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思想通史 第五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思想通史 第五卷- 第45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反对“苛礼”,重视“博览旁搜”,认为不知古是可耻的,只有专心
一志地刻苦学习才能有所成就。他说: 
礼者,乃天理自然之节文,初非苛礼多仪之谓也;然讲求而作
兴,非博览旁搜、寤寐孜孜焉不可得已,故学问之道为贵也。来谕
欲绝今而学古,。。“尚书”曰:“学古有获”,志曰:“懵前经
而不耻,语当世而解颐”(引者按,语见“旧唐书”“柳公绰傅”), 
是言不知古之可耻也,可耻则宜恐宜惧矣。气恒奋而不靡,志恒苦
而不弛,何脚根之不能立定,而圣贤之不可几及哉?(“舜水遗书” 
“文集”卷六“答明石源助”) 
之瑜把古人的学行当做一种历史实陈的参考,要明其源而知其变。而环

境不同,历史有异,则学问事功就有区别和出入,不可拘束于末流。他说: 
来问朱王之异,不当决于后人之臆断,寒暖之向背,即当以孔
子断之。。。愚谓此当争其本源,不当争其末流。孟子于伯夷、伊
尹、柳下惠,尚日不同道;周公召公分陕而治,德教相似,治效相
方,犹且不相悦,。。子夏之教行于西河,一再传而途有吴起庄周
之祸,。。若使从其善者改其不善者,阙其疑而■■者,三人行尚
有我师。。。是故古今人惟无私而后可以观天下之理,。。今贵国
纷纷于其末流而急于标榜,愚诚未见其是也。(同上卷六“答佐野
回翁”) 
所以他在日本讲学,对于日本当时的政教,以为可以有为,但须明古知
今。“文集”详载他和德川光国的函件,居首一篇(卷七)即以“礼运”大
同之说为本,说出日本政治改革的道理。我们在那里面却不可认为他讲一种
社会主义,实质上仅是一种以平等为内容的民主社会之景慕。他答友人问, 
希望日本移风易俗,并以建学立师、尊王爱国为要旨。这些话对于德川光国
后来的“尊王一统”的改良主义颇有影响。他说: 
若以贵国为褊小,为东夷,谦让不遑,则大不然。。。今贵国
幅员广大,千倍于滕,而百倍于丰镐,而物产又甚饶富,失今不为, 
后必有任其咎者矣。至若以风物礼义为歉者,则建学立师,乃所以
习长幼上下之礼,申孝弟之义,忠君爱国而移风易俗也,何歉焉? 
惟期锐志举行之!。。岂以地哉?(同上卷六“答加藤明友”) 
之瑜又重视史学,与宗羡炎武的学旨相似。他说: 
一部“通鉴”明透,立身制行,当官处事,自然出人头地。
俗儒虚张架势,空驰高远,必谓舍本逐末,沿流失源。殊不知
经简而史明,经深而史实,经远而史近。。。得之史而求之经,亦
下学而上达耳。晦庵先生力诋陈同甫议论,未必尽然,况彼拾人残
唾亦步亦趋者,岂能有当乎?。。知向学之方,推之政治而有准, 
使后人知为学之道在于振裹著己,有益天下国家,不在乎纯弄虚
脾,捕风捉影。(同上卷十“答奥村庸礼”) 
中年简学,经义简奥难明,读之必生厌倦,不着读史之为愈也。“资治
通鉴”,文义肤浅,读之易晓,而于事情又近。。于事理吻合,世情通透, 
必喜而好之。。。由此而“国语”“左傅”皆史也,则义理渐通矣。(同上) 
他的“有益人神智”的读书法,含有近代个人自觉的启蒙要素。他以为史最
益人神智,主张求学于“近裹著己”才能“事理吻合”。他正在那里从性命
的天国唤醒人们各自招魂,降于“世情”、于社会国家。这与清初学者所主
张的“道在器中”、“理在欲中”诸义,实相一致,都是想从封建小天地的
