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陈氏幼科秘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82-陈氏幼科秘诀- 第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此方,亦用利水汤加天麻。 
小儿吐乳或痰泻黄沫,唇深红,额汗自时出,若阴囊吊缩,牙龈黑色,女儿阴肿,勿必用医药。 


霍乱
属性:其症脉多伏或绝,内有所积,外有所感,邪正相干,阴阳乖隔,留于中脘,阳不升,阴不 
降,吐利暴作。病在上焦,心痛而吐。病在下焦,腹痛而泻。病在中焦,心腹俱痛,吐泻并 
作。偏阳多热,偏阴多寒,甚则转筋,腹痛,手足厥逆。又足阳明胃经以养宗筋,暴吐暴泻, 
宗筋失养,故挛急,甚则舌卷囊缩。脾受贼邪,木来侮土也。吐泻尽,阴阳顺而愈矣。此症乃 
饮食所伤,切勿与谷食、姜椒等,必待吐尽泻尽,过一二时方与稀粥。若干霍乱,最是急症, 
不得吐利,阴阳闭而死矣。此干霍乱乃立见安 
危,惟用盐水灌之,令其大吐,或掘地穴以新汲水投之,搅取澄清饮之,或用手挖喉中探吐尤捷。有宜吐者, 
虽已吐利,仍用二陈汤吐之,以提其气,又刺委中及十指出血。 
凡霍乱用吐泻本方,因风加柴胡、防风,因寒倍半夏,因湿倍苍术、防风,因暑加藿香、扁豆,因食多用 
枳实、青皮。(治泄泻用益元散加白术末一两,每服一二钱,米汤调服。) 



属性:积者,停蓄之总名。诸书皆分五积属脏,六聚属腑。腑病不治自愈,脏病宜治,而脾脏尤难。丹溪只言积 
块有形之物在左为血积,在右为痰积,在中为食积;儿则有食积、乳积、气积、虚积、实积、惊积、热积、寒 
积,甚则为 癖,为痞结,为 瘕。又肝积为肥气,脾积为痞气,肺积为息贲,心积为伏梁,肾积为奔豚,治 
各不同。小儿只是去脾家食积而已。夫胃水谷之海,脾即夹肝附上,脾热则磨速而食易化,脾寒则磨迟而食难 
消,不消则变为冷积矣。大抵消食行气,开痰化血为主,只宜消之化之磨之,无下积之理。若积泻先当小黑丸 
下之,后即宜补,以人参、白术,磨以槟榔、枳实、山棱、蓬术辈。小儿只是食积多,痰与血少,其余更少。 
然食积为疳积之根,未至疳时不可用胡黄连、银柴胡、芦荟等寒药,只宜温和药化之开之,余家小黑丸可用。 
若常服则用肥儿丸。 
x肥儿丸x 
炒陈皮(四两) 浓朴(米泔水浸炒) 麸炒枳实 炒卜子 炒青皮 姜炒黄连 白术 槟榔(各二两) 
山楂 炒神曲 炒焦麦芽 连翘 龙胆草 蓬术(各一两半) 甘草(一两半) 米泔水浸炒香附(四两) 
为末,蜜丸圆眼大,米汤化下。 
若疳积,加芦荟、胡黄连、柴胡,名玉疳深道丸,又名芦荟丸。必夜间发热,骨瘦如柴者方可加。 
儿有积滞,面目黄肿,夜间身热,肚热尤甚,腹痛覆卧,或大便闭塞,小便如油发黄,泄泻粪白酸臭,吐逆 
宜化积健脾汤。 
x化积健脾汤x(又名消积化聚汤) 
陈皮 浓朴 苍术 半夏 香附 枳实 青皮 山楂 槟榔 茯苓 甘草 
积甚加山棱、蓬术、草果,腹痛加砂仁、木香,积块而泻先用小黑丸,后服本方去半夏、槟榔,加白术、白 
芍。有痰去苍术,加海石、石碱;血积去浓朴、苍术、半夏,加当归梢、桃仁、红花,甚则穿山甲;气积倍香附 
,加桔梗、砂仁。实热加黄连,冷加木香、丁香,虚冷或下后积不除加丁香、肉蔻。若泻而至虚黄积,去枳 
壳、槟榔、青皮、白术,虚甚加人参,小便不利而肿加泽泻、猪苓。 癖皆宜前方,惟痞乃腹胀胸满,营卫不得 
流行,宜小黑丸微利,甚则备急丸,后宜用白术补。或在皮里膜外亦宜本方。又用人参白术药间服。 则伤食得之, 
宜消食,用本方;瘕则伤血得之,宜破血,是久积所致,药俱见前。余家肥儿丸是消积药,轻则可服,重则加山 
棱、蓬术,然当详其痰血而增入。 
x消积化聚丸x 
山棱 白术 黄连 茯苓 木香 归尾 麦芽 砂仁 红花 麦冬 枳壳 青皮 神曲 柴胡 蓬术 槟榔 
制香附 桃仁 鳖甲 干漆 益智 
蜜丸,米饮汤下三钱,空心服。 



