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3-伤寒百证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463-伤寒百证歌- 第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痛。与建中汤。迟弦虽不同。皆少血之脉也。)淋家衄家不可汗。小柴胡解自安康。(淋家。衄家。疮家。以至四动脉。 
不可发汗者。王实皆用小柴胡汤。) 

卷二
第二十四证·中风歌
属性:恶风自汗是伤风。(仲景谓伤风为中风。)体热头疼病势浓。手足不冷心烦躁。面色如常无惨容。(解在前篇。)脉浮 
而缓是本证。寸大尺弱有时逢。(伤风脉虽浮而缓。活人书云。有尺脉弱寸口大者。仲景云。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 
阴弱者汗自出。)桂枝败毒独活辈。宜皆选用在其中。(活人书云。治中风药宜桂枝败毒独活散之类。)项强桂枝加干葛。 
(仲景云。太阳病项背强KT KT 。反汗出恶风者。宜桂枝加葛根汤主之。)漏风加附可收功。(仲景云。 
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伤风伤寒何以判。寒脉紧涩风 
浮缓。寒必恶寒风恶风。伤风自汗寒无汗。(解在前篇。) 

卷二
第二十五证·伤寒见风脉中风见寒脉歌
属性:恶寒不躁微四逆。脉浮而缓来无力。恶风烦躁手足温。脉诊紧浮来又涩。伤寒反得伤风诊。中风却见伤寒脉。大青 
龙证是为宜。调卫调荣斯两得。(仲景云。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又云。 
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三阴证者。大青龙汤主之。中风宜浮缓。今却浮紧。伤寒宜浮紧。今却浮缓。 
此中风见寒脉。伤寒见风脉也。)要知其病加烦躁。方可服之为最的。脉微自汗又恶风。误用肉 并筋惕。(仲景云。脉 
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厥逆。筋惕肉 。此为逆也。故王实止用桂枝麻黄各半汤。) 

卷二
第二十六证·热病中歌
属性:身热恶寒头痛楚。心烦躁渴如何御。(身热。恶风。头痛。心烦。躁渴热病。中暑。其证相似。但脉不同耳。语在下。) 
脉洪紧盛为热病。脉虚细弱为伤暑。(热病。脉必浮大洪紧。伤暑之脉。必虚细而弱。详考诸书。暑脉多不一。仲景云。 
太阳中 者。身热而脉微。又云。其脉弦细芤迟。小便已。洒洒然毛耸。朱肱云。脉虚身热。得之伤暑。又曰。热病脉 
洪大。中暑脉细弱。当以意消息也。)伤暑面垢并背寒。四肢倦怠汗无度。口噤五苓白虎佳。痰逆橘皮汤可愈。(仲景云。 
手足逆冷。小有劳。身即热。口开。前板齿燥。若发其汗。则恶寒甚。加温针。则发热甚。数下之则淋甚。)皮肤既缓腠 
理开。洒然毛竦风寒恶。缪加热药发斑黄。可怪庸医心术误。(仲景云。小便已洒然毛竦。故其人可出而恶寒。若行热药。 
便发斑发黄也。) 

卷二
第二十七证·五种温歌
属性:(温病 温疟 风温 温疫 温毒) 
伤寒春月名温病。脉来浮数是其证。发热头疼亦恶寒。冬夏比之轻不甚。升麻解肌为最良。小柴竹叶宜相称。(以上 
论温病也。素问云。冬伤于寒。春必病温。仲景云。冬月冒寒气。不即病者。藏于肌肤。至春变为温病。故其证如此。 
宜升麻解肌汤之类。)尺寸盛兮兼弦数。重感于寒变温疟。先热后寒小柴胡。但热不寒白虎药。(以上论温疟也。仲景云。 
若脉阴阳俱盛。重感于寒者。变成温疟。素问云。疟脉自弦。弦数者热多。朱肱云。先热后寒者。小柴胡汤。但热不寒 
者。白虎加桂汤主之。)濡弱阴脉浮滑阳。此是风温证候当。头疼身热常自汗。四肢不收鼾睡长。当治少阴厥阴病。误汗 
黄防己汤。(以上论风温也。仲景云。阳脉浮滑。阴脉濡弱。更遇于风。变为风温。其病四肢 缓。又云。风温为病。 
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 
剧则如惊痫。时螈 也。少阴火也。厥阴木也。当治炎火风木。误汗之。则用黄 防己汤救之也。)阳脉濡兮阴弦紧。更 
遇温气来行令。变成温疫作天行。少长皆同无异病。热温寒清顺时宜。以平为期如斯正。(此论温疫也。仲景云。阳脉濡 
弱。阴脉弦紧者。更遇温气。变为温疫。一岁少长皆同病者。温疫也)最重温毒为可怪。阳脉洪数阴实大。发斑瘾疹如 
锦文。咳兼心闷何由快。(此论温毒也。仲景云。阳脉洪数。阴脉实大。更遇温热。变成温毒。温毒为病。最重也。故发 
斑生疹。咳嗽。心下快痞闷。宜用元参升麻汤。)宜用元参升麻汤。长沙仲景分明载。 

