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远平衡针灸相关材料》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王文远平衡针灸相关材料- 第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及人的机体相互对应、相互统一、保持相对平衡的高度概括。因此阴阳是信息,是物质,是能量,是功能,是矛盾,是整体,。是平衡。按照系统制动促动原理,阴阳的功能与现代医学的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功能是相吻合的。
  从现代医学讲,阴阳的生理平衡是在大脑中枢调控系统作用下,通过大脑皮层及皮层下中枢、下丘脑体内交感中枢(阳)及副交感中枢(阴)系统完成对机体的调节管制作用。相反,大脑中枢调控系统平衡失调,造成子系统的平衡失调,甚至破坏,发展为阴阳失调的病理过程。阴阳代表了自然界的一种客观规律,是一切物质运动变化的总纲,也是贯穿于人类生、长、老、亡整个生命过程中作用的结果,进一步证明了“人生有形,不离阴阳”(《素问?宝命全形论》)的理论。
  3。4 心理平衡学说 心理平衡是指每个人通过神经调控系统对一切客观事物产生的一种正确认识和反应。人作为一种高级动物,具有高级的心理行为能力,参加社会活动,从事生产劳动,具有明显的社会属性,这是人与其它动物的本质区别所在。平衡医学研究的主体是人,人的研究主体是心理(也指人的大脑高级指挥系统),心理的研究主体是与心理因素相关的其它因素。如年龄、性别、文化、职业、遗传、体质、生活习惯、职业行为、性行为、道德规范等,都将不同程度地对心理平衡产生反效应。心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通过人体的感觉、听觉、味觉、感受器初步接受外来刺激,迅速将刺激转换为信息,然后通过信息系统快速反馈于中枢调控系统。由于每个人的心理素质不一样,所以对待工作中的得失、同事的误解、同行的嫉妒、工作的失误、事业的挫折、亲人的亡故、无端的是非等,都会不同程度地给心理带来创伤,时间久了必将造成生理上的功能失调,甚至造成亚健康状态或器质性病变。
  3。5 生理平衡学说 生理平衡学说是反映人体机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人体的组成由结构和机能不同的组织器官和系统构成。无论从完整的机体内在或在完整的微小细胞中,都能反应在结构上严密组织,机能上密切配合、协调,适应着生存环境的变化。人体内的这种调节机制就是生理平衡系统。具体讲这种平衡是人类进化几百万年来在地球表面生存,通过呼吸、饮食、代谢等活动,反复调节机体来适应外界环境的需要,进而使人体与地球表面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达到相对的动态平衡,例如元素平衡系统,酸碱平衡系统,体温平衡系统,体液平衡系统,免疫平衡系统,血糖、血脂、血压、生化、肝功、肾功等正常生理值的波动范围。