约束中解放出来,寻求人类的乐园。

第六章 傅山的思想
第一节 傅山的爱国思想
傅山初名鼎臣,字青竹,后改青主。他生于明万历三十五年(公元一六
○七年),卒于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一六八四年)。祖籍山西忻州,生长
太原。三十岁时,因山西提学袁继咸(袁山)被阉党张孙振所诬,逮捕下狱, 
他约集通省诸生赴京上书。三上不得达,乃在京师揭帖,呼号于官署请愿, 
袁案因以大白。他的揭帖中有“罗织平民”的话,因此和东林党的运动以及
黄宗义为父弹劾阉党事,同为三百年前破天荒的平民运动。这时,京师谣言
甚多,迁都之议居然传闻于大臣之间。他作“喻都赋”一篇,首句即说:“稽
古继之营建,非崇高之自闲,■德罔从及远,偷一隅而偏安。”又说:“上
行五帝之德,下咨刍尧之言,。。翼遗唐之忧患,斥郑卫之淫儇。”(“霜
红龛集”卷一)赋中隐含忧国的远虑,体现了他的爱国思想。这思想和他后
来在明亡后忠贞自守,是前后一致的。
传山在明亡后隐居起来,自称居士或道人。他在山中曾有“风闻叶润苍
先生举义”一诗,说: 
铁脊铜肝杖不糜,山东留得好男儿,橐装倡散天祯俸,鼓角高
鸣日月悲。咳唾千夫来虎豹,风云万里泣熊罴。山中不诵“无衣赋”, 
遥伏黄冠拜义旗!(同上卷十) 
这可见他带上黄冠入山,不过是一种掩护。到了有人起义,在山中就不
诵“无衣赋”,连黄冠也不脱下来就伏下遥拜义旗了。
当时清统治者岩防明朝遗老的活动。袁继咸曾致书传山说:“闻黄冠入
山养母,甚善甚善,此时不可一步出山也。”他答诗说:“悠悠千载业,努
力慰相思。”次年袁又寄一札给他,说“晋士惟门下知我最深,盖棺不远, 
断不敢负知己,使异日羞称友生也”。据全祖望“阳曲传先生事略”说,“先
生得书,恸哭曰:‘公乎,吾亦安敢负公哉!’”(“鲒埼亭集”卷二十六) 
傅山虽然带上道士黄冠,隐晦得不出山一步,竟也不能免于清统治者的
注意。顺治十一年,他以飞语下太原郡狱,或谓有人劾其与南朝赧帝通。他
在狱中,受刑抗词不屈,绝粒九日,并著诗文自况。文有“游夏问孝”二章, 
诗有“狱祠树”、“秋夜”。诗句有“秋夜一灯凉,囹祠真道场”,我们由
此,可以看出他的胸襟。他系于狱中一年,因门人的营救,才得自由。
康熙十七年开博学鸿词科,傅山被荐,但他岩加拒绝。次年清统治者檄
邑是踵门促驾,有类绑票。“先生称疾。有司乃令役夫舁其床以行,二孙侍。
既至京师三十里,以死拒不入城。于是益都冯公(相国,名溥)首过之,公
卿毕至。先生卧床,不具迎送礼。。。以其老病上闻,。。许放归山,。。 
特加中书舍人以宠之。益都乃诣先生曰:‘。。其为我强入一谢。’先生不
可,益都令其宾客百辈说之,遂称疾笃,乃使人舁以入。望见午门,泪涔涔
下。益都强掖之使谢,则仆于地。蔚州进曰:‘止止,是即谢矣’。次年遽
归,大学士以下皆出城送之。先生叹曰:‘自今以还,其脱然无累哉!’既
而又曰:
‘使后世或妄以刘因辈贤我,且死不瞑目矣!’闻者咋舌。” 
(同上)他在被征的时候,有诗“与某令君”:“知属仁人不自由, 
病躯岂敢少淹留?民今病虐深红日,私念衰翁已白头。北阙五云纷

出岫,南峤复剂遣高秋,此行若得生还里,汾水西岩老首邱。”(“霜
红龛集”卷十) 
傅山的爱国节操可以和顾炎武黄宗义等比美。他和炎武也甚相契合。炙
武说:“萧然物外,自得天机,吾不如傅青主。”(“亭林文集”卷六“广
师”)他们二人有唱和诗,显示出他们的爱国思想。今录于下: 
“赠传处士山”(顾炎武) 
为问君王萝,何时到傅岩?临风吹短笛,剧雪荷长镵。老去肱
频折,愁深口自缄,相逢江上客,有泪湿青衫! 