卷二
第二十八证·三种湿歌
属性:(湿温 中湿 风湿) 
湿温中湿并风湿。三者同名而异实。暑湿相搏成湿温。胸间多汗头如劈。两胫逆冷苦妄言。阳濡而弱阴小急。(以上 
湿温证也。)第二中湿之为病。脉来沉缓其名的。一身尽痛兼发黄。大便反快小便涩。(仲景云。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 
脉沉而缓者。此名中湿。其候令人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又云。湿家之为病。一身尽痛。发热。身色如 
薰黄。湿家其人但头汗出背强。欲得覆被向火。若下之早。则成胸满。小便不利。舌上如苔者。以丹田有热。胸中有寒。 
渴欲得水而不能饮。口燥烦也。又云。湿家病。身上疼痛。发热面黄而喘。头痛鼻塞而烦。其脉大。自能饮食。腹中无 
病。病若头中寒湿。故鼻塞。纳药鼻中则愈。)本是风雨山泽气。中之令人成此疾。第三风湿脉但浮。肢体痛重难转侧。 
额上微汗身微肿。不欲去被憎寒栗。(此论风湿也。风湿之证。仲景云。一身尽痛发热。日晡所剧。此名风湿。此病伤于 
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故其脉浮。额上有微汗。不欲去被也。)发汗 欲润身。风湿俱去斯为得。仲景云。 
风湿相搏。一身疼痛。法当汗出而解。值天阴雨不止。医云。此可发汗。汗之病不愈。何也。答曰。发其汗汗大出者。 
但风气去。湿气在。是故不愈也。治风湿者。发汗微微出者。则是风湿俱去者也。防己黄 术附汤。对证用之医可必。(防 
己黄 汤。术附汤。皆治风湿自汗。) 

卷二
第二十九证·两种歌
属性:发热恶寒头项强。腰脊分明似反张。螈 口噤如痫状。此名 病是其常。(仲景云。病身热暑寒。头项强急。恶寒。 
时头面赤。目脉赤。独头面摇。卒口噤。背反张者。 病也。)先感风寒后感湿。沉迟弦细脉相当。(仲景云。太阳病发 
热。脉沉而细者。名曰 。千金云。太阳中风。重感于寒湿。则变 病也。仲景又云。太阳发汗太多。因成 。孙尚云。 
病热而脉沉细者。难治也。)有汗不恶名柔 。无汗恶寒名曰刚。无汗葛根有汗桂。二 皆宜续命汤。(无汗葛根汤。有 
汗桂枝汤。而分发汗解肌。 有刚 。有柔 。刚 无汗。柔 有汗。自宜续命汤。仲景云。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 
寒。名曰刚 。汗出不恶寒者。名曰柔 。)脚挛啮齿皆阳热。承气汤宜下最良。(以上皆热证。当用承气汤。)亦名阳痉 
并阴痉。名异实同安可忘。( 音炽。痉。巨郢反。名异实同也。) 

