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消除烦恼》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如何消除烦恼- 第5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面修止,一方面修觀,等到進步的時候,我們就可以以我空的空性為所緣境,為
  16如何消除煩惱 
奢摩他的止了;智者大師說那個叫體真止,就是這個意思。觀這一剎那心是畢竟
空的,心就止在這裡,那麼這就和以地水火風為所緣境有點不同了。 
「止觀空性時」 ,止在空性那裡,或者是觀空性的時候,這樣子時間久了,當
然就是有所謂的止觀雙摺W畛醯臅r候修止就不是觀,修觀就不是止,但是進了
一步的時候,止觀是雙叩模褂^可以同時了。 
當然,這個地方還有點事情。我們在台灣的時候,我在福嚴佛學院講《攝大
乘論》的時候,就有個同學提出這個問睿f他們到法光佛研所去聽一個居士講
《阿含經》的時候,他問他: 「修觀的所緣境是怎麼回事?」他說是要出定修觀,
而不在定內修觀。回來把這問睿齺韱栁遥骸 甘嵌▋刃抻^?是定外修觀?」我說是定
內修觀,當然就和他說的就不一樣。我們完全把它說明白也可以。也有同學去問
印順老法師,印順老法師也是說定外修觀,也是這麼講。那麼你玅境為什麼這麼
講呢?我說我有兩個根據:一個是《大智度論》的三三昩,現在你可以翻出來看,
看那三三昧是怎麼講的?那就是定內修觀的意思。另外就是《解深密經.分別瑜
伽品》 ,你看那上面也是定內修觀。我們現在學習〈聲聞地〉 , 〈聲聞地〉裡面還有
一段,也可以看出那是定內修觀的意思。 
頭幾天我遇見一個居士也提到這件事,他認為南傳佛教是主張定外修觀;我
說,我們北傳佛教主張定內修觀。當然,定外修觀這句話也洠в绣e。譬如說我們
現在我們也洠У梦吹降囟ǎ鼪'得到四禪八定,那我們心裡面也可以用奢摩他止
一會兒,然後我們也可以修觀,那當然這是定外修觀,因為我們洠в械枚铮‘
然是定外修觀。等到得了定以後,那就有定內修觀,也有定外修觀。因為你不入
定的時候,你心裡面也可以如理作意嘛!那就是定外修觀。等入定以後,在定裡
面修觀,那就是定內修觀了。 
其中這個地方不要铡畷昧硕ㄒ葬幔莻心可以止,可以定也可以不定,
也可以修觀的,修觀而定還在,這個事情很妙。我們現在修奢摩他止的時候,心
裡洠в型耄孟袷羌澎o住,但是心裡一修觀的時候,這個寂靜洠в辛恕N覀儸F
在是這樣子。但是若得了未到地定,或者是得到了色界四禪的時候,或者無色界
的四空定,前三空定的時候,你在定裡面修觀的時候,那個定還在,定不失掉,
所以是定內修觀。 
定外也可以修觀,定內也可以修觀,但是你想要斷惑證真,一定是定內修觀
才有這個作用。因為你若是出了定的時候,散亂心,散亂心就洠в袛嗷笞C真的力
量。並且我們在《瑜伽師地論》上看,戒能增上定,定能增上慧,由慧得解脫;
這文就是這樣說。所以我們出家人為什麼要持戒?因為想要得禪定;我們若持戒,
容易得禪定。那麼為什麼要修定?因為修定能幫助我們得智慧。為什麼要修智慧?
  17如何消除煩惱 
由慧得解脫。它互相幫助的。所以我們在定裡面修毘婆舍那觀,就能斷惑證真;
如果出定,你得不到定的幫助了,那你還能斷惑證真嗎?這是個理由,很明顯的
是這樣子嘛!怎麼能說一定是要出定才能修觀,不應該是這麼說。 
我們這裡說「止觀空性時」 ,這要有一點程度的人,奢摩他的止才能止在第一
義諦這裡,初開始我們不能,就是要有一點程度。有一點程度的時候,止在第一
義諦那裡,也不是真實的第一義諦,是相似的而已。若是你得拢赖臅r候,那時
候你的無分別智停在第一義諦,那是真的;洠ёC悟第一義諦的時候不是真的,但
是有點相似就是了。 
「止觀空性時,拢浪飕F前」 ,這時候逐漸逐漸地進步,到止觀雙叩臅r候是
無漏的智慧現前;拢谰褪菬o漏的智慧。 「煩惱則不生」 ,這個時候你的清淨無分
別的智慧現前的時候,煩惱就不動了。因為它見到空性的時候,能斷煩惱的種子,
所以煩惱就不現前了。 「煩惱則不生,是即名為斷」 ,這就叫做斷煩惱。 
 