“顾子宁人赠诗随复报之如韵”(傅山) 
好音无一字,文彩会贲岩,正选高松座,谁能小草镵?天涯之
子遇,真气不吾缄,秘读“朝陵记”,臣躬汗浃衫!(“霜红龛集” 
卷九) 
傅、顾二人倡和诗,存者尚有顾炎武酬诗二首,附录于傅山诗文集中, 
末句说“待得汉廷明诏近,五湖同觉钓鱼槎”(同上附录二),似乎二人有
反清的秘密结合。
傅山的著作存世者仅“霜红龛集”。至于他所著的“性史”、“十三经
字区”、“周易音释”、“周礼音辨”、“春秋人名韵、地名韵”、“易解”、
“左锦”、“明纪编年”、“乡关见闻录”等书,都已佚失。他的学问是宏
博的,尤以音韵学见长,且能参证钟鼎文字。他的著作所以散失,因为“反
常之论”不得保存于当时。他说: 
贫道昔编“性史”,深论孝友之理,于古今常变多所发明。取
二十一史,。。兼以近代所闻见者,去取而轩轾之,。。遭乱失矣, 
间有其说存之故纸者,友人家或有一二条,。。然皆“反常之论”。
不存此书者,天也!(同上卷二十五“文训”) 
这可见他能够依据“二十一史”,兼采近代见闻,而自加取舍其间,发
明古今常变之理。他有“闻见不雕虫”、“笔削笑王通”之句。这种研究学
问的方法,颇类似顾炎武之写“日知录”。
傅山曾自述他在著述上的痛苦: 
自恨以彼资性,不曾闭户十年读经史,致令著述之志不能畅快。
值今变乱,购书无复力量,间遇之涉猎之耳。兼以扰抑仓皇,蒿目
世变,强颜俯首。。。或劝我著述。著述须一副坚真雄迈心力,始
克纵横。我庚开府萧瑟极矣。虽曰虞乡以穷愁著书,然虞卿之愁可
以著书解者。我之愁,郭瑀之愁也,著述无时亦无地。或有遗编残
句,后之人诬以刘因辈贤我,我目几时瞑也!(同上“训子侄”) 
他不只是缺乏著述的条件,更要防备后人把他的著述当作新朝的点缀, 
这是他所最不甘心的。所以说:“后之人诬以刘因辈贤我,我目几时瞑也!” 
这可见他保持民族气节的用心之苦了。
傅山既不能自由著述,就降而以诗咏志。但静也是不能不“触忌讳”的。
他说: 
心活神死,天机无复鼓动。三年中集有小诗百首,急欲倾囊求
教,拙口不能娴妙语,动触忌讳,不便邮寄。(同上二十三“寄示
周程先生”) 
因为他说“诗是性命之音”,作诗不能不说真话,所以他不论自作和读
别人的佳作,都是流泪呻吟。他说:

读诗何故尔,莫测泪从来,吟者见真性,会家能不哀!(同上
卷六“石城读居实诗泪下如雨率尔作”) 
杂诗约有四五十首,面时尽呈,共当痛哭耳。(同上卷二十三
“寄上艾人”) 
汉人丁汉劫,何必不身遭?哭国书难著,依亲命苟逃。云台图
未出,陵濑钓空高,华鬓消才尽,凭冕赋楚骚!(同上卷八“西河
王子坚贻诗用韵”) 
他是所谓“屈原泪”的继承者,常以屈原自况,他虽然有“阁泪诵‘南
华’”的话,但他反对民族压迫的志愿并不悲观,在他的诗中也可见出他的
怀抱,例如: 
天地有腹疾,奴物生其中。神医须武圣,扫荡奏奇功。金虎亦
垂象,宝鸡谁执雄?太和休妄想,笔削笑王通。(同上卷九“读史”) 
“奴物”一语,一望而知是指清统治者的。“神医须武圣,扫荡奏奇功”, 
他是相信汉族江山可以恢复的。
傅山于诗之外,又写字作画,在字画里寓其崇高的志愿,在中国古典艺
术中极为后人所称道。但正如前人对他的批评,“青主之字,不如其画,画
不如其学,学不如其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