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佛法悟证心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略谈佛法悟证心要- 第19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三步思惑除尽,再发心为大众做事情,在做事情当中磨练自己、消除尘沙惑;
     第四步学无量的法门,消除无明惑,一品一品地消。
     明心见性者是不会出现魔障的,并且自己知道怎么修,知道自己的功夫做到哪一步了,清清楚楚、了了分明。
     下面说一说闭关。真正闭关也有条件,住山要破初关,就是已打开本来、悟明心地,这是第一关。打开本来面目者,见惑已经消除了,所有的知见都是正知正见,这样的人可以独自住在山上用功,他已经知道怎么修,但是还不能闭死关。因为此时还有比较重的思惑,烦恼还是比较粗重,此人若独自闭在关房内,烦恼起来会控制不住,可以先闭方便关。
     第二关重关,闭死关一定要破重关,破重关就是了思惑,也就是最起码断欲界的九品思惑、证到三果,你才达到闭死关的地步,才能闭得住。
     第三关是生死牢关。生死牢关就是说最起码了分段生死,分段生死一了就出三界。闭死关先要除欲界的九品思惑,之后还有色界、无色界的七十二品思惑,在闭关过程中一品一品地消除,这些消除尽了,生死牢关就被冲破。所以闭关就为了闯生死牢关,生死牢关一出,你就出三界了。
     第四关:出三界之后,还有末后关。末后关就是消除尘沙惑和无明惑,了变易生死,这需要在事情上磨练,在弘法利生度众生过程当中利他而达到自利。
     所以,我们修行有修行的步骤和修行用功的次第,要很清楚地知道,这样的话你用起功来就很明白。
     生问:这几天有时持咒当自己心比较静的时候,咒语就提不起来了,这个时候我就开始观它,不再念了。请问师父,这样对不对?
     师答:好,你坐下,这个问题已经讲过好几次了。持咒要绵绵密密,打坐的时候绵绵密密地持咒,下座的时候也要绵绵密密地持咒。念得清清楚楚,听得了了分明,念得心里很清净了,还能念时继续念。存有很清净的那一念还是妄念,切勿认为很清净了就可以不念了;还有认为我念的太累了,嘴都念干了,就不念了,这都不算数。要念得自然脱开,能念之心和所念之咒自然脱开,自然念不出来,你就不要再提它,那就已经入定了。自然念不出来,可以不念。不念干什么,观着它,看着一念不生、了了分明、空空静静,最后能观之心和所观之空境全没了,那就完全能所脱开,没有能所。没有能所,自性就了了显现。此念咒的方法要掌握。
     生问:师父提到能所,我想问一下这个能所怎么划分?
     师答:能和所,我们念咒的时候是有能念之心和所念之咒,观心的时候有能观之心和所观之境。其实这个能所是自己心分出来的不同的心。就唯识来讲,我相是这么产生的,第七识的心缘第八识的心产生出第七识的我相,这就是有能所产生相的;如果没有能所,就不会有我相。没有能所就是毕竟空,毕竟空也是毕竟有,它是一体不可分。能所脱开是自然的境界,不能有求,有求就不能称能所脱开,要无求,没有祈求之心。你起的心就是能,所求的那个要脱开的境界就是所,这就是能所。要如理如法地用功,绵绵密密地持咒,绵绵密密地观照,功到就自然成。
     生问:师父,深入禅定是从四禅八定开始的吗?
     师答:不一定,?因为禅定有深浅不同。每个人达到什么禅定,因人而异,根基不同所进入的禅定也不尽相同,有超越,有渐次的。一般人修禅定,分为四禅八定,再加后面一个灭尽定,就是九次第定。四禅: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再连同四空,一共加起来八定,最后还有一个灭尽定,就是九定。
     在四禅之前还有四个定:粗定、细定、欲界定、未到定。禅修之初心粗粗地定下来,这是粗定;接着心比较细地定下来,这是细定;再接下来感觉自己身体很轻、人身长大,人飘起来、睡在云彩上,踩在莲花上;或是一只脚踩在这个山头,另外一只脚到另外一个山头,这叫欲界定。欲界最后一个定叫未到定,就是未到初禅的定,出现八功德水,整个身心会发生变化,出现暖、热、涩、滑、痛、痒、冷、麻一共八种境界的变化,这个就是未到定,就是未到初禅。所出现的这些变化一去不复返,进入初禅后,这八种境界不复重现。
     进入初禅就比较舒服了,在座各位,好多人仍是处于未到定的状态。坐不住啊,到底是心坐不住,还是身体坐不住,大腿坐不住,不知道,反正就是坐不住。做功夫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若是平时少用功,来此打七你就痛苦了,坐了一个星期还坐不住,别人已经坐得非常安祥了、非常快乐了,进入禅天了,你却还在欲界、还在痛着。所以,平时就要用功,有时间要多打坐。禅定在自修过程中要经过欲界四定、色界四定、空界四定。这是自修出三界,证阿罗汉,三果阿罗汉已出欲界,色界还未出,住在四禅天的五不还天里修四果,修完四果回小向大,行菩萨道。在自修的过程当中,算起来就是九加四一共十三次第定。
     再修就是楞严大定,楞严大定是用正知正见观照你的言行,在做事情当中慢慢地磨练。前面自修才十三位,修楞严大定消除尘沙惑和无明惑,一直到等觉、等觉金刚后心、妙觉共六十圣位,这都是属于禅定的境界,与禅定分不开的。后面的首楞严定是活里活泼的,前面的定需要真正地用功修禅定。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有些人在修禅定的过程当中,“啪”一开悟,前面已经证到四果,后面就进入行菩萨道,消除尘沙惑和无明惑。有的人偶尔打开之后,道理虽已悟明,因缺少禅定功夫,境界现前,依然烦恼不已,好多人怕多打坐,这样功夫上不去啊!要下决定心、精进心、勇猛心,勤打坐、修禅定!用功要定慧等持!
