧州勃海郡界外。 
  勃利州——唐以黑水靺鞨一部置,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伯力)。 
  勃律——古西域有大小勃律,均在今克什米尔。大勃律在今巴尔提斯坦,小勃律在吉尔吉特。两国与唐有交往。 
  南山——汉长安在秦岭以北,故称秦岭终南为南山。张骞穿过河西走廊,称南面之山为南山,即祁连山、阿尔金山、昆仑山。 
  南宁——唐南宁州在今云南曲靖一带,元亦曾以曲靖为南宁州。今广西南宁,唐为邕州宜化县。元后期改邕州路为南宁路。明为南宁府。民国废府,以府城为邕宁县。今有南宁市、邕宁县。 
  南安——①汉末曾改汉阳郡(公元74年以前为天水郡)为南安郡。隋废。②宋分虔州置南安军,治大庾(今为大余)。元为路。明为府。民国废府。 
  南阳——①春秋战国称南阳的地区颇多。鲁南阳指泰山以南、汶水以北地。晋南阳指太行以南、黄河以北地,战国为魏南阳,一部分属韩(按公元前263年,秦白起攻韩取南阳,韩本部与上党郡被分隔)。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地亦称南阳,分属韩楚。②秦以宛为治所,置南阳郡。隋唐邓州南阳郡改良穰县(今邓县)为治所。元明清南阳府治南阳,即汉宛县、今南阳市。 
  南京——①唐肃宗时一度号成都为南京.②渤海有南京南海府,在今朝鲜境内。⑧辽先以辽阳为南京,后改为东京,而以幽州为南京析津府。④宋以宋州为南京应天府。⑤金先以平州为南京,旋废。后以开封为南京。⑥明成祖迁都北京,乃以应天府(今南京)为南京。清为江宁府,习称南京。民国亦然。1927年始以南京为正式地名。 
  南都——①东汉称南阳郡治宛为南都。②唐肃宗时曾以江陵府为南都。⑧南唐在北宋初曾以南昌为南都。④明人常称南京为南都。 
  南徐——南朝宋在京口(今镇江)置南徐州,辖地本在江北,后改为江南。 
  南笼——今贵州安龙,清代曾名南笼。 
  南康——晋南康郡治雩都(今江西于都东北),后移赣县(今赣州)。隋唐为虔州南康郡。此为赣南之南康。宋于赣北置南康军,治星子。元为路,明曾称西宁府,后仍为南康府。民国废府。 
  南剑——宋于福建置南剑州,治南平。元为延牢路。 
  南兖——南朝宋改东晋侨置的兖州为南兖州,先治京口,后移广陵(今扬州西北),辖地在淮南。北魏也有南兖州,治涡阳(今安徽蒙城)。后郡境变动,治小黄(今毫县),在旧南兖的西北面。北周改为毫州。 
  南郡——秦以所占楚地置南郡,治郢,移江陵。孙吴曾移治公安。西晋旧治江陵。隋南郡即荆州。 
  南海——秦置南海郡,治番禺(今广州)。赵陀据其地建南越。汉武时再置。隋唐有广州(隋为番州)南海郡。 
  南越——古代南方越人的一支,“越”亦作“粤”。秦在其地置南海、桂林、象郡。秦汉之际,龙川令赵佗据其地,为南越国。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灭南越。 
  南兰陵——南朝宋有南兰陵郡,治今江苏常州西北。 
  南运河——清代称从天津到临清的一段运河(卫河)为南运河,天津以北(白河)为北运河。 
  草桥关——在今河北高阳东。五代后晋时入契丹,周世宗复取其地。 
  荥阳——古荥阳在今河南荥阳东北,北魏移至今县。曹魏曾置荥阳郡。北齐为成皋郡。隋唐为郑州荥阳郡。 
  荥泽——今郑州西北有旧荣泽县,隋改广武县置,明中叶曾稍南移。1931年废。 
  药杀水——中亚锡尔河的古名。 
  赵州——北齐改殷州置,治广阿(今河北隆尧东),唐移平棘,即今赵县。明省平棘入州。民国以本州为赵县。 
