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女科证治准绳》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妇科-女科证治准绳- 第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书名:女科证治准绳
作者:王肯堂  
朝代:明  
年份:公元1368──公元1644年  


自序
属性:妇人有专治方,旧矣。《史》称扁鹊患苦百出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语兼长也。然带下直妇人一病耳,调 
经杂证, 
怀子免身,疗治万方,一带下宁渠尽之乎?世所传张长沙《杂病方论》三卷,妇人居一焉。其方用之奇验,奈弗广何。 
孙真人着《千金方》,特以妇人为首。盖《易》基乾坤,《诗》首关睢之义。其说曰∶特须教子女学习此三卷妇人方,令 
其精晓,即于仓卒之秋,何忧畏也。而精于医者,未之深许也。唐大中初,白敏中守成都,其家有因免乳死者,访问名 
医,得昝殷《备集验方》三百七十八首以献,是为《产宝》,宋时濮阳李师圣得《产论》二十一篇,有说无方,医学教授 
郭稽中以方附焉。而陈言无择于《三因方》评其得失,确矣。婺医杜 又附益之,是为《产育宝庆集》。临川陈自明良甫, 
以为诸书纲领散漫而无统,节目谆略而未备,医者局于简易,不能深求遍览。有才进一方不效,辄束手者,有无方可据, 
揣摩臆度者。乃采摭诸家之善,附以家传验方,编葺成篇,凡八门,门数十余体,总二百六十余论,论后列方,纲领节 
目,灿然可观,是为《大全良方》。《良方》出而闺阃之调将大备矣。然其论多采巢氏《病源》,什九归诸风冷,药偏犷热, 
未有条分缕析其宜不者。近代薛己新甫,始取《良方》增注,其立论酌寒热之中,大抵根据于养脾胃、补气血,不以去病 
为事,可谓救时之良医也已。第陈氏所葺多上古专科禁方,具有源流本末,不可昧也;而薛氏一切以己意芟除变乱,使 
古方自此湮没。余重惜之。故于是编,务存陈氏之旧,而删其偏驳者,然亦存什之六七而已。至薛氏之说,则尽收之, 
取其以养正为主,且简而易守,虽子女学习无难也。若易水、 水师弟,则后长沙而精于医者,一方一论,具掇是中, 
乃它书所无有。挟是而过邯郸,庶无道少之患哉。其积德求子,与夫安产藏衣,吉凶方位,皆非医家事,故削不载云。 
稿成而兵宪蔡虚台公、明府涂振任公助之赀,刻行之,以为此亦二公仁政万分之一,遂不复辞。 
x万历丁未早秋念西居士王肯堂宇泰甫书于无住庵x 

卷之一
治法通论
属性:x〔保〕x妇人童幼天癸未行之间,皆属少阴,天癸既行,皆属厥阴,天癸既绝,乃属 
太阴经也。治胎产之病从厥阴者,是祖气生化之原也。厥阴与少阳相表里,故治法无犯 
胃气及上二焦,为三禁,不可汗、不可下、不可利小便。若发汗者同伤寒下早之证,利大 
便则脉数而已动于脾,利小便则内亡津液,胃中枯燥。制药之法,能不犯此三禁,则荣卫 
自和,而寒热止矣。外则和于荣卫,则内调于清便,先将此法为初治,次后详而论之。见 
证消息,同坏证伤寒,为之缓治。或小便不利,大便秘结,或积热于肠胃之间,或已成 
痿,或散血气而为浮肿。盖产理多门,故曰同伤寒坏证。如发渴而用白虎,气弱而用黄 
,血刺痛而用当归,腹痛而加芍药,以上例证,不犯三禁,谓产后之久病也。若产后 
暴病,又不可拘也。如产后热入血室者,用桃仁承气、抵当汤等药,胃坚燥者,大承气 
不可以泄药言之。产后世人多用乌金、四物汤,是不分四时之寒热,不分血气之虚实,盲 