  3。6 环境平衡学说 环境平衡主要是指生存环境,狭义上讲是指人的生态环境。生态环境广义地讲是指地球生物因素动植物和微生物之间,与非生物因素的气候、水、土、光、热之间相互赖以生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作为以人类为主体的生物群所处的生存环境主要维活动进行分析判断所采取的态度反映。人类生活在社会环境中必然要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外环境如何必然影响到内环境的平衡,它给人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情绪变化及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都有重大的影响。
4 平衡针灸学的作用原理
  平衡针灸学的作用原理,主要是通过针刺神经干或神经支,给予患者一种适当的良性刺激信号,这种刺激信号既不针对病原体,也不直接针刺病变部位的组织器官,而是把医生的指令性信息通过针刺神经直接输给信息高速公路,以最快速度、最佳路线输送到高级中枢系统。这种来自人为的超强刺激信号,迅速传递于大脑中枢调控系统,大脑中枢调控指挥中心积极接收了医生给予的指令性信息,迅速对高级中枢指挥系统进行应激性调整,调动体内贮存的中枢递质,再通过神经指挥系统对失调与病变部位的子系统进行对症性调控,释放大量的能量物质,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机体的镇痛效应,增强机体消炎和代谢作用等。对原来失调的病理状态和物质代谢紊乱过程,进行间接干预,通过自我修复达到一个新的平衡状态。这种平衡状态的形成是利用针灸外因刺激手段激发调动患者机体的平衡调控系统的功能来实现的。
5 平衡针灸学取穴原则
  传统针灸以循经取穴、辨证取穴为基本原则。平衡针灸主要采用定位取穴、交叉取穴、对应取穴为基本原则。临床中也配合男左女右取穴、左右交叉取穴、双侧同时取穴等取穴原则。
  5。1 定位取穴原则
  定位取穴原则主要是指针对某一病变的部位来选取特定穴位。如腰痛穴(BP…HN2)、升提穴(BP…HN1)、精裂穴(BP…LE8)、痛经穴(BP…A1)等。也就是说通过针刺特定部位的特定穴位达到治疗另一部位疾病,同时又不能用交叉、对应来解释的取穴原则。
  5。2 交叉取穴原则
  交叉取穴的原则主要是指左右上下交叉取穴。如臀痛穴(BP…UE1)、升提穴(BP…HN1)、膝痛穴(BP…UE2)、踝痛穴(BP…UE7)、肩痛穴(BP…LE6)、肘痛穴(BP…LE4)等穴位主要分布于上下肢,上肢的病变取下肢的相应穴位治疗,下肢的病变取上肢的相应穴位治疗。
  5。3 对应取穴原则
  对应取穴原则主要是指前后、左右、上下对应的取穴原则。如乳腺穴(BP…B3)为前后对应取穴,偏瘫穴(BP…HN4)鼻炎穴(BP…HN6)为左右对应取穴。
  5。4 男左女右取穴原则
  男左女右取穴原则主要是指在人体上治疗疾病的穴位有两个,男性取左侧穴,女性取右侧穴,而且一次性治疗可以治愈疾病的取穴原则。如感冒穴(BP…UE10)、头痛穴(BP…LE11)、腹痛穴(BP…LE5)。
  5。5 左右交替取穴原则
  左右交替取穴原则主要是指未定性疾病,又不能一次治愈,而且是人体有两个穴位的情况下采取的取穴原则。如痔疮穴(BP…UE3)、癫痫穴(BP…LE7)。
  5。6 双侧同时取穴原则
  双侧同时取穴原则主要是指急症,又是人体有两个穴位的情况下采取的取穴原则。如降压穴(BP…LE12)、精裂穴(BP…LE8)。
  此外,对非炎症性、渗出性、外伤性、疼痛性疾病,以麻木为主的病症可采取局部取穴原则。如指麻穴(BP…UE11)、耳聋穴(BP…LE2)以局部取穴为主。
6 临床常用平衡穴位
  临床常用的平衡穴位共38个。其中头颈部平衡穴位9个,上肢部平衡穴位11个,胸腹部平衡穴位3个,脊背部平衡穴位3个,下肢部平衡穴位12个。