如人在夢中,由不了夢境,假有而體空,執以為真實,生起愛與憎,恐
怖諸分別。 
「如人在夢中,由不了夢境,假有而體空,執以為真實」 ,這裡面還是說如理
作意斷煩惱的事情;就像人在做夢的時候,由於我們不知道是做夢──「假有而
體空」 ,夢裡面的境界都是假的,那件事的體性都是洠в械模菦'有那件事的。做
夢的時候,有人送給我有一萬兩黃金,心裡很歡喜,醒了夢洠в校瑳'有黃金,什
麼也洠в校菈舻臅r候和真的一樣,就是做夢的時候看見那個黃金,那個「假
有而體空」 ,實在是洠в悬S金的, 「假有而體空」 。 「執以為真實」 ,在做夢的時候認
為是真的,認為這個黃金是真的, 「執以為真實」 。 「生起愛與憎」 ,做夢的時候,
對可意的事情生起愛,不可意的事情生起憎。還有一種境界令我們心裡生恐怖,
做夢的時候狗來咬的時候就是跑不動,為狗所咬;或者看見老虎了、看見毒蛇了,
就是想跑也跑不動,那就是有恐怖的事情。生起愛也是虛妄分別,生起憎也是虛
妄分別,生恐怖也是虛妄分別。 
 
剎那覺悟時,證彼體性空,誰復於彼起,愛憎諸煩惱,煩惱不起時,是
即名為滅。 
「剎那覺悟時,證彼體性空」 ,一剎那間從夢裡面醒過來了,覺悟的時候才知
道夢裡面的那個境界,可愛的境界也是空的,可憎的境界也是空的,恐怖的境界
也是空的,都是空的, 「證彼體性空」 。 「誰復於彼起,愛憎諸煩惱」 ,這個時候在
什麼境界上起愛煩惱、起憎煩惱、起恐怖的煩惱呢?洠в心屈N回事嘛!「煩惱不
  18如何消除煩惱 
起時,是即名為滅」 ,說我們修學止觀、觀一切法的時候,也是像做夢那樣子,像
夢裡的境界一樣。我們看見的都是明明了了的,有一個某甲在這裡、某乙在那裡,
這個枺魇强蓯鄣摹⑦@個枺骺稍鞯模际呛芊置鞯氖虑椋恰讣儆卸w空」 ,
我們也是認為真實的,若是覺悟了呢,都是假的、都是空的。 
「誰復於彼起,愛憎諸煩惱,煩惱不起時,是即名為滅」 ,我們若觀察一切法
是假的,觀察一切法是空的,那麼煩惱就不生起了,這就叫斷煩惱,就是這樣意
思。 
我們若是不修止觀,光是在文字上這麼樣的分別,只是說說而已,也不感覺
有什麼奇妙。但是若常常地修止觀,那裡面有微妙的境界,你就會感覺到。這是
從實邸兄饾u地逐漸地進步,你才會有這個感覺,不然不感覺有什麼,只是用嘴
說說有什麼用,洠в杏谩_@底下我念一遍。 
 