然一概用药,如此而愈加增剧,是误也。大抵产病,天行则增损柴胡,杂症则加减四物; 
又春夏从柴胡,秋冬从四物。药性寒热,病证虚实,不可不察也。四物汤常宜服饵,今 
立四时增损法于后。 
x〔养血〕x 
x四物汤x 益荣卫,滋气血。治月水不调,脐腹 痛;妇人经病,或前或后,或多或少, 
疼痛不一,腰足腹中痛;或崩中漏下,或半产恶露过多,或停留不出;妊娠腹痛下血,胎 
不安;产后血块不散,或亡血过多,恶露不止。四物汤加茱萸煎服。若入阳脏,少使茱 
萸,阴脏多使茱萸。一方加香附。熟地黄(补血。如脐下痛非此不能除,乃通肾经之药也。) 
川芎(治风,泄肝木。如血虚头痛,非此不能除,乃通肝经之药也) 
芍药(和血理脾。如腹中虚痛,非此不能除,乃通脾经之药也。) 
当归(和血。如血刺痛,刺如刀割,非此不能除,乃通心经之药也) 
上为粗末,水煎服。 
春倍川芎(一曰春,二曰脉弦,三曰头痛。) 
夏倍芍药(一曰夏,二曰脉洪,三曰泄。) 
秋倍地黄(一曰秋,二曰脉涩,三曰血虚。) 
冬倍当归(一曰冬,二曰脉沉,三曰寒而不食。) 
若春则防风四物,加防风倍川芎。若夏则黄芩四物,加黄芩倍芍药。若秋则门 
冬四物,加天门冬倍地黄。若冬则桂枝四物,加桂枝倍当归。若血虚而腹痛,微汗 
而恶风,四物加术、桂,谓之腹痛六合。若风眩运,加秦艽、羌活,谓之风六合。 
若气虚弱,起则无力, 然而倒,加浓朴、陈皮,谓之气六合。(气不足而用泄气之药,可乎?当 
以参、 易之。)若发热而烦,不能睡卧者,加黄连。栀子,谓之热六合。若虚寒脉微自 
汗,气难布息,清便自调,加干姜、附子,谓之寒六合。若中湿,身沉重无力,身凉微 
汗,加白术、茯苓,谓之湿六合。若妇人筋骨肢节疼,及头痛、脉弦、憎寒如疟,宜 
治风六合。或伤损气血,乘虚而晕者,四物汤四两、羌活、防风各一两。若血气上冲 
心腹,胁下满闷,宜治气六合∶四物汤四两、木香、槟榔各一两。若脐下虚冷,腹痛及腰脊间 
闷痛,宜玄胡六合∶(小腹痛同用。)四物汤四两、玄胡、苦楝各一两,碎炒焦。若气冲经脉, 
故月事频并,脐下多痛,宜芍药六合∶四物汤四两、芍药倍加、黄 一两。若经事欲行,脐腹 
绞痛,临经痛者,血涩也,宜八物汤∶四物汤四两、玄胡、槟榔、苦楝碎、炒焦、木香各 
一两。若妇人血虚,心腹 痛不可忍者,去地黄,加干姜,名四神汤。补下元,加干姜 
半两,甘草七分。气筑小腹痛,加玄胡索煎服。若腹中刺痛,恶物不下,倍加当归、芍药。 
若腹痛作声,经脉不快,加熟地黄一倍,添桂心半倍煎。经行腹痛,腰背痛,加芸苔、牛膝、 
红花、吴茱萸、 、甘草、银器、灯心、热服。若经水涩少,宜四物汤内加葵花煎;又加红 
花、血见愁。若经水少而色和者,四物汤加热地黄、当归各一两。若经水暴下,四物 
汤内加黄芩。若腹痛加黄连。如夏月不去黄芩。若经水如黑豆汁者,加黄芩、黄连各 
一两。若经水过多,别无余证,宜黄芩六合汤∶四物汤四两、黄芩、白术各一两。 
经血淋漓不断,加干瑞莲房,炒、入药。阴阳交合,经脉行,加赤石脂、黄 、肉桂、 
百草霜、藕节,败棕灰、肉豆蔻、当归、木香、龙骨、白术、茯苓、地榆。若经水适 
来适断,或有寒热往来者,先服小柴胡汤去其寒热,后以四物汤和之。如寒热不退,勿 
服四物,是谓变证,表邪犹在,不能效也。根据前论中变证,随证用药调治。若血崩者,加 
生地黄、蒲黄。补血住崩,加百草霜,棕灰、首绵灰、蒲黄炒过、龙骨、白姜。血 
成片,加地黄、藕节。黑血片,人参、白术。若血脏虚冷。崩中去血过多,加阿胶、艾。 
月水不调,血崩,或多少。或前后,呕逆心膨,陈艾。黄 。若赤白带下,宜香桂六 
