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的故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西方哲学的故事- 第78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人们常说国家的目的在谋公民之幸福,这当然是正确的。如果一切对他们说来不妙,他们的主观目的得不到满足,又如果他们看不到国家本身是这种满足的中介,那么537 
国家就会站不住脚的。
这句话中,这个“幸福”是很重要的,黑格尔虽然重视国家,但他似乎同样重视人民,具体地说,是人民的福利,他不但认为人民的福利是国家目的之所在,而且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同样是以福利为中心的,所以,“福利是国家在对别国关系中之最高法律。”这句话正应和了那句有名的外交名言:“在国际舞台上既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如果两个国家之间不能用和平手段解决这个问题,那就必然导致战争,用战争来分配福利。
黑格尔在这里显示了对战争的某种“向往”,他认为战争是必然的,是事物本性的要求。不过几十年后,他的同胞尼采也提出了相似的主张,只是比他所说的更加赤裸了。尼采曾说:“你们应当爱和平为未来战争的一种手段,你们应当爱短期的和平甚于长期的和平。”尼采死后不过十余年,德国便发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此后又不过二十来年,希特勒上台了,将人类拖入了史无前例的战争血雨腥风之中。
在这些人与事件之中,是不是有着某些内在的联系呢?有这可能性。例如希特勒对尼采是十分尊敬的,曾特意到尼采故居瞻仰,还得意洋洋地拍照留念,说不定他认为自己是尼采思想的继承者与实践者呢!
为什么黑格尔认为国家如此神圣?这当然是因为在他的眼中国家乃是理性的最终实现,用他的另一种说法,国家是“世界精神”的活动舞台。而世界的历史便是人们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 他称之为“热情”― 与世界精神之完美结合。
当然,说历史是热情与世界精神的结合,其实也就是说世界538 
历史是理念一家发展的结果,因为理性与世界精神不过是同物异名而已。
这样我们就可以说,世界历史之所以不断发展,从遥远的过去― 古中国、古印度、古希腊与古罗马― 直至今天,那内在的推动者就是理念、经扭扫塑念,或者说经岁寸精神。是理念在不断地实现自己,又不断地否定自己,在这“否定之否定”中阔步前进。讲完主观精神与客观精神之后,我们现在就来讲黑格尔哲学的最后一部分:绝对精神。
从绝对精神这“绝对”两个字我们就可以知道它是多么重要,也许就像绝对理念一样呢。
不错!在黑格尔看来,绝对精神乃是表达绝对理念的一种方式,具体来说,绝对精神以三种形式表达绝对理念:艺术、宗教、哲学。其中艺术以感性形式把握绝对理念,宗教以表象把握理念,而哲学则以概念把握理念。在这三者之中,又以哲学为理念之最高与最终把握者。
它们是如何把握的呢?我们现在来看看具体的情形。关于艺术,黑格尔有这样一个命题:“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句话的意思很明白,就是前面刚说的“艺术以感性形式把握绝对理念”。现在的问题是,艺术是如何反映理念的呢?黑格尔说,这需要一个过程、一段历史。黑格尔将艺术的发展分成了三个历史阶段:原始型、古典型与浪漫型。
在原始型里,艺术以一种象征的形式表达理念。由于这时人们对理念的理解是朦胧的,因此当他们表达理念时也必以一种朦胧的形式,也就是说,不以具体的形象,而以一种象征的形式来表达,这种象征的形式也是一种朦胧的形式。这只要举例说明就行了:
539 
如果大家看过一些原始岩画的话,会看到在那些原始艺术里,除了有一些可以辨别出来的动、植物与人的形象外,还有许多线条或者不规则的几何图形。这些东西其实都不是原始人乱画的,而是他们的一种象征,他们用这些线条与图形来象征某些东西,这些东西就是他们的理念。事实上,不但这些朦胧的线条与图形如此,就是那些可以辨别的图形同样如此。有许多原始艺术研究者们发现,原始人的艺术作品几乎无不是用来表达其信仰这类宗教感情的,当他们画上一只牛、一条蛇或一块石头时,他们并不把它们真的当成了这种动物,而是将它们视为一种信仰之象征,作为他们信仰与崇拜之对象。就像一位叫阿涅莱? 亚费的艺术研究家所言:“在古代和原始社会,甚至粗糙的石头也具有高度的象征意义。”
关于这种艺术― 包括原始与现代派艺术― 中的象征,我可以用一整章来谈它,那是有趣而又有深度的,可惜现在不能这样做,也许等到写《 现代西方艺术的故事》 时可以!