九 
法句經偈云:此心隨欲轉,輕躁難捉摸,善哉心眨恼{得安樂。 
這是讚歎我們修止觀有成就的時候的快樂。我們洠拗褂^的時候,這個「心
隨欲轉」 ,歡喜什麼就想什麼,歡喜吃糖就想糖,歡喜吃麵包就想麵包,心隨欲活
動。 「輕躁難捉摸」 ,這個心非常的輕躁,你很難控制它的,它動亂得很厲害,你
控制它很困難。 「善哉心眨恼{得安樂」 ,若是我們常常修止觀,心就不是那
麼輕躁難捉摸,就可以不動了,就是煩惱也不動了,心就得眨@個時候心情
是快樂。應該起貪心的時候心裡不貪,因貪而煩惱的境界洠в校瑧撈鸩_煩惱的
時候心不起瞋煩惱,這時候心情還是很自在的,這時候心情快樂,所以「心眨
安樂」 。 
我們也不妨看別人起煩惱的時候,你不要走,你注意那個煩惱的相貌,他起
瞋心的時候,你注意,然後你就知道自己起煩惱的相貌,不然我們不注意還不知
道。注意的時候起煩惱,唉呀!感覺煩惱很苦,起煩惱的時候很苦。 
我是一九七三年來美國,大概一九七一年、七二年的時候,香港的股票大跌,
跌下來。大概七○年、六九年的時候,香港股票不得了,很多人瘋狂要買股票。
等到一下子跌下來的時候,很多人跳樓;很多人……就是看到水邊兩個鞋在那裡,
人不見了。這個貪心的煩惱,這是貪心的煩惱。也看了很多瞋心的煩惱,你看報
紙就看出來,瞋心的煩惱也很苦。若是我們修止觀的時候,貪的時候不貪,瞋的
時候不瞋,那些苦惱境界洠в校那槔鲜亲栽诘摹! 感恼{得安樂」 。 
 
彼人心寂靜,語與業寂靜,正智而解脫,如是得安耄А!
  19如何消除煩惱 
修止觀成功的人,他那個心不動,看見什麼他心不動,貪不能動其心,瞋也
不能動其心,各式各樣的煩惱,他心裡不動。「語與業寂靜」,他說出來的語言也
寂靜;不管怎麼樣的事情,他說話的時候合道理而寂靜,而不是那麼不得了。 「語
與業寂靜」 , 「業寂靜」你做什麼事情的時候也非常寂靜,因為心裡面……,這個
動亂是煩惱的相貌,洠в袩⿶赖臅r候,身語意都是寂靜的。 
「正智而解脫,如是得安耄А埂。瑸槭颤N他身語意都是寂靜呢?他心裡面有大光
明的智慧,什麼事情都看得明明白白的,他說話可能很鈍,老半天才說出一句話,
但是心非常利; 「正智而解脫」,他心裡面有大光明的智慧,解脫了一切的煩惱,
所以無論什麼時候、什麼地方、什麼境界,他心裡面安耄В粍觼y。 
 
捨棄於忿怒,除滅於我慢,解脫一切俊粓讨藷o一物者,苦
不能相隨。 
「捨棄於忿怒,除滅於我慢」,這是另一個偈頌。修止觀成功的人,他這個忿
怒棄捨了,再不忿怒;不管傷害到什麼程度,他心裡面不忿怒。「除滅於我慢」 ,
他雖然道德很高尚,但是他心裡面不高慢,洠в小 瞧不起人,不輕視任何人,捨
棄於我慢。 
「解脫一切俊梗还苁颤N境界,對他洠в杏绊懙模悴荒芾M俊∷模徊坏
是人間的境界,天上的境界都不能繫俊 附饷撘磺锌‘」 。 「不執著名色」 ,為什
麼他能解脫呢?就是他對於這個名——就是心,心法,對於這一切物伲木辰纾
就是色受想行識、眼耳鼻舌身意,一切一切的境界都不執著。不執著它是有,不
執著它是真實的,通通都是假的、都是虛妄的,有而不實,都是畢竟空的。 
「彼無一物者,苦不能相隨」 ,一切一切法在他心裡面連影像都洠в校难e
面能離一切相。 「彼無一物者,苦不能相隨」 ,一切的苦惱不能隨逐他,不能苦惱
他,不能的。這苦惱的境界現前了,他心裡面不苦惱。我們平常人,當然一般的
病痛我們覺得很苦惱,說是要死也不得了。這個修止觀成功的人不怕死,他對於
死亡洠в锌植溃灰驗樗褂^現前的時候,洠в猩肋@件事,他心裡面。所以,一
切時心裡面都是安耄ё栽诘摹!
 
十 
現世此處苦,死後他處苦,作諸惡業者,兩處俱受苦;現悲我作惡,墮
惡趣更苦。 
「現世此處苦,死後他處苦」 ,這底下自己警戒自己。現在我們在這裡很苦惱,
死亡了以後到別的地方去了,也是很苦惱。為什麼呢?「作諸惡業者,兩處俱受
  20如何消除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