合,四物汤四两,桂枝、香附各五钱。四物汤为细末,炼蜜丸梧子大,空心米饮下三 
四十丸,治年高妇人白带良验。白淫浊,龙骨、地黄、当归。五色,研麝香、好酒。 
鲜红,温酒、盐汤。带下,加肉桂、蒲黄、百草霜、甘草、黑豆、白术、玄胡索、白姜、龙 
骨,空心盐酒下。白带,加白龙骨酒下。若妇人血积者,加广术、京三棱、桂、干漆, 
炒烟尽,各一两。若经血凝滞,腹内血气作疼,加广术、官桂,等分用之。王石肤云∶ 
熟地黄滞血,安能止痛。不若以五灵脂代之。血滞不通,加桃仁、红花各二钱半。经闭, 
加枳壳、大黄、荆芥、黄芩、青皮、滑石、木通、瞿麦、海金沙、山栀子、车前子。血 
寒,加甘草、乌梅、柴胡、桃柳枝。月经久闭,加肉桂、甘草、黄 、姜钱、枣子、木 
通、红花。月水不通,加野苎根、牛膝、红花、苏木、旧酒、水同煎。血气不调,加 
吴茱萸一两、甘草半两。四物汤加甘草半两,为细末,炼蜜丸,每两作八丸,酒、醋 
共半盏,煎汤同化调下,名当归煎。去败血,生好血。如人行五里,再进一服,无时。 
若虚热病,四物汤与参苏饮相合,名补心汤主之。添柴胡名五神汤,大能补虚退虚热。 
潮热加黄芩、地骨皮,柴胡。一方加柴胡、干葛、黄芩、人参。虚热口干,加麦门冬、 
黄芩一两。虚渴,加人参、干葛、乌梅、栝蒌根。虚而多汗,加 牡蛎、麻黄根各半 
两。虚寒潮热,加柴胡、地骨皮、白术、茯苓、甘草、秦艽、知母、黄芩、麦芽、贝母、 
人参、乌梅、枣子。若四肢肿痛,不能举动,宜与苍术各半汤主之。若大便燥结,四 
物汤与调胃承气汤各半,名玉烛散主之。若流湿润燥,宜四物理中各半汤。若气血 
俱虚,四物与四君子汤各半,名八珍汤主之。加缩砂仁保胎气,令人有子。若热加黄芩。 
若因热生风者,加川芎、柴胡、防风。一方无。血气劳,加荆芥、柴胡。血风两胁筑 
痛,或盘肠成块,加大黄、荜茇、乳香。血弱生风,四肢痹疼,行步艰难,加人参,乳 
香、没药、麝香、甘草、五灵脂、羌独活、防 
风、荆芥、地龙、南星、白附子、泽兰,为末,蜜丸。木瓜盐汤下。血风膨胀,加甘 
草、木香、枳壳、马兜铃、葶苈、紫苏、藿香、地黄,空心服。脏腑秘,加大黄、桃 
仁。滑泄,加官桂、附子。虚泻,加人参、川芎、白芷、蒲黄、炒阿胶、白术、茱 
萸、续断、干姜、附子、肉桂、黄 、赤石脂、甘草,蜜丸。盐梅汤下。呕加白术、人 
参。一方有生姜。呕吐不止,加藿香、白术半两,人参二钱半。呕逆饮食不入,加白 
术、乳香、甘草、人参、缩砂、益智仁、胡椒。若咳嗽,加桑白皮、半夏、人参,生 
姜、北五味子、甘草。感风劳嗽,加款冬花,知母、阿胶、半夏、麻黄、甘草、马兜 
铃、黄芩、杏仁、柴胡、姜钱、诃子、乌梅。若发寒热,加干生姜、牡丹皮、柴胡。一方 
加芍药。如寒热往来,加炮干姜、牡丹皮各一分。若平常些少虚眩,肢体瘦倦,月信不 
通,只用生姜、薄荷。此是妇人常服之药,盖味寡而性缓,效迟而功深。若大渴,加知 
母、石膏。若水停心下,微吐逆者,加猪苓、茯苓、防己。若心腹胀满,加枳壳、青 
皮。虚汗,加麻黄根。汗多,加浮麦。大便下血。四肢寒,膨胀,肠胃有风,槐花、积 
壳、漏芦、荆芥、木香、白鸡冠花、木通、红内消、紫草、石榴皮、陈皮、青皮、黄芩、甘 
草、白茅根、槐角。肠风下血,加槐角、槐花、枳壳、荆芥、黄芩、大腹皮、红内消、地 
榆、石楠叶、白鸡冠花、为散煎,一半为末,空心、盐汤、旧酒调下。鼻衄吐血,加竹 
青、蒲黄、藕节、半夏、丁香、诃子、桂花、红枣、飞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