卷二
第三十证·四证似伤寒歌
属性:(食积 虚烦 寒痰 香港脚) 
食积虚烦并有痰。更兼香港脚似伤寒。四家病证虽云异。发热憎寒却一般。(此四证虽非伤寒。然发热憎寒。则同。当 
以脉证辨之。)中脘寒痰胸痞满。脉浮自汗体难干。(此痰证也。有痰则胸中痞满。自汗。脉浮。)食积令人头必痛。身不 
疼兮积证端。气口紧盛伤于食。心烦脉数呕吞酸。(此食积也。食积则身不疼。但呕恶吞酸。气口脉紧盛。而它脉数。朱 
肱云。气口紧盛。伤于食。)虚烦之脉不紧实。但觉身心热与烦。身不疼兮头不痛。唯宜竹叶便须安。(孙尚云。虚烦与 
伤寒相似。但得病二三日。脉不浮。不恶寒。身不疼痛。但热而不烦。不可发汗。发汗必危损。如脉不紧实。不甚痛。 
但热而或不烦。非里实。亦不可下。下之必危损。唯可服竹叶汤主之。)又有香港脚之为病。大便坚硬足行难。两胫肿满或 
枯细。莫与伤寒一例看。(此论香港脚也。香港脚大便坚。脚膝肿痛。两胫或有肿满。或有枯细者。方其发时。亦发热憎寒。 
呕恶。似伤寒证候也。) 

卷二
第三十一证·可汗不可汗歌
属性:脉浮唯宜以汗解。春夏用之何足怪。(仲景云。脉浮宜以汗解。又云。大法。春夏宜汗。)风若伤卫属桂枝。寒伤荣 
血麻黄快。(仲景云。风则伤卫。寒则伤荣。伤卫属桂枝。伤荣属麻黄。二药虽均曰发汗。自有浅深也。)项强KT KT 
葛根汤。心间水气青龙对。(仲景云。项背强。KT KT 者。用麻黄葛根汤。心下有水气者。小青龙汤主之。)少阴亦 
可微发汗。 
附子麻黄泄其外。(仲景云。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其汗。)风湿发汗恶淋漓。风气去兮湿气在。 
唯宜 润遍周身。湿气风邪俱已退。(风湿。惟要微微似欲汗出。若大汗出者。风气虽去。湿气仍在也。)大抵尺迟汗为 
逆。(自此以下。皆不可。汗也。仲景云。尺中迟者。精气不足。血气微少。不可汗。)微弦濡弱斯为害。(仲景云。微反 
在下。弦反在上。弱反在关。濡反在颠。不可发汗。发汗则寒栗至矣。)少阴沉细病在里。少阳弦细却主内。(仲景云。 
少阴脉沉细数。病在里。不可发汗。又云。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此属少阳。少阳不可发汗。)两厥若汗必舌萎。(厥 
不可发汗。发汗则声乱。咽嘶。舌萎。声不得前。)四动汗之还窒碍。(仲景云。动气在上。动气在下。动气在左。动气 
在右。皆不可发汗。)疮家汗之必成 。淋家汗之便血杀。衄家汗之额上陷。咽干汗之咽却隘。(仲景云。疮家虽身疼痛。 
不可攻其表。汗之必 。淋家。汗之必便血。衄家汗之。额上促急而紧。直视不得 。不能眠。咽干燥者。不可发汗。 
王实伤寒证治。皆用小柴胡汤。)亡血汗之必寒栗。(仲景云。亡血不可发汗。发汗则寒栗而振。)汗家重汗精神惫。(仲 
景云。汗家重发汗。必恍惚心乱。小便已阴痛。)少阴强汗动经血。(仲景云。少阴无汗。而强发之。必动其血。)虚烦坏 
病尤须戒。(仲景云。虚烦坏病。皆不可发汗宜用小柴胡汤主之。)月经适断适来时。切莫动经成冒昧。(此小柴胡证。发 
则郁冒不知人。) 

卷二
第三十二证·可下不可下歌
属性:宿食不消当下之。寸口浮大尺中微。(人病有宿食。何以别之。师曰。寸口脉浮大。按之反涩。尺中亦微而涩。当下 
之。承气汤主之。)阳明瘀热茵陈证。(仲景云。阳明瘀热在里。身必发黄。宜茵陈蒿汤主之。)谵语柴胡汤最宜。(金匮 
云。汗出而谵语者。有燥屎在胃中。此风也。过经乃下之。宜大承气汤。大柴胡汤。)结胸大陷胸丸对。瘀血抵当不可迟。 
(结胸。宜大陷胸下之。瘀血。宜抵当丸下之。)大便坚硬惟承气。痞气泻心汤勿疑。(大便坚硬。宜下以承气汤。痞气 
虚靳。宜下以泻心汤。)脉若阳微下则痞。(自此以下不可下也。金匮云。阳微不可下。下之则心下痞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