     生问:阿弥陀佛,看老人的开示里面讲,极微细的妄念要在金刚密定里才能消除,请师父开示一下什么叫金刚密定,老人在开示中讲什么是妄念,所有的妄念都要息,是吗?
     师答:金刚萨垛定,也叫金刚密定,就是说像金刚一样不坏的定,一般要到八地以后才达到。八地就是不动地,只有内心清静者,才能将微细的细惑真正看清。第八识那些微细的细惑真正看得清楚了,你才谈得上将之纠正,将之消除;连看都看不清楚,就谈不上将之纠正与消除。真正的金刚定要八地以后,要到等觉金刚后心全部消完。有人讲这是初地,这个分法有不同,具体不需要去计较它的位置,反正有这么回事。大家需要深入禅定,深入金刚萨垛定,才能看到这些很微细的细惑,然后把它消除了。比如风平浪静的江面上,看似江水不在流动,若是潜入江水深处,就会看到水在流动、鱼在游动、珊瑚在动、细沙在动,都在流动。修行也要深入很深的禅定,才能看到极微细的妄念,功夫做到这一步自然会知道。
     生问:师父好!我在打坐的时候,经常是打两个小时就流两个小时的眼泪,打四个小时吧就流四个小时的眼泪,那种悲切的心情无法停止,这应该如何避免?还要请教师父如何避免悟后迷?
     师答:流眼泪有好多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眼睛有问题,这类情况较为普遍。如果打坐老流眼泪,眼睛神经有问题,深入禅定的过程中,会将病气翻出来,就会流眼泪,这是从身体上讲。从心上讲,无量劫以来你的内心有一种悲心,打坐之时内心清静,这种悲心就会显现,会哭、也会流眼泪。
     再讲悟后迷的问题。第一种人没有大彻大悟,没有真正地证见本来面目,只是理上悟到了一些,这个没有力量,谈不上真正开悟,很容易迷掉。别人一说你就怀疑,怀疑自己言行是否如法,怀疑自己的修行;怀疑师父的所作所为,怀疑师父讲的法;怀疑周围的人事,方向不明,迷失掉了!
     第二种人虽证见本来面目,但没有明白心地。自认为,“我见性了就明心了嘛。”有些师父也这么认证他,这类人也很容易迷惑。打开了,见到的是本体的体性,你还没有悟到相上的性和用上的性,体相用一如的道理你都没有悟明白,你的心从九识、八识、七识以及六识、前五识是个什么状态都没有悟明白,世界上的一切万法到底与你的自性是什么关系没有悟明白,宇宙和人生的道理你也没有悟明白,只是见一次性而已,这样不叫明心见性。是见性,如果这样你就认为是明心见性,会害死人的!还贡高我慢又不得受用,碰到问题,心想自己是明心见性了,怎么圆融不过来,就会发生矛盾,有矛盾就有烦恼,有烦恼就有斗争,最后自己也怀疑这是不是明心见性,这是悟后迷的另一种情况。
     第三种情况是比较少的,就是说也见性打开了,也悟明心地,但是因为不继续用功,疲疲沓沓,认为自己这样就已经成就了。要知道打开本来、悟明心地,这是修行的开始,你哪能不用功呢?!你认为到家了,听人家说明心见性已经到家了嘛、成佛了嘛,就不要用功了嘛。这样的话,你就开始迷了。明心见性是修行的开始。所谓修行就是修自己的言行,把不符合真理的那些言行修掉,然后再把习气修掉。你现在习气一点也没断掉,还是跟着习气走了嘛,天天跟着习气流浪,你也不深入禅定,也不继续用功、不继续观照,到最后还是悟后迷。
     这三种情况是悟后迷。我们要时时提醒自己,到底我打开了没有,我悟明心地了没有。真正悟明心地之后,在你的内心世界没有矛盾、没有烦恼、全部是统一的,是一合相,是毕竟空有,是不即不离。
     生问:师父,我打坐的时候,有的时候那个咒念着念着实在念不动了,就好像快没有气了一样,那个舌头就好像短了一截似的,实在是提也提不起来,那个时候是否还要提起来?
     师答:要提起来,要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勇气与信心。提不起来还要提起来,抖擞精神切勿松懈!在定的时候,妄念与正念犹如两军对垒,正念势力强,好似妄念势力更强。这时不作与妄念斗争之想,只管一心持咒、一心听咒。你不提起来妄念胜过你,把你盖住了;“啪”提起来,妄念自然就没有了,要有坚强的毅力与超强的勇气!
     就你们刚才的问题,师父已经一一为你们作了解答。通过一七得刻苦用功,很多人得到了较大利益,可喜!可贺!有些难关还未攻克,不要心急。只要你有雄心万丈,困难自会一一克服。信心是成功之母,要多多鼓励自己。师父希望你们继续努力,争取更大进步!
     第一七师父已将佛法的精髓告诉了你们,认真听法者,并已经悟明的人,之前修法中所遇到的问题一一得到了解决。第二个七要借祖师的力量了,师父的力量是不够了,借王骧陆上师《证体起用百则》的开示加持大家。王骧陆(仁知)上师对心密做出很大的贡献,最早的修法以及书籍是仁知上师著写的,对我们后学的帮助很大。心中心密法是非常殊胜的法门,释迦牟尼佛深入金刚萨垛定,观看末法时期的众生修行者多、得道者少,正法的力量弱、魔法的力量强,如何救度末法时代的众生?如何使末法时代的众生也能够修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