平衡穴位38直解

1。升提穴
定位:此穴位于头顶正中,前发际正中10cm(5寸),后发际直上16cm(8寸)出

,双耳尖2cm(1寸)处。 
局部解剖:血管分布有帽状腱膜和左右颞浅动脉静脉,及左右枕动脉静脉吻合网

,神经分布有枕大神经分支。
取穴原则:定位取穴。
针刺原则:定位取穴。
针刺特点:以针刺枕大神经分支或额神经分支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方法:针尖沿皮下骨膜外向前平刺4cm(2寸)左右, 一只手向前进针,另

一只手可摸着针尖不要露出体外。
针刺手法:采用滞针手法,待针体达到一定深度时,采用顺时针捻转6圈,然后

再按逆时针捻转6—10圈后即可将针退出。
针感:以局部强化性针感出现麻胀紧沉为主。(30分钟左右自动解除)
功能:升阳固托,益气固本,助阳止泻,补肾健脾,调节内脏,抗衰老,增加机

体免疫机能。
主治: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等中气下陷性疾病为主。临床还用于治疗阳痿,

早泄,遗精,遗尿,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肠炎,慢性肠炎,低血压,宫颈炎

,阴道炎,过敏性哮喘,慢性支气管炎,体质过敏,偏瘫等。
按语:升提穴是以主要部位功能命名的一个特定穴位。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内脏下

垂,中气下陷性疾病为主。均有补气穴,壮阳穴之称。同时对生殖 泌尿系统,

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运动系统都具有一定调节作用。是中医用于

益气壮阳的首选穴位。亦可作为中老年人的保健穴位。还可作为一切慢性病的辅

助穴位。对滞针后留下的针感一般30分钟自行解除。歌诀中提到的肠风相当于现

代医学的肠炎。
歌诀: 升提穴位头顶中,枕神分支额神经,向前平刺4厘米,阳痿早泻遗尿精,

脱肛脱垂胃下垂,前列腺炎与肠风。
(三寸毫针向前平刺2寸 ,百会穴上一寸)

2。腰痛穴
定位:此穴位于前额正中。
局部解剖:分布内侧动静脉分支和三叉神经的滑车上神经,前额两侧均有眶上神

经分布。
取穴原则:定位取穴,交叉取穴原则。
针刺特点:以滑车上神经、或左右刺以眶上神经出现的针感为宜。
手法:针刺手法采用上下提插法,达到要求针感时,即可出针。单侧腰痛为平刺

手法,不提插,对重症腰痛病人疼痛未完全控制,但在不发生晕针的情况下,可

以留针。
针感:以局限性,强化性针感出现的酸麻胀为主。
功能:活血化瘀,调节神经,止痛消炎。
主治:腰部软组织损伤,椎间盘脱出,强直性脊柱炎,急性腰扭伤,腰肌劳损,

坐骨神经痛,不明原因的各种腰痛。
按语:腰痛穴是以部位功能定名的一个特定穴位,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腰部急性炎

症及慢性炎症引起的病变为主。特别对腰部软组织损伤,椎间盘突出。因炎症引

起的坐骨神经痛还需配针刺相关穴位,臀痛穴,膝痛穴,踝痛穴。一般在炎症期

,水肿期需要卧床3—4周。待临床治愈后,两个月内还要减少环境诱发因素,以

巩固临床疗效。
歌诀:腰痛穴位额正中,针刺滑车上神经,定位取穴三方向,主治各种腰痛症,

椎间盘出腰扭伤,腰肌劳损用之灵。
(3寸毫针双侧腰痛/中腰痛向下平刺1—2寸,左侧腰痛向右平刺,右侧腰向左平

刺,腰上部向上平刺1—2寸)

3。急救穴
定位:此穴位于鼻唇沟与鼻中隔联线的中点。
局解:不有口轮匝肌和面神经颊支,眶下神经分支及上唇动静脉。
取穴原则: 定位取穴。
针刺特点: 以针刺眶下神经分支或面神经颊支出现的针感为宜。
功能:醒脑开窍,回阳救逆,抗休克,疗昏迷,调节神经,消炎止痛。
主治:休克,昏迷,晕厥,晕车,晕船,晕机,临床还可用于治疗中暑,小儿急

,惊风,癔症,癫痫,精神分裂症,急性腰扭伤,痔疮,低血压,高血压,冠心

病心绞痛。
按语:急救穴是用于病人急救的首选穴位之一,是以功能主治定名的一个特定穴

位。选用该穴具有取穴方便,针感强疗效突出。临床主要用于各种急症,重症及

昏迷的病人为主。手法反复提插捻转,加大刺激量。为迅速强化针刺效果,可同

时配合相关急救穴如降压穴胸痛穴,腰痛穴,咽痛穴等,必要时还必须积极配合

中西医综合急救措施,此外还是中老年人的保健穴位之一。
歌诀: 急救穴居鼻中隔,针刺眶下面神经,唇沟中隔斜上刺,休克昏迷与中风


(1寸毫针向上斜刺0。3—0。5寸 ,45度角)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