属性:痢,古滞下也。水谷为泻,下脓血为痢。赤属血,自小肠来,白属气自大肠来,皆属湿热。积者食积,滞者气 
滞,物欲出而气滞不出,则下坠,故先急后重。河间论行血则便自安,调气则后重自除,此法甚妙。仲景率以承气 
汤下之,量病加减。小儿先用小黑丸下之,后用芩连芍药汤,仍看其血病气病而为佐使,不可用涩药止之,久而虚 
者方可。 
x芩连芍药汤x 
芍药 茯苓 陈皮 浓朴 甘草 黄连 黄芩 枳壳 槟榔 山楂 木通 
有血加当归或生地,血紫加桃仁、归梢,腹痛加砂仁,甚则少加木香,血痢不宜。噤口加连肉或乌梅,后重 
甚加升麻、柴胡,痢久亦加,恐元气下陷也。痢下青草汁者,风毒也,加防风或干葛;腹痛甚加乳香、没药,亦 
治痰血。痢久加地榆、蒲黄。腹痛,肺金之气郁于大肠,以苦参、桔梗;痢如豆汁,湿甚也,加防风,九制苍术 
亦可。滑石亦可能利湿,小便少亦加之。积尽用白术健脾,调理气分,发呃用柿蒂、枇杷叶(去毛蜜炙)、丁香, 
久而虚者加诃子、肉蔻。力倦气少恶食,此挟虚也,宜当归(身尾)、白术、陈皮,虚极加人参补虚,虚回而痢 
自止;血痢久不止属阴虏,四物汤为主;痢久不瘥,脾气下陷,补中益气汤倍升麻、柴胡;痢久不瘥,后变为疟, 
身肿面黄腹痛或泻臭水,目无神,用余家大黑丸、木香饼相间服。前方加人参、白术、木香、肉蔻煎服。 
小儿七八岁下纯血,勿以食积治,前方加当归或生地、地榆、蒲黄(醋炒)、荆芥、乌梅等敛血。血紫,先 
用归尾、桃仁行之,气血俱虚神弱,人参、白术、当归、白芍、茯神、黄连服之,并大黑丸及木香饼间服。疟变 
为痢,邪自外而深入五脏,此症难治。噤口痢,胃热甚也,用黄连一钱,人参三分,煎汁终日呷之;如吐,再吃 
一口,下咽便有生意。又用田螺捣碎,次下麝香再捣,合脐中缚紧,引下其热。休息痢,既息复作,当以虚治。下 
如尘腐者,如屋漏水者,下纯血者,大孔如竹筒者,唇如朱红者,如鱼脑色者,身热脉大者,俱不治。此论其大 
概耳。 
x大黑丸x(又名保和丸) 
炒香附(一两) 炒浓朴 醋炒青皮 陈皮 使君子 槟榔 醋炒三棱 炒甘草(各五钱) 炒神曲 
姜汁炒黄连 炒麦芽 土炒白术 醋炒蓬术(各一两) 山楂(一两半) 
蜜丸,圆眼大,每服一丸,空心米汤送下。 
x木香饼x 
木香(五钱) 炒陈皮(二两) 炒神曲(一两) 炒麦芽(一两) 煨肉蔻(一两) 人参(五钱) 浓朴 
(五钱) 煨诃子肉 炒扁豆(各一两) 炒甘草(五钱) 
蜜丸,圆眼大,每服一丸,空心米饮下。 