  赵城——隋置赵城县。1954年与洪洞合并。今为山西洪洞县北的赵城镇。 
  赵郡——汉赵国在今河北邯郸一带。魏赵郡在今赵县一带,不包括邯郸等地。以后北魏赵郡、隋栾州赵郡、唐赵州赵郡均同。 
  硐州——今作硇洲或匈州,广东雷州湾外东海岛东南海中的岛屿。宋末,帝昰、帝昺曾驻此。 
  咸平——辽置咸平县,在今辽宁开原东北。辽咸州,金咸州路、咸平府,均以此为治所。元复为咸平县。明改开原。 
  咸阳——秦咸阳在今咸阳东北二十里。唐再置咸阳县,在今咸阳东,明移至今县。 
  轵关——轵道的关隘,见“太行八陉”。北齐曾在此筑长缄二百里。 
  临川——孙吴在今江西抚州一带分豫章设临川郡。本治南城(今南城东南),晋治临汝(今抚州西)。隋唐为抚州临川郡。 
  临邛——秦置县,在今四川邛崃。西魏在其地置临邛郡。隋有雅州临邛郡。唐析雅州,另置邛州临邛郡(雅州为卢山郡),宋为邛州,治所在临邛。 
  临江——①今四川忠县,汉为临江县。明初将县并入忠州。②东晋曾在今江苏如皋南置临江县,北周废。⑧今江西清江县西临江镇,宋于此设临江军,辖今清江等县。元为路。明为府。民国废府。 
  临安——宋建炎三年(1129年)升杭州为临安府。 
  临汾一一汉置临汾县,在今山西新绛东北,北齐并人太平县。隋再置临汾,在今市。隋为晋州临汾郡治所。唐改临汾郡为平阳郡。 
  临泾——西汉临泾县在今甘肃镇原南,从东汉到北魏,为安定郡、泾州治所。西魏废县。隋复置,在今镇原。唐元和中在此置行原州,五代、宋、金为原州治所。蒙古并入镇原州。 
  临城一在今山东枣庄市薛城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曾发生土匪孙美瑶劫火车巨案。 
  临洮——今甘肃岷县,古名临洮,秦置,西魏与隋末都曾暂改溢乐。秦长城西端在此。 
  临晋——战国秦汉的临晋在今陕西大荔东旧朝邑县东南。东汉末移今大荔。晋改大荔。北魏仍为临晋,又改华阴。西魏为华州(改同州)治所。 
  临海——孙吴分会稽所置郡,治临海(今属浙江)。隋唐为台州临海郡。 
  临茁——“茁”亦作“淄”。在今山东淄博市东北旧临淄。西周、春秋、战国齐都。初名营丘。子城周十里,大城四十里。 
  临湘——从秦至隋,今长沙为临湘县。隋改长沙。 
  临潢——西拉木伦河古名潢水,契丹上京临潢府即因而得名。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东南波罗城。 
  临濠一一元曾改濠州为临濠府,治钟离(今凤阳)。明初为中都,旋改凤阳府,治凤阳。 
  临晋关——蒲津渡口要隘,战国魏筑关,在今陕西大荔东。后有蒲津关、蒲关、大庆关等名。 
  临渝关——即渝关(山海关)。 
  哈拉和卓——约元明之际所建城堡,在今吐鲁番东南六十里,堡之西南有汉唐高昌城故址。 
  峡州——北周改拓州置,在长江三峡之口,治夷陵,辖今宜昌等地。明为夷陵州,即今宜昌。 
  峡路——宋分西川路置,治兴元府(今汉中)。后又分为利州、夔州二路。 
  蛲关——在今陕西商县西北。刘邦绕此关进至蓝田南。 
  峥嵘洲——在今湖北黄冈西北长江中的沙洲。东晋刘毅破桓玄处。 
  昭义——唐昭义军领泽、潞、磁、邢、铭等州,参“泽州”。 
  昭文——清雍正分江苏常热置昭文,取昭明太子读书处之意,民国仍并入常熟。 
  昭关——春秋时吴楚间要隘,在今安徽含山县北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