随后,艺术进入了古典型阶段。在这个阶段,艺术家们同样是为了表达理念,但这时他们所用的表达方式已经不是一些几何图形了,而是具体且生动的形象。这个古典阶段的最伟大形式就是古希腊艺术。我们从古希腊的艺术作品中可以看到,那些艺术作品,无论是《 赫尔墨斯与小酒神》 还是《 掷铁饼者》 或者《 米洛斯的维纳斯》 ,当我们欣赏它们之时,所看到的其实远非仅仅是一尊雕像,而仿佛看到了那充满于雕像之内的力与美,它们以最生动具体的形象表达了古希腊人内心的理念。关于这可以参考本丛书的《 西方艺术的故事》 。
然而黑格尔说,古希腊艺术尽管伟大,毕竟只能部分地表达理念,它们与理念的统一也只是部分的统一,因为理念是无限540 
的,有限的艺术不足以表达。
在艺术发展史上,古典之后用以表达理念的艺术便是浪漫型的艺术。黑格尔认为,这种浪漫型艺术在表达理念上还比不上古典型艺术,在这里,理念同感性的形式再一次分离,就像在原始艺术中一样,当然比起原始艺术来它要更形象一些。黑格尔说这话时,也许是看到了那些浪漫型艺术比起伟大的古希腊艺术来,的确在力与美上远远不及,就像它们不再有古希腊艺术作品中那惊人的神韵一样。关于这一点我们只要随便看两座雕像,一座是古希腊的,另一座是浪漫派的,就可以深深地感觉到。
艺术既然能够部分地却无法充分地表达理念,那么谁更有这个资格呢?黑格尔提出的第二个表达者是宗教。他认为宗教在表达理念时,在感性的形式之上又加了一个新东西― 虔诚,因而它更深刻地表达了理念。他说:“如果艺术作品以感性方式使真实,即心灵,成为对象,把绝对的这种形式作为适合它的形式,那么宗教就在这上面加了虔诚的态度,即内心生活所持有的对绝对对象的态度。”
这里黑格尔所称的“绝对对象”实质上也就是绝对理念。黑格尔认为宗教仍然是对理念的感性形式的表达,不过这时的表达者,也就是我们,在表达这个理念时不但以感性的形式表达了它,而且是虔诚地表达了它,将之视为某种崇高者。而绝对理念,我们知道,黑格尔是将之视为上帝的,甚至可以说就是上帝,当然应当虔诚地对待它,而具有虔诚特性的宗教因此也是比艺术更高的表达理念的形式,黑格尔将之称为表象的形式。但宗教仍然不是最好的理念表达形式,因为它仍然是一种感性的表达形式,不足以完美地表达超感性的、普遍而无限的绝541 
对理念。那么惟有何方神圣才能做到这一点呢?这方神圣便是哲学。
为什么哲学有如此大神通呢?黑格尔说,那是因为哲学不再是感比地把握理念,而是以概念的形式,即理性的形式去把握。我们知道黑格尔在其逻辑学的最后一部分概翻仑里讲的主要就是理念,概念与理念是统一的,因为概念是存在与本质的统一,包含了它两个阶段全部的内容,而且概念发展的最后阶段就是理念,而理念同样也是概念的主观与客观胜之统一。如此,以概念的形式把握与表达理念的哲学当然是最佳的理念之表达形式了。
黑格尔认为哲学是以表达理念为己任的,但它并没有一开始就完美地表达了理念,而是有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一个有规律的过程,他说:
哲学的活动并不只是一个机械的运动,像我们所想象的太阳、月亮的运动那样,― 只是一种在无阻碍的时空中的运动。而在哲学史里,我们所了解的运动乃是自由思想的活动,它是思想世界、理智世界如何兴起、如何产生的历史。
上面的自由思想、思想世界、理智世界等其实无不可以用另一个词来替代之,这个词就是“理念”。黑格尔认为,这个思想,即理念,它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认识过程,不过它不是一个被认识的过程,而是一个自己认识自己、自己发现自己的过程。他说:
我们必须认为,惟有当思想不去追寻别的东西而只是以它自己― 也就是最高尚的东西― 作为思考的对象542 
时,即当它寻求并发现自身时,那才是它最优秀的活动。我们目前所研究的这种历史就是思想自己发现自己的历史;而思想的情形是这样的,即:它只能于产生自己的过程中发现自己;也可以说,只有当它发现它自己时,它才存在并且才是真实的。这样的产物就是各种哲学系统。思想藉以出发去发现自己这一系列的产生或发现,乃是一种有二千五百年历史的工作。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知道,理念乃是通过哲学才发现自己的,因为哲学就是思想,因此通过哲学当然也就是通过自己。并且由于当它发现自己时,理念才可以说― 当然只是“可以说”而不是“事实上”― 是存在的,因此我们甚至于可以说就是哲学造就了理念呢!
这个理念― 也就是哲学― 的过程不但是一个过程,而且是一个有规律的过程,这规律就是它是不断地向上发展的,由贫乏浅薄逐渐趋向丰富深刻。这样的必然结果就是:最后起来的哲学就是最丰富深刻的哲学。就如黑格尔自己所言:
那在时间上最晚出的哲学体系乃是此前一切体系的成果,因而必定包括前此各体系的原则在内;所以一个真正名副其实的哲学体系必定是最渊博、最丰富和最具体的哲学体系。
那么,这个“最晚出的哲学体系”,这个绝对理念的最终表达者,究竟是哪个体系呢?在黑格尔所处的时代,不用说,当然就是黑格尔自己的哲学体系了。
543 
第二二十月又章悲枪的生命
叔本华之人格与所为受到无数人健责、嘲骂,但我要说:即使他罪无可赦,也情有可原? ? ,… 
伏尔泰说:“真正的夭才,尤其是开辟新途径的天才,他们可以铸成大错而不受责难,这是他们的特权。”
我把伏尔泰的这句名言献给叔本华,大家自然明白为何如此。
格但斯克位于欧罗巴东部,波罗的海南端,是一个风光秀丽的海港,如今它是波兰共和国的造船和航海业中心,一座繁荣的大城。不过它从前也了不得,那时它的名字不叫格但斯克,而叫但泽,几百年来都是商业重镇,成群结队的商人和数不清的各类船只使它整天闹闹哄哄、忙忙碌碌。
海因里希? 叔本华就是这些整天忙碌的商人中的一个。他有两个特点:一是热爱自由;二是意志坚定,头脑精明。可以说是个典型的资本家,靠着这些“优秀品质”,他挣了份不小的家业,成了一个阔佬。
然而令他感到美中不足的是,他还缺少一个继承人,好让他544 
的商号发展壮大。
公元1 788 年2 月22 日,随着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