属性:疳者,干也,脾胃津液干涸而成。又甘也,恣食甘甜,成积生虫。积者,疳之母,有而不治乃成疳候。积久不除, 
脏虚成疳。又久病后不节饮食,或泻后脾虚,积热布五脏,积湿生虫亦成疳。儿为五疳,大人为五劳也。劳瘵肾虚, 
津髓枯竭。疳症脾虚,津液枯干,病久相传,五脏皆损。疳病眼涩,多因爱吃泥土、生米、桴炭等,喜卧冷地,身 
多疥癣,下痢青白及沫血,腹大青筋,耳鼻口生疮,虫痛叫哭,发穗,头大项小,脚手垂 瘦瘠,饮水筋痿骨重,体骨 
如柴等,皆内无津液,脾胃受伤。又大病后或吐或泻,后妄施吐下,津液枯竭而得之。有因热症大汗大痢无禁,胃中 
焦燥得之。有因伤寒里症冷驶太过,渴饮水浆变而成热,热气未散复于他染得之。又有癖病寒邪热胁下痛硬,不渐消 
磨,以 砂巴豆峻攻津液,暴伤得之者。又有肝疳则膜遮睛,当补肝。心疳面颊赤,壮热;脾疳体黄,腹大好吃泥土; 
肺疳气喘,口鼻生疮,此虚者当补其母。肾疳体瘦,生疮疥。筋疳泻血,瘦弱;骨疳喜卧冷地;肉疳目肿腹胀,痢青 
色白色或沫,渐瘦弱,外症鼻下赤烂,自搔鼻头,疮不结痂,绕目生疮。诸疳皆根据本脏而补母,则子自安。积久生虫, 
皱眉多啼吐沫,腹痛肚大,青筋,唇紫黑,肠头痒为蛔疳,宜川楝、鹤虱等。头皮光,急生疮,脑热发穗,多汗囟高 
为脑疳,宜龙胆草、苦楝皮、芦荟、黄连、青黛等。心肺壅热,烦渴乳食少,夜则渴止,为渴疳,宜龙胆草、乌梅、黄 
连等。毛焦唇白,额上青纹,腹胀肠鸣,泄下糟粕为疳泻,至于频下恶物为疳痢,宜白术、桔梗、浓朴、白芍等。虚 
中有积,肚胀,头面四肢皆肿,痢下腥臭为疳肿,宜芦荟、大腹皮、卜子、滑石、车前子等。潮 
热,五心烦热,盗汗,喘嗽,骨蒸枯悴为疳劳,宜黄 、白芍、川芎、肉蔻、生地、人参、白术、鳖甲等。疳虫上 
蚀齿龈,口疮出血,齿色紫黑,下蚀肠胃,下痢肚烂,湿痒生疮,齿属肾,肾虚热,疳气直奔上焦,名走马疳。初 
日息臭齿黑,名崩砂。甚则龈烂,名溃糟。热血迸出,名宣露。更甚者牙落,名腐根。腐根虽活,齿不生矣,而况 
焉能活乎?手足细,项小骨高,尻削体痿,腹大脐突,号哭胸陷,是为丁奚,虚热食哕,颅开骨槁如柴,引饮,虫 
从口出,日渐枯槁,是为哺露,又重于丁奚。消疳,芦荟、干蟾、五灵脂、鳖甲。化积,枳实、蓬术、青皮、山楂、 
三棱、神曲、麦芽。健脾,人参、白术、浓朴、香附。清热,柴胡、黄连、胡黄连、银柴胡、龙胆草、地骨皮、连 
翘、青黛。杀虫,雷丸、芜荑、苦楝根、鹤虱、使君子。疳泻,木香、肉蔻、诃子、砂仁。五脏疳方虽见论中,然 
亦当用前药,佐以五脏本药,不必拘安神地黄丸方也。五脏本药开后。 
心疳∶茯神、黄连、远志、琥珀、芦荟、钩藤、石菖蒲。 
肝疳∶生地、熟地、青黛、地骨皮、龙胆草。 
脾疳∶白术、陈皮、黄连。 
肺疳∶黄芩、桔梗、连翘、天冬、麦冬、防风、桑白皮。 
肾疳∶熟地、泽泻、山茱萸、牡丹皮。 


肿胀
属性:肿胀虽均由脾胃之伤,而实有不同。气溢皮肤则为肿,气入于脏则为胀。人身心肺为阳而在上,肝肾为阴而居下, 
脾胃为阴而居中为土。经曰∶饮食入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 
四布,五经并行。是脾具坤静之德而有干健之运也,故能使心肺阳降,肝肾阴升,天地交泰,永无肿胀之病。此症因 
内伤饮食,外感风寒,致伤脾胃,十早。则清浊相混,隧道壅塞,瘀郁成热。热留已久,气化成湿,湿热相生,遂成 
浮肿、胀满。其为肿也,有食积、有水积;有泻痢日久脾虚,有伤寒下早。其为胀也,有痰热,有疳气,有食积。痞 
癖积肿在腰以上宜汗,腰以下宜利小肠。胀宜消导,有分道,有利小便,酌其虚实寒热而调治。 
x肿胀主方x 
茯苓皮 浓朴 苍术 半夏 香附(以上健脾) 枳实 神曲 山楂 青皮(以上治积) 卜子(泄气) 
猪苓 泽泻(利小便) 升麻 柴胡(升提气) 
食积肿加槟榔、蓬术、麦芽、山楂、神曲。 
先下水肿加木通、车前子、滑石,小儿实食积,水肿多耳。伤寒下早,先调脾胃,期脏气充实, 
宜人参、山药、薏苡仁,久则肉蔻、诃子,寒则干姜、木香、丁香,热则黄芩、黄连,佐本方,本方仍去消食药。风邪 
